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臺:你好,中中嘎布

拉薩林周縣卡孜村的朗傑老人口中所説“中中嘎布”在藏語裏是黑頸鶴的意思。藏族人民群眾對黑頸鶴十分喜愛,稱之為“仙鶴”、“神鳥”、“吉祥鳥”。

 

西藏“神鳥”黑頸鶴

 

朗傑:“中中嘎布是我們的神鳥,是仙人的信使,它們會給我們帶來吉祥。”

拉薩林周縣卡孜村的朗傑老人口中所説“中中嘎布”在藏語裏是黑頸鶴的意思。藏族人民群眾對黑頸鶴十分喜愛,稱之為“仙鶴”、“神鳥”、“吉祥鳥”

藏族長篇史詩《格薩爾王傳》是一部流傳極廣的民間巨作,描寫嶺國的格薩爾王降伏各地妖魔,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茉在被巴扎那保國的霍爾王族黃帳王俘虜之後,寫信向格薩爾王求救時,便是派去3隻仙鶴送的信,尼瑪澤仁繪製的“珠茉遣鶴送信”唐卡畫,更是深受藏族人民喜愛。

朗傑:“每年成群的中中嘎布都會到我們林周縣來過冬。白色的身子,像扎著黑色的圍脖,優雅而高貴。”

黑頸鶴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鶴類,是我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黑頸鶴全球數量大約為一萬一千多只,其中7000多只黑頸鶴生活在青藏高原。它們每年春夏在海拔更高的藏北草原繁衍生息,每年冬天,飛到雅江中游河谷地段過冬。在黑頸鶴的越冬基地,到處都有巡護員的身影。為黑頸鶴撐起一片天空。

和往常一樣,天不亮,43歲的巡護員頓珠就會帶著妻子次尼的叮囑,騎著摩托車去黑頸鶴比較集中的水庫、沼澤、田間、荒地,開始一天的巡護工作。

一路上,頓珠給我們介紹著他的家鄉林周縣卡孜村:卡孜村地處林周縣南部的澎波河谷流域,海拔3822米,屬於高原涼溫半乾旱農牧區,一面巨大的濕地“鑲嵌”在卡孜村頭,讓人流連忘返。這裡也成為了黑頸鶴最喜歡來的地方。

頓珠:“它們11月底陸續飛到這裡,第二年2月份開始陸續離開。一個月之後,這裡中中嘎布的數量會達到最高,有將近2000隻,非常壯觀,非常漂亮。”

頓珠邊説邊細心地觀察著路邊,看看是否有落單的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保護動物生病、受傷、死亡,這也是他每天工作的必要內容。同時還要填寫《西藏自治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巡護登記表》,按時上報給縣林業局。

 

為了保護黑頸鶴,林周縣落實了國家和自治區一系列政策、措施,讓對環境十分挑剔的國寶黑頸鶴們在每年冬季如約而來。縣林業局局長張林保告訴我們

張林保:“我們縣專門建立了總面積達96平方公里的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加強保護黑頸鶴的棲息濕地和水庫。我們在卡孜鄉政府建立了1個臨時監測站,還在黑頸鶴較為集中的卡孜水庫、虎頭山水庫雇傭當地群眾作為巡護員,實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

張林保就曾經特別向我們推薦了林周縣的卡孜水庫和虎頭山水庫,讓我們一定要去看看

張林保:“是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每年10月到次年的4月上旬,長達半年的時間,黑頸鶴都在這裡越冬棲息。”

車輛一路破冰駛向虎頭山水庫時,我們不由被眼前的美景震驚。晨曦微露,越過東方連綿起伏的山巒,灑向沉睡中的湖水,如鏡的湖面倒映著朝霞、山脈、祥雲,天、地、湖交相呼應,美不勝收。

頓珠:“你們看,那就是中中嘎布。”

隨著頓珠的手指方向,我們看到了黑頸鶴。優雅、大方,它們時而交頸而舞,時而步履翩躚,在初升的朝陽前,留下一個個優雅纖細的剪影。

頓珠:“中中嘎布是非常專一的,如果他們中有一個死了,另一個會不吃不喝,陪在伴侶旁邊直到死去。”

