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蔡英文關上了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小英南北行,抗爭如影隨形”,台灣媒體如此評價蔡英文執政一週年以來的窘況。近來無論是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還是首度移師蔡英文故鄉屏東舉辦的音樂會,都有民眾雲集場外抗議。不過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臺跳腳抗議,無怪乎島內有人諷刺説,“陳水扁花了6年才辦到的事情(指2006年島內“倒扁”風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辦到了。”

 

蔡英文施政持續不得人心,這邊廂,大陸則繼續展現對臺政策的定力、耐力與決心,兩岸關係“火車碰撞”的風險正在升高。

 

圖片默認標題

                              2017"總統府音樂會"《最南方?思想起》5月28日在屏東演藝廳舉行,場外卻聚集了不少抗議民眾。

 

蔡在執政週年內外交困之際,轉守為攻、火中取栗,對大陸調門忽然升高,顯是為因應壓力,有意識地丟話題、轉焦點、造麻煩,也表明其兩岸政策愈發僵硬、頑固,欲一意孤行地“親美日遠大陸”。

 

一是立場頑固、棄守轉攻,爭奪“兩岸對等博弈”主動權。2016年以來,蔡英文兩岸談話逐漸顯露出愈發明朗的深綠底色。蔡接連明示頑拒“九二共識”,斷絕了在今年“5·20”講話或“下半年合適時機”調整兩岸政策的想像;用“兩岸兩張問卷”來回敬大陸,意圖製造“對等博弈”空間。試圖以“區域參與者”立場與大陸“平起平坐”、見招拆招,更要主動出擊,破解兩岸“不對稱關係”由“單方面主導”的政治現實。

 

二是姿態偽善、似是而非,試圖對大陸進行道德綁架。蔡英文提醒大陸要理解島內“民主民意”,正視區域地緣政治形勢中的台灣利多,以“區域大國責任感”擔負國際期待,對大陸領導人喊話要有“格局、彈性”,本質上是欲擒故縱地把大陸“拱”上道德高地,使大陸自縛手腳,在一中原則上有所模糊、退讓,或放棄武力嚇阻“台獨”選項,讓蔡得有“以時間換空間”的喘息之機。

 

三是轉嫁責任、轉移危機,借攻擊大陸搞“去中國化”。蔡英文調門忽然升高,密集釋放硬話,其目的在於:其一,借題發揮、轉嫁責任,掩飾其頑固“台獨”路線造成的兩岸“冷對抗”;其二,借兩岸疏離強化“事實台獨”和台灣對外關係;其三,轉移內政烽火焦點,利用指責大陸止損和拓展“台獨”生存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

蔡英文上臺一年來,民調一直直線下降。

 

面對蔡當局的冥頑不靈和高調挑釁,大陸決心堅定、剛柔並濟,站在宏觀歷史進程和民族擔當的大格局下運籌帷幄。

 

一是在高政治領域對蔡當局展現定力、決心。大陸在原則問題上不鬆動、不模糊、不讓步,明示蔡英文兩岸問題上沒有“模糊空間”,必要時則“以戰止戰”鞏固一中。此次大陸在台灣扣關WHA一事上堅守一中原則,沒有被所謂“彈性”蒙蔽,也激起了蔡當局強烈緊張和反彈。此外,大陸高度警惕美、日協同提升與臺的“實質關係”,以及台灣借“NGO外交”等名目展開的田忌賽馬式政治冒險。

 

二是以戰略、發展的理念思考台灣問題。在新歷史時期下,大陸思考將兩岸關係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歷史進程,放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大棋局與地緣政治戰略中進行運籌。而由於兩岸也有發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競爭,大陸也注重在政治博弈過程中,促進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與經濟社會融合。大陸的“答卷”絕非來自蔡當局的一廂情願,而是對歷史責任的擔當與肩負。

 

三是以人為本,持續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反制蔡英文謀求的“國家與民族雙重分裂”,大陸注重精準施策和整體統籌,避免蔡當局將壓力轉嫁給島內民眾;進一步提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力道,持續釋放惠臺政策,增進兩岸民眾的認同與融合;同時,主導區域經濟整合排擠“新南向”,使蔡“經濟脫陸”難以為繼。“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越南、斐濟等國或重申堅定奉行“一中政策”,或裁撤在臺“代表處”。島內輿論憂心,越南等國開了封殺“新南向”第一槍,這樣“心向北京、目無台灣”者不知凡幾,台灣在蔡治下淪為“隱形地”。

 

總之,蔡英文“5·20”前的兩岸談話可謂本質不變、姿態百變,用浮誇辭藻包裝其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舊思維,以及愈發強硬、頑固的兩岸立場。其“新意”不過是兩岸思維的綠化、僵化,刻意爭奪兩岸博弈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蔡英文態度的轉變基於其對陸美臺三角關係的嚴重誤判,顯露其兩岸政策並不追求改善兩岸關係,而是為“柔性台獨”護航的本質,為兩岸關係增添了新的風險。

