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臺|Businessmen

第4期莊崧冽
文藝商人莊崧冽的咖啡情緣

  他來自台灣雲林鄉下,愛書愛電影,有點兒文藝范兒。大陸朋友們親切地稱呼他‘莊仔’。“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是他打拼多年之後總結的經營之道;他一直夢想能回到台灣開辦新店,促進兩岸人才的交流;他與妻子李若帆的浪漫邂逅緣于一次火車之旅……他還是一個和咖啡‘稱兄道弟’的性情中人。他就是本期的主人公莊崧冽,一個掌管著40多家連鎖咖啡店的文藝商人。

2014-01-02編輯 / 韓旭
往期回顧 >
alt

鍾情咖啡的台灣文藝青年

莊崧冽喜愛電影,1993年從台灣來到北京,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學習。説起台灣和大陸的不同,他説,台灣是個小巧而精緻的地方,北京相比之下顯得粗獷而霸氣。1993年飛機降落北京的時候,莊崧洌説,一打開機艙門,空氣中瀰漫著的都是蜂窩煤的味道。三月的北京,天是灰霾的,路上既沒有他想像中的捷運,也沒有高速公路,公車還是蜿蜒著從小道穿行到機場的航站樓。馬路兩旁是高大的白楊樹,蜂窩煤和炭的味道夾雜在空氣中,但是,他卻覺得這種感覺特別美好。當時的莊仔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把青春和愛奉獻在這一方土地上。

1997年莊仔和小貓在雕刻時光咖啡館老北大店

這位畢業後從沒拍過電影的“莊導演”,與妻子在北京大學東門與清華大學西門之間那條充滿學術氣息的小街上,開了一家文藝味兒十足的咖啡館,取名“雕刻時光”。問起咖啡館名字的由來,他説來源於前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寫過的同名書籍,只因書中的故事和人物堅持著的信念令人感動。這個情感豐富的台灣小夥子,從小就鍾愛咖啡,他離不開咖啡,稱咖啡是自己的“孿生兄弟”、“親密愛人”,説咖啡在他身上注入了能量和熱情,旅行的時候甚至都會帶上小型的研磨機,為自己細細研磨、沖泡,再慢慢飲啜。

1997年莊仔在雕刻時光咖啡館老北大店

學導演出身的莊崧冽自然與電影有著解不開的情緣,他把四年學電影的經歷、經驗還有藝術審美,都用在咖啡館的裝修上面。早期“雕刻時光”菜單的飲品還有些是電影的名字,像是“戀戀風塵”、“橄欖樹下的情人”。咖啡館還會辦一些小型的電影放映會,錄影帶都是莊崧冽從台灣親自背回來的,像是侯孝賢、小津安二郎等的大家的作品,每次咖啡館的放映會,不到十張桌子的小小的咖啡館,總會擠滿了人。可能正是這濃郁的人文氣息加上咖啡館獨特的設計,“雕刻時光”贏得了來來往往一眾文藝青年、學者和藝術家的青睞,在京城也漸有名氣。

生意裏的人生觀

咖啡館的生意越做越大,“雕刻時光”也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直到現在,在上海、西安、廣州、重慶、大連等15個城市有了42家連鎖店。莊崧冽説,“雕刻時光”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併發展到現在,得益於它一直保持著一種基調,它開在大學旁邊,來往的學生都比較年輕,都帶有一點文藝情結。這樣的基調奠定下來,是有點左岸的,有點學術氣息的,好似緩慢流淌著的時光被精心雕刻著,區別於快餐形式的咖啡館。“雕刻時光”不趕客人,客人想坐多久就坐多久,買一杯咖啡就能坐一整天,發發呆,聊聊天,靜靜感受著時光的流逝。另外,在賣優質咖啡的同時,“雕刻時光”積極開拓更多的社會功能。比如電影放映會,比如小型的演唱會,亦或是攝影作品的發佈和展覽。生意越做越大,消費者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層次越來越多樣化,這就需要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莊仔説,這是好事,因為心也就因此越來越寬了,不僅是你在挑選客人,各種不同的客人也在挑選你。

雕刻時光海圖店

不過,莊仔也坦言,夫妻二人一個學導演出身,一個學藝術出身,他們擅長設計咖啡館的佈置、咖啡的製作、研製和品嘗意大利面和蛋糕的味道,但不擅長團隊管理,所以會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他笑稱“把不擅長的丟給別人”。對於挑選員工,他也有自己心裏的標準,“我最看重的就是熱情,對這個行業、對這個事情的熱情。第二點是你背後的專業。我認為你學習的東西或者是學歷到是其次。第三點是你有沒有在這個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找到進步的動力,而不只是一味的原地踏步。熱情,專業,對進步的動力,我基本上是看中這幾點。”

