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36部電影串起中國近代史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16 10:45:09 | 來源: 東方早報 |
編者按: “上海文學藝術獎”始於1991年,是經上海市政府批准設立的上海文學藝術界最高榮譽。截至2002年,“上海文學藝術獎”共舉行五屆,表彰過巴金、朱踐耳、柯靈等12位文學藝術家。今年,“上海文學藝術獎”時隔12年重新啟動,評獎結果將於12月上旬揭曉。在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揭曉之前,早報將做一系列人物報道,回顧此前獲得這一榮譽的藝術家。
謝晉(1923-2008),浙江上虞人,中國第三代導演代表,擅長現實主義電影,代表作有《女籃5號》《芙蓉鎮》等。從影60餘年,是中國目前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
1998年,著名電影導演謝晉獲得了上海文學藝術界最高獎——上海文學藝術獎。
多年研究謝晉電影的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説,謝晉獲得“上海文學藝術獎”可謂實至名歸,“他就是上海文學藝術‘高原’上聳立的‘高峰’。”
第三代電影人代表
謝晉于1923年出生於浙江上虞,1941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1948年畢業于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係,後任大同、長江電影公司助理導演。1953年開始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92年,謝晉拍完《啟明星》後,到上海電影製片廠辦理退休手續,後出任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院長、謝晉-恒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晉于2008年10月17日傍晚抵達上虞,參加其母校上虞市春暉中學建校100週年慶典,18日7時40分左右,謝晉下榻的酒店服務員發現,謝晉已經停止呼吸。
在中國內地電影史中,謝晉與他同時期的同行被稱為第三代導演。這一代電影導演,在藝術創作中遵循現實主義原則,在如何表現生活本質、反映時代風貌、展現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等諸多方面,努力探尋中國式的表達。謝晉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從1948年到2003年,共執導了36部影片,其作品以現實主義見長,擅長把人物命運同社會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從影60餘年,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他也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除了拍電影,謝晉還曾三次擔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還曾經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幹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國、美國、印度分別為他舉行“謝晉電影回顧展”。
電影《芙蓉鎮》劇照
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一面大旗
1957年,34歲的謝晉初掌鏡頭。那時,他已經能夠嫺熟地運用新中國的語言來拍攝電影。他説:“電影導演是用鏡頭來寫戲、寫人、寫靈魂的,我從《女籃5號》開始,就強調歌頌民族的自豪感。”這部處女作為謝晉贏得了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以及1960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此後,他又執導《紅色娘子軍》和《舞臺姐妹》。其中,影片《紅色娘子軍》甫一上映就連奪首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電影導演、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
剛過而立之年的謝晉,一齣手就是功力不凡的“女性三部曲”,這讓許多同行難以企及。但接下來的10年,命運成為他殘酷的考場,卻也給了他與眾不同的體悟人生的敏銳。從那一刻起,捕捉生命、探討人生,成為1976年後謝晉電影一以貫之的主題——用鏡頭反思過往災難,讓電影告誡未來方向。《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和《芙蓉鎮》“反思三部曲”就在此時應運而生。1987年,《芙蓉鎮》在中國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上斬獲最佳故事片獎。至此,百花獎總共才舉行10屆,謝晉一人獨攬5次最佳故事片獎。
百花影后張瑜曾主演過謝晉的三部電影——《春苗》(1975年)、《青春》(1977年)、《啊!搖籃》(1979年),是為數不多跟謝晉多次合作的女演員之一。張瑜説,儘管平時輕鬆樂觀,但拍戲時謝晉卻對演員要求很嚴格。張瑜和陳衝主演《青春》時,謝晉為了讓她們體驗通信兵生活,真就讓她倆去當了一個月的通信兵。“就像新兵一樣去部隊訓練。通信兵要爬電線桿、接駁電話,我和陳衝全都學會了。”張瑜説,這一個月的體驗生活雖然辛苦,但卻讓自己在演通信兵時輕鬆自如。
作為紀錄片《大師謝晉》的總編導,石川評價謝晉一生所拍36部電影,“如果全部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秋瑾》、《紅色娘子軍》、《女籃5號》、《芙蓉鎮》、《牧馬人》,一直拍到改革開放之後的題材。他在主流政治、大眾生活、知識分子三種話語之間,以普通人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時代的經過和流逝。”
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如此評價:“謝晉的藝術高潮始終與時代變遷同步,他用藝術探索呼應思想解放,用藝術理念關注國家和人的命運。真善與風骨,是他埋藏在電影裏的時代人文標本。毋庸置疑,謝導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一面大旗。”
謝晉是上海電影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謝晉生前在一次採訪中説:“如果20世紀中國電影,還沒有美好的形象留下來,並且被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話,那我們這一代電影人就沒有盡到責任。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
電影《女籃5號》劇照
在商業大潮中堅持理想
1992年退休後的謝晉,仍在為上海乃至中國的電影事業探索前行,他花800萬元註冊成立了當時國內第一家民營影視公司:謝晉-恒通影視公司。為支持謝晉,當時國家廣電總局特別給了謝晉公司一個政策,謝晉公司可以直接從廣電總局獲得“廠標(生産許可證)”,無須像其他民營公司一樣拍電影、電視劇只能到國營電影廠買許可證。和公司一起成立的還有謝晉-恒通明星學校。謝晉一直對現有的演員培養制度不滿,花200萬元註冊了一所影視表演學校,在海內外招收了30名學員。他想把自己的經驗傳給年輕人。
謝晉的影視公司和學校發展都不像謝晉想的那樣順利。謝晉公司16年裏只拍了《老人與狗》、《女兒谷》、《鴉片戰爭》、《女足9號》4部電影,無論是産量還是品質,都比不上謝晉在上影廠工作的1980年代;明星學校在連續招生3屆後,轉給了上海師範大學。
石川認為,謝晉公司成立的時候,中國電影開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電影的製作和發行脫離,電影市場相當暗淡,觀眾大幅度下降,瞞報票房現象隨處可見,電影基本上是拍一部虧一部,中國電影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研究中國電影史的學者們普遍認為,謝晉是中國經典電影的最後一位大師,他繼承了中國傳統電影美學,併發揮到了極致。曾有網民在悼念謝晉的文章中寫道:“在謝晉之後的那些所謂全球化的中國導演們,面對全球化和商業化的浪潮,藝術家的獨立思考逐漸喪失、被腐蝕了,而謝晉始終堅持著傳統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思考。”
石川説,謝晉與他生活的時代是同呼吸共命運的,“現在商業大潮下的中國電影,越來越市場化,娛樂消費屬性超過了文化藝術屬性,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謝晉給上海電影人的珍貴啟示在於,如何在市場化環境下,堅持心中的藝術理想,同時他給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啟示是,如何保護好電影人的創作激情,不讓他們的才能被商業片吞噬。”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