 

正所謂上帝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蔡當局似乎對大陸剛性與柔性應對及其背後的深意“無動於衷”。

 

圖片默認標題

                                                                       本文作者劉匡宇在台灣問題講座上發言

 

蔡故意選擇在“5·20”當天不辦儀式、不做表態,而是躲在官邸裏與小朋友同樂,鑽進“總統府逃生密道”,以“回到童年”姿態逃避“成人世界”壓力;甚至借各種場合為自己辯護,指責“北京打壓錯失了改善兩岸關係的良機”,導致其“預備好的5·20善意”咽回肚子裏;再次頤指氣使地提醒大陸領導人“(大陸的)舊問卷讓它過去、(我的)新問卷上頭有新題目”。蔡自我感覺之良好,回避實質和轉嫁責任之乾脆,以及變本加厲的顢頇、自負和不合作態度,充分展現了其根本無意以善意、彈性互動構建所謂兩岸“結構性合作關係”,反而不斷釋出刺激性的冒進言行,在兩岸關係缺乏政治互信、危機管控機制和政治溝通管道的當下,意味著製造風險而非相向而行。

 

蔡英文清楚自己對大陸只能更硬、不能更軟,無論承受多大的兩岸壓力也不能講出“九二共識”,如果是那樣,將意味著其綠營基本盤的崩潰。蔡英文的種種表現不是她一時的權宜之計,而將是未來三年任期內的新的兩岸分裂政策的起點。在蔡英文拒不合作的姿態下,兩岸博弈將難以擺脫不確定和惡意的詛咒,兩岸關係也將由“冷僵局”、“冷對抗”,不可避免地滑向“強對抗”與“熱對抗”的方向。

 

蔡英文關上了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匡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海峽飛虹網立場。)

走老路 蔡英文遭諷:把台灣財政送進墳場

2017-06-02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臺當局《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預計在6月中旬立法部門臨時會通過,蔡英文辦公室資政陳博志日前批,耗資4200億(新台幣,下同)的軌道建設應該暫緩,“前瞻根本不前瞻”。對此,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認為,蔡英文應仔細想想,別複製陳水扁的老路,把台灣財政送進墳場。

 

陳博志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蔡當局應該針對前瞻計劃的內容項目加以討論,一個軌道建設要做到形成路網,大概需要花30年時間。但新技術一直在進步,Uber、無人車都已經在發展,現在的當局官員卻還在緬懷100多年前的技術。現今若仍用大量鋪設軌道的方式平衡區域發展“真的不夠前瞻”,貿然推動輕軌很可能債留子孫。

 

羅智強引用相關報道指出,台灣砸4200億在軌道建設尤其是輕軌,“蔡英文真的想留下可能貽禍台灣財政百年的‘蚊子鬼’嗎?”高雄輕軌在興建時宣稱每小時運量可達5000人次才符合營運規模,但現在卻一天不到3000人次。

 

羅智強説,這就像是陳水扁時期的“代表作”恒春機場一樣。針對前瞻建設計劃,不分藍綠都在罵,蔡英文就算不聽別人的話,至少資政、“十年政綱”起草人陳博志的話蔡英文也該聽一次,軌道建設未來未必還是交通的王道。(中國台灣網 盧佳靜)中國台灣網6月1日訊

展開全文

臺民調逾半數不滿蔡英文執政 57%不滿其兩岸政策

2017-06-02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一週年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高達52%的台灣民眾不滿意蔡英文執政的表現,滿意度僅有31%。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施政滿意度更低,僅有28%,不滿意度則高達53%。民調還發現,57%的台灣民眾不滿意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臺民調逾半數不滿蔡英文執政 57%不滿其兩岸政策

 

資料圖: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中)。陳小願 攝

 

此次民調由台灣《卓越雜誌》與台灣民意學會合作合作進行。蔡英文就職後所陸續推動的重大政策都列入調查。民調發現,在一例一休、社會住宅、長期照護等政策各有高達七成二、六成六及五成六的不滿意度,可見這些被蔡英文當局納入的重大政策並不獲多數台灣民眾所肯定。

 

在經濟發展方面,有高達六成七的民眾表示不滿意蔡英文當局在經濟上的表現,僅有二成六的民眾表示肯定。

 

兩岸關係部分,由於蔡英文當局堅持不談“九二共識”,有五成七的民眾不滿意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而蔡英文當局用力最深的美、日、東南亞等各國關係上,也僅獲得四成八的民眾肯定,高達四成三的民眾並不認同。

 

