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為什麼“最優秀的學生都要去大陸了!”

“最優秀的學生都要去大陸了!”台灣媒體近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不久前,台灣公佈了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成績,人們隨即發現,大陸高校一夜之間成了大熱門,申請去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好幾倍,且申請者多為頂標(相當於大陸過重點線)成績,競爭相當激烈。在台灣北部的桃園縣,跟復旦大學有淵源的復旦中學學生搶著申請復旦等大陸一線大學,人數超過40人,很多一次申請五、六所。該校校長段臺民感嘆,學生“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去大陸讀書。除了學測滿級分的學子鎖定如北大、清大、浙大等名校外,一些台灣學生還看準了憑“均標”即可免試赴陸求學的措施,認為機會難得,故而積極把握前進大陸、擴展視野的契機,他們説赴陸是“正確的抉擇”、“留在台灣沒未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福州台灣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大專院校人才招聘會,吸引眾多大學生前來應聘。(中新社資料照片)

 

福州台灣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大專院校人才招聘會,吸引眾多大學生前來應聘。(中新社資料照片)

 

而與此同時,大陸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也進入招生階段,紛紛對台灣學生伸出了“橄欖枝“。

 

3月20日,南京大學2018年依據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簡章公佈,只要具有在台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台灣就讀或大陸辦學的臺商子弟(女)學校就讀的台灣2018屆高中畢業生,參加當年度台灣地區學測總成績達頂標級者都可以報名。

 

4月4日,中國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國際培訓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AI方向的應屆碩博畢業生,最高年薪可達50萬至70萬元。本項國際培訓計劃擬招收部分條件適合的台灣學生。

 

4月10日,廈門市結合實際,就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提出了60條貫徹落實措施。其中鼓勵臺青來廈研學、部分市屬一級達標學校預留一定名額用於招收台灣初高中學生、設立台灣學生獎助學金、給予臺生實習補貼、每年為台灣同胞提供不少於5000個就業和實習崗位以及台灣同胞享有市、區人民政府提供的就業租房補貼和交通補貼等引起了台灣學子們的極大關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實踐大學學生赴蘇州實習

 

2018年3月,台灣實踐大學學生赴蘇州實習(中新網圖片)

 

以上現象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大陸高校在台灣是“一夜爆熱”。其實,大陸高校在台灣受歡迎是多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近些年來一直在累積量變,而“31條惠臺措施”的發佈,促成了此次井噴式的質變。

 

首先,兩岸高校實力對比此消彼長,台灣日益落于下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曾在去年底公佈了2018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及世界大學在11個專業領域的排名,其中北京大學位列第27名、兩岸名次最佳,台灣大學則排名198名、創下新低;全球三大權威大學排名之一QS去年公佈的2018亞洲大學排行榜,6到10名依序是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而台灣最好的臺大僅排第25名;在台灣大學自行調查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清華、北大也分居34與37名,臺大則是114名。台中一中校長陳木柱表示,大陸名校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台灣各大學的排名則有下滑趨勢,學生們認識到“挑戰頂尖大學,才能贏在起跑點”。台灣學者、民眾由此感嘆:“原來第一志願已經不是臺大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學排名

 

台灣大學公佈的自行調查的“世界大學排行榜”(資料圖)

 

台灣優秀學生搶灘大陸高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大陸就業市場廣闊,成長空間、薪資待遇都遠超台灣。對多數人而言,上個好大學意味著將來可能會有個好工作。近20年來,台灣社會內耗嚴重,經濟幾乎沒有成長。民進黨2016年上臺後,更連累兩岸關係冰封,兩岸經貿協議擱淺,政治惡鬥更趨升級,經濟建設卻是一籌莫展。更諷刺的是,身為台灣教育龍頭的台灣大學如今被民進黨折騰到連個校長都沒有,名師教授也是接二連三的“西進”求活路。如此境況下,台灣人才怎能不為擁有更好的生活而愈發加快“出逃”的腳步?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某項調查中顯示,有45.8%的台灣家長有意願讓子女到大陸讀大學,家長們也一致認為這是兩岸實力“彼長我消”的必然結果。

 

據臺媒報道,台灣大學近日舉辦2018校園徵才企業博覽會,共吸引200多家企業、400多個招聘攤位,提供超過2萬個職位。校方表示網絡申請攤位“一開放申請8秒鐘就全數額滿”,達到“秒殺”效果。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環境工程等多個職位在大陸設有工作地,到大陸工作的台灣畢業生,企業還會提供較為可觀的補貼。例如。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兩岸及海外市場招募1000人,到大陸工作者,滿一年後補貼加上年薪可超過125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臺大校園椰林大道上擠滿招聘人員及找工作的年輕人

 

臺大校園椰林大道上擠滿招聘人員及找工作的年輕人(資料圖)

 

