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臺:百年洋樓續寫兩王傳奇

福州的煙臺山位於老福州中軸線的最南端,一百多年前,五口通商後,逐漸成為外國人聚居之地和西風東漸的窗口,東西文明在這裡碰撞融合,留下了許多令人回味的故事與傳奇。

來到福州煙臺山的亭下路一帶,可以看到這裡至今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洋房,從亭下路路口一路往山上走去,各式各樣的洋樓穿梭其間。在這些洋房中,亭下路68號,一定會出跳出你的視線,讓你對它多看幾眼。它是一棟面闊三間、紅磚三層的洋樓。藍色的木質百葉窗襯著紅色的外墻,顏色格外的清新雅致。一樓的小院子內正坐著一位年近八十的婆婆,與她攀談後發現,婆婆沒有操著一口帶有福州方言的普通話跟我聊天,而是一口上海普通話。閒聊間才明白,婆婆是清朝末期到民國時期福州大名鼎鼎的皮方王齊上游的兒媳婦張珠玉,當年皮方王的生意在上海很興隆,婆婆因為常年生活在上海,所以説得一口地道的上海話。她向我介紹説,她的先生齊國瑞齊家世代經營熟皮加工生意,研製出了皮方製作秘技。

 

張珠玉和兒子齊忠隆

 

百年洋樓

 

張珠玉:“在上海榮華路香檳木橋21號,以前是皮方做皮鞋.,第一層皮,做大鼓,咚咚咚咚大鼓,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第六層、第七層這樣子批下去,可以批十層。記者;一張生牛皮可以批十層?牛皮有多厚?能批那麼多層嗎?張珠玉;用明礬泡一下,有三寸這麼厚。叔公收牛頭,牛頭收下來做鞋子,非常牢固,後來皮方來買,上海、北京、南京、無錫都來我們那邊買。那時候,一天到晚都有人來買,老闆娘開門,我來了!”

張珠玉老人向我介紹説,一張生牛皮可以揭成10張熟牛皮,每張用途不同。第一張用來製造大鼓,第二張用來縫製上好的皮鞋,第三張到第六張用來製造從高到低不同檔次的皮箱,第七張到第九張用來製造各種檔次的皮包或小鼓,第十張用來製作不同大小的兒童玩具撥浪鼓。

在清朝時期,福州牛皮箱、福州牛皮鞋和福州牛皮枕曾經名揚全國。隨著福州皮業的昌盛,産業呈現出細分化的趨勢,做皮箱的專做皮箱,做皮鞋的專做皮鞋,做熟皮加工的專做熟皮加工。熟皮加工,指的是將生牛皮加工成能製作各種皮具的材料,批發給皮鞋、皮箱等生産商人進一步細加工。這種批發牛皮的店舖福州人稱之為做“皮方”生意。

齊家製作的熟牛皮,因為質地優良,遠近聞名, “齊興弟”皮行在上海的生意蒸蒸日上。1955年,“齊興弟”皮行在上海被公私合營後,齊上游帶著兒孫回到了福州。齊上游之子齊國瑞與張珠玉進了第三印刷廠當工人,齊國瑞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病逝後,齊家再未有人能做皮方。

故事到此並沒有畫上句號,而是由皮方王的孫子齊忠隆在美國的一段偶遇繼續説起。

齊忠隆1956年生於福州,是福建海洋漁業公司員工,夫人與兒子後赴美國,在紐約讀書工作。2009年,齊忠隆赴美國探親。一天,他到美國紐約圖書館查資料。

齊忠隆:“九點才開館,那天我來的比較早,我就在哪兒等,看見有一位80歲的老先生也在哪兒等,他一直看我,我也在看他,我問:“您也在等開門?”他説不是,我在接一單生意。我説:“接什麼生意,您年紀這麼大了還沒退休?”“我來這裡約律師,稅務樓,做服裝。預約預定做西裝襯衫。”“聽口音您好像是福州人?”“是啊,我父親早先在福州做衣服,專門替洋太太做衣服。”我問他:“有沒有回到福州?”“父親手上三幾年就到香港後來到美國。”“你住在哪?”“倉前的洋房,我回去幫你打聽一下,你的房子有沒有在。”

