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多項便利臺胞政策順應台灣民眾之心

   近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例行記者會上通報了近期大陸出臺的多項便利臺胞政策,引起兩岸專家學者以及兩岸民眾廣泛關注,紛紛表示這些便利政策不僅釋放了大陸善意,更緊貼台灣同胞民心,順應台灣同胞民意。

 

   這些便利政策包括實現臺胞在大陸出行時的自助購取票和值機,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鼓勵支持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表示,這些政策兼顧臺胞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出行等諸多方面,與台灣民眾需求相吻合,針對性強,可行性高,從制度上保障了台灣民眾的權益,使他們在大陸有更好的生活。大陸不斷推出惠及廣大臺胞的政策措施,有利於讓兩岸關係擺脫當前不確定、向下沉的態勢,有利於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認為,此次推出的系列惠臺措施,實踐了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大陸方面做出的承諾,有助於便利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的學習、生活、工作。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臺籍教師林志鵬説,在大陸高校工作,不管是學校年終考核還是個人職稱評定,國家社科基金的申報都是一項硬性指標。不允許申請此項目時,臺籍教師就跟其他同事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工作顯得為難;開放之後,“將給我們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

 

   此次便利臺胞政策包括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自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畢業的台灣專才許桂榮認為,台灣案源目前並不是那麼多,大陸此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台灣律師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收益管道,讓台灣律師有更大市場。

 

 

臺籍人大代表陳雲英的“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2017-05-14

   月初,一場名為“科學與人文高端對話”的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席間,來自北京的一則新聞成為與會者議論的焦點: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將參照大陸居民待遇,向在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申報。

 

   “大家都在微信群裏談論,並歡欣喜悅。”研討會主辦者、台灣同學會會長陳雲英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專訪,回憶當時情景時説,“這個消息來得這麼快,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可謂給長期在大陸耕耘的臺籍學者們注入了強心劑。”

 

 
 

   作為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夫人,也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最早一批進入大陸的臺胞陳雲英已連續擔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為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知識分子權益保障而疾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陳雲英提交的《關於出臺高校引進臺籍教師指導意見的建議》提到,國家級基金項目應向臺籍研究人員開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參加全國人大台灣團審議時,陳雲英秉筆直書、事核言直,得到年內將落實該建議的肯定答覆。

 

   她沒想到的是,才兩個月的時間,一隻“靴子”便落地。

 

  今年5月以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內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陸續正式面向臺籍研究者。

 

  “我沒有辜負我所代表的臺籍人士對我的期望。”陳雲英説,由於沒有相關政策,以往臺籍研究人員想申請科研經費,只能依靠所在科研單位“照顧”;而今新政策出臺,他們獲得了更加公平的科研環境,權益得以制度化保障。

 

  談到在台灣的研究人員現狀,陳雲英不無嘆息。

 

  她説,台灣深受“少子化”影響,高校招生減少、教職飽和,導致出現“流浪教師”(有教師資格,無本職工作,找機會兼任代課)現象。2016年5月來,台灣方面鼓勵教師“南向”發展,殊不知東南亞地區適合台灣教育科研人才的崗位並不多,難以提供理想的出路。

 

  “大陸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尤其是智庫型人才。”陳雲英認為,便利台灣研究人員的政策出臺,鼓勵了在台灣苦苦尋不到出路的研究者“朝北看”“朝西看”。大陸高校、科研院所對知識精英的需求於他們而言是“利好消息”。

 

  她分析,不少大陸機構聘用教師時看重其海外留學經歷,台灣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知識精英很多都擁有西方高校學歷。相較外籍研究人員,台灣研究者還有語言優勢。

 

 “台灣年輕人聽到、看到、感覺到,就會用腳投票。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走進大陸的高校、研究機構。”陳雲英相信,這樣的工作如果能持續十年,一些人對大陸的誤解或偏見將得以逐漸化解。

 

  政策的出臺只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來,如何讓另一隻“靴子”——政策執行精確落地?陳雲英呼籲,各高校、研究機構需為臺籍研究者開展座談,精細培訓、説明,如立項文本研擬、後續課題銜接等。

 

  羊城研討會結束,陳雲英微信群裏的臺籍學者們還意猶未盡。令她驚喜的是,和往年不同,他們不是大聊閒事,而是詢問各自正著手的課題內容,討論進展。(完)

