揭秘郭川航海背後的國際團隊 中外專家攜手相助
新華網青島9月28日體育專電(記者 馬邦傑)2013年1月18日,郭川駕駛40英尺(約12米)小帆船,穿越合恩角,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單槍匹馬闖過這片位於南美和南極大陸之間恐怖海域的中國人,登上了“海上珠穆朗瑪峰”。度過這個最危險的生死關口後,他激動得一夜不眠,淚流滿面。心情稍微平靜後,他抓起海事衛星電話中問自己的經理人劉玲玲:“我們的下一個項目做什麼?”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有偉大的女人。作為目前中國最成功的帆船航海家,郭川的背後有兩個強大的女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肖莉。他與郭川聚少離多,丈夫在海上拼命,她在岸上用纖弱的肩膀扛起全家的重擔;另一個是團隊總經理劉玲玲,一個有故事的女人。
50歲的郭川最近帶領國際團隊創造了穿越北極東北航道的壯舉。在海上劈風斬浪的“中國·青島”號船長是中國人郭川,在岸上指揮著一條不沉的“母艦”的是中國職業體育經理人劉玲玲。
劉玲玲是位專家型的職業管理人。自1991年從做一本英文體育雜誌的編輯開始,她就沒有離開過國際體育傳播與經營的舞臺。十多年來,她擔任過北京奧申委國際公關項目主管、國際足聯新聞官等職業,參與過從1996年到現在的每一屆奧運會和從2002年至今的所有世界盃比賽的組織管理工作。繁忙的工作之餘,她擠出時間拿到了英國利物浦大學的足球産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考文垂大學體育行銷博士學位。
2012年初,在三亞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一次晚宴上,郭川遇到了劉玲玲。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郭川就認定這個對航海可以説是一無所知的女強人就是他在尋找的經理人。於是他當即撕掉了一份香港某經紀公司不久前遞給他的代理合同,和劉玲玲簽訂了合作協議。
劉玲玲也沒有讓郭川失望,馬上幫他運作了震動世界航海界的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那次航行中,郭川闖過合恩角後,兩人就開始籌劃下一個更加轟動的極限航行。
法國頂級航海氣象專家克裏斯蒂安·杜馬爾當時為郭川的單人環球航行提供了全程氣象監控和導航。對於郭川新的航海計劃,他提出了不少建議,但都被否定。最後,他指著地圖上最高冷的地方問:“北極東北航線,你敢去試試嗎?”
杜馬爾試探性的一句建議,正中郭川的下懷。劉玲玲隨即開始了對北極東北航道項目的週密的研究和策劃以及實施。
9月15日,在“中國.青島”號即將衝過白令海峽創造世界紀錄的那天,正逢劉玲玲的生日;而在郭川完成紀錄航行的頭一天,她通過了英國考文垂大學的博士論文答辯。郭川船隊的六名海上勇士聚在攝像機前,舉起中國白酒,發來了一段祝賀和感謝“玲玲博士”的視頻。杜馬爾對記者説:“郭川的成功得益於他有一個高度專業的團隊,其中總經理劉玲玲非常專業。她辛勤的工作確保後勤保障沒出任何意外。”
她第一次和郭川會面時對航海還是一竅不通,3年後的她已經是讓郭川船隊裏每一個航海高手折服的策略家和“問題殺手”。對任何麻煩和難纏的人她從不抱怨,似乎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説“沒問題”。
劉玲玲利用自己在英國生活的便利,利用一切機會惡補航海知識。她説:“航海在過去六百年被歐美人一統天下,所以我們做事情必須先學會他們的經驗和規矩。”
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帆船産業的知識,閱讀各種有關航海的傳記和書籍。在籌劃北冰洋航行項目時,她總是隨身攜帶著兩名挪威航海家寫的2010年北冰洋航行回憶錄,從中汲取任何可供借鑒的經驗。
不過,單憑學習知識還遠遠不夠。郭川説:“我們不能僅僅學習歐洲人的經驗。如果按照他們的規範和做事的風格,這個項目至少需要20個人籌備五年時間。”
郭川和劉玲玲帶領團隊實際上只用了兩年多的苦幹就將一切籌備就緒。他們最重要的一個幫手是法國人伊馮·貝哈爾——團隊技術總監。這個生長在法國的帆船聖地濱海拉特裏尼泰市的水手和船舶技師有漂亮的妻子和一雙俊秀的兒女。全家多年在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浪漫生活。他在濱海拉特裏尼泰當地有廣泛的人脈,是個無所不能的萬事通。不過在加入郭川團隊之後,悠哉的生活就徹底變成了回憶。劉玲玲説:“通過幾年的磨合,現在的伊馮已經完全習慣了按照中國速度工作,他家的客廳也可以隨時被我們徵用當作辦公室。”
就這樣,一個由郭川,劉玲玲和伊馮三人組成的核心工作小組分別在中國,英國和法國開始了高效率的工作。
2013年,在杜馬爾的點撥下,“三人組”對北極航海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將近一年的調研,又在過去的一年裏完成了選船、洽談購船協議、監督船舶改造以及船隊成員的招募工作。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三個人承擔著巨大的項目不確定性的壓力。伊馮一次次被瘋狂的“中國速度”折磨。他成了濱海拉特裏尼泰最忙碌的法國人,經常抱怨:“這個項目太大了。我們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辛苦呢?”在需要能量的時候,這個《丁丁曆險記》的書迷就會打開這本書看一會,或者在給劉玲玲的電子郵件裏貼一幅丁丁漫畫,為自己鼓勁。最後他還是因為身體嚴重透支倒下了,在郭川船隊啟航前兩個月接受了大手術。就在“中國·青島”出征北冰洋以及完成航行時,可憐的伊馮只能躺在床上養病。
郭川船隊和岸隊加起來在最多時也沒超過14個人,其中包括郭川和劉玲玲在內的六名中國人。劉玲玲説,“我對團隊成員的職業素養要求很高,包括一是專業,二是勤奮,三是在壓力面前不輕言放棄。”
把這麼一個精幹隊伍凝聚在一起的是郭川的個人魅力和劉玲玲的專業管理經驗。這些人沒有一個人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月工資,更談不上社保、休假、雙薪三薪。劉玲玲的辦公室就是她在英國考文垂租住的兩居室臥室裏的一張靠床的辦公桌,而她和團隊的電話會很多時候是在廚房裏打的。郭川航海這樣的項目如果由大牌的體育經紀公司來運作,至少需要30個人的團隊。
劉玲玲是多任務同時執行的高手。在廚房裏,她可以同時打開四個爐頭烹制四道菜。在辦公桌上,她從來都是一邊跟團隊開電話會一邊回復郵件。在管理郭川北冰洋穿越項目的同時,她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和答辯,參加了世界盃和亞洲盃的媒體運營管理工作,經營著自己的一家體育行銷公司有關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業務,還承擔著家庭裏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她説:“我是事散神不散,多任務是我最大的專注。當你的專業化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做各種事情都能夠相互融匯和啟發。”
在郭川還沒帶隊穿越北極航道之前,劉玲玲已經幫他策劃好了下一個項目:明年7月初,他將單人駕舟從美國舊金山起航,爭取用創紀錄的速度橫穿太平洋抵達中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