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商吳明昆:我想拍攝一部“一帶一路”專題片

《人民的名義》火了。這部反腐大劇以前所未有的尺度反映了中國官場的腐敗現象和反腐敗的激烈鬥爭,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同和喜愛,而且非常難得地得到了大量年輕人的追劇和“點讚”。在5月15日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人民的名義》主創人員專題介紹了該劇的創作過程和感悟,中國國家話劇院還宣佈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話劇《人民的名義》,與其相關的一系列衍生産品也不斷推出。

 

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不僅得到了大陸觀眾的喜愛,也受到了台灣一些電視觀眾和影視從業人員的關注。台灣泛亞洲經合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理事長吳明昆先生在大陸經營影視劇製作和文化産業多年。他作為嘉賓參加了深圳文博會的“一帶一路”城市影視産業高峰論壇。他説,《人民的名義》把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一些官場醜態很透明化地講出來,80、90後喜歡看,看的過程中也會很客觀理性地去判斷這個事情,並不會因為國家有這些腐敗就不愛國,反倒會更理性地去分析反腐敗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幾年習近平已經證明了他有魄力去反腐敗,做得很成功。《人民的名義》是現階段中國偉大的政治作風的一個縮影。

 

吳明昆

吳明昆(左)在深圳文博會“一帶一路”城市影視産業高峰論壇與深圳廣弘國際影視文化産業園董事總經理潘志明合影

與深圳文博會同一天閉幕的還有一個更加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國際性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峰論壇取得了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見證了這部時代的華章。

 

一帶一路現場

 

對於“一帶一路”,吳明昆先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説:我從1992年開始通過民間協會與大陸進行接觸,一路走過來正好見證了大陸經濟的發展。大陸已經為世界GDP貢獻了15%的分額,解決了13億人的溫飽問題,而且我們沒有看到中國去侵犯任何一個國家,還做了許多促進和平的事情,這些都是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的集中式的民主使得國家的發展不以領導人換屆而改變政策,得以保持數十年的延續,日本的、英式的、美式的民主制度都是四五年一變,政策得不到延續。事實證明,中國的社會主義目前是最成功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和發展方向。下一步,中國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將促進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擴大經濟和貿易往來,增進國與國間的理解與合作,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全世界範圍的一個偉大工程,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很宏觀的計劃。

 

深圳文博會

 

作為社會文化的直接反映,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影視製作人反應迅速。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期間,5月12日,一場國際城市影視産業盛會----“一帶一路”城市影視産業高峰論壇在深圳廣弘國際影視文化産業園拉開帷幕。期間,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具有影視産業基礎的城市組成的“一帶一路”城市影視産業聯盟也正式成立。聯盟將通過合作研究、論壇展會、人才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形式,實現“一帶一路”城市影視合作建設目標。

 

來自台灣的吳明昆先生不僅見證和參與了“一帶一路”城市影視産業聯盟章程的審定和聯盟文件的簽署,而且,他還有一個偉大的計劃──拍攝一部全新的“一帶一路”系列專題片。他説,《人民的名義》讓我深受觸動,中國不僅經濟發展到了新階段,民主思路也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中國沒有政治枷鎖。而我看到的許多關於“一帶一路”的宣傳片拍得像旅遊推介片,比較膚淺,在國際受眾眼裏完全無感,應該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吳明昆説:“‘一帶一路’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我要站在國際的、人類的高度,用國際的語言來表達,希望能夠像《人民的名義》一樣,讓80後、90後以及全世界的人都能夠理解中國為‘一帶一路’所做的努力,看懂泱泱大國的胸襟胸懷。”

 

台灣館

第13屆深圳文博會2號館專設了港澳臺展區

 

吳明昆表示:“現在在台灣和國際社會上對中國的發展都有一些非議,認為是經濟侵略,有擔憂。我已經完全拋開兩岸關係來看待“一帶一路”,因為那樣太狹隘、高度不夠。我想用國際的語言傳達這個信息,中國的持續發展不是侵略,是人類的和平、合作和共贏,‘一帶一路’的構思是最好的機會。大陸的持續發展會給台灣和兩岸和平帶來水到渠成的機會。”

 