展開全文

多項便利臺胞措施落地 兩岸學者齊讚“順民心”

2017-05-13

   近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例行記者會上通報了近期大陸出臺的多項便利臺胞政策,包括實現臺胞在大陸出行時的自助購取票和值機,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鼓勵支持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消息一齣,兩岸學者熱切回應,齊讚這些便利政策“順民心”。

 

  符合需求體現民意

  對於這樣的舉措,全國台灣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嚴峻感到欣慰:“這是在當前兩岸政治僵局難以突破的情勢下,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發展的重大舉措。”他認為,多項便利措施的推出,意味著兩岸在經濟社會融合上再次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表示,這些政策兼顧臺胞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出行等諸多方面,與台灣民眾需求相吻合,針對性強,可行性高,從制度上保障了台灣民眾的權益,使他們在大陸有更好的生活。大陸不斷推出惠及廣大臺胞的政策措施,有利於讓兩岸關係擺脫當前不確定、向下沉的態勢,有利於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

 

  倪永傑説:“大陸的對臺大政方針不會變,一定會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同時深化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擴大人員的交流往來,特別是針對台灣基層民眾、年輕世代,出臺‘有感’的政策,使更多台灣民眾的前途命運跟大陸的發展結合起來。”

 

  真心實意帶來便利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認為,此次推出的完善臺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等措施,都有助於便利台灣青年在大陸的學習、生活。他相信,隨著大陸惠臺措施的更多推出和落地實行,大陸對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強。

 

  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林信雄常到大陸,對用臺胞證取車票、值機的便利性有很高期待。他認為,這些措施可以影響台灣民眾的切身感受。不管是到大陸旅行、就業還是創業,大陸方面對台灣民眾都很關心和照顧。在目前情勢下,大陸的做法體現積極、正面的態度。

 

  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講師黃志偉從台灣到大陸工作快兩年了,國臺辦近日發佈的多項措施讓他備感振奮,特別是社會科學基金向在陸台灣研究人員的開放。“我是做金融保險方向研究的,以前只有自然科技類的項目能申請國家研究基金,現在我們搞社科研究的也可以申請國家課題了。”

 

  黃志偉坦言,社科基金向在陸臺胞的開放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可以獲得政府基金資助開展學術研究,另一方面對職稱評定等有巨大的幫助。“我們在大陸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學術人才到大陸發展。”黃志偉肯定地説。

 

  呼籲民進黨釋放誠意

  針對最近台灣當局以不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不斷挑撥台灣民眾與大陸的關係一事,陳一新認為,大陸推出的惠臺措施有助於抵消和緩和這種挑撥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大家不為民進黨當局所欺騙。

 

  倪永傑説,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的滿意度非常低,多數認為這些政策不利於台灣,不利於台灣經濟。一年來,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走到目前緊張、僵持的狀態,責任在民進黨當局。民進黨應該趕快調整政策,使兩岸關係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相反,大陸方面則積極作為,希望改變兩岸關係緊張的局面,通過釋放便利性措施,來吸引更多台灣民眾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投身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中,讓他們找到舞臺,成就夢想。”倪永傑這樣表示。(記者 柴逸扉 孫立極 馮學知)

 

 
展開全文

台灣學者:陸方開放申請社科基金、便利出行等政策“的確有吸引力”

2017-05-13

  國務院臺辦10日通報了大陸方面近期出臺的多項便利臺胞政策措施。分處台北、高雄等地的多位台灣學者受訪時表示,新的政策舉措的確有吸引力,可以讓台灣民眾更加方便或放下顧慮前往大陸就業、生活。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0日通報的政策舉措,涵蓋為台灣同胞乘火車、搭飛機提供便利,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域,並完善了臺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等。

 

  高雄市兩岸和平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台灣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晏揚清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過去一段時間裏大陸方面提出“兩岸一家親”、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民間這部分工作是最重要的。他注意到,大陸各部門近日密集發佈的上述政策已在相關群體中受到關注,“在民間交流方面提供台灣同胞更多方便,這是非常正面的發展。”

 

