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等人執法重要賽事 中國哨漸受青睞頻繁援外

2017-02-09 09:48:52|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悅陽

  在1月31日亞冠附加賽泰國曼谷聯隊與馬來西亞塔基姆隊的比賽中,來自中國的主裁王迪憑藉其勤勉的跑動和機敏的判斷圓滿完成了比賽執法工作。除他之外,馬寧、傅明兩位中國足協國際主裁已受亞足聯指派即將分別執法3場亞冠正賽小組賽關鍵之戰。而馬寧、傅明、王迪還將執法今年的12強賽比賽。中國足協在冊裁判近兩年愈發受到亞足聯的重用,也得益於中國足協對本土裁判,特別是有潛質年輕裁判員的悉心栽培。據了解,在上賽季中超實現“全土哨”執法後,中國足協今年依然傾向於繼續在國內職業聯賽執法舞臺上“去洋味兒”,這對中國裁判提高業務水準及公信力無疑是有益的。

  亞洲賽場將現更多“中國哨”

  在2016賽季的亞冠賽場上,中國球迷看到了馬寧、傅明兩位本土年輕主裁的身影。他們還分別執法了俄羅斯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伊拉克隊VS泰國隊、泰國隊VS沙特阿拉伯隊的兩場重要比賽。足球貪腐案發生後,中國裁判界憑藉自身的努力重新獲得了國際足球組織的信賴。而今年,由亞足聯主辦的各項重大賽事裏還將確認出現更多中國足協在冊裁判執法的身影。除了王迪業已執法結束的一場亞冠附加賽比賽之外,傅明還將先後執法兩場亞冠正賽,分別是2月27日烏茲別克斯坦洛克莫迪夫主場與阿聯酋阿爾阿赫利的比賽、3月14日卡塔爾阿爾雷陽主場與伊朗博斯波利斯的比賽,馬寧則將執法同一天伊朗艾斯特加拉爾與卡塔爾萊赫維亞的比賽。相比去年同期,中國足協在冊裁判被指派執法亞冠的場次多了一倍。

  來自上海的體育老師王迪也已確認獲得12強賽下半程賽事執法資格,這樣共有馬寧、傅明、王迪3位中國足協在冊主裁獲得12強賽執法資格,從規模來説,中國裁判受亞足聯重用的程度也比去年明顯提升。

  中國裁判嘗到年輕化甜頭

  在國際足聯今年年初確認的各會員協會在冊國際裁判名單中,中國足協在冊國際主裁出現了2名“新人”,分別是來自武漢的顧春含、來自北京的關星,將國際主裁之位“讓”予他們的分別是王哲、黑曉虎兩位“70後”,再加上去年取代“金哨”譚海的北體大艾堃,目前除了生於1979年的馬寧之外,其餘6名國際主裁全部為“80後”。在9名中國足協在冊國際助理裁判中,也只有3人為“70後”。其中生於1987年,剛剛晉陞國際助理裁判的張鋮幾年前還是中國足協裁判辦的一名實習生。從年齡結構來看,本土國際裁判員整體趨向年輕化。用一位裁判界專家的話就是,“既然人家先進的歐洲聯賽都起用大量年輕裁判,年輕裁判更有活力、學習新事物能力強,中國足協為什麼不加大年輕裁判培養力度呢!”

  馬寧、傅明、王迪3位年輕裁判之所以能被納入亞足聯精英裁判培養範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足協提高對本土裁判,特別是年輕本土裁判的重用力度。從去年開始,中國足協裁判辦有意識地將外籍裁判從國內職業聯賽執法舞臺上“清逐”出去。馬寧、傅明能夠分別獲得上賽季中超“金哨、銀哨”稱號,也得益於在國內職業賽場、國際執法舞臺的錘鍊。比如馬寧以19場的記錄,成為上賽季執法中超場次最多的裁判之一,而去年他先後執法過3場世預賽40強賽比賽、3場亞冠比賽及1場12強賽比賽。傅明以及近年來涌現的小張雷、艾堃等裁判上賽季全季中超及中甲關鍵場次執法也都在15場以上。裁判辦打破以往呆板的“均衡”式裁判員指派辦法,將更多的和更重要的場次交由這些有潛質的年輕裁判來執法。雖然偶爾會出現“嫩哨、蒙哨”的情況,但總體來説,他們的執法表現都不俗。

  本土明星裁判提升國際影響力

  從下周開始到本月22日,中國足協裁判辦將先後在深圳市及廣州市舉辦新賽季中超、中甲聯賽裁判員培訓。據了解,新賽季中超、中甲裁判員總量與去年大體相同,其中中超主裁、助理裁判各30人左右,中甲裁判名額也相當。量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中乙裁判上。據了解,上賽季共59人獲得中乙執法資格,而今年中國足協欲將這一數字擴大到80人。具體原因一方面是,今年時逢全運會年,各類國內賽事對裁判員的需求更高。另一方面,受本土裁判在中超、中甲及國內賽場水準突飛猛進的鼓勵,中國足協打算進一步鞏固裁判隊伍培養的塔基。隨著中乙擴軍,越來越多的年輕裁判將涌入國內職業賽場,他們中的佼佼者將適時補充到更高級別賽事執法舞臺上。裁判後備人才鏈的打造無疑有益於中國裁判提升公信力。

  不過中國足協在完善裁判工作的時候,也需要謹防“走老路”。比如去年,中國足協就未能頂住來自俱樂部的“壓力”,在足協盃決賽次回合上起用一組新加坡裁判員。由於時間倉促,中國足協請來的外籍裁判並非來自足球先進國家或地區,因此其執法能力也難説優於土哨,但他們來華執法卻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本土裁判員的積極性。某種意義上還可能給足協一個賽季有關裁判工作的努力探索打折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