第13屆深圳文博會專設了“一帶一路”館和台灣館,除了有俄羅斯、比利時、埃及、韓國等“一帶一路”沿線35個國家和地區的106家海外機構攜本國特色文化産品亮相外,66家來自台灣的文創商家也匯聚這裡尋找商機。一批年代久遠的珍貴台灣老茶參與珍稀茶拍;台灣著名的全球高端禮品供應商法藍瓷集團推出了以《清明上河圖》為靈感創作的全球限量珍藏品;在台灣擁有百餘年曆史的霹靂木偶布袋戲推陳出新,人偶表情、動作栩栩如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數家多次獲得“台灣精品獎”、“金點設計獎”、“紅點設計獎”的台灣文創品牌亮相展館,展現台灣文創精品的原創力量……

 

台灣館

5月13日下午,在台灣文化創意館舞臺前,霹靂布袋戲操偶表演引得粉絲連連尖叫。

從《人民的名義》到“一帶一路”熱,也許正如吳明昆先生所説的那樣,無論台灣的政局如何動蕩,大陸的和平與發展有目共睹,拋開政治的因素,人們總是會朝著發展和向好去努力和追求。

江蘇昆山打造兩岸跨貿小鎮助推“臺商走電商”

2017-05-14

昆山花橋兩岸跨境貿易小鎮13日開園,江蘇省臺辦、昆山市人民政府同日與電商品牌網易嚴選簽定“臺商走電商”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台資企業借助“互聯網+”打開銷售渠道。

 

跨貿小鎮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設有新零售展示體驗區、物流配套區、産業孵化區等三個功能區。該小鎮依託沿滬對臺優勢和昆山雄厚的産業基礎,打造以出口業務為發展方向、以兩岸電子商務為特色的跨境貿易小鎮,並在國臺辦、江蘇省臺辦的支持下,推進“臺商走電商”工作。今後,這裡將依託台灣精品館等載體,以及昆山對臺郵件處理中心等功能,實現跨境商品“輕鬆一站購”。為填補臺企製造商在思維、人才、服務等領域的經驗不足,還專設産業孵化園,提供孵化、培訓等服務。

 

江蘇省臺辦主任楊峰表示,近年來,江蘇採取多項措施助力臺企創新發展。“臺商走電商”可助力臺企參與大陸電子商務發展,使臺企産品更加便捷地進入內銷市場,讓臺企紮根大陸更好發展。

 

根據測算,到2020年,跨境貿易小鎮入駐企業將超過500家,集聚從業人數2萬人,跨境電商貿易額超200億元。(新華社南京電 記者劉巍巍)

展開全文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機遇

2017-05-05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引起沿線及更多國家的共鳴。倡議成為共識,理念成為戰略,“一帶一路”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産品,甚至成為聯合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

經過38年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戰略不僅促進了沿線國家發展,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各國戰略對接,還直接促進了中國這個“一帶一路”發動機的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大數據

 

包括福建、台灣在內的台灣海峽經濟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起點本身就是規劃中的核心區,本就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著核心和引領帶頭的作用。大陸多次提出願意與台灣分享發展機遇,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系列成果。

4月26日的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馬曉光局長就説過,我們已經多次做過表示,歡迎廣大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機遇,這個態度沒有改變。大陸方面一貫都鼓勵和支持臺商來大陸投資,鼓勵和支持兩岸經濟合作和經濟社會的融合。

但是,蔡英文當選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片面破壞兩岸關係現狀,使得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階段進入冷對抗階段。台灣當局一意孤行,斷然拒絕了大陸提出的兩岸共享發展機遇的邀請,使得台灣自外于“一帶一路”戰略之外,痛失這一全球性盛舉的參與機會。民進黨當局喜歡把“善意”挂在嘴邊,所作所為卻是一再對大陸進行要挾、挑釁和對抗。這種“兩面派”做法只會讓兩岸關係的“冷對抗”不斷升級,最終損害的是台灣社會的利益,受傷的是台灣的經濟和廣大民眾。

儘管如此,大陸依然願意傾盡所能,為來海峽西岸發展的台灣同胞提供發展機遇,創造各種機會,為促進臺胞融入到“一帶一路”戰略中提供幫助,各方面都在為臺商發展提供各種便利和優惠。例如:5月3日,2017浙江省台資企業創業創新推進會舉行,浙江省將在5年內為台資企業提供總計5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授信額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福建自貿試驗區允許台資獨資職業介紹所和人才仲介機構在平潭區落地,為台灣各界人士提供發展機遇和平臺;也是5月3日,海南首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掛牌儀式在海口舉行,而海南省臺辦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扶持台灣青年來瓊創業就業的政策措施。

 

四川台灣産業推介會

 

