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南向政策”不過是緣木求魚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09-14 10:31:24 | 來源: 海外網 |
原標題:台灣“新南向政策”不過是緣木求魚 ——四論台灣“新南向政策”
台灣行政機構近日宣佈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將由“新南向”辦公室負責政策規劃,由行政機構下屬的經貿談判辦公室負責政策協調及推動執行,確立目標市場為東盟十國、南亞六國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8個經濟體。此時距離2015年9月22日,蔡英文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幾近一年時間。
眾所週知,分散對外投資和實現貿易多元化一直是台灣對外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而“南向政策”是這一目標的集中體現。自李登輝時代起,台灣已先後推行三波“南向政策”,但均因未妥善處理好兩岸關係問題,以至於徒勞無功。然而,新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並未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仍試圖“走出新路”。
長期以來,台灣一直與東盟以及印度、澳大利亞等經濟體保持著較為緊密的經貿關係,而且臺商深耕東盟及印度多年,已在當地形成綿密的生産與人際網絡,構成台灣與東盟及印度進一步密切合作的基礎。但隨著區域經濟合作格局的變化,中國大陸與東盟、南亞和澳新之間機制化的合作迅猛發展。因此,“新南向政策”一旦進入實施階段,必然會直接與現有的區域合作格局形成碰撞,具體而言,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在現有的區域合作格局下台灣的發展空間有限。眾所週知,2010年中國大陸就與東盟10國成立自由貿易區。而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建構以及中國大陸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的落實(中國-印度FTA協商一直在進行),中國大陸與東盟、南亞及澳新之間的經濟合作實現全面提升,合作不僅涵蓋市場準入、關稅減免、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更涉及技術、環保等深層次領域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新南向政策”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對相關經濟體的投資與貿易,但也將面臨更高的進入門檻,且在兩岸缺乏政治互信的大背景下,還會面臨更大的參與瓶頸,無法達成與相關經濟體實現機制化合作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新南向政策”不可能解決台灣面臨的産業競爭力下降和外貿多元化的困境,甚至還將進一步導致台灣産業的加速流失。
第二,弱化臺商在大陸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當前,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態”,主要體現為經濟的結構性減速,引發外貿增速下降、內需市場作用提升、環保壓力加大、成本進入上升通道、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等。這一變化的核心是大陸經濟開始從要素與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追求GDP成長轉向實現民眾收入的實質成長及公平分配。在這種情況下,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應通過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而不再是繼續“逐草而居”。因此,在“新南向政策”實施過程中,臺商如不克服痼疾,而只是簡單的追逐低成本優勢,將會進一步弱化自身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
追根溯源,克服與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岸互信的增強與合作的深化。但由於台灣當局至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因此,兩岸正式溝通協商難以啟動,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推動以“新南向政策”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戰略無異於緣木求魚。
(盛九元,上海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