  近年的少子化趨勢、大學“招生難”讓台灣學術界很多博士生面臨就業問題。晏揚清説,作為高學歷人才,他身邊很多青年還是願意投身在教育領域。以前,大陸高校沒有辦法提供長期工作的承諾,也還沒開放來自台灣的老師爭取科研基金。如今,開放申請社科基金,可以起到一個號召的作用,讓優秀的台灣碩博士到大陸去工作,帶進不完全一樣的思考方式,對未來融合很有幫助。

 

  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林信雄常到大陸,對於以臺胞證購取車票、值機所能增添的便利性,他感受很深。林表示,目前兩岸關係政治上呈現為僵局,大陸主動提供台灣民眾貼切而週到的照顧,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認為,這些措施可讓民眾感受到大陸方面的關心。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認為,此次推出的系列惠臺措施,實踐了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大陸方面做出的承諾,有助於便利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的學習、生活、工作。

 

  以擴大台灣律師事務所設立代表處的地域範圍為例,陳一新説,這既為台灣律師提供發展機會,也讓臺商得到更多便利,“臺商在大陸也能找台灣人(幫助)打官司”;這些措施無疑都讓台灣同胞在大陸工作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更有保障。

 

  他認為,大陸推出的便利臺胞措施,有助於平衡和緩和近來島內一些勢力操弄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相信隨著相關措施慢慢落實,大陸對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會越來越有吸引力。(記者 劉舒淩 劉雙雙)

展開全文

骨肉兄弟始終血濃于水 大陸再出臺多項便利臺胞政策

2017-05-13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5月10日上午10在國臺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主持新聞發佈會。

 

  正式回答提問前,安峰山首先向與會記者通報重要消息。他介紹,多年來,大陸方面積極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推出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無論兩岸關係風雲如何變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始終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隨著兩岸人員往來進一步密切,不少台灣朋友對在大陸生活工作的便利化等有許多新的期待和要求。大陸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積極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據了解,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陸續公佈了一批新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陸鐵路和民航部門宣佈改造自助服務設備,實現臺胞自助購、取票和值機。近年來,隨著鐵路、民航等部門便民服務措施的大力發展,自助設備極大地便利了大陸居民出行。但是,相關自助設備未支持臺胞證,臺胞在大陸乘坐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無法享受自助設備帶來的便利,即便在網上購買火車票,也只能去人工窗口或櫃檯排隊取票。為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出行,中國鐵路總公司通過優化調整鐵路售票系統,加裝改造自助售取票機等措施,已陸續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南、福建等地火車站推出臺胞自助購、取票服務。下一步,將繼續根據需求採取相應措施,便利臺胞出行。中國民用航空局也表示,經過前期準備,全國各大機場的近800台自助購票設備已支持手工輸入臺胞證購票,近1700台自助值機設備自動識讀臺胞證的改造工作也在加緊推進中,預計年內可實現臺胞自助值機。

 

  第二,教育部等部門修改完善臺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為了解決臺生在大陸高校就讀和畢業後就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去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修訂了普通高校招收港澳臺學生的規定,規範招生、教學等管理和服務,保障台灣學生合法權益。明確要求招收台灣學生的高校應為台灣學生註冊學籍、建立檔案,解決臺生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時的檔案管理和使用問題。同時,教育部考試中心公佈新的港澳臺僑學生聯招考試大綱,使考試內容更科學。

 

  第三,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一直以來,在大陸的台灣學者希望申報國家級基金項目,獲得項目資金等支持,但是囿于其非大陸居民身份而無法申請。近年,隨著兩岸科技交流交往日漸頻繁,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表示,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已經陸續向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此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表示,還將向在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類項目申報,涵蓋26個一級學科,教育學等三個單列學科各類項目同步受理申請。

 

  第四,人社部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決定在已開放福建、江蘇、天津、上海、浙江、湖北6省市的基礎上,新增北京、河北、山東、廣東、廣西、海南6省區市為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區。台灣居民可在試點地區高校、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就業。

 

  第五,司法部決定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台灣律師事務所在大陸設立代表處的地域範圍,將由現在的福建省福州市、廈門市擴大到福建全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廣東省;允許已在大陸設立代表機構且該代表機構已成立滿3年的台灣律師事務所,在其代表機構所在的福建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與大陸律師事務所聯營;允許上述省市的律師事務所聘用台灣執業律師擔任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提供台灣地區法律的諮詢服務。

 

