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到台中花博會展覽。10月3日,台北故宮還被“立委”揭發,竟然要把“國寶”拿去日本的靜岡市美術館、福島縣立美術館和東京文化村展覽。此事在島內外引起軒然大波。作為一個熱愛中華文化、熱愛台灣的文化工作者,我認為,台北故宮此種行徑實在是令人髮指、讓人失望透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翠玉白菜”為台北故宮的人氣“國寶”。(圖片取自臺媒)

 

“翠玉白菜”為台北故宮的人氣“國寶”。(資料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台北市士林區,1965年落成,在風光秀美的外雙溪依山而建,巧妙地借助了中國古代山水畫之意境。其宮殿式建築倣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古樸、典雅、氣派的傳統中式風格,往往令來自大陸的遊客産生強烈的似曾相識感。豐富、精彩、珍貴的館藏,使台北故宮博物院聞名於世,吸引著研究者、參觀者紛至遝來。台北故宮博物院近70萬件文物,無一不是中華文化瑰寶。2015年在嘉義開館的“故宮南院”,建築設計也是從中國水墨畫濃墨、飛白和渲染三大技法中借得靈感,其獨特的弧形墻面隨光線變化萬千,呈現“龍翔雲端”的中國意象。

 

台北故宮藏品的由來,本身就代表了兩岸中國人割不斷的親情血脈。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因為清朝覆滅,曾被尊為紫禁城的龐大宮苑更名故宮,意為“前朝的宮殿”。皇家收藏的稀世珍寶,隨著博物院成立成為全體中國人共享的文化財富。抗戰時期,為保護故宮藏品不被日軍鐵蹄踐踏,一群“故宮人”挺身而出,歷經艱險輾轉大半個中國,用生命守護這批國寶。之後,一部分故宮珍藏渡過海峽,來到寶島,在台北安家,成為台灣同胞親近、學習中華文化的“特殊課堂”。台北故宮博物院不僅涵養了眾多知名學者、作家、藝術家,如今依然是莘莘學子校外教學的首選之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宮殿式建築盡顯古樸、典雅、氣派的傳統中式風格(資料圖)

 

在國際文化交流舞臺上,把文物運到外地甚至國外交流展覽當然是好事,是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傳播。但如果把國寶級的文物運到外地展覽,需要考慮到安全保障、文物對溫度、濕度、擺放等各方面的複雜的要求,比如世界性的人類遺産《蒙娜麗莎的微笑》也不會隨便找個地方就拿去展出吧?

 

如果是到日本去展覽,作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要講究對等,日本的對等文物要到台灣來展出,這是國際慣例。陳其南竟然説: “全球一級美術館有限,如果堅持只到一級美術館,根本走不出去。”台北故宮主動去找日本縣立美術館求著人家展,不要求對方反饋借展品,而是拿借展費。台北故宮把我們如此珍貴的寶貝降低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位,還自甘墮落到要拿錢展?真是荒唐、可恥!目前民時黨媚日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台北故宮博物院開記者會宣佈要把翠玉白菜拿去台中花博展覽,台北故宮竟然是自付費用,展期長達半年,還是在臨時場館。到地方性的博物館去顯然就非常不適合,要思考的問題太多了。首先有沒有適合的地方去展覽就是個大問題。我家就在花博會旁邊,那裏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場地、場館來展覽這樣重量級的文物;另外,文物安全的問題也很重大,隨便擺一個地方顯然不適合。我非常擔憂把台北故宮博物院如此珍貴的文物隨便拿到這裡展那裏展,會不會一不小心不見了,真是讓人覺得十分揪心。民進黨當局現在掌握了行政、立法甚至司法,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的故宮博物院院院長和民進黨當局,實在讓人失望透頂。大家拿他還沒辦法,看來選民們只能用選票來唾棄他們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黃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到台中展覽,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在台灣政論節目中表示:我們的“國寶”,落入民進黨的手,被當成地攤貨拿去媚日,去討好地方政客,到處去。還不準我們出聲,讓我們閉嘴。可恥,可恨。(資料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7月份上任伊始就“雄心勃發”,宣稱任內將推動“故宮台灣化”。之後搞出了一系列“去中國化”、“文化台獨”的操弄,比如説宣稱讓故宮“土著化”、“台灣化”,還提議要新建日本館等。台北故宮博物院之所以被冠以“故宮”之名,其來歷兩岸中國人無不知曉。兩岸兩個“故宮”,藏品同出一源,其中國文化的基因和底色無以篡改、塗抹,也不可分割。新院長輕率放言,怕是低估了此事的難度。