另一方面,民調顯示,對於蔡英文在推動年金改革、前瞻基建等政策面向上,雖有五成以上台灣民眾給予支持,但對年金改革的內容,到現在仍有五成三民眾搞不清,弄不清楚年金改革的內容。蔡英文當局大力推動八年8800億新台幣的前瞻計劃,有六成一的民眾支持,但卻有七成二的民眾不了解計劃政策內容,顯示行政機構在政策溝通上出了問題。

 

臺民調逾半數不滿蔡英文執政 57%不滿其兩岸政策

 

資料圖:2016年12月25日下午,台灣民眾走上台北街頭進行“反核食、站出來”遊行,反對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高呼“蔡英文下臺”。中新社記者 劉賢 攝

 

整體而言,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當局在勞工議題、社會福利、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政策面向上有較多不滿,但對年金改革、前瞻基建等議題上仍抱有一定期待。

 

本次調查于2017年年5月4日至6日進行,共計完成1068個有效樣本,抽樣誤差在正負三個百分點以內。

 

針對本次民調,台灣民意學會理事長黃國敏教授則表示,蔡英文當局就職週年成績單不理想,其中原因很顯然是因為施政無法滿足民眾需求,民眾最關心的議題其實逃不開經濟與就業兩大範疇,但蔡英文當局顯然沒有抓住人民的需要。

 

黃國敏進一步分析,除了年金改革、前瞻基建,整體經濟、薪資、就業往往是民眾最關注的焦點議題外,從旅遊業因大陸客不來,旅行相關産業生意慘淡的情形,其實不難看出,兩岸關係影響著台灣經濟發展。

 

黃國敏強調,蔡英文堅持不談“九二共識”的政策原則,不僅導致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對兩岸經貿關係更是雪上加霜,當經貿也停滯的情況下,民眾滿意度應該很難提升。

 

在處理兩岸關係上,黃國敏建議,在處理兩岸關係的做法,蔡英文當局應該重新檢視面對兩岸關係的策略,並且真心傾聽民意、了解民意,否則很難提升人民信任。

展開全文

蔡英文坐視臺商陷兩岸困局

2017-06-01

蔡英文坐視臺商陷兩岸困局

 

2017年“大陸臺商端午節座談聯誼活動”31日在桃園登場,民進黨籍桃園縣長鄭文燦前去致辭。(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海基會盛大張羅的2017年“大陸臺商端午節座談聯誼活動”昨天(31日)在桃園登場,怎奈臺商要角紛紛缺席,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榮譽會長郭山輝及北京、上海、廣州等臺協會長均不現身。不僅如此,據台灣《聯合報》稍早報道,此前已返抵台灣的王屏生及臺企聯副會長和發言人,非但未參加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30日晚于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的返臺臺商餐會,也未出席海基會31日端午聯誼,而是專程與國民黨新當選黨主席吳敦義及海基會前董事長林中森會面,隨後便返回大陸。

 

台灣《旺報》今日文章指出,海基會為熱鬧舉辦此次端午臺商聯誼,在活動前幾個月,就充分收集臺商“意見”,對臺商關切兩岸僵局一事,也了然于胸;只是“意見”收集了,“政府”也答覆了,但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看來,面對兩岸僵局,蔡當局只是不斷“另辟戰場”示“善意”,卻刻意忽略最核心的兩岸政治互信問題。

 

文章説,今年海基會的臺商端節聯誼活動號稱人數比去年多,不過真正屬於大陸臺商協會的出席人數不到一半,幾個指標省市的臺商會長及歷屆臺企聯會長也大多未出席;由此可見兩岸關係的晴雨。

 

海基會“費心”做了無用功

 

《旺報》文稱,春節過後,海基會連續數個月分區舉辦五場閉門座談,廣泛收集了大陸臺商的意見;在端節活動前一天還主動發新聞稿,歸結出臺商面臨返臺投資、大陸經營、期盼兩岸關係儘速改善等三大問題。

 

在端節聯誼活動中,有與會臺商私下感嘆,海基會確實“用心”,通過多場小型座談聽取大家意見,還集結成冊在5月31日的座談上發給大家。因此,當天的座談沒有什麼火花,因為臺商“能講的都講了”,而蔡當局“能説的也都説了”。

 

不少臺商看在海基會沒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顧及情面也不好大肆批評,但是心裏都明白,歷經一年,大陸始終不接受台灣單方面的兩岸定位論述。臺商們只能委婉表達,希望臺當局能提出替代方案。

 

繞過“一中” 任何“善意”只能打水漂

 

該文透露,在兩岸僵局未解之際,海基會端節活動特別安排臺商參訪華航園區、長榮航天;據了解,這是為了讓大家想起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最後簽署的《海峽兩岸民航飛行安全與適航合作協議》。臺官員私下表示,協議生效前,兩岸必須召開工作會議才能具體落實,並認為這不直接涉及海基海協聯繫,應該“有一點空間”。

 