  此外,為鼓勵支持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國務院臺辦去年出臺有關規定,指導各地從創業啟動資金、融資、辦公場所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截至2016年底,大陸53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共入駐或服務台資企業近1200家,吸引超過6000名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17000多名台灣青年參加基地或示範點組織的各類實習就業、創業創新交流活動。

 

  安峰山表示,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展現出,大陸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這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體現。據了解,有關部門還將根據台灣同胞的實際需求,出臺更多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中國台灣網 王思羽)

展開全文

暖心、安心、舒心——台灣學者“點讚”大陸開放國家社科基金申請之舉

2017-05-13

  國務院臺辦日前宣佈,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聽聞此消息,多名在大陸高校任職的台灣學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新政策對他們大有裨益,讓人備感暖心、安心和舒心,有助於進一步深化兩岸學術交流。

 

  據了解,過去,在大陸的台灣學者希望申報國家級基金項目,但囿于非大陸居民身份而無法申請。隨著兩岸科技交流日漸頻繁,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表示,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已陸續向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表示,還將向在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類項目申報,涵蓋26個一級學科,教育學等三個單列學科各類項目同步受理申請。

 

  “這對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來説,真是個好消息!”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林志鵬説,在高校任教的台灣教師享受的待遇與大陸同行基本一致,唯有無法申請社科研究項目和基金,影響到年終考核和等第評定。

 

  他告訴記者,自己手頭有包括“漢書藝文字彙釋”在內的多個研究項目正在進行。按照新的政策,明年將可申報社會科學基金相關項目。這對他繼續在大陸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生涯都大有幫助。

 

  和許多在大陸求學並就業的台灣研究人員不同,在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的黃宗昊是在台灣完成學業後才“登陸”的。

 

  黃宗昊坦言,此前對台灣研究人員是否可以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大陸各地區或高校有不同解讀,執行標準不一,令不少在大陸就職的台灣研究人員和他一樣感到困惑,擔心申請只是白費功夫。

 

  “現在政策得以明確,意味著在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方面,身份已不再是障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申報材料更加完善。”黃宗昊説,大陸對台灣同胞就業相關政策的進一步開放,有助於來自台灣的學者們更安心於做好在大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保險係副教授黃志偉表示,向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具有指標性意義。在申請社科基金的同時,台灣研究人員及教師可以將自身所學應用在大陸的經濟、人文及社會相關研究領域,這將進一步增進兩岸文化交流及人才融合。

 

  他表示,新政策將對相關研究人員及教師的生涯規劃起到關鍵性作用。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學者同樣面臨職稱評定問題,而在職稱評定條件中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若能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無疑是國家對於學者科研成果的認可,對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評定職稱自然是重要的“加分項”。

 

  湖北經濟學院經濟與環境資源學院副教授劉其享告訴記者,身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成就感很大一部分來自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難題,但過去礙于身份無法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是一種遺憾。

 

  “新政策放開了相關限制,很大程度解決了台灣學者在大陸從事科研工作的困難,使我們看到學術事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他説,除開放申請社科基金,大陸有關部門最近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感謝這些新政策,讓我們在大陸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心。”(記者劉歡 潘清 吳植)

展開全文

台灣旅遊業界:大陸便利臺胞政策措施可提升旅遊品質

2017-05-13

   正在廈門參加第十三屆海峽旅博會的台灣旅遊業界人士,全神貫注于旅遊品牌的推介。對於國臺辦日前對外發佈的多項大陸便利臺胞政策措施,他們也有話説:必定會受歡迎,對旅遊品質的提升也有助力。

 

  新便利政策將使得在大陸出行的台灣同胞可自助值機換動車票,這對每年都前來大陸推介旅遊資源的台灣品質觀光協會秘書長劉昕晨,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消息。

 

  本屆海峽旅博會,劉昕晨一行代表60多家會員,主動出擊前來旅博會向大陸同胞推介旅遊資源。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目前,赴臺旅遊觀光的大陸游客熱度消減,數量大減,台灣觀光業較辛苦。但越是低迷之時,業界越需要努力,勤於推廣。

 

  在廈門舉辦的海峽旅博會,雖然是她第一次前來參展,但每年在上海、昆明舉辦的大型旅展,她從未缺席。她告訴記者,每次在大陸搭乘高鐵動車,“都要大排長龍到窗口取票,實在麻煩,新惠臺政策措施的推出,對臺胞在大陸出行是實實在在的利多,必定受到歡迎。”