有人説,“雕刻時光”是商業和文化上的“雙贏”,但莊崧冽卻不願意提到“贏”或是“成功”這樣的字眼。在他心裏,“贏”,就是來“雕刻時光”的客人在喝咖啡的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穫,收穫良好的內心狀態,在這裡補充一些正能量。他説,這才叫“贏”。贏,是能贏到心裏去,贏到每個人心裏的幸福感,而不僅僅是錢財或是名聲。這才是莊仔想要的。

莊崧冽

2012年,莊崧冽組織“雕刻時光”的幾位高管去台灣,他説,“除了看風景,我其實更想讓大家體會台灣人柔軟的經營方式。在台灣,人人都喜歡做點小生意。做各式各樣小咖啡館的人特別多。每個人都在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小店,那種感情是很柔軟的,很有人情味的。”莊仔也想把咖啡館開到自己的家鄉。在他老家雲林縣的鎮上,有一個日本佔據台灣時期的古老的糖廠,糖廠裏有一個木制結構的老圖書館。他想盤下這個老圖書館,改裝成一個咖啡館,作為在台灣的第一個據點。

莊仔覺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才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所以,他會組織高管們去韓國、歐洲、世界各地,去參觀不同風格、不同味道的咖啡館。這樣可以打開思路,産生更多更新鮮的想法。與別人互相碰撞出智慧和火花,也有利於開發新的店面,為新店面融入新的元素。比如,他曾經和“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的創始人一起聊天,策劃著一起開一家以科幻為主題的咖啡館。這個新想法就包含帶有化學元素表的菜單,或是一些暗號和謎語。他想要一家有點不一樣的咖啡館。

如果與剛剛畢業、並想去創業的大學生,或者與想做咖啡館生意的朋友分享經驗,莊仔説了三點。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這件事有熱情。第二點,是你要有一筆資金。第三點,是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地點。咖啡店很重要的一點是來的客人是什麼樣子的,不同的地點就會決定不同的客人。因為,咖啡館有點像舞臺,來的客人就是臺上的演員。沒有客人,咖啡館就不存在。接下來,就是持之以恒、耐心的去經營好你的咖啡館。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雕刻時光”創業初期的員工,有的離開了,又有了屬於自己的咖啡館,在麗江、在廈門……。談到這是否會形成競爭壓力,莊仔説,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競爭關係,或者因為員工的離開而關係變淡。相反,“我們去廈門、麗江旅行的時候,會去他們的咖啡館坐坐。以前美好的感情一直保存著。我們當初也是抱著‘成人之美’的想法,給他們提供幫助。”

雕刻時光生活飾集五道口一店

莊仔的“雕刻時光咖啡學院”,是一個培養“雕刻時光”內部人才的機構,後來,莊仔逐漸發現社會上也有類似的需求,包括如何做咖啡,如何做意大利面,如何做糕點,如何管理一家咖啡館,等等。於是,“咖啡學院”變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大平臺。來學習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想開咖啡館的人。內部培訓學院向社會開放,這個做法同樣來源於“成人之美”的想法。“別人有這樣的願望,我們就幫助別人達成願望。”莊仔很誠懇地説。我們問他,這樣做會不會造就自己的競爭對手?莊仔笑笑,“肯定會的”。但他又反問,“那有什麼關係呢?社會一直在進步的,競爭對手的存在,也是刺激你自己進步的動力。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你想攔也攔不住。”莊仔的態度,正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樣的話説的。今年,莊仔出了一本新書,書名叫《時光捕手》。書裏面有一部分內容是與讀者分享開咖啡館的經歷和經驗,另一部分,是他想與更多的人討論咖啡、建築、設計、美食、網絡等等人們在生活裏面的一些追求。“先分享,再收穫”,這樣的經營理念,或許就是“雕刻時光”越來越成功的原因。

“貪心的”夢想家

問及莊仔的業餘生活,他説,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運動,平時也愛閱讀和旅行。他會隨時把書放到自己的包裏面,有機會就讀書。他説這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他和妻子“小貓”(這是莊仔給愛妻取的昵稱)每年會去熱帶地區度假或是曬太陽。帶上幾本書,躺在細軟的沙灘上,是一種徹底的放鬆。在那裏充充電,充充能量,尋找新的想法,與別人交流産生更多的靈感,回來後再融入到自己的咖啡館中。

説起夢想,莊仔説,他有很多地方還沒去過,有機會就想去旅行,還有就是再多讀幾本書。他覺得,一年至少要讀上個100本書,而且是有些可以去讀第二遍的那種書。還有時間的話,就想寫寫東西,或者拍成電影。他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人。

莊仔與記者合影

我們請莊仔評價一下他自己。他説:“我是一個既活在世俗之中,但也有某些精神追求的人。既熱愛吃素食,卻也忘不了肉食美味的人。既鍛鍊身體,使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壯,又忘不了精神上的東西的人。我是一個有點貪心的人。我挺矛盾的,我既追求完美,也知道生活完全不完美。”

莊仔的追求很多,他就是這樣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編輯:韓旭

記者:馬曉葉、霍亮、孫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