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曾説,“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産品流、産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現在,越來越多的台灣商人尤其是年輕人看到近年來大陸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欣欣向榮、一日千里,而與之相反的是台灣經濟持續低迷,無法走出經濟困境,大陸對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他們希望到海闊天空的大陸打拼,不願坐困愁城。日前舉行的2017廈門工博會暨第21屆臺交會可以看出端倪,已經有很多在大陸投資的臺商積極投資于智慧製造,兩岸製造産業逐漸創新合作領域,共同發展智慧製造市場;近日,上海台資企業協會在台北舉行招聘會,吸引逾萬人前往求職,熱鬧非凡。

 

上海台資企業台北招聘會

 

5月14日,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5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100多位部長級官員以及總共12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國際組織負責人、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代表參會代表將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

在“一帶一路”這一全球性的發展機遇面前,大陸已經敞開懷抱,願意通過各種層面的交流,通過對在陸同胞提供發展機遇,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與台灣同胞共享發展機遇,共同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未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台灣的有識之士和有為商人大可思考和行動起來。

                                                                                            (本文作者朱松嶺係北京聯合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

展開全文

臺媒:台灣投資環境日益惡化 蔡當局自我打臉

2017-05-16

臺當局正籌組資本1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投資公司,而另一方面台塑集團卻宣佈在美國投資5000億元,臺積電、鴻海、義聯也計劃赴美投資。台灣《聯合報》16日前金融機構退休主管張忠本的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營當重視的是台灣投資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

 

除了特朗普促進美國投資就業的政策影響外,還有什麼促成臺商外移的因素?臺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説“兩岸、電力及環保”是台灣企業投資最大的障礙。目前情勢更變本加厲。主要有如下表現

 

首先,在兩岸關係上,沒有“九二共識”作基礎的兩岸關係不僅陸客減少,更重要的是台灣無法在經貿整合的免關稅區域競爭。美國退出TPP後,未來最大的經貿互惠區域是中國大陸領導的RCEP,加上“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已涵蓋了世界大半市場。沒有和睦的兩岸關係,台灣將成為世界經貿市場的孤兒。

 

台灣本有機會與中國大陸先簽訂服貿協議,再簽貨貿協議,完成兩岸之FTA。再從此展開與世界各主要貿易國之間的FTA或加入世界主要貿易互惠陣營,但目前台灣對外經貿關係的拓展已完全遭封鎖。台灣主要産業外銷比重均佔8成以上,在國際上與競爭對手之間若沒有平等競爭條件,企業只得往外走。鋼鐵、工具機、石化,海外投資是必然的趨勢。

 

第二,電力不足。台灣電力供應本已十分緊張,“立法院”民進黨委員卻決議核一廠一號機及核二廠二號機不再恢復運轉,備載電力更降低至6%。6月核二廠二號機組也要停機,台塑麥寮電廠10月也將因雲林縣政府禁燒生煤,而可能停機。電力供應將更加窘迫。

 

台灣目前核電約佔全臺發電量18%,2025年“廢核”時,計劃以再生能源取代。太陽能發電需土地8萬公頃;風力發電要在海上蓋800座重700噸、50米高、打入地層40米深的發電塔。台灣處颱風帶,每年只有半年可施工。再生能源能否及時補足電力缺口?何況若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電費必大漲。

 

第三是環保困擾。台灣的環境評估沒有客觀標準,欠缺程式規範,屈從民粹,少數職業環保人士壟斷決策,審核遙遙無期。友達、臺積電、台塑集團一再受到刁難。

 

台塑集團過去8成投資台灣,2成投資海外,如今比例顛倒。目前在美國投資已達5000億元。難道美國不重視環保?

 

台灣欠缺土地規劃,早期建廠時,週遭沒有住家,建廠後,農田變住宅,後來居民卻怪工廠空氣污染,要企業遷廠。高雄後勁如此,現在則是臺化彰化廠、台塑麥寮廠。麥寮電廠要一年一評,企業如何作長遠投資規劃?

 

第四是勞資矛盾。民進黨執政屈從於少數勞工團體,減工時、提高加班費、緊縮加班管制,弄出世界最僵化的“一例一休”制度。勞工失去賺加班費機會,企業則受限于法令,失去管理彈性。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6日發表評論説,蔡當局政績乏善可陳,連過去所指控的“依賴中國大陸”,都拿出來當政績。據民進黨中央黨部公佈,蔡英文上任以來的2016年下半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貿易從同年上半年原國民黨當局的負11.5%,升至增長9.4%。據稱,這是蔡當局的政績,以反駁唱衰兩岸貿易的論調。然而,民進黨在野時,抨擊最力的就是國民黨執政,就是過度重視兩岸貿易,害得台灣“鎖在中國”。

 

如今,他們卻拿兩岸貿易增長來自我標榜。同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明確宣稱要“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化,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其所指的單一市場就是大陸,既然一年前鼓吹以告別大陸市場為施政目標,一年後的現在卻以對大陸出口增加來作為政績,這是兼任黨主席的蔡英文在打臉自己嗎?