今年臺商春節聯誼,海基會先是拋球,邀請海協會長陳德銘訪金門,另辟“戰場”,看似釋出“善意”,但仍未果;緊接著端節聯誼,則期盼《飛安協議》落實,借機讓兩會可以恢復“間接”溝通;如此種種,可以看出蔡當局背後的政治考慮。

 

但無論怎麼樣的新“善意”,都打不到點上,最終還是繞不開大陸最重視的“一中”核心意涵。《旺報》文末指出,國臺辦曾批評蔡當局“揣著明白裝糊塗”,如今,海基會對臺商的“用心”,充其量只能説“朕知道了”,然後呢?(中國台灣網 王思羽)中國台灣網6月1日訊

展開全文

臺媒:蔡英文還能當多久“鴕鳥”

2017-06-01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5月31日發表評論指出,對於從背後向她步步進逼的民眾,蔡英文選擇了當“鴕鳥”。她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前後向民眾許下的許多承諾一一跳票,最終讓民眾明白蔡當局是由一群無能又無心的政客所組成。蔡英文這樣還能過多久呢?

 

評論摘編如下:

 

鴕鳥體重笨拙,稱為“鳥”而不會飛。它遇到攻擊,便疾走逃避,見前有草叢或草堆,便伸出長頸,插入草中,以為它看不見敵人,敵人便也看不見它。這個情況,非鴕鳥獨有,人類社會也常見,稱為“鴕鳥現象”或“鴕鳥政策”。

 

蔡英文執政至“5.20”滿週年,此日應該向民眾報告她的政策乃為常態,但是,蔡英文什麼都沒有做;不僅“5.20”那天悄悄度過,過去一年來的重大日子,如元旦、春節,她都悄悄渡過。

 

鴕鳥現象反映的是,鴕鳥心中害怕,蔡英文的逃避也是因為害怕。鴕鳥害怕背後追來的敵人,蔡英文害怕的是背後向她步步進逼的民眾。

 

民眾為何向她進逼?道理簡單得很,即是因為她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前後向民眾許下的許多承諾一一跳票,不僅此也,口稱“為民眾解決問題”的這個政黨,竟還大吹法螺又紛紛許下新的承諾,如描繪“一例一休”的美景,基礎建設更若鏡花水月、望梅止渴。以謊言養謊言,成為蔡當局的特色。一年以來,民眾只覺得日子越來越苦,且前途茫茫,終於明白蔡當局是由一群無能又無心的政客所組成,蔡英文與臺當局“行政院”各部會民調下滑如雪崩,源由於此。

 

當鴕鳥的頸子插入草叢,它眼前一片黑,只求不要被發現;蔡英文不和民眾對話,背對著民眾,心態亦若鴕鳥。

 

有句俗話“醜媳婦總要見公婆”,蔡英文的“公婆”就是台灣民眾。靠躲、閃,不敢面對,這種日子,“醜媳婦”蔡英文,還能過多久?

展開全文

上臺一週年、政策不週延 臺民眾抗議聲浪淹沒蔡英文

2017-06-01

“小英南北行,抗爭如影隨形”,台灣媒體如此評價蔡英文執政一週年之際的窘況。近來無論是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還是首度移師蔡英文故鄉屏東舉辦的音樂會,都有民眾雲集場外抗議。不過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臺跳腳抗議,無怪乎島內有人諷刺説,“陳水扁花了6年才辦到的事情(指2006年島內“倒扁”風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辦到了。”

 

將如影隨形抗爭到底

 

歷史不消細看,上臺短短一年間,蔡英文當局引來的抗議遊行頻繁,用“遍地烽火”形容毫不為過。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日前舉行,蔡英文到場為民進黨龍舟隊加油,場外卻有“國道”收費員自救會高舉布條抗議,要求蔡英文對收費員“履行協議”,會長孫秀鑾痛批小英“跳票(指未兌現承諾)了卻不出來説話”,覺得遭當局欺騙。自救會也揚言,未來將“如影隨形,抗爭到底”。

 

孫秀鑾説,自救會現場舉布條、呼口號就是希望引起蔡英文關注,不料卻遭到維安人員包圍,無法見到蔡英文表達訴求,讓他們非常失望,痛批蔡宣稱是“最會溝通政府”,卻將民眾的訴求拒于千里之外。

 

據孫秀鑾介紹,去年8月16日,“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與時任“勞動部長”的郭芳煜和自救會簽署協議,同意補貼947名收費員依年資等條件不同給予,經費由當局與遠通電收公司共同負擔,不料今年初,“勞動部”卻聲稱因自救會會員與非會員補貼差距過大,當局窒礙難行,設下人數與補貼額度限制,逼使自救會不得不重啟抗爭。

 

以改革之名濫用警力

 

在屏東舉辦的“總統府”音樂會也難逃抗議,早在開場2小時前,場外已聚集大批抗議民眾,由退伍將軍李玉文帶領遊街抗議。除有軍公教退休人員抗議年金改革,另有農民到場陳情。警方除了嚴密部署拒馬,也派出800名警力現場維安,但當蔡英文到場後,抗議民眾仍三度與警方爆發衝突。

