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發現唐吐火羅人墓誌 記載王族三代入仕唐朝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23 16:04:0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圖為羅何含墓誌拓片。資料圖攝
中新網西安12月22日電(記者田進 冽瑋)西安碑林博物館專家段志淩22日透露,經對新出土的唐吐火羅人羅何含墓誌研究發現,墓誌記敘了吐火羅王族祁斯祖孫三代入仕唐朝的事跡,為研究唐朝與西域各國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其中所述羅何含用震懾與綏撫手段解決兩部衝突安定邊境之事,彌補了唐代文獻中“和斷政策”的記載缺失。
這合唐羅何含墓誌出土于陜西省延安市城南虎頭峁。墓誌為砂石質,志蓋呈覆鬥形,正中為棋盤格,篆書陰刻“大唐故羅府君墓誌銘”9字。志文楷書,陰刻,共26行。
據志文“今則吐火羅國王之密屬也”、“祖祁斯,皇火羅國大首領”可知,羅何含應為吐火羅人。吐火羅國是歷史悠久的中亞古國,在今阿富汗北部一帶。
“南北朝以來,吐火羅與北魏、隋保持朝貢關係。唐朝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之亂後,吐火羅擺脫西突厥控制獨立建國,與唐朝的關係更密切。”段志淩介紹,當時唐朝利用加封和設立安西大都督府等手段,對吐火羅等進行管理。同時,吐火羅也不斷派遣使者和子弟朝貢,或派兵助唐平定內亂。
專家推測,羅何含之祖祁斯極有可能是王族。祖父約在乾元元年“助國討賊”,以驍勇善戰屢建功勳,封官進爵留作宿衛。
據研究,唐代中亞吐火羅人多以羅為姓。祁斯入仕唐朝後,其子孫也以羅為姓了。
羅何含曾以左廂兵馬使兼都教練使之職出任和斷兵馬使。“和斷”一詞與“和斷政策”在唐代文獻中鮮見。段志淩分析,墓誌所述羅何含震懾與綏撫兩手並用,妥善解決了党項杷利、野利兩部衝突,安定邊境,彌補了唐代文獻中“和斷政策”記載缺失,為中國古代民族史研究增添了新資料。
吐火羅與唐朝的關係十分密切,遣使朝貢、入仕宿衛的事新舊《唐書》中多有提及,但其後裔以及內附部眾情況卻鮮有文獻記載,目前考古材料也十分少見,羅何含墓誌明確指出其先輩是“吐火羅國王之密屬也”、“皇火羅國大首領”,為入唐吐火羅人的研究提供了資料。
段志淩説,墓誌記敘了吐火羅王族祁斯祖孫三代為唐朝宿衛禁廷、戍邊守土、和合蕃漢,以至爵封郡王、勳晉柱國的功績及其子孫綿延、落籍延州,是研究唐朝與西域各國關係及民族融合歷程的重要資料。(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