台灣“北一女”退休教師、“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錶示,大陸近日發佈的 “惠臺31條措施”已經在台灣快速發酵,並展現威力。其中,台灣學生學測只要拿到均標就可申請就讀大陸一線高校,而且還有豐厚獎學金,加上畢業後在大陸的機會也多,“這對台灣學生誘惑力確實很大”。段心儀説,當台灣當局高喊拼經濟,卻無視電力不足;高喊反核,卻無視燃煤污染;高喊正義,卻用兩套標準之時,台灣民眾只有被詐欺的感覺。“大陸惠臺31項措施本身確實具有相當強的吸引力,但讓台灣民眾快速西進大陸的另一個推手,其實是民進黨當局。”

 

台灣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許秉瑜也坦承,有些學生到大陸學習或工作後,他們在大陸看台灣,最多的疑惑就是“大陸進步這麼快,台灣為何還在鬧?”。

 

11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回答本網記者提問時説,今年報名申請來大陸就讀大學的台灣學生的人數明顯上升,大陸名校的報名數量成倍增加。這説明大陸的發展進步和發展機遇在台灣年輕人中越來越有吸引力,説明我們為台灣青年來大陸學習、生活、工作提供同等待遇的便利措施,越來越受到台灣青年的歡迎,這樣的趨勢還會發展。

 

馬曉光還表示,我衷心祝願報名申請的台灣學子都能夠如願以償進入他們心儀的大陸高校學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西 進

 

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有“西進”求學的打算(資料圖)

 

但是,台灣當局對日益熱乎的“西進”現象似乎很是“恐懼”。近日,中國銀行推出“大陸臺生和內地港生專項計劃”,招收在大陸就讀的台灣應屆畢業生;廈門臺協也準備組團回臺舉辦臺企聯合徵才活動。本是台灣年輕人大展身手的好機會,臺當局卻百般刁難,祭出“國安”的大帽,企圖以此閉關鎖島,對抗所謂的“統戰”。如此做法,引發島內輿論一片噓聲。

 

“我感覺臺當局是患了‘恐陸症’,什麼活動都認為是國臺辦在背後支持,或者説是統戰目的。” 北京創業公社投資有限公司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監負責人鄭博宇認為,民進黨當局拿不出更好的改善經濟和就業環境的措施,所以就故意懲罰登陸發展的臺青和臺企,借此來顯示存在感。但這樣的反制在格局上已經露怯,是黔驢技窮的表現。

 

在上海從事文創的臺青袁亮天表示,就業市場也是市場機制的一環,當台灣當局自身沒辦法創造出更優的就業薪資條件,就不應怪年輕人自己想辦法,更不該阻擋年輕人去追求自我實現,追求美好生活。

 

針對台灣當局阻撓臺生來大陸一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説,大陸為台灣青年提供工作機會,受到了廣大臺生的普遍歡迎。台灣當局卻對此無限上綱,大肆恐嚇,橫加阻撓。殊不知,他們扼殺的是台灣青年實現自身發展的機遇,損害的是台灣青年的權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接受採訪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接受採訪(華廣網圖片)

 

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説,今年是祖國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願意繼續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讓廣大臺胞臺企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國臺辦主任劉結一表示,“這會為臺胞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天地和巨大的機遇,相信廣大臺胞會在祖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實現更好的自身發展。”蕭萬長則呼籲臺胞:“我們大家要去尋找(機遇),讓廣大的利益可以為我們分享!”

400余台灣學生在京研習中華文化 了解大陸 從心開始

2018-02-06

400余台灣學生在京研習中華文化 了解大陸 從心開始

 

海峽兩岸大學生共同繪製象徵友情的扇面。左為台灣世新大學學生陳覺安,右為首都師範大學學生王凱隆。呂安琪攝

 

1月28日,台灣世新大學和銘傳大學的84名青年學生結束了北京之行,準備啟程返臺。“雖然天氣好冷,但我還是很愛北京,真的好棒啊!”回想起這8天8夜,吳姿穎仍抑制不住激動之情,“明年,我還想來!”

 

吳姿穎是世新大學公共關係與廣告學系的大二學生,也是本次台灣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的成員之一。這個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主辦、中華文化學院承辦的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已有很多台灣青年學生參加。

 

從1月20日起至2月2日,來自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等高校的8個團共400余人先後在北京步入了一場文化之旅。

 

心心相印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1月27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多功能廳內,來自銘傳大學的魏祐辰沉醉在崑曲《牡丹亭》婉轉的唱腔中。“僅憑兩個演員、一位笛師,就能演繹出如此動人的音樂。”他不由得感慨。

 

來自商品設計學系的陳依萱則為中國園林之美所傾倒。“傳統美學會給我們設計帶來很多靈感。”在參觀中國園林博物館時,她對屋角的飛檐、鏤花的窗欞格外感興趣。

 

而對於大多數台灣學生而言,長城、故宮、頤和園等名勝古跡是他們此行最大的期待,也是他們心目中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

 