 

以政治屠戮文化本就是民進黨和“台獨”勢力慣用的手段。

 

“故宮台灣化”的實質是將中華文化與台灣文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台北故宮博物院傳承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根脈,記錄著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魂魄風骨,那一派直抵人心的“中國風”,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台北故宮參觀人數逐年下跌,今年前八個月人數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預計今年全年台北故宮遊客人數更可能4年來首次跌破400萬人。目前台北故宮參觀人數繼續下挫,但北京故宮博物院2017年以接近1700萬的數字創下歷史新高。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台北故宮參觀人數逐年下跌,今年前八個月人數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預計今年全年台北故宮遊客人數更可能4年來首次跌破400萬人。目前台北故宮參觀人數繼續下挫,但北京故宮博物院2017年以接近1700萬的數字創下歷史新高。(中評社圖片)

 

中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提出過一個重要觀點:“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在他看來,文化傳統和道德價值,不僅是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基礎,更是關係國家興衰的決定性因素。他在《日知錄》中,專辟一章論述廉恥,呼籲世人“貴廉潔、賤貪污”。

 

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現在的民進黨當局完全置中華優秀文化于不顧,一心只做“台獨”夢和親日親美夢,這種數典忘祖的倒行逆施,必然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譴責和反對,只會把台灣民眾帶進災難的深淵。

 

                                                            (本文作者晏揚清係台灣高雄市兩岸和平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台灣義守大學教授,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陽明心學

2018-10-10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陽明心學

 

    王陽明置縣500年展開系列活動,圖為王陽明雕像落成儀式。張金川 攝

 

 

以“知行合一 祖國統一”為主題的首屆海峽兩岸陽明心學峰會9日在福建平和舉行。來自海峽兩岸近百名專家學者參會,共同探討弘揚傳承陽明文化的時代價值。

 

“陽明心學凝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構建當代社會價值體系,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很高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中共平和縣委書記郭德志在致辭中指出,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陽明心學峰會既是傳承、弘揚陽明心學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項重大舉措。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陽明心學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致辭。 張金川 攝

 

郭德志表示,陽明心學峰會對於進一步弘揚傳承陽明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陽明文化的轉折性發展,更好地挖掘梳理陽明先生與平和的關係,講好平和故事、發出平和聲音、貢獻平和智慧,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陽明文化為媒,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認同。”福建省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認為,兩岸文化同根同脈,陽明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王陽明的普世意義、聖人光輝在台灣也一樣被傳誦。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陽明心學

 

台灣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安梧主題演講。 張金川 攝

 

“平和與台灣的關係非常密切。”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執行副秘書長蔣曄指出,今天弘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就要深入思考平和與台灣的關係。

 

蔣曄表示,有關方面正在抓緊籌備第二屆海峽兩岸陽明心學峰會在台灣舉辦。他還建言,以平和靈通山和台灣阿里山結成山盟海誓計劃,“然後讓這兩座山遙望、對話,因為靈通山誕生了我們阿里山神。”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陽明心學

 

首屆海峽兩岸陽明心學峰會現場。 張金川 攝

 

龍岩學院原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張佑周認為,陽明心學“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實就是要求人們心平氣和,和諧共處,家庭和睦團結,鄰裡守望相助,人人報效國家。

 

平和縣地處福建省西南部,是重點僑鄉和臺胞祖籍地。據史料記載,1518年,王陽明奏請朝廷,取“寇平人和”之義設立了“平和縣”。中新社福建平和10月9日電 張金川 龔雯)

 

展開全文

《康熙南巡圖》僅存稿本在瀋陽故宮展出

2018-09-30

 

《康熙南巡圖》僅存稿本在瀋陽故宮展出

 

9月27日,瀋陽故宮展出珍品《康熙南巡圖》稿本第二卷,此卷畫卷以紙本、小青綠為主