 

  同樣第一次參展旅博會的台灣日月潭晶園休閒度假村副總經理張雯晶對記者説,這些年她到大陸各地參加旅遊業相關展會已不計其數,6月初還將到福建平潭參展,搭乘動車是少不了的常規動作。

 

  “大陸新推出的便利臺胞政策措施,讓人感受到友善,是真正的利好。”她説。

 

  她告訴記者,近些年台灣青年到大陸讀書、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因為這裡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大陸便利臺胞政策措施,也是對台灣年輕人釋放出的濃濃善意。

 

  第二次前來廈門參加海峽旅博會的台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徐銀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他此前專注于旅博會參展事宜,對於大陸新推便利臺胞政策措施,“還是剛剛才聽説。但有這樣的政策措施,可以大大方便前來大陸的台灣民眾的出行,是很好的一件事。”

 

  劉昕晨向記者表示,兩岸民眾往來不能“斷掉”,多往來,才有助於減少誤解。兩岸都應該盡力為民眾提供更多的出行方便,這對旅遊品質的提升和幸福感獲得很重要。(楊伏山)

展開全文

台灣學者:新一批便利臺胞政策措施展現大陸善意誠意

2017-05-13

  大陸各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涉及交通、就業、教育、司法服務等領域的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台灣有關學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大陸再次釋放善意和誠意,將提升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意願,增強他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支持。

 

  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昆義表示,在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的情況下,大陸推出這些便利臺胞的政策措施,釋放出很大的善意和誠意,具有重要意義。

 

  “大陸方面既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也始終堅持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為台灣同胞謀福祉,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是始終不變的善意和誠意。這一點是超越島內政黨輪替的。”王昆義説。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所教授丁仁方指出,大陸出臺的這些政策措施主要面向在大陸的臺生和臺胞,意義十分重大,不僅會便利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更會對他們的心理産生積極影響,提升他們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意願,增強他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支持度。

 

  大陸方面10日公佈的新一批便利臺胞的政策措施中,包括鐵路和民航部門宣佈改造自助服務設備,實現臺胞自助購、取票和值機;修改完善臺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域;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鼓勵支持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

 

  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林信雄認為,大陸的高鐵四通八達,直接用臺胞證自助購票,這讓台灣民眾感覺和在台灣坐高鐵一樣的方便。大陸出臺的這些措施可以影響台灣民眾的切身感受,無疑會産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島內學者注意到,這一系列便利臺胞政策措施中有一些是過去已有的,此次是擴大了範圍;還有一些是針對臺胞反映的問題,大陸在深入調查研究後予以認真解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地廣人多,要從硬體、軟體方面更新大量設備和系統,需要一個過程,以及各部門、各地方的統籌協調。此次大陸方面認真解決相關問題,充分體現出增進臺胞福祉、便利臺胞生活的善意和誠意。”丁仁方指出。

 

  “從具體政策看,顯然這次出臺的政策措施更細緻、更紮實、更有針對性。”王昆義指出,比如開放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開放法律服務等措施,説明大陸對臺開放的領域和層面越來越廣闊,惠及的臺胞範圍也越來越廣闊。

 

  他認為,原本來大陸發展的人群主體是台灣的理工科精英,如今更拓展到社會科學領域,而這部分人才在島內的出路本來就窄,“所以,這些措施一定會讓這個群體‘有感’”。

 

  丁仁方認為,目前台灣的高校畢業生如果留臺就業,起薪點普遍較低,月薪約新台幣三四萬元,高端就業機會不多,如果赴大陸就業,待遇有機會更高。申請項目研究基金、在事業單位就業能紓解臺胞的實際困難,“給予他們更多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為他們融入大陸打開了一扇大門”。

 

  “大陸對臺胞福祉是持續關注、高度重視的,也一直予以切實保障。”丁仁方説,此次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次體現了大陸方面對臺胞的真誠關心。

 

  林信雄認為,兩岸交流會持續往前走,民間往來是勢不可擋的。大陸體恤台灣民眾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這幾年都逐步在加強和改善,一直在朝正面積極的方向推進,可以看得到未來會越來越好。(記者章利新 查文曄 馬玉潔)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