1月24日,銘傳大學團如願來到了八達嶺長城。蜿蜒的長城從群山中逐漸顯現,車廂內尖叫聲一片,“太壯觀了,我要登頂!”銘傳大學的曾子蕓大聲喊道。剛下車,他們就興衝衝地奔向了景區入口。

 

一口氣登上北五樓,眺望蒼茫群山中的萬里長城,曾子蕓和夥伴們激動得跳了起來。駐足千年不倒的長城之上,感受古人也曾見過的壯闊風景,“會有心心相印的感覺。”魏祐辰説。

 

從故宮的紅墻琉璃瓦,到頤和園的臨水遊廊,從國博的傳世珍寶,到盧溝橋的獅子……這些極富歷史感的文化名勝在台灣青年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月21日的開營儀式上,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李功勤談及此次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研習營,認為意義重大,來這裡可以探尋中華文化的心靈原鄉。他希望對中華文化懷有赤誠之心的台灣學子能珍惜機會、用心感受。

 

見證友情

 

1月27日下午是臉譜與團扇繪製體驗課,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王凱隆和來自世新大學的陳覺安共同繪製了一幅名為“愛”的扇面。繁體的“愛”字上斜插著一枝梅花,右下角還有一顆小愛心。“這是我們友情的見證。”説畢,他倆用手比了一個大大的心。

 

作為本次活動的志願者,王凱隆和其他3位同學擔任世新大學的學伴。在研習營開幕式當天,王凱隆身體不適,同組的志願者勸他回去休息,但身為組長的他放心不下,還是堅持了下來。下午,參觀完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興奮的台灣學生們還想自發去體驗老北京火鍋、看夜景。王凱隆和其他幾位志願者商量後,決定隨同前往。一直到晚上12點多,將最後一組台灣學生送上計程車後,他們才踏上了回學校宿捨得路。

 

活動期間,有同學拉桿箱壞了,他們會主動幫忙網購;有同學感冒發燒了,他們大半夜跑出去買藥;有同學對移動支付很好奇,他們就耐心展示微信、支付寶的多種便捷功能……

 

學伴們的細心、週到也都被台灣學生看在眼裏。閉營儀式上,來自世新大學的沈怡廷動情説道:“北京是一座很有人情味的城市,從陌生到打成一片,從相對無言到無話不談,我會永遠記得北京的朋友們。”

 

中華文化學院的呂倩是今年南台灣團的帶團老師,這也是她工作以來第五次帶團。她説,每年活動結束後,台灣學生們都會在意見簿上留下許多感謝的話語,“這是他們了解大陸的美好開始。”

 

融入大陸

 

“這兩年想來大陸讀書、工作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經常有人問我關於這些方面的問題。”銘傳大學團團長鄭典誠老師説。

 

來自逢甲大學的陳瑋濠是台灣高雄人,他有一個來自江蘇淮安的女朋友。“過兩天我會去淮安看她,我們打算明年結婚哦。”他笑瞇瞇地説。因為女朋友的關係,他對大陸有格外的親近感。

 

從4年前開始,陳瑋濠幾乎每年都會來一次大陸,或是觀光旅遊,或是參訪交流,大陸的快速發展讓他驚呼“一年一個樣”。兩年前他到過寧夏銀川,“我驚訝地發現,即使是身處內陸的銀川,也非常繁華、整潔、現代化。”

 

這次,他和家族裏的8位兄妹一起報名參加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希望能到首都看看最新的發展變化。他非常關心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治國理政方略和“一帶一路”倡議,“跟上時代的大潮流,才能把握機遇。”他坦言,許多台灣青年到大陸後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平臺。未來到大陸工作、定居都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華莘文經創意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陳香伶從2003年開始,就多次組織台灣學生參加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在她眼中,這是台灣學生融入大陸的第一步。近年來,華莘協會還為有意在大陸進一步發展的台灣學生提供了不少讀書、實習的機會。

 

“把樹苗種在盆裏就是普通的盆景,但是種在大陸的廣袤土地上,就可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南台灣兩岸關係協會聯合會主席蔡金樹説道,他非常希望這次活動為台灣學生打開視野,助力未來長遠發展。

展開全文

“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呷哺集團實習我們就要多少!”

2018-01-18

“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呷哺集團實習我們就要多少!”

