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滑雪場地的安全“門檻”不妨再高一點

2017-02-07 15:50:34|來源:新華社|編輯:高天曉

  隨著2022年冬奧會日益臨近,這個冬天,滑雪已經成了中國人的新時尚,可近一個月來,雪場上接二連三齣現的意外傷亡事故無疑要敲響雪場安全管理的警鐘。資本大量涌入冰雪産業是好事,但在推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同時,建立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標準迫在眉睫,雪場事關安全的“門檻”不妨高一點。

  近年來滑雪熱大有席捲中國北方之勢,據了解,目前國內大部分雪場的客流量都以高於20%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相關政策也次第出爐,雪場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大量資本已經或準備介入其中,這個體育産業“新貴”顯然正得到從資本到普通大眾全面的青睞。

  不過,任何新生行業在發展之初都會經歷一段“野蠻生長”,目前的雪場發展也不例外,近一個月來出現的意外傷亡事故就是“野蠻生長”的“副作用”。顯然,行業安全標準建設和監督落實落後於雪場建設的發展速度,已經開始成為阻礙滑雪運動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

  安全標準首先在於雪場保護性設施的完善,目前中國的部分雪場,包括一些較大的雪場,在保護性設施的建設上都難盡如人意,往往要等到出了事才開始亡羊補牢,就算有防護性設施的雪場,防護標準等也各不相同。這一切,都急需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規範,而這個標準,應該成為雪場能否開門迎客的第一條“硬指標”。

  其次,滑雪是一項具有較高危險性的運動,但目前國內不少小雪場、“野雪場”對遊客的培訓和資質認定幾乎為零,這其中蘊藏的風險指數之高,令人擔憂。當然,目前國內大多數來滑雪的人們還停留在“嘗鮮”“體驗”階段,讓他們像國外那樣“攢學時”“考證”,可能會讓不少人望“雪”卻步。但最基本的技術指導和安全知識講授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就算不能花30學時學習,花30分鐘掌握基本技術和獲取安全指導,想必大多數人不會拒絕。而對於真正的愛好者們,“學時”和“考證”更加必要,其實也更易實行,在他們心中那一紙證書代表的可是專業水準。

  還有一個安全“門檻”同樣需要提高,在滑雪産業飛速發展的當下,從業人員資質參差不齊,培訓市場魚龍混雜的現象頗為嚴重。如果這個“門檻”不夠硬,對遊客的基本培訓和指導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去年底發佈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大幅普及冰雪運動,讓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超過5000萬,並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運動的發展前景顯然一片光明,在這樣的大目標裏,有關部門不妨先完成一個小目標:把冰雪運動的行業安全標準儘快完善起來,讓雪場的安全“門檻”高一點。(記者 王恒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