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鏤空鵝蛋殼上的“世界地圖”,是濟南市蛋雕、刻瓷雙料非遺傳承人單孟渤最負盛名的蛋雕作品。

趙曉攝

 

中新網濟南3月9日電 (馬瑾倩 趙曉)24條經線,12條緯線,每條僅0.6毫米,經緯交錯,七大洲輪廓清晰可見,鏤空鵝蛋殼上的“世界地圖”,是濟南市蛋雕、刻瓷雙料非遺傳承人單孟渤最負盛名的蛋雕作品。

 

年逾古稀的單孟渤每天早飯後就一頭扎進房間開始“雕刻”事業,常常一刻就是一天。單孟渤3月9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説:“現在生活非常充實,總覺得每天時間不夠用”。不愛打牌不愛跳廣場舞,退休後全身心投入愛好中,“就喜歡用刻刀一筆一劃雕刻生活”。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記者9日在單孟渤家客廳看到,墻上挂著滿滿21個刻盤,都是難度極大的人物肖像。

趙曉 攝

 

1992年淄博陶瓷琉璃藝術節上,單孟渤第一次接觸刻瓷,1995年又開始研究蛋雕,“精雕細刻”了二十余載。

 

單孟渤自山東醫科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醫學教學和研究工作。退休前的業餘時間幾乎都拿來做雕刻創作,退休後更是刻刀不離手。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單孟渤一手拿小錘一手拿刻刀,在黑釉盤上敲出一道道白色刻痕,正在做齊白石的肖像刻盤。

趙曉 攝

 

“當、當、當、當”單孟渤一手拿小錘一手拿刻刀,在一個黑釉盤上敲出一道道白色刻痕。他告訴記者,自小喜歡畫畫,有素描基礎,所以嘗試用平刀刻法,模擬素描畫法,用線代替點,刻刀為筆、瓷盤作紙,比傳統尖刀雕刻更快,立體感和層次感更突出。

 

單孟渤家客廳墻上挂著滿滿21個刻盤,都是難度極大的人物肖像。這些瓷刻肖像不僅形似,更神合。其中他最鍾愛作品名為《老》,臉上滿是皺紋的老人借著煤油燈仔細翻閱著已卷頁破舊的古書。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圖為單孟渤向記者演示做蛋雕的過程。趙曉 攝圖為單孟渤向記者演示做蛋雕的過程。

趙曉 攝

 

相較刻瓷,蛋雕更考驗心理和耐力。不失敗的情況下,單孟渤雕一枚“世界地圖”蛋雕要花一週時間,一旦用力過大或下刀位置失誤,整件作品就報廢。

 

大到鴕鳥蛋,小到小拇指肚大的鸚鵡蛋都可以用來雕刻。據單孟渤介紹,按照雕刻手法和工藝區分,蛋雕一般可分為影雕、淺浮雕、鏤空雕刻等。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由6個蛋殼組成的“套蛋”也是單孟渤的得意之作。

趙曉 攝

 

單孟渤有一把用了二十幾年的刻刀,專門用來雕刻影雕蛋,用鋒利的刀刃刻掉紅皮雞蛋薄薄的顏色,露出蛋殼的白底……二十餘年越磨越短的鋼刀下,雕刻出了上千枚人物肖像。

 

單孟渤説,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愛玩的人,看到新鮮事物就喜歡嘗試。除了蛋雕和刻瓷,他還創作石雕、葫蘆雕刻、鉛筆芯雕刻。記者見到單老時,老人剛剛取到網購的一把鑷子,用來做新“迷戀”上的紅木嵌銀。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2018年是戊戌狗年,單孟渤特意做了有狗狗元素的蛋雕。在燈光的映襯下,小狗的毛髮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馬瑾倩 攝

 

隨著年歲增長,單孟渤不得不戴著老花鏡雕刻,“現在雕刻越來越吃力,眼睛越來越不好使”。因此老人也更迫切希望有人傳承技藝。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世界” 古稀之年盼獨門手藝傳承

除了蛋雕和刻瓷,單孟渤還創作鉛筆芯雕刻。圖為單孟渤的鉛筆芯雕刻作品。

趙曉 攝

 

教徒不收學費,甚至對遠道而來的徒弟管吃管住,還贈送工具。令單老頗為驕傲和欣慰是,自己的兩名刻瓷徒弟已被評為了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只要用心學,我願意無償把二十幾年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