1月17日,臺企呷哺呷哺集團旗下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火鍋·茶憩在呷哺呷哺北京集團總部與台灣僑光科技大學代表簽署合作協議。(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1月17日,臺企呷哺呷哺集團旗下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火鍋·茶憩在呷哺呷哺北京集團總部與台灣僑光科技大學代表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服務培訓、高素質人力輸出等方面展開闔作,台灣僑光科技大學將直接輸出其旅餐專業學生至呷哺呷哺集團湊湊就業。

 

談及和台灣僑光科技大學的合作初衷,呷哺呷哺集團董事長賀光啟介紹説,呷哺希望吸收台灣學習餐飲專業的學生,使呷脯的服務更具有臺味——臺式服務比較親切。並希望把他們培養成店長或者是更高層的管理人才。“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實習我們就要多少!今年呷哺將在台灣舉辦實習博覽會,以招聘更多優秀學生來大陸實習。在呷哺實習的台灣學生的薪資比在台灣高30%左右。”

 

據賀光啟介紹,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台灣青年在呷哺就業,大部分人剛來時會面臨“文化上的適應問題”,有些人工作一段時間後返回了台灣,但“回台灣的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有在這邊紮根的想法。”

 

台灣僑光科技大學董事長陳伯濤告訴記者:“我校學生的實習地點通常都是他們未來的工作目標,目前我們有學生在北京、上海、長春、西安、深圳的臺商企業實習,這些企業包括微軟、友達光電、王品集團、星巴克等。我們很多學生都非常願意來大陸實習。”

 

作為這次簽約雙方的牽線單位代表,北京市臺辦副主任于鳳英錶示,呷哺呷哺集團和台灣僑光科技大學致力於兩岸産學合作,不僅拓寬了企業的用工渠道,還為台灣學生在大陸實習、就業,以及兩岸青年交流提供了平臺。大陸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很多台灣青年學生有意願來大陸發展,經過半年多實踐,台灣學生在這裡得到了歷練,北京的顧客也從台灣學生身上感受到了別具特色的、優質的臺式服務。

 

據了解,2017年初,湊湊火鍋·茶憩便已啟動臺籍服務實習生計劃,目前已有數十位臺籍實習生在湊湊各餐廳工作。台灣僑光科技大學是湊湊火鍋臺籍服務實習生計劃的新增合作夥伴,根據雙方協議,湊湊火鍋還將選送大陸高等院校的學生至僑光大學培訓,再定向輸入湊湊。

 

台灣僑光科技大學是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私立大學,該校與阿裡巴巴産學合作建立“O2O電商實習商店”,與統一星巴克共同開辦“咖啡産業學院”,還設有“兩岸金融人才培育基地”。

 

“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呷哺集團實習我們就要多少!”

 

1月17日,臺企呷哺呷哺集團旗下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火鍋·茶憩在呷哺呷哺北京集團總部與台灣僑光科技大學代表簽署合作協議。(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呷哺集團實習我們就要多少!”

 

北京市臺辦副主任于鳳英出席簽約儀式。(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呷哺集團實習我們就要多少!”

 

呷哺呷哺集團董事長賀光啟接受媒體採訪。(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有多少台灣學生願意來呷哺呷哺集團實習我們就要多少!”

 

台灣僑光科技大學董事長陳伯濤。(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台灣網1月17日北京訊  記者王怡然)

 

展開全文

台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2017-12-05

台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文藝演出現場徐曉美攝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在舞台中唱響,伴隨著歌聲一起擺動的還有台灣學生和大陸學生彼此相連的手。

 

第一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已于3日在深圳落幕,但兩岸學生的交流之旅仍在繼續。

 

4日上午,來自兩岸多所大、中、小學的選手、教練共300余人參觀了深圳人才公園、深圳灣體育中心等多個景點,感受大陸改革開放的歷史與成就。

 

台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學生間贈送禮物 徐曉美 攝

 

4日下午,來自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棒球隊的同學們來到深圳華僑城中學高中部參觀交流,並在文藝演出中共唱歌頌台灣阿里山的民歌,場面溫馨,其樂融融。

 

“來了之後和沒來之前對大陸的印象很不一樣”,來自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的郭建華今年17歲,第一次踏足大陸。他説,之前關於大陸的情況都是聽來的,這次親身體驗感覺很棒,深圳的城市面貌很好。

 

當天下午全程陪伴在郭建華身邊的華僑城中學學生林嘉僑同樣很興奮。通過這幾天的球藝切磋和私下交流,他和郭建華已成為朋友,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有機會去台灣,我就去找郭建華玩。”他得意地説。郭建華則對林嘉僑豎起大拇指:“這個小夥伴非常棒!”

 

台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贈送深圳棒球協會會旗以及華僑城中學校旗 徐曉美 攝

 

劉浩宇同樣第一次來到大陸,身邊也沒有人來過大陸,他對大陸的印象只來源於紀錄片,“但現在看來似乎不可信!”他笑稱,這裡的人都很親切,也很有活力。他表示,很想了解深圳歷史,並期待明天前往深圳博物館的行程。“希望以後能常來大陸比賽,有機會的話將考慮來大陸學習和工作。”他説。

 

活動中,雙方還舉行了結對儀式,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向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校長林鴻源贈送了深圳棒球協會會旗以及華僑城中學校旗。

 

林鴻源回憶20年前曾到大陸,當時大陸一切都在剛起步的階段,此番到深圳是他今年的大陸第三行,此前去了雲南昆明和江蘇南京。

 

“每到一個城市都讓我驚訝,整個硬體的建設都已超越台灣。”林鴻源説,這20年來,台灣的政治氛圍讓台灣似乎停下了腳步。

 