 

雙方僵持不下,警方同意群眾代表進入中庭,遞交陳情書,抗議活動屏東召集人黃冬輝立即現場宣讀反年改、反同婚等訴求,並指稱蔡英文是“繼秦始皇、隋煬帝後,第三個最大的暴君”。抗議民眾在陳情書遞出之後仍未散場,而是改為聚集在演藝廳後方,等待蔡英文出現,同時不斷吶喊。

 

據報道,蔡英文上臺一週年,島內多家民調數據均顯示,民眾對其執政滿意度如地崩山摧,多跌落至兩到三成之間,不滿意度則在五成上下襬蕩。民調下墜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超過歷屆民選台灣地區領導人。

 

長期關注並推動基層警察權力的“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在臉書上對蔡當局喊話,稱自從蔡英文執政以來,每次碰到一例一休、婚姻平權、年金改革等民眾群起抗議的場面,當局無不動用大量警力來對抗。連昔日在“總統府”內舉辦的年金改革委員會,中南部的一堆警察都被傳喚到“總統府”前支持。蔡當局執政這段期間動用的警力規模與警察數量甚至超過歷任“政府”。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由此向蔡當局發問,不是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嗎?別假借改革之名毫無止境地濫用警力!若沒有本事溝通,蔡當局施政就要適可而止,不要只會叫警察出來擋!

 

台灣民眾的未來在哪

 

針對蔡英文上任一年,“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政策引發社會強烈反彈,反年改人士日前組織“八百壯士”赴“立法院”外紮營抗議,卻未獲臺當局正面回應。“八百壯士捍衛權益”臉書粉絲專頁便於5月30日指出,蔡當局在經濟、“外交”、兩岸關係都沒做好,並質疑“台灣民眾的未來在哪”?

 

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民進黨執政後,台灣參與國際事務更加困難,對此,蔡英文借由媒體專訪,要大陸正確解讀台灣去年選舉的意義;“八百壯士”則指出,“我們也請蔡英文正確解讀民調不滿意度過半的民意。”

 

“八百壯士”通過臉書表示,一年來經濟持續衰退、街頭抗爭不斷、尊嚴漸次流失,在“外交”與“國際空間”上,陸續面臨“斷交”、“撤館”,嘗盡閉門羹;在兩岸關係上,制度化協商機制與聯繫管道中斷,直接影響兩岸交流、民生經濟;在“內政”上,只看到以違法手段清算國民黨;以對付敵人的行徑推動年金改革,用鐵絲網阻絕軍公教警;獨裁鴨霸(指蠻不講理),“一例一休”知錯不改。

 

“八百壯士”提醒蔡當局,文青話術不能治理台灣,做些實事讓民眾有感比較重要。這一年來,兩岸互信瓦解,對撞升溫;官方時見隔空交火,敵對情緒日益顯現,兩岸關係從冷和走向冷對抗,風險還會不斷升高,蔡當局依然束手無策。台灣民眾的未來在哪?“八百壯士”指出,權衡兩岸實力對比、區域情勢轉變,國際政治現實,“難道人民只能呼喊天佑台灣嗎?”

展開全文

國臺辦:臺企聯和廣大臺商要敢為人先 勇於擔當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2017-05-25

圖片默認標題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

 

海峽飛虹消息: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今天(2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安峰山首先談到了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昨天(24日)在北京舉行的成立十週年慶祝大會。他説,習近平總書記和俞正聲主席的講話,都歡迎和支持台灣同胞在大陸發展,希望全國臺企聯和廣大臺商敢為人先、勇於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安峰山説,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臺辦今天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我首先發佈一條消息:5月24日,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在北京舉行成立十週年慶祝大會,全國臺企聯會員及臺商代表、台灣重要工商團體負責人等400余人出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向全國臺企聯全體會員和廣大臺商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了出席慶祝大會的臺商代表並講話。習總書記的賀信和俞主席的講話,充分體現了對全國臺企聯和廣大臺商的高度重視與深情關懷,也為全國臺企聯發展指明瞭方向;體現了大陸明確的、一貫的對臺大政方針,表明瞭新形勢下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歡迎和支持台灣同胞在大陸發展的政策主張。一是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持續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親情,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二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進程中,我們希望廣大台灣同胞能搭上大陸發展的快車。我們歡迎廣大台灣同胞來大陸投資興業,將繼續為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讓廣大台灣同胞更深切地感受兩岸一家人、兩岸一家親。三是希望全國臺企聯和廣大臺商發揚敢為人先、勇於擔當的精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廣泛團結台灣同胞,為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記者提問説,據一些海外的臺商反映,去年以來,台灣有關機構強硬要求他們不得參與大陸的交流活動。我想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安峰山説,這些呼聲反映了海外臺商對台灣當局這些做法的強烈不滿。台灣當局的這些動作與兩岸同胞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合作的共同願望和實際需求是背道而馳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另有記者提問説:跟您請教一下,海基會31號對臺商發出了端午節的邀約,昨天在臺企聯十週年時,很多臺商沒有表態要參加,有表態的則稱兩會現在已經失去了功能性,他們不願意出席。想請問發言人您怎麼看?第二個問題,陸委會稱,希望臺企聯不要成為大陸方面脅迫臺商做出政治表態的管道,想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您的兩個提問實際上是一個問題,昨天在臺企聯成立大會上,臺企聯方面已經對此做出了回應。臺企聯是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大陸臺商民間社團。過去十年來臺企聯團結廣大臺商,致力於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協助臺商臺企更好地發展,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怎樣做才會對臺商的發展有利,怎樣做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利,臺企聯會員和廣大臺商當然都有自己的判斷,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台灣當局應該做的是多去傾聽一下他們所發出的內心的聲音。

