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臺海高壓態勢已顯,各界應嚴肅看待大陸軍演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18-04-28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4月,大陸在台灣附近海域展開密集軍事行動,彰顯了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能力,對台灣島內“獨派”和域外干預力量釋放了清晰、明確的信號。不過,蔡當局對此反應頗為消極、顢頇,擺出負隅頑抗姿態。5、6月,兩岸關係即將進入新一輪關鍵期、風險期:一方面,作為中共十九大、全國兩會後的首場兩岸大規模交流活動,第十屆“海峽論壇”或將釋出新一波惠臺措施;另一方面,“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新館將落成,美國派何種層級官員來臺、美海軍陸戰隊是否進駐以及蔡當局和域外各方能否理性應對,勢必牽動中美關係和臺海局勢。
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展示人民海軍嶄新面貌,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是航母打擊作戰群等接受檢閱。(新華社發 莫小亮 攝)
大陸“軍演接力”釋放明確信號
大陸密集軍演對島內外“台獨”、“挺臺”勢力形成了連番震懾,有臺媒甚至感嘆,“東南西北都有解放軍,這是大陸全方位示警‘台獨’”。
25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軍演表態,認為解放軍軍演傳達的信息十分清晰明確,如果“台獨”勢力繼續恣意妄為,我們將進一步採取行動;“台獨”是對兩岸和平和兩岸同胞福祉的最大威脅,這一責任必須由民進黨當局承擔;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干涉台灣問題。
可見,大陸在台灣周邊海域密集演訓所釋放的政治信號是明確、強烈的。一般來説,有效震懾必須包括實力、手段、傳遞決心和意志的渠道和可信度,軍演正是這四大要素的集合體,更何況是以被視為“外交軍種”、“浮動領土”海、空軍為主,在敏感區域的密集行動。
遼寧艦航母編隊赴西太平洋演習(資料圖)
首先,軍演劍指“台獨”分裂活動。這一輪高頻率、大規模的實戰演習,在1996年臺海危機之後極為罕見。一段時間以來,在內外勢力的干預和刺激下,不但島內“獨派”更加躁動,前有賴清德公開“宣獨”,後有“喜樂島聯盟”叫囂“台獨公投”,追求“漸進台獨”的蔡英文當局也鐵了心要倒向“印太戰略聯盟”,例如以“第三方”身份參與中美在WTO的爭端,以及加緊限縮兩岸交流,甚至策動降低“公投”門檻,搞形形色色的“統獨公投”。
為了維護一中原則底線,解放軍必須以強力手段“維權護法”,否則不足以對形形色色的“台獨”、“挺獨”勢力形成震懾。應當提醒諸如賴清德等對大陸“精準打擊”、“全球通緝”故作無畏姿態的島內“獨派”,大陸演習絕非武力恫嚇,而是具體計劃的反復演練,其對象必然是“台獨”的施政者和宣傳者。未來,如賴等人持續拋出放肆言論,“台獨”勢力繼續囂張妄動,大陸演訓和更進一步的動作也必然針對性更強,武器更先進,規模越來越大,地理上則會更靠近台灣離島和本島。正如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所言,大陸打擊“台獨”的工具足夠豐富,隨時隨地可能會出現在“台灣家門口”,“製造震撼謀略”。
中國最新型殲-10C戰鬥機已經于4月16日開始執行戰鬥值班任務並亮相軍演,意味著這款戰鬥機已經全面具備作戰能力,解放軍空軍的攻防作戰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料圖)
同時,軍演警告國際“挺臺”勢力。大陸軍演頻率、程度的增加,除針對“台獨”,也是應對東亞局勢,向美、日等有意操弄“台灣牌”的域外國家示警,展示掌握臺海情勢的能力與決心,並在戰略上彰顯未來的海上威懾力量。近一段時間以來,臺海地區風起雲湧,不但有島內的“茶壺風暴”,美國方面,也通過簽署“與台灣交往法”、對臺發放潛艇技術裝備“商售許可”,釋放“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訪台”、“美軍艦停靠台灣”、“海軍陸戰隊駐紮AIT台北新館”等“挺臺”信號,挑戰一中原則,測試大陸底線,擾亂臺海穩定,配合美國對華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博弈。在美國示範效應下,日本也在暗流涌動地謀求升級與台灣關係,包括試圖幫助台灣加入CPTPP、深化軍事合作。
大陸軍演直白正告外部勢力,如果“玩過了火”,大陸未嘗不會“掀桌子、翻底牌”;同時也是警告幻想“美援”的蔡當局,美國不會為“台獨”付出戰爭代價。而大陸為兩岸統一、民族復興的使命的付出將是無限的。正因此,美、日輿論界對大陸軍事行動予以密切關注和細緻分析,也充分體認到了大陸動作的高度政治意涵。
2018年2月21日,蔡英文會見美國參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殷霍夫及參眾議員訪問團,致贈紀念品予共同主席殷霍夫。(資料圖)