他對此次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的舉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次比賽包括動員的人力、場地規模之大出乎我們的想像,比賽辦得非常成功,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把這個交流變成常態。”(作者 徐曉美)

 

展開全文

臺生:“台灣學生獎學金”將激發更多臺青赴陸築夢

2017-11-15

近期財政部和教育部印發了《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通知,該通知的亮點,莫過於單獨設立台灣學生獎學金,和給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學子們提供更多的獎學金名額,對於廣大在大陸求學的臺生來説,無疑是一大喜事,大陸臺生圈裏都在熱議這件事情。

 

首先,單設“台灣學生獎學金”讓台灣同學有感。以往都是與港澳同胞一起進行評獎,這次與港澳同胞分開進行評獎,台灣同學對於大陸方面如此做法更有感,大陸對台灣學生的重視和照顧是更加感到暖心和感激。

 

其次,台灣學子更可安心奮發學習。依據台灣人力信息統計,每年在臺入學大學新生,有超過90%的學生都有在求學期間打工的計劃,同時在校高中大學生有超過30多萬人申請就學貸款,全臺背負著就學貸款者超過90多萬人,因此由此可知,仍有許多的台灣學子為了在學習和生活中間取得平衡不得不在課餘時間進行打工兼差。每年赴大陸就讀本碩博者超過數千人次,大部分也都是自台灣島內求學再赴大陸求學,但其中也不乏在台灣背負就學貸款者,此時擴大台灣學生獎學金就是一大福音,可以讓更多在大陸求學莘莘學子減輕生活上的負擔,可以安心奮發學習。

 

再次,台灣獎學金將助力台灣學子融入大陸。每位台灣青年學子來到大陸求學的目的大多不同,但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是看好大陸的發展機遇,希望赴大陸求學後進而在大陸就業、創業、融入大陸社會,成為大陸高度發展下的一份子,因此獎學金是助力台灣學子在大陸拼搏融合的加速器,進而對大陸的認同感。

 

最後,台灣學生獎學金是深化“兩岸一家親”的體現。因為兩岸同胞都同屬中華民族,台灣學生來到大陸求學築夢,台灣獎學金的出臺再次體現了大陸用更大包容心,支持台灣青年學子赴大陸求學築夢,這樣血濃于水的同胞之情可以從此次《台灣獎學金管理辦法》中體現出來。

 

總之,台灣青年和青年學生赴大陸求學,已經是台灣內部新的一門顯學,廣大的台灣青年在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都嚮往可以赴大陸工作,因此在就業前人生求學的最後階段,都希望提前至大陸求學就讀本科和碩士班,提前在大陸培養好自己的實力和融入,進而在大陸職場上無縫接軌融入到大陸社會,最終激發更多的台灣學生西進大陸追逐屬於自己的中國夢。(作者:羅鼎鈞,臺生,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

教育部印發《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

2017-11-10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為切實貫徹執行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台灣地區學生來祖國大陸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激勵他們勤奮學習、積極進取,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獎學金的管理,財政部、教育部制定了《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具體內容如下:

 

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切實貫徹執行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台灣地區學生來祖國大陸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努力進取,特設立台灣學生獎學金。

 

第二條台灣學生獎學金資金來源於中央財政,面向在祖國大陸普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台灣地區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第二章申請條件

 

第三條台灣學生獎學金申請的基本條件:

 

1.認同一個中國,擁護祖國統一;

 

2.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3.誠實守信,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4.入學考試成績優秀或在大陸學習期間勤奮刻苦,成績優良。

 

第三章獎學金類別、等級、名額及獎勵標準

 

第四條  台灣學生獎學金的類別、等級、名額及獎勵標準:

 

1.本專科學生獎學金,分四個等級,其中,特等獎6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8000元;一等獎35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6000元;二等獎50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5000元;三等獎80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4000元。

 

2.碩士研究生獎學金,分四個等級,其中,特等獎4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20000元;一等獎6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10000元;二等獎16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7000元;三等獎35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5000元。

 

3.博士研究生獎學金,分四個等級,其中,特等獎5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30000元;一等獎6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15000元;二等獎16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10000元;三等獎310名,獎學金每生每學年7000元。

 

國家根據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台灣學生獎學金等級、名額和獎勵標準。

 

第四章獎學金的申請、評審

 

第五條  台灣學生獎學金按學年申請和評審,每年10月開始受理申請,當年12月10日前評審完畢。

 

台灣學生根據上述獎學金申請條件,按學年向所在學校或科研院所提出申請,提交《台灣學生獎學金申請表》(見附表)。獎學金每學年評選一次,符合條件的學生可連續申請。

 

第六條台灣學生獎學金評審程式:

 

1.每年9月開學後,各招生單位應及時更新台灣學生學籍信息。

 

2.教育部根據各招生單位台灣學生在校人數等有關數據,經商財政部同意後於每年9月30日前按隸屬關係向各有關中央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局、委)下達台灣學生獎學金名額。