 

國臺辦:“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

 

有記者提問:發言人好,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當天,國共兩黨領導人互致電文,有關內容受到關注,請問對吳敦義在復電中關於“九二共識”內容的表述,發言人有何評論?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大家都了解,1992年經過兩岸雙方的授權,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通過商談和互致函電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其重要性就在於它清晰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從而成為兩會協商、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如果大家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話,可以查閱國務院臺辦政府網站有關“九二共識”的歷史由來的相關內容。

 

另有記者提問説,兩個問題:第一,俞正聲主席在臺企聯成立十週年大會上表示,任何企圖改變“九二共識”和支持“台獨”政治立場的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任何變相的“台獨”最終都會失敗。這是否表明大陸方面認為島內當局目前推行的是變相“台獨”的路線?而陳德銘會長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蔡英文政府沒有期待,發言人是否也持同樣的觀點?第二,外界有分析認為,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有關兩岸關係的表述模糊空間比較大,大陸方面對此是否還需要更多的觀察?吳敦義提出在國共論壇期間,希望和習總書記會面,大陸方面有怎樣的回應?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第一個問題,關於變相“台獨”,實際上我們一直在講,“台獨”及其分裂活動是臺海和平穩定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大的威脅,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包括激進的“法理台獨”,也包括漸進的柔性“台獨”,也包括通過“修憲”或“修法”為名目來搞去中國化的“台獨”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堅決反對的。

 

安峰山説,至於您提到的關於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的相關表述的問題,大陸方面在積極推進國共兩黨關係方面的立場和態度是一貫的。當前的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我們願意與國民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繼續保持溝通,加強交流對話,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持續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親情,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還有記者提問説:吳敦義在當選之後提到國民黨如果重新執政,一定會尊重“九二共識”。這個尊重其實大家解讀是留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加上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一個比較偏激的言論,講如果想要統一的話,可以回到對岸去住就可以實現,何必拖累2300萬的同胞。我們想問國臺辦怎麼評價這位新的國民黨領導人,“國共論壇”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見面時機,還是覺得再緩一緩會比較好?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關於“九二共識”的認識和立場,剛才我已經做了回答。我們在積極推進國共兩黨關係方面的立場和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將繼續保持溝通,加強交流對話。兩黨有關方面一直在保持溝通,關於您提到的兩黨交流的事宜,有確定的消息我們會及時的對外公佈。

 

又有記者提問説,國民黨新主席吳敦義昨天接受採訪時説,他可以承認“九二共識”,但也説雙方可以自己解讀具體含義。有輿論解讀,國民黨指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大陸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請問發言人怎麼評價他的説法?這也算承認“九二共識”嗎?謝謝。

 

安峰山説:關於“九二共識”的由來以及它的核心意涵,剛才我在回答問題時已經講得非常明白。我可以再給你重申一下,1992年經過兩岸雙方的授權,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通過相關的商談和往來的函電,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而“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國臺辦: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才是化解僵局的唯一正確途徑

 

有記者提問:距離去年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已經一年時間,請問發言人如何評價這一年來兩岸關係的變化?另外,剛剛提到陳德銘會長在17日受訪時表示,對蔡當局已經沒有期待。請問這是否能夠説明大陸對蔡當局答卷已經沒有期待?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兩岸同胞一道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台灣當局應以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為念,去正面回應兩岸同胞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期待,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這才是化解當前兩岸關係僵局的唯一的正途。

 