展開全文

“史觀”絲綢之路:承載文化軟實力的商貿大道

2017-05-16

“史觀”絲綢之路:承載文化軟實力的商貿大道

 

張騫通西域示意圖

 

進入21世紀,全球化日益成為時代的鮮明特徵,而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已經開始通過“絲綢之路”與外部世界進行聯繫。在兩千多年中,通過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等,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密切,也促進了各地的繁榮發展。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張曉虹應為我們講述這條承載文化的商貿大道的歷史,同時指出,我們當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注意增強中國的軟實力。

 

絲綢之路最早是由德國輿地學和地質學家,近代地貌學的創始人,旅行家和東方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1905年)提出的。李希霍芬于1860年曾隨德國經濟代表團訪問過包括中國在內的遠東地區。在他逝世後才陸續出版完成的5卷本巨擎《中國親程旅行記》(1877-1912)中,首次將中國經西域與希臘——羅馬社會的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從此,這一名稱便在世界範圍流傳開來。

 

追溯絲綢之路的形成,人們一般都把這一功勞歸於西漢初年張騫鑿通西域。但事實上,早在漢武帝為掃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欲“斷匈奴右臂”在建元年間(西元前140-134年)派張騫西通大月氏之前,通過歐亞大陸中部已有斷續的商貿往來。只是因緊鄰中原的河西走廊地區在先秦時先後居住過塞種、烏孫、月氏和匈奴等部族,漢人無法越過這一由雪峰林立的青藏高原與遍佈荒漠的西南部蒙古高原所夾峙的地區,也就不能直接與中亞乃至於歐亞大陸西岸進行貿易。因此張騫鑿通西域、以及隨後的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府才使得通過中亞地區的商旅通暢無阻。自此,中原與西域間“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胡商販客,日款于塞下。”(《後漢書•西域傳》)絲綢之路正式形成。

 

絲綢之路實際上是一片交通路線網,在海上貿易大規模興起之前,貫穿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道,東起中國,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世界、波斯帝國一直通往羅馬帝國。從陸路到海洋,從戈壁瀚海到綠洲,途經無數城邦,抵達各時期帝國的都城。來往于這條道路上的不止有商隊與士兵,還有僧侶與遊客、學者與藝術家。在用絲綢連接各地區的同時,也傳播著文化與思想。因此絲綢之路不僅溝通了中西間的經濟貿易,更是政治、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大動脈。中國早期的養蠶術、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技術是經由絲綢之路傳到世界各地,而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以及西域及其更西邊的地方性宗教——祆教、摩尼教、猶太教等也是從這條路線傳入中國的。

 

在中國早期佛教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大師,或是出生在漢王朝境內絲綢之路上的西域移民家庭,或是以居士身份從西域由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在中國出家為僧的。前者如支謙和法護,後者如安玄。支謙本為月氏人,祖先在東漢靈帝時(168-190年)定居中國,法護則為世居敦煌的月支人。而安玄是安息人,在181年抵達東漢都城洛陽後出家為僧。大概在絲綢之路貫通後的兩百年不到的時間,中土已有大量佛經梵本流通,而將這些梵本譯為華言的多是這些通曉梵語漢文的胡僧。由此可知,佛教的傳入與絲綢之路的開闢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國威及于西陲的唐代,一些西域或中亞的地方性宗教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如祆教(拜火教)、摩尼教和基督教(景教,基督教聶斯托裏教派)等。在國都長安的布政坊、醴泉坊、靖恭坊、崇化坊和普寧坊等各有胡祆祠一座。此外,洛陽和河西走廊的沙州也有祆祠的記載,可知當時拜火教在絲綢之路沿線的興盛。至今《大唐景教流行中國碑頌》還矗立在西安碑林中,記錄著唐代基督教由絲綢之路傳入的歷史。

 

宗教之外,中亞及西域豐富多彩的歌舞、音樂、飲食、風俗更是浸潤入唐代的社會中,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唐代詩人鮑防《雜感》一詩所咏就是反映當時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盛況:

 

漢家海內承平久,萬國戎王皆稽首。天馬常銜苜蓿花,胡人歲獻葡萄酒。

 

