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雷雨》遭笑場的背後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06 16:58:49 |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話劇《雷雨》劇照
北京人藝公益場話劇《雷雨》遭笑場,在劇中飾演周樸園一角的著名演員楊立新在微博上表達不滿,隨即在網上引起熱議。這起輿論風波在“表演hold不住”的個別觀眾吐槽和“年輕人對經典缺乏尊重”的主流立場之間糾纏,因為囿于劇目和表演本身,一開始並沒有超越齣劇場而在文化維度上打開縱深。但很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劇場現象。
北京人藝對藝術創造的篤定追求和不懈努力有目共睹。作為其保留經典劇目,話劇《雷雨》久經磨礪,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它的演劇風格。即便用現在的眼光看,話劇《雷雨》的劇本文本經得住推敲,其舞臺呈現也充分體現了主創主演的嚴肅和誠意。筆者看過北京人藝多個版本的《雷雨》,包括楊立新參演的這個版本,其中雖有可改進的地方,但基本沒有失當之處。從這個角度講,其遭遇笑場,自然讓人詫異,也難怪楊立新會情緒激動。
在一些觀眾的反映中,被列入“笑點”清單的有:周萍見到父親就“雞飛狗跳”,在繁漪面前的手足無措,冒雨到四鳳後窗伴隨一聲霹靂帶來的驚悚,等等。這些細節作為一個悲劇的構成,可以説是角色懦弱性格的寫照。但在被再度講述之後,筆者也不禁走神了。周萍的怯、嫩和缺乏擔當,讓筆者不由地想起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裏的那個尹天仇。嚴肅並沒有離去,但在命運無常的小人物的現實觀照中,一端已然浮起,另一端卻還在用斯坦尼斯拉伕斯基的方式字正腔圓地演繹一個似乎“活該如此”的悲劇,笑得有多麼心酸。
在討論此次《雷雨》遭笑場的事件時,有人認為這是傳統文化的失落。如此大而無當,筆者不認為有任何建設性。在筆者的偏執裏,能到劇場看戲的人,要不是骨子裏有一定的人文訴求,最起碼在社會的倫理道德層面是有積極的尺規的。筆者更願意認為,笑場並不是表演出紕漏,也不是觀眾素質差(公益場有許多大學生),而是接受語境造成了一場誤會——太多諸如“小三”“偽乾爹”等有違倫常的現實“小品”,太多純潔的真話變成了被污染的謊言,讓劇中人命關天的人物糾結變得稀鬆可笑,再難在觀眾的腦海裏搭起悲劇的框架。周萍似乎一開始就“活該如此”,他的一切作為,在接受語境的酸楚中無不被潛意識裏的激憤變成笑料。
魯迅曾經説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話劇《雷雨》遭笑場,確實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它的“笑點”不是“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是“有價值的東西”被現實語境架空後角色的掙扎顯得無用、無能。它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心態,恰是價值、倫理乃至正常的人際關係被荒誕化後的無奈。“笑”像是自嘲,很大程度上卻反映了一種價值退隱到私人領域後的偽裝情緒。只有隱身在大眾娛樂的語境和氛圍中,那些可貴的價值和道德準繩才是安全的。
文化語境失衡,可以説是此次話劇《雷雨》遭笑場的根本癥結所在。如果説荒誕化的現實“小品”是解構傳統價值和倫理的罪惡之源,多元文化衝擊無疑是造成失衡的催化劑。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不斷在各藝術領域的實踐和運用,造成了新的文藝面貌,但在與互聯網、大眾娛樂結合的過程中,其積極的部分不斷被剝離、抽空,成為娛樂至死的工具。筆者看過不少借助影視作品片段剪輯的搞笑視頻,其中有解構經典、反諷現實消極面的,也有諸如“臣妾做不到啊”的遊戲乃至惡搞之作。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從眾之心往往隱匿了獨立人格,也讓觀眾很容易為大眾娛樂所裹挾。在深受無底線的大眾娛樂影響下,觀眾走神或笑場是可以理解的,同時也是世故圓滑和不正常的。
“可以理解”並不代表可以接受。從劇場文明的角度講,笑場無疑是不應該的。有人説,有的外國經典劇目從來沒有出現過笑場的現象。在筆者的理解裏,這可能跟“外國”造成的異域印象和審美距離有關。因為現實之切近、本土經典被惡搞的娛樂煙幕揮之不去,這是觀眾對話劇《雷雨》走神的重要原因。現在的問題不是給笑場的觀眾上綱上線,關鍵是如何讓“可以理解”變成觀眾和舞臺的雙向互動。話劇《雷雨》遭笑場,折射的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文化現象,即個別荒誕現實與過度娛樂化造成對正面價值的扭曲表達;也是一個嚴肅文藝考量得失、接受挑戰的契機。畢竟,教育觀眾、營造良好的文化語境也是藝術家的擔當所在。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