由於我們的走近,驚起了棲息在這裡的黑頸鶴,還有大量的黃鴨、斑頭雁等各種水鳥,剎那間萬鳥騰飛,

頓珠:“每天早上,中中嘎布和其他水鳥一起,都會離開水庫,四處覓食,天黑了,他們會飛回這裡。”

有人説,黑頸鶴是環境指示標。因為它們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的環境問題最為敏感,哪有污染,黑頸鶴就不會在哪覓食、棲息,更不會朝那裏遷徙。頓珠驕傲地説:“出頓珠錄音壓混:我們的保護工作是有成效的,現在,每年來水庫越冬的黑頸鶴越來越多。”

如今的卡孜,儼然成為黑頸鶴之鄉,成為黑頸鶴的天然樂園。跟隨頓珠一路巡護到田間,看到了一家三口的黑頸鶴正在田間尋找食物。

頓珠:“你們可以稍稍走近點看,中中嘎布不怕人,它們在村裏時還經常悠閒自得地吃曬場上的穀物。風如果不大,它們還會在田地裏成群結隊地‘散步’。”

頓珠輕輕走上前,黑頸鶴稍稍頓了一下,就繼續在地上尋找著食物。在這個瞬間,人與鶴站在一起,是那麼的和諧安寧。

行走在美麗的卡孜村,我們看到了正在田間巡視的村書記桑珠次旦,他聽説我們是來採訪黑頸鶴的,便立刻停下來,跟我們嘮了起來。次旦告訴我們,隨著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和安居工程的實施,村裏的基礎設施已經日益完善,來村裏看黑頸鶴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次旦:“現在,我們的村子越來越漂亮,“中中嘎布”的名氣越來越響,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我們會繼續保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家園,歡迎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這裡,看看我們的“中中嘎布”。”

次旦自豪地告訴我們,保護黑頸鶴,在村裏早有傳統。

次旦:“早在90年代,曾有人來這裡偷獵,被我們發現後,全村人都趕過來,搶走他們的槍。”

在林周縣,保護黑頸鶴的意識早已成為了大家的共識,還有不少感人的故事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尤其是達瓦卓瑪與一隻斷腿黑頸鶴的故事,更是眾人皆知的佳話。

驅車30分鐘,我們來到了江洛金村,達娃卓瑪邊介紹,邊領著我們來到她養著黑頸鶴的地方。

達娃:“去年9月20號左右我看到一隻黑頸鶴倒在村頭小溪邊,過去一看,它的一條腿幾乎斷掉了,我就把它抱回家救治。帶回家裏後,我試圖給它把那條斷了的腿接上,但是接不上了,又立刻把它帶到縣裏的黑頸鶴救助站,讓我難過的是它的傷勢很嚴重,最後還是失去了一條腿。為了好好照顧它,我當時就便萌生了收養它的想法。三個月以後它的傷口差不多完全癒合了,就試著在田裏放飛它,但是根本飛不起來,跑幾步就倒在地上,我看著十分心疼。”

 

黑頸鶴碑

 

一年多來,達瓦卓瑪每天會這樣按時給它喂食,像對自己的孩子一般細心地照料它,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次塔”,次塔在藏語裏是“躲過一劫”的意思。現在這只黑頸鶴成為了她們的“家庭成員”。

達娃:“家裏人都很愛它,我的三個孩子每次出遠門打電話時,都要問一句,媽,我們的黑頸鶴怎麼樣,回到家裏第一件事兒就是去看看黑頸鶴。”

幾個月前,有人多次向她提出高價購買這只鶴的意願,她毅然地做出了回絕。

達娃:“我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能為它找個伴,讓它不再寂寞孤單,平時出門的時候,我也會注意有沒有類似受傷的黑頸鶴,那樣就可以撿回去跟他作伴了……”

像這樣,人與鶴的真情故事在林周縣、在西藏還有很多……

傍晚,我們又回到了虎頭山水庫,等候著回家的黑頸鶴們。

夕陽落下,晚霞如綢緞將天底染紅,倦鳥知返,水庫熱鬧了一陣後,又逐漸恢復了平靜。

這裡,人與鶴的故事在一天天上演,在一代代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