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滾動>>正文

新華社:中國冰球是無米之炊 誰能解開"死循環"?

2017-02-27 09:25:54|來源:新華社|編輯:王悅陽

  新華社日本札幌2月26日電(記者 林德韌 沈紅輝)以0:10的大比分不敵韓國隊後,中國男子冰球隊結束了札幌亞冬會征程,3戰皆墨,凈負32球,沒有一次攻破對手大門,這樣的成績單展現出了中國男子冰球與亞洲頂尖水準的差距。

  隊員足夠努力,但實力不濟,主教練胡江有點無可奈何。“沒有人,其他的都白扯。”胡江説。

  雖然中國女子冰球隊在札幌打出了十分精彩的表現摘得銀牌,但與東道主日本隊依然存在著不小差距。

  因為人才少,所以隊伍水準低;因為水準低,所以吸引力差,更招不到隊員——這是中國冰球在近年來陷入的“死循環”。如何解開這個“死循環”,讓中國冰球真正實現良性發展,是擺在所有冰球從業者面前的課題。

  無米之炊:就那麼幾支隊

  球隊數量少,是中國冰球從踏上國際賽場那天開始就面臨的問題。目前中國男子冰球只有齊齊哈爾、哈爾濱和北京這3支專業隊,而據中國冰球隊領隊于天德介紹,中國女子冰球從1984年有專業隊開始到現在,還是只有哈爾濱一支專業隊伍。

  國際冰聯官網數據顯示,中國冰球的註冊球員數量(男女加在一起)為1101人,而日本則達到了近兩萬人。

  “現在從事女子冰球項目的隊員,在整個中國就只有100多人,所以選材困難。”于天德説。

  中國女冰前鋒方新表示:“打球的人多一點就好了,選材面寬了,選拔人才多了,就會越來越好。然後人多了,隊伍多了,我們才能比賽,競爭性才能大。”

  胡江表示,按照韓國男子冰球的人力儲備,能夠組建3-4支目前水準的國家隊,而中國隊只能組建一支。中國女子冰球隊隊長于柏巍也表示,因為缺人,所以很多年齡尚小、還需要磨練個人技術的小隊員直接就加入國家隊了,這並不太符合冰球人才的成長規律。“與日本隊有差距,隊員年輕缺少經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于柏巍説。

  無源之水:沒比賽,怎能有成績

  經驗需要持續高水準的比賽來積累,而中國隊欠缺的恰恰就是這一點。中國女子冰球隊外籍主教練西利説:“比賽對球隊來説非常重要,在本賽季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去加拿大進行了集訓,和當地的一些俱樂部隊伍打了一些高水準比賽,當時我們的狀態非常好,但回到中國以後,隊員們一下子沒比賽了,這對於備戰像亞冬會這樣的大賽很不利,所以我希望隊員們能夠有連續的高水準比賽進行鍛鍊。”

  胡江説:“韓國有高中聯賽和大學聯賽,這方面是我們的短板,咱們可能從基層就直接選了,基層的運動員比賽很少,全國搞了幾次聯賽,但每年超不過15場,而韓國的高中聯賽、大學聯賽場次是非常多的,我了解到每年要打五六十場,這樣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在目前中國只有齊齊哈爾一支球隊參加了亞洲冰球聯賽這一職業聯賽,而這支作為國家隊班底的隊伍本賽季在8支球隊中積分墊底,42場比賽中輸掉38場,與高水準對手差距不小。目前北京崑崙鴻星隊正在征戰高水準的大陸冰球聯賽(KHL),但這支隊伍以外籍運動員為主,目前能夠為國家隊提供的支持還比較有限。

  胡江表示,希望國內能夠多一些隊伍,將職業聯賽體系建立起來以後,才能提升整體水準。

  他山之石:日韓突飛猛進的背後

  無論是男隊還是女隊,日韓在冰球方面都曾是中國隊的手下敗將,不過在亞冬會上,無論中國男隊還是女隊,均未能在日本和韓國的對手身上佔到任何便宜。

  日本女冰目前排名世界第七,具備了與世界頂級強隊過招的實力。領隊細谷妙子錶示,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之後,日本女冰曾連續三屆無緣冬奧會,陷入了一個低谷。為了加強實力,日本隊增加了集訓次數和國際比賽次數,最終獲得了索契冬奧會的資格。這成了日本女隊騰飛的一個起點。

  “亮相索契讓選手的生活有了戲劇性改善。此前,大家都是打零工謀生,因為要集訓比賽,大家沒法像普通人那樣就業,都是打零工的。日本奧委會有一套專門幫助頂尖選手就業的機制。在打入索契後,日本奧委會出面幫我們解決問題,聯繫了一些允許我們將冰球放在優先位置的企業。現在,我們原本打工的選手都找到了很穩定的正式工作,而且這些企業還給我們提供各種幫助,包括出錢買器材。可以説,我們的選手現在很幸福。打入索契後,生活條件一下子改善了。” 細谷妙子説。

  日本女冰隊員久保英惠透露,冰球在日本同樣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項目,她在俱樂部每週訓練6次,國家隊一個月集訓一次,國家隊的訓練經費都是國家承擔。

  韓國男女冰球隊近年來均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男子冰球隊,在本屆亞冬會上4:1力剋日本隊,顯示出相當強勁的實力。

  為備戰平昌冬奧會,韓國男冰歸化了數名海外球員,並邀請了韓國裔冰球傳奇人物白智善(上世紀90年代曾兩度捧起NHL總冠軍併入選加拿大國家隊)擔任球隊主帥。亞洲聯賽的洗禮和高水準隊員的加盟使韓國冰球在短期內實現了飛速的提升,亞冬會上,韓國隊獲得了男子冰球亞軍,僅次於亞洲男子冰球頭號強隊哈薩克斯坦隊。

  前路之惑:促普及、進校園、職業化,“十字路口”尚需“解局人”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而中國冰球尤其是中國男冰屆時能否達到參賽所需的水準還是個未知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冰球的困局也需要一步一步解開。

  目前,在北京等大城市,練冰球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百姓對冰球運動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不過,這些愛好者大都屬於初級水準,北京的青少年冰球聯賽中,小學階段的參賽球隊佔了大多數,而14歲以上組別的參賽隊伍非常少,對中國隊競技水準的實際提高來説,幫助並不算大。

  目前中國仍未有一個針對冰球運動發展的長期規劃,于天德説:“馬上就2022年冬奧會了,現在要拿出一個規劃來。我們在冰球上是落後的,要向國際先進水準學習,現在中國冰球正面臨著一個十字路口,下一步需要召開一個全國研討會,要好好研究冰球怎麼辦,需要專家論證一下。”

  于天德認為,中國冰球無論是從普及角度還是競技角度,都處於一個培育階段。青少年愛好的培養、校園冰球文化的建設、頂層職業聯賽的開展,這都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任務,效果也不會在短期內顯現,但這些工作必須要有人做起來。“現在其實是一個好機會,我們把路鋪好,10年、20年之後我們就會受益了,”于天德説。

  一屆亞冬會,留給了關心中國冰球的人們很多思考:我們何時能讓孩子們真正愛上冰球,願意把冰球作為終身愛好而不是僅僅作為升學跳板?我們何時能夠建立起高中、大學冰球聯盟,讓球員們從小開始就能夠積累比賽經驗?我們何時能夠有一個高水準國內聯賽,從而實現冰球運動職業化?這些問題都是難題,但中國冰球如要發展,就必須認真對待這些問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