另有記者提問説,最近有台灣輿論認為,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將會導致台灣沒有辦法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也會導致最終臺商會錯過“一帶一路”的商機,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安峰山説,去年5.20以來,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了兩岸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和協商談判機制中斷,使得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進程也遭到停滯,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廣大臺商的利益和他們的許多發展機會都白白流失,這些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安峰山説,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過,歡迎台灣工商界以適當的方式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昨天,張志軍主任在出席臺企聯成立十週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曾經指出,我們在推動相關省市建立與“一帶一路”建設緊密相關的産業園區,並積極的鼓勵和協助臺商入住,形成新的台資聚集區。我們積極支持台灣企業利用中歐班列把商品銷售到中亞和歐洲,來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我們也在組織東部沿海的台資企業到中西部地區去考察,發掘商機,也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近兩年來,我們已經多次組織臺商前往“一帶一路”沿線的省區市進行考察,一些臺商已經在當地覓得了商機,開始投資經營。今後我們也將繼續推動這方面的工作,讓廣大臺商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機遇。

 

國臺辦:台灣方面有些人需要改變立場和心態  睜開眼睛看世界

 

有記者提問説,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日前聲稱説自己其實早就認定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的事實,但是台灣不能因此就願意去投降,願意做她的一部分,請問發言人對這種言論有什麼評價?謝謝。

 

安峰山回答,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大幅增進,國際社會影響力與日劇增,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我想,台灣方面有些人的這種説法顯然是出於一個立場和心態的問題,如果能夠轉變這個立場,心態一變,天地就會更寬。只要能夠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就可以攜手合作共謀發展,共享發展的機遇,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這才是兩岸中國人的福氣。

 

另有記者提問説:台灣現在正在舉行“漢光演習”,首度模擬了大陸航母的攻擊和突襲,請問國臺辦事前有沒有掌握相關訊息?另外,有專家認為這次蔡政府有意提升兩岸軍事對立,請問兩岸現在的關係是否有可能從冷對抗進一步提升為熱對抗?請問發言人有何回應?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我們已經反復強調過,臺海的和平穩定和台灣的前途與未來取決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台灣當局的“以武拒統”是沒有出路的,真正應該做到的是摒棄“台獨”的立場,摒棄敵對的思維,回到承認“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來,才能夠真正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還有記者提問: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近日提出説,許多國家為了向大陸申請低息貸款,是被脅迫承認一中原則參與了“一帶一路”,這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同,所以絕不能接受。請問發言人對這樣的言論有何評價?謝謝。

 

安峰山説,“一帶一路”建設是開放包容的發展平臺,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的響應,希望能夠從中發現商機,實現合作共贏。而一個中國原則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承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共識,這就是當前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的現實。我想,昧于現實的恰恰是民進黨當局自己。台灣方面有些人確實應該把頭從沙子裏拔出來,睜開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繼續來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又有記者提問:近日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圍繞兩岸關係有很多的表述,其中提到一點,説台灣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但是從地理上,台灣本身就不是大陸的一部分,因為中間隔著台灣海峽。請問發言人怎麼理解張小月的這番言論?謝謝。

 

安峰山説:地理知識該補補課。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個歷史事實是不容否定的。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是不容挑戰的。

 

還有記者提問:第70屆世衛大會22號在日內瓦萬國宮開幕,世衛大會拒絕邀請台灣地區參加大會,但是台灣衛生部門負責人仍然帶隊赴日內瓦試圖參會,請問發言人有何評價?第二個問題,蔡英文執政一週年,各方民調顯示,台灣的民眾不滿意度攀升,然而蔡當局卻強調人民的忍耐不夠,請問發言人如何評價?

 

安峰山回答説:您的第一個問題,台灣方面今年不能參加世衛大會的原因,上次發佈會的時候我們已經做了説明。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聯合國大會的2758號決議和世衛大會的25.1號決議都體現了這個原則,其權威性不容置疑。世衛組織作為聯合國專門機構,按照上述原則來處理涉臺問題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希望世衛大會不會受到干擾。

 

安峰山説:您的第二個問題,對島內的有關民調,我不作評論。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老百姓應該都看得清清楚楚,百姓的心中自然有一桿秤。

 

國臺辦:堅決反對去中國化的“台獨”小動作

 

有記者提問説:我的問題是有關台灣當局裁撤所謂“蒙藏委員會”的問題。我們知道台灣當局一直以來將蒙藏問題作為台灣所謂內政來處理,但是近期民進黨當局不斷頻繁與流亡海外的達賴分裂集團勾結,又將蒙藏事務從馬英九時期規劃的由陸委會管理的業務劃給外事部門處理,企圖配合達賴分裂集團將西藏問題國際化,對此發言人有何看法?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我們對台灣方面的內部調整不做評論,但是堅決反對借內部調整為名去搞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行徑。

 

