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璋起源與“牙”有關

商代玉璋(網絡圖)

 

不僅黃帝時期的兵符我們現在不知其真面目,連黃帝之後東周之前的兵符也找不到世所公認的實物。文字上唯一的線索是《周禮·典瑞》提到的“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璋是古代玉器的一種,有大璋、中璋、邊璋、牙璋之分,現在一些書籍籠統地把它們稱為牙璋。玉璋是一種刀形端刃器,通常分為體和柄兩部分。玉璋最早出現于山東龍山文化的司馬臺遺址,盛行于夏和商代,商代晚期逐漸消失,至今在西周墓葬中從未發現過玉璋。目前可見的玉璋雖然大小不同,形制各異,但其共同點是頂端兩側有尖,尖中間有“凹刃”,在體和柄相接處有突的齒狀扉棱。

 

玉璋的形狀很奇特,它是由什麼器物演變而來的呢?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從原始社會晚期的耒耜等農具演變而來。至於玉璋的用途,古人認為大璋、中璋、邊璋用於祭祀和巡守,牙璋用於軍事。當代很多學者對牙璋用於軍事表示懷疑甚至否定,認為所有玉璋都用於祭祀山川之神。

 

筆者認為,牙璋有別於大璋、中璋和邊璋,不能混為一談,玉璋的形狀與動物牙骨頗為相似,其起源應與“牙”有關。牙璋的用途也應用於軍事,正如漢代學者鄭玄所説的:“牙璋琢以為牙,牙齒象兵,故以牙璋發兵。”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推測,是因為有良渚文化牙骨雕作佐證。

 

距今5300年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以玉器聞名於世,良渚人全憑手工碾刻在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堪稱巧奪天工。近年來刻有良渚文化圖案的骨雕偶有發現。筆者所見兩件牙骨雕是同一動物的下頜骨,長達43釐米,估計是古代野牛的下頜骨,前端8隻小牙已脫落,中間的牙齒保存完整。一側刻有神人獸面紋,另一側刻有數節簡化神人獸面紋,刻畫有神,紋飾精細。

 

如果我們拿良渚文化牙骨雕和玉璋比對一下,馬上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驚人的相似之處,整體上的刀形和突出的牙齒就不用説了,玉璋頂端的“凹刃”和牙骨前端的分叉簡直如出一轍。玉璋和牙骨如此相像,其形制源於牙骨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