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瑯後代在台灣開設陳列館 不收門票盼弘揚中華文化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4-05-18 16:29:4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開設30年的雙春齋藝術紀念館,負責人之一哥哥施武雄將銅鏡放在館中,盼能貫徹古人的“三鏡説”。
中國台灣網5月18日消息看似平凡無奇的雜貨店,一往內走進別有洞天。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清朝“靖海將軍”施瑯後代施武雄、施德雄兄弟,在台北地區開設了一間“雙春齋藝術紀念館”,陳列古物收藏,以各式媽祖雕像最多。多年來,紀念館分文未收,只盼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歷史文化。
據報道,年過7旬的施武雄、施德雄兄弟,多年前從彰化施厝來到台北(今新北市)板橋紮根,開設了1間童叟無欺的雜貨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成為婆媽買菜、談天的好所在。兄弟2人是熟悉柴米油鹽的“頭家”(閩南語,即店主),也是擅長琴棋書畫的博物館館長。
一提到有“鄭氏降將”、“靖海將軍”別名的祖先施瑯,彷彿打開施氏兄弟的話匣子。
哥哥施武雄表示,施瑯被有些人稱作所謂“臺姦”,但其後代多在台南、彰化等地定居,皆以祖先為榮,過著與普通人無異的生活。
在“雙春齋”負責古物藝品鑒定的弟弟施德雄也説,清雍正年間,篤信媽祖的施瑯從湄洲媽祖廟帶來古媽祖黑面二媽,安置在彰化鹿港天后宮,祖先與媽祖結下不解之緣,也成為兄弟倆收藏媽祖像的機緣。
施德雄説,從明朝傳下的聖母廟石雕媽祖像最為珍貴,取得及保存不易,堪稱鎮館之寶。此外,從商的兄弟將一面銅鏡放在館中央,古人有雲“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將此當作人生哲學。
身為台灣“中華博物館協會”成員的施武雄笑説,上門參訪的顧客不多,目前多接受大陸及一些學會等民間團體的學術交流,全天候開放採登記制,經營雖陷入困境仍不收一毛錢,“錢不是重點”,盼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歷史文化。(中國台灣網何建峰)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