 

3.各有關中央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局、委)按照教育部下達的獎學金名額,確定所屬各有關單位的獎學金名額。

 

4.各有關招生單位根據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獎學金名額,受理台灣學生的申請材料,組織等額評審,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確定初審合格學生名單並公示。

 

5.公示結束後,各有關招生單位於每年11月10日前將建議獲獎學生名單按照隸屬關係經主管部門初審後報教育部。

 

第七條台灣學生獎學金的組織申請評審及審批等管理工作由教育部歸口管理。教育部對有關主管部門報來的獲獎學生名單進行審批,並將審批通過名單下發各有關單位。

 

第五章獎學金的發放

 

第八條財政部按照部門預算管理規定,下達教育部年度獎學金經費預算。

 

第九條教育部按程式將資金撥付給有關招生單位。

 

第十條  各有關招生單位應當按照審批通過的獲獎學生名單,于每年12月31日前將獎學金一次性發放給獲獎學生。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十一條各有關招生單位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台灣學生獎學金有關組織工作,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和本辦法規定,加強資金管理,確保獎學金全部用於符合條件的台灣學生。

 

第十二條  各有關中央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對獎學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獎學金 按時發放到位。

 

第十三條台灣學生獎學金資金管理接受審計、教育、財政等部門的監督檢查,一旦發現截留、擠佔和挪用等違法違紀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相應責任。

 

第十四條各級財政、教育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資金審核、分配等審批工作中,存在違反規定分配資金、向不符合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分配資金、擅自超出規定的範圍或標準分配資金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五條對於獲獎的台灣學生,學校應繼續加強管理和教育,如出現以下情況之一的,應取消其獲獎資格並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1. 有反對“一個中國”的言論或行為;

 

2.觸犯國家法律、法規,參加非法社團組織;

 

3.違反校規、校紀。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辦法由財政部、教育部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原《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5〕325號)同時廢止。

展開全文

台灣學生眼中的北京城

2017-10-11

過完八天嗨嗨嗨的國慶節,揮淚跟2017年所有的假期say goodbye。今年北京十月的有點涼,淅淅瀝瀝的小雨讓小編“快馬加鞭”收拾出了珍藏多年的花秋褲。轉眼間,北京的秋天就要來了。  

 

台灣學生眼中的北京城

 

今年暑假,數以千計的台灣學生因為參加各機構組織的實習活動有緣來到北京。在古色古香的衚同穿梭逗留,在書香氣滿滿的大學校園徜徉,在琳琅滿目的美食街大快朵頤,在歷史氣息濃厚的革命聖地虔誠的懷念過去……他們在北京度過了一個絢爛多姿的盛夏,不知道回歸校園讀書學習的你,是否還會想起在北京度過的這段時光。北京在他們的心裏,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北京很大,北京的生活很豐富  

 

台灣學生眼中的北京城

 

剛剛大四畢業的蔡昀芷通過學校了解到“台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第一次來大陸的她,還有些拘謹,北京的一切都讓她好奇,“故宮很大,頤和園很大,首都圖書館很大……”什麼都很大,是她對北京最深刻的印象了。

 

閒暇的工作之餘,她們會相約一起去逛北京的大街小巷,去吃地道的老北京菜,去人藝看喜歡的話劇,去國子監感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有幾天,我每天行走的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張東冉説到,累並快樂著! 

 

南鑼鼓巷好吃的食物、頤和園裏的古代建築、長城的雄偉壯闊、798的文藝閒適、三里屯的熱鬧繁華……在不斷的尋找發現中,她們看到了不同模樣的北京。休息的時候她們還説著要在臨行前一起去看紀錄片《二十二》,談論在國家大劇院實習的小夥伴做的工作好像更有意思,但還會傲嬌地加一句,我們首圖的食堂最好吃。 

 

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學生眼中的北京城

 

握手、擁抱、自我介紹、團隊遊戲……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參加2017“京華情·學子夢”在京臺生喜樂匯活動100余名在京臺生活動逐漸熟絡起來。“文字上看到的北京,和實際上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除了文化、風景這些,我對這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人,這邊的人都非常熱情、親切。”在北京理工大學交換的桑睿來自台灣,表面很糙漢子的他有一顆柔軟文藝的心。 

 

“來到北京之後,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我覺得特別好玩,雖然爬山很累,但是密雲這邊空氣很好,而且通過這次活動還認知了很多朋友。”中央民族大學臺生韓之婕分享了她參加此次活動的心情,還熱情向記者介紹她來自清華大學的隊友。因為就讀不同的學校,在此之前,她、桑睿還有清華的臺生們都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通過此次活動,他們成為了並肩作戰的“戰友”,以後也可能會成為非常好的朋友。 

 

高校資源豐富,不喜歡“小確幸” 

 

台灣學生眼中的北京城

 