再者,體現大陸充分具備台灣問題風險管控和議題主導能力。雖然台灣尚未走向“法理台獨”,美、日等也並未從根本上背離一中原則,但兩岸關係和臺海問題中出現的一些新動態,已足以引起大陸的高度警覺和重視。例如,美、日等除了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層面不斷明暗裏襄助台灣,還處心積慮地增加雙方在民間、社會的連結乃至“一體化”程度,例如,美國繼對臺開放“快速通關”之後,又在臺設立“境外通關”;日本則以民間、議員的非政府層級推動研擬日版“與台灣關係法”和助臺“正名參加東京奧運會”等。而在島內,近日的台北“柯黑大遊行”中,直接訴求“台灣台北、國家首都”,所謂民進黨的“反柯”,其骨子裏是“台獨反中”。可以説,近一段時期以來,“台獨”的明暗風險都在劇烈上升,並且各方都有配合、利用中美大國博弈,在臺海製造危機和事端的企圖。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曲突徙薪、防患未然,雷霆重手遏阻“台獨”,體現了大陸的危機管控能力和在臺海問題上的主動性。
日本方面公佈的解放軍行動路徑圖圖片(資料圖)
外界不應誤判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能力
令人遺憾的是,面對臺海高壓態勢,蔡當局的反應卻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刻意無視大陸的示警,甚至製造“大陸軍演是例行性、小規模、小成本”、“並非指向台獨”、“對台灣幾無影響”的消毒輿論,試圖淡化大陸軍演的政治效應和心理衝擊;而後又隨著大陸軍事演訓的持續而杯弓蛇影,不斷釋放各種軍事信號為自己“壯膽”,繼續向大陸叫板、挑釁。臺當局這種“外松內緊”的做法有其“戰略忽悠”的動機。
一方面,對內愚弄民眾,轉嫁衝突責任。綠營政客和媒體向來喜歡炒作大陸所謂“武力犯臺”、渲染大陸對臺“軍事威脅”,意圖製造恐慌、騙取支持。不過,在新時期大陸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惠臺新政越來越深入島內民心後,許多民調都顯示,多數台灣民眾非常清楚,“台獨”分裂活動才是禍亂兩岸民眾、危害兩岸和平的最大威脅,也是大陸對臺動武的前提。蔡當局試圖降低大陸軍演和海空軍繞道行動的政治效應,一方面是由於其過去的威脅炒作越發沒有市場,另一方面,刻意否認大陸軍演針對“台獨”的政治效應,也是為轉嫁其推動“漸進台獨”、策應“法理台獨”的政治責任,擔心統“獨”矛盾和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會對年底的地方選舉造成結構性的影響。
不過,從蔡當局安全、外事和防務系統的應對來看,其內部事實上對大陸軍演是相當緊張的。一是提前預告“漢光演習”,宣稱要以“三軍倣真實戰”和“全民聯合作戰”模擬“大陸飽和攻擊”;二是大陸展開“心理戰”、“宣傳戰”,例如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豪言解放軍不管從“水下、水面、空中,不管從哪來,我們都掌握得到”,臺空軍2天內緊急製作了3段宣傳短片強調“時刻做好準備、防線固若金湯”。但實際上,臺軍罕見地提前一個多月公佈“漢光演習”的時程和細節,是為了“輸人不輸陣”,通過針鋒相對地渲染和誇大臺軍演習水準和備戰動作,展示“自衛能力與決心”。正如“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則認為,蔡英文為了不被批評“太軟弱”,就要靠秀肌肉“嚇嚇解放軍”,期盼“民調提高5個百分點”。該基金會最新民調則顯示,65%民眾不相信臺軍能“有效防衛台灣”。也難怪輿論諷刺臺軍“漢光演習”將“戰勝”定義改為“無法登陸奪臺”的曖昧表述,以及發佈空軍宣傳片,是討好杯弓蛇影的蔡,配合其“以武拒統”的主調,也是幫助民進黨對內壯膽打選戰。
臺“漢光34號”演習以當前兩岸軍力對比作為攻防構想(資料圖)
此外,大陸已非吳下阿蒙。輿論往往將大陸此次系列軍事演訓與1996年臺海危機時的大陸大規模軍演和試射導彈相提並論。兩者均發生在台灣主政者挑動一中原則的敏感神經,以及美國對臺動作不斷、‘台獨’勢力囂張的前提下。值得各方注意的是,2018年,大陸國防預算將增長8.1%,約為1748億美元,是1996年的20倍,是台灣當前水準的16倍;當年大陸常規武器僅在數量上佔優勢,如今無論數量、品質,以及戰略、戰術水準,與臺軍相比都形成了不在同一等量級的代差。相對於1996年解放軍仍較單薄的作戰手段,我軍如今已經形成基於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和新質作戰能力:空軍對臺軍老舊戰機形成壓倒性優勢,還可對島內重要目標實施定點打擊和“地毯式”轟炸;海軍可對台灣形成東西對進、左右夾擊之勢,並能實施登島作戰,在火箭軍配合下,還可有效拒阻來自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外敵干預。因此,如果説臺軍是以卵擊石,絕非“口水戰”。
據中國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佈”消息,4月19日,中國空軍轟-6K等多型戰機開展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當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發佈消息,空軍近日連續組織多架轟炸機、偵察機成體系“繞島巡航”,錘鍊提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應當看到,無論大陸劍指“台獨”,還是示警美日,對台灣都不會是好事。雖然大陸堅持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並未改變,但一系列行動顯示,大陸對“急獨”和外部干預不會無原則容忍,並且已做好了“整軍備戰”的最壞打算。很明顯,大陸近期的行動只是預示一個開端,如果“獨派”仍一意孤行,美日不重回正軌,則未來數月乃至數年,臺海局勢都將進入高風險期,屆時兩岸就更無迴旋餘地。
(本方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匡宇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