“回來後,隔壁有位102歲老太太,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問她,這邊有沒有專門給洋太太做衣服,她説有啊,就在你現在住的房子啊!倉前早先比較出名有三王,洋衣五、姆衣五,姆衣五正是他家。”

倉山為外國女子製衣的“姆衣王”,後人名叫林茂生,如今在美國開襯衫坊;晚清從倉山將生意做到上海的“皮方王”,後人就住在“姆衣王”在煙臺山蓋的洋樓裏;“兩王”後人在美國巧遇,更讓這幢洋房的歷史增加了傳奇色彩。

“姆衣王”是晚清至民國初年在煙臺山專門為外國女人製作衣服的高手林先生,當地人起先稱之為“番婆製衣戶”。當時,福州人習慣將外國人稱為“番人”,將外國女人稱為“番婆”。後來,林先生靠此生意在煙臺山間建了三幢洋樓,讓人刮目相看,於是當地人敬稱他為“姆衣王”。

煙臺山出現專門為外國人做衣服的服裝店,始於1845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福州被定為通商口岸之一。隨後,各國開始在福州設領事館。在清道光二十四年至光緒二十九年期間,先後有英國、美國、法國、荷蘭等17個國家在煙臺山設領事館。到清光緒初年,在煙臺山及周邊開辦的外國商行、銀行、工廠及交通郵電企業超過30家。

隨著煙臺山洋人的增多,出現了專門為洋人做衣服的裁縫店,而打出專門為外國女人做服裝招牌的,林茂生的祖上是第一個。

林家祖籍閩侯,多代都是縫紉高手。所以,當大量洋人出現在煙臺山時,林家人很快就學會了製作洋裝,並能根據外國女人的喜好,創造性地設計新洋裝,這使林家生意興隆,有了“姆衣王”的名聲。賺了錢後,林家人在煙臺山間買了地,請洋人設計,蓋了三幢當時在煙臺山頗為時尚的三層紅磚洋樓,也就是如今的亭下路64號、66號、68號,每幢100多平方米。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10多歲的林茂生隨家人到香港定居。後來,林茂生移民美國。到美國,林茂生仍以製衣為生,只不過不再專做女裝,而是以手工縫製西裝和襯衫為主,後來他在洛杉磯開了一家名叫“攝政王”的襯衫坊。林茂生有一男三女,皆事業有成,他本可以不再辛苦製衣,但對製作優雅西裝與襯衫的愛,加上對家族榮光的堅守,讓他不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苦心經營“攝政王”襯衫坊。

林茂生的生意不錯,他的客戶以律師樓、稅務樓的高級白領為主,最便宜的襯衫每件也在150美元之上,至於上好的西裝每件價格至少需要數千美金。

“姆衣王”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舉家離開福州,再沒有回到煙臺山。

齊忠隆説:“都説無巧不成書。他家搬走了,我家後來又搬來了。在美國我遇到他,他又托我為他尋找曾住過的舊宅,找到最後竟然發現就是我現在住的房子,實在太巧了。 齊忠隆打電話給林茂生説我住的房子就是當年你家的房子,老人聽後非常高興,我有機會回來看看,但是現在年紀大了,走不動。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在這裡。”

説到這裡,關於這幢洋房背後的傳奇故事就跟大家介紹到這,現在福州的煙臺山正在進行保護改造,亭下路64號、66號、68號這幢三層藍窗紅磚的洋房在保留的名單裏,齊忠隆説:“這裡面有兩個歷史,一個是1840年後,打開國門,中國人開悟開始覺醒、向西方接觸一段歷史;還有一段歷史,留下了外國人侵略中國的歷史。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認為應當非常有保存的價值。”

福州煙臺山改造將對44處建築、7條街巷進行保護,其中包括4處文物保護單位,這些老建築將盡可能修舊如舊,並對周邊違章建築進行拆除。修復改造後煙臺山,將建成以居住、文教功能為特色,集文化休閒、創意及旅遊為一體的近現代歷史文化風貌片區。到時候,歡迎您來福州的煙臺山看看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