9月2日,參加“鯤鵬會台灣青年創業研習營”的台灣學生陳禹衡就要到北京大學報道。對北大而言,他是新生,但對大陸而言,他是熟客。談起在西北工業大學的一年交換生時光,陳禹衡認為就是那段經歷,讓他下決心到大陸讀研,並工作。“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我,就想找一個跟台北大相徑庭的地方來感受一下大陸的多樣性。” 

 

“本來覺得從考上到現在的心情已經挺平淡的了,但今天一看到這麼多人來報道,心情還是挺激動的啊。流程走的有點久,但辦好了心情還是愉悅的。可惜沒有看到王俊凱。”來自台灣桃園的袁勳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2017級研究生。來北影之前,袁勳也做了一些功課,對於在學校裏能碰到關曉彤和王俊凱這樣的明星也很是期待。但是這些明星吸引了過多校外人員到學校參觀,北影也不得不嚴格管理,要憑學生卡才能進入校園。“台灣的大學一般是開放式的校園,有一點像是公園的感覺,週末和假日附近的居民和老人小孩都會到校園裏散步,平日裏也會有很多活動。相較起來,北影的學術氛圍更濃一點,台灣的大學則更像一個大學城。”懷揣著電影夢想的他對自己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期待。 

 

到處都是機會,抓住就能“創”出一片天 

 

台灣學生眼中的北京城

 

“全世界最大的三個孵化器企業都在北京建立了分公司,所以我可以説,北京有年輕人們成功創業所需要的一切拼圖,這裡有亞洲甚至世界一流的高校、有最廣闊的市場、最充足的資金還有政府最有力的政策支持,所以説北京融合了創新生態圈所需要的所有元素。”但最大的機會也意味著最強的競爭,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冠融認為北京對兩岸青年創業者來説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壞的選擇,競爭強度高、生活成本高是他邀請台灣創業者來京時他們顧慮最多的兩個問題。 

 

“大陸創業環境非常好,大家非常積極,可謂是風起雲湧。跟台灣相比,大陸創業者的企圖心更強烈,放手一搏的味道更重。台灣創業者在拼搏的精神上要少一點。”網訊雲端創始人賴世若眼中兩岸創業環境差異很大。作為很有“企圖心”的台灣創業者,他將網訊雲端未來發展的目光轉向大陸。 

 

歷史氣息濃厚、包容開放、到處都是機會。2017年暑假,北京城給台灣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麼樣,有沒有突然很想到北京的街頭走一走呢?如果你來到大陸,歡迎你把旅行時的感受寫下來發給我們,參加“臺青侃大陸”活動,説不定可以賺頓烤鴨錢呢!

展開全文

台灣學生首登大陸:變成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2016-11-29

【觀察者網綜合】觀察者網此前曾報道在大陸求學五年的臺生謝寧,曾對大陸毫無認識,只聽説素質很差,但來大陸之後完全改觀。當年她覺得台灣和大陸差距很大,而現在已漸漸對調。11月26日,台灣《旺報》再度刊載文章,來自台灣新北市的學生黎羽忠講述了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的感悟,在北京處處的移動支付都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一個個活脫脫成了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台灣學生首登大陸:變成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臺生謝寧 圖/觀察者網

 

原本的進步優越感完全被打破了。

台灣學生首登大陸:變成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北京商務中心區(資料圖)

 

以下為《旺報》文章全文:

 

今年暑假,趁著九月中開學前,我參加了一場到中國大陸的文化創意交流學習營,參加者是來自各縣市的大學生、研究生,年紀稍早一點的有博士生。一行總共二十五個人,一同參與這次到北京、上海、南京的交流參訪團。

 

在機場集合的時候,大家還未彼此介紹,不是很熟悉,我問幾個年紀看起來相倣的同學,發現他們和我一樣也是第一次到中國大陸,當下心裏有些欣慰,還好自己不是唯一沒去過大陸的人,否則到時候什麼都不知道,豈不尷尬?

 

認識新世界的大門

 

由於等候登機的時間還有很久,我們為了打發時間,也為了更好、更快的認識朋友,於是大家就抓住時機,分享彼此為何來參加這次營隊。有位政治大學的女同學説,因為她在學校在社團裏認識了大陸學生,從此開啟了“認識新世界的大門”,頓時覺得過去的認知都不一樣,有一種被社會長期欺騙的感覺。

 

我們剛一聽到“認識新世界的大門”的時候當然是覺得很好笑,不過隨著她隨後補充的內容,我們幾個人也不由得認真傾聽,開始思考。她是這麼説的,認識陸生之後,她首先是驚訝的發現我們長期以來被灌輸的教育,對現代中國大陸幾乎是只字不提。

 

接著,一跳就跳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其後的發展一筆帶過,毫無更新,無視于中國大陸近一二十年來的前進發展簡直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教育上是這樣,媒體上對於中國大陸的介紹也是少得可憐。

 

