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如果沒有諾獎插一杠子,新作早就出來了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6-16 15:45:21 | 來源: 濟南日報 |
近日,著名作家莫言參加2014青島文化藝術季,在開幕式主題講座中,他以《小説與故鄉》為題發表演講,莫言説:“故鄉是作家擺脫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學的方式拓展故鄉,是對故鄉的一種超越。”
談故鄉
——— 故鄉是作家擺脫不了的存在
莫言説,他早期的作品寫得特別順,就是因為對故鄉風貌和人物太熟悉了。“我的左鄰右舍,村裏幾百口子人,後來都變成了我小説裏的描寫對象。”莫言説,“我用文學方式拓展了故鄉,讓小説中的人物有廣闊的舞臺去展現。”
山東高密有“四寶”——— 撲灰年畫、高密剪紙、泥塑(泥老虎)和高密茂腔,尤其是撲灰年畫誇張的風格和泥塑強烈的色彩對比,都影響了莫言的作品風格。莫言説:“我想張藝謀始終擺脫不了對紅色的迷戀,也與他在西北的生活經歷有關,到處都是挂著的紅辣椒。”
談創作 ——— 我們這一代作家正在往二線退隱
莫言嘗試寫過高密沒有的沙漠、紅樹林,但他説還是寫起故鄉來最得心應手,莫言説:“無論怎樣天才的作家也有自己的局限,這也是世界上有這麼多作家存在的理由。”
莫言説,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就覺得寫作難度大了,因為“對當下農村生活隔膜了。我把握不住現在年輕人的心,寫得不自信、不肯定。”莫言坦承,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作家。現在年輕的作家要寫出屬於他們的當代小説,“我們正在往二線隱退。”
談經典 ——— 偉大的作品有時候是機緣巧合
莫言説:“如果沒有諾獎插了一杠子,新作早就出來了,但現在怕給父老鄉親丟臉,總是再想想、再修改一下,越想寫好就越寫不好。”
莫言還引用了當年郭沫若接毛澤東指示題寫“岳陽樓”牌匾的典故,“毛主席看了郭沫若的幾幅字,總覺得有些拘束,相反信封上隨意寫來的‘岳陽樓’三個字倒充分體現了郭體揮灑自如的風格,於是圈定了信封上的字。”對於新作的出版,莫言幽默
地説,“等我寫得差不多了,覺得像郭沫若寫在信封上那三個字的狀態時,就可以出版了。”
莫言説,大家呼喚經典,希望能再出現當代的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我們的時代非常豐富多彩,文學不像過去那麼突出,面對紛繁多變的生活,作家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壓力能壓出來的,也不是靠作家的強烈願望就能實現的,有時確實是機緣巧合,才會出現偉大的作品。” 劉艷傑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同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就中玻建交40週年互致賀電2025-07-09
- 國家發改委:2021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2025-07-09
- 商務部: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2025-07-09
- 國臺辦: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將於7月中旬在浙江舉辦2025-07-09
- “在北京,我看見兩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裏種下友好的種子”2025-07-09
-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今天在山東曲阜開幕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