自古以來,作為聯繫中國內地與中亞腹地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的溝通和交流,成就了這一地區特定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格局。當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在帶動沿途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將文化搭載在這條經濟通道上。當然,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嚴防死守極端思潮通過這條經濟動脈影響我國的政治、文化。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推進,需要在對歷史經驗全面把握的基礎上展開。

 

(張曉虹,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展開全文

聯合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介紹會在京舉辦

2017-05-16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習主席提出,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受到了聯合國以及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建立體現出了中國對國際合作的遠見,歡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商業部門、聯合國機構、社會組織參與進來,集思廣益,獻言獻策。

 

聯合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介紹會在京舉辦

 

15日,聯合國環境署在京舉行“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高級別介紹會,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受邀出席會議併發表演講。王文彪説,昨天我們聆聽了習主席激動人心的主旨演講,習主席提出的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恰逢其時,意義深遠。值得關注的是,“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影響,十幾億人口深受沙漠之困、沙化之苦、沙塵之擾。30年前的中國庫布其沙漠和今天的伊朗、埃及等地區就是遭受荒漠化侵害的真實寫照。踐行綠色“一帶一路”理念,沙漠治理與生態環境修復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中國庫布其沙漠的治理經驗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分享和交流。億利集團將積極參與聯盟的創建,並在“一帶一路”沙漠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生態環保大數據平臺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聯合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介紹會在京舉辦

 

聯合國環境署高級別官員、企業家代表、科學家代表以及中外大學生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介紹會,並進行了論壇研討。(中國網 記者魏博) 

展開全文

文博會上感受台灣頂級工藝

2016-11-07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劉燕楓)每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創意與工藝總是其中的重頭戲,台灣工藝精品展從2012年至今連續四屆參展,逐漸遴選出優質的産品,也積累了市場口碑。今年更推出“台灣頂級工藝”著重展現台灣工藝的深度和價值。

 

本次“台灣頂級工藝”從産品材質上更加豐富多元,竹藝、木藝、漆器、金屬、染織、陶瓷及石雕。充分展現出台灣工藝製作上的廣度;從産品創新和研發角度來看,參展廠商中無論是市場熟悉的品牌,還是新近開拓期品牌,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色。其中如“天染工坊”、“鹿港窯”、“華泰漆器”、“植物語匯”等都是在傳統工藝製作基礎上研發出獨家技術,並且融合當代設計審美,使産品既創新也富含深度。

 

在歷屆文博會中,台灣工藝精品的創意及精緻每每令人驚艷,但是“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卻説:工藝家們不會因讚譽而停下腳步,反而會更深刻地感受工藝市場瞬息萬變,還要保持技術上的不斷研發、創新,以及剖析工藝品與生活的關係。這樣不斷歷練才能在市場上穩紮穩打地發展。

 

海峽兩岸文博會是一個文創産品交易的平臺,也是交流的場所,更是參展商和設計師們觀察市場、把握市場脈動的好機會。除了期盼拓展市場,參展廠商也期盼將台灣工藝精品持續傳遞給喜愛工藝的兩岸民眾。

展開全文

兩岸文創精品齊聚文博會

2016-11-07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消息:(記者劉燕楓)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延續去年的精彩,在“創意設計”板塊首次齊聚大陸和台灣的30多所高校同場競技,展示他們的近千件作品

 

實踐大學、台灣藝術大學、樹德科技大學,亞洲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等7所台灣地區設計高校,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大陸30多所高校參加了這一競賽,展出的近千件作品凝結了兩岸高校師生的藝術思感與設計創意之作。組委會還評選出“第六屆海峽兩岸高校藝術設計獎”、“福建最具創意文化産品評選”等活動。

 

走出學院的兩岸青年設計師們經過市場的打磨和考研,一步步成熟起來。在本次展會中有以漂流木為材料製作傢具和廢料製作家居飾品的廈門文創品牌“再生海”;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産業係廖倫光和他的學生一起研發的泥土染色及文創設計;以“喝一口來自坪林的環境友善茶”為slogan的藍鵲茶;做兒童教育出身的茶人芮楨在設計茶席的時候也不忘童心,甚至有些玩具還是向小朋友借來的,所以她茶席也是“萌萌噠”;把3D列印技術運用到陶瓷建模,為傳統制瓷工藝注入新鮮活力。這是來自台灣青年自創品牌GEEZ;以及全球最紅小和尚“賢二”的文創産品的驚艷亮相。

 

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文化市場融合”為宗旨。經過八年的培育,海峽兩岸文博會已經成為兩岸文化産業對接重要平臺。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