另有記者提問説:我們注意到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受訪時聲稱,舊問卷應該讓它過去,與其説她沒有完成問卷,不如説兩岸都面臨一份新問卷。而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受訪時表示,稱對蔡當局已經沒有期待,請問發言人這是否可以説明,大陸已經判定蔡英文不會完成那張未完成的答卷?第二個問題,台灣時代力量日前主張將台灣陸委會由目前的“內政委員會”編到“外交委員會”監督的部會當中,並聲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時應與其他國家一樣享受同等待遇,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您的第一個問題我剛才已經回答過了。關於第二個問題,剛才在回答另外一個記者提問時已經説過,對於台灣方面通過內部的調整來搞去中國化的“台獨”小動作,我們堅決反對。

 

還有記者提問説:有消息顯示台灣地區軍方將在7月底前通過更換將領公務手機號碼,達成其所謂的預防“共諜”的策略,不知道臺辦對此怎麼看?謝謝。

 

安峰山回答:台灣方面每隔一段時間就炒作一次這樣的話題,不知道背後動機如何。

 

國臺辦: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需要兩岸青年共同打造

 

有記者提問説:我們關注到吳敦義日前當選國民黨主席,各界期盼他能迅速整合團結,有台灣學者提醒,國民黨應該讓台灣年輕人真正了解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及未來發展,才能往2020年邁進。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另外,據台灣媒體報道,斐濟駐台灣貿易旅遊代表處已經在5月10日完成裁撤,台灣外事主管部門雖然向對方拜託至少留一兩人,但是斐濟態度堅決。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安峰山回答説:您的第一個問題,確實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也需要兩岸青年的共同打造。我們一直鼓勵兩岸的青年能夠加強交流和溝通,也願意為廣大的台灣青年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目的也是為了讓兩岸青年能夠加強彼此的了解和理解,能夠增加對中華歷史和中華文化的認知。同時,增進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識,能夠共同攜手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推動者。

 

安峰山説,第二個問題,關於斐濟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已經對外表明瞭我們的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原則,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另有記者提問説:根據了解,台灣赴境外人數與十年前相比幾乎增加了1倍,其中來大陸的約為41萬人。目前島內有一種説法,説大陸不斷的去“磁吸”台灣人才,主要目的是希望獲得台灣的技術,請問發言人對此如何評論?

 

安峰山回答説: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包括人才流動在內的生産要素的流動,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們歡迎廣大的台灣同胞到大陸來學習、就業、創業,來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取得更大的發展。同時我們也一直在加強知識産權等方面的保護,為包括臺商在內的廣大市場主體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

 

(海峽飛虹記者 左妍冰 根據中國台灣網、央視網等提供的內容整理 編輯)

展開全文

國臺辦:兩岸關係性質沒有模糊空間

2017-05-19

5月19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就當前兩岸關係應詢表示,過去一年,臺海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日趨緊張,和平發展成果流失,同胞切身利益受損。這種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的。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回避兩岸關係根本性質這一核心問題,損毀了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事實再次證明,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就可以越走越寬廣。反之,如果這一基礎被破壞,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在兩岸關係性質這一事關兩岸同胞前途命運的原則問題上,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不容改變,國際社會普遍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容挑戰。我們將堅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兩岸同胞要攜起手來,捍衛基礎,遏制“台獨”,維護和平發展成果,增進同胞親情福祉,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展開全文

國臺辦:任何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企圖都註定失敗

2017-05-18

針對臺對日交流窗口更名一事,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8日應詢指出,任何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企圖都註定失敗。

 

有記者問,臺對日交流窗口“亞東關係協會”5月17日更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請問大陸方面對此持何態度?安峰山在應詢時作上述表示。

 

他説,外交部已就此表明瞭我們的嚴正立場,並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我要強調的是,任何在國際上製造事端,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企圖都是徒勞的,也是註定要失敗的。(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趙博)

展開全文

學者:大陸方面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合情、合理、合法

2017-04-29

“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就不可能健康穩定發展。”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28日晚間受訪時表示,大陸方面強調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當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就蔡英文最新涉兩岸問題言論應詢指出,承認“九二共識”才是化解兩岸關係僵局的唯一齣路。

 

朱衛東提到,蔡英文這次是在其執政即將滿週年,個人聲望、執政滿意度卻呈斷崖式下跌的背景下接受媒體採訪的。他認為,從蔡英文此次在兩岸關係上的言論態度、立場看,表明其不願再作答卷,亦預示其無意改善兩岸關係,下一步也不會再調整兩岸政策。未來的兩岸關係不確定因素、風險因素仍在增大。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説,明眼人都知道,兩岸關係僵局根本原因就在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如果蔡英文繼續拒答這份“未完成的答卷”,會付出更大代價。國臺辦發言人的回應再次表明,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不會迎來新的契機。

 

倪永傑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有利。相信會有更多的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的現行兩岸政策表達不滿。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朱衛東説,國臺辦例行發佈會上,發言人曾借用佛經故事來比喻,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不可能健康穩定發展。

 

他説,台灣方面不應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大陸會在原則問題上做讓步、搞變通,這是不可能的。(中新社電 記者 楊程晨 鄭巧)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