早期雖然有《大陸尋奇》和《八千里路雲和月》,但現在除了少數對中國大陸採取親近支持立場的媒體,會對於現在中國的面貌與內容加以説明,用節目方式介紹給觀眾,其餘的媒體往往是在政論節目上批評中國大陸在人權保障上的落後,或者偶爾在新聞報道上提供中國大陸經濟如何再創高峰、領導人外交受各國重視,這些表相新聞只讓我們知道了這些“結果”,卻沒有讓我們在這之外得到更多對於中國大陸社會的了解。

 

那女孩舉例説,我們現在在台灣匯款,大家直覺就是走到ATM自動櫃員機,少數人會用網絡銀行轉帳,但是都會被收取不等的手續費。可是大陸好幾年前就開始用行動支付工具,方便快速又有效率,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以及多次匯款的手續費,更是直接回饋到民眾身上,讓整個社會都降低成本,資源更有效運用。

 

落後台灣的鄉巴佬

 

她越説越氣憤,在登機門邊聲音越來越大,引發了其他同學的圍觀,還有地勤人員的注意。我仔細的想,這些事情我以前確實沒有特別注意,我想要認識大陸也是因為身邊認識了社團朋友,還有課堂上偶爾認識的陸生,通過他們的分享,比媒體教給我們還要多得很多。

 

有些資訊問這些陸生同學,他們的回復內容比課本多了幾十倍,也更富有生活化的實際內容,不是那種特定媒體會灌輸給你的意識型態,好像一切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都是劣質、落後、沒水準的。可是偏偏這樣的印象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即使國際上不斷傳來的消息是中國大陸現今已經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還是會套上慣性的思考邏輯,認為大陸社會以及大陸民眾永遠就是傳統印象中的那麼落後。

 

我的疑問與思考延續著,一路陪著我到了北京。過去,對北京的印象就只有那偌大無比的紫禁城,而親眼看到了北京的巨大規模與現代繁華面貌,親自體驗北京地鐵那“人擠人、擠死我”的熱鬧光景,街上路上到處看得到的廣告無一不展示著現代中國大陸的物質進步。特別是當我們就隨著一般民眾在北京各大商場街路逛著街時,處處的移動支付、智慧購買都讓我們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我們一個個活脫脫成了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台灣學生首登大陸:變成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北京街道(作者供圖)

 

與我們同行的另外有些大陸同學,他們看到此情此景,反而回過頭來安慰我們:“不要緊的,我們這也不是一夕之間發展起來,只是我們幅員廣大人又多,不靠這種最時尚的行動支付和電子商務來突圍解困,我們要耗費不知幾倍的社會成本。而且這些都只是技術層面,不是做不到的事情,台灣要做的話也不難。”

 

同行的幾個台灣同學臉上大有慚色,但看得出來是第一次接受到這樣的文化差異洗禮。有位博士班學長在跟我們一起吃肉夾饃的時候説,他之前來過幾次大陸參加學術研討會,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大陸社會不是那麼簡單可以複製貼上然後就能了解的,一定要花時間去認識當地的人、結交朋友、多去市集走走看看,才能夠稍微對這些城市有所領略。

 

還記得,在上海黃浦江邊的時候,我看到與北京截然不同的風情。這裡的開放程度與市民在地鐵上的感覺,跟北京確實相異十萬八千里。

 

圖片默認標題

上海 網絡資料圖

 

一定要去大陸看看

 

上海的領隊導遊告訴我們,每個城市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發展的路徑和方式也相去甚遠,而且各地自古至今的方言、習俗、民情都不一樣,若是拿上海人跟北京人放在一起相比,有些老派、洋派的上海人會嫌北京俗氣落後,北京人會覺得上海人拜金只看重錢。他也鼓勵我們多多走訪各個不同省市,認識那邊的歷史文化,在每個地方都至少認識一位朋友,然後交換彼此的故事。

 

回程時,我們總結了此行的一些細節,特別是那些讓人感到心頭被重重撞擊、原本的進步優越感被打破,發現我們也沒高明到哪去的一些時刻,我們都牢牢記在心底。沒有比較,沒有體驗,是感受不到這些衝擊的,我希望能把這樣的真實感受分享傳播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小確幸舒適圈,去大陸看看。

展開全文

國臺辦:台灣學生在大陸已經納入醫保 呼籲台灣學習

2016-10-26

海峽飛虹消息:未來大陸學生在台灣可以納入全民健保,但是必須要比照僑生和外生繳全額保費,大陸方面認為這是一項善意嗎?

 

安峰山表示:有關大陸學生在台灣遭受的那些歧視性政策,此前我們國臺辦的發佈會上已經多次就相關問題進行呼籲。我們也注意到,台灣方面在改善大陸學生在臺醫療條件方面所採取的措施,希望台灣方面能夠進一步取消涉及陸生權益的這些歧視性的政策。另外,我也要指出,在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從2013年9月起,就已經納入了大陸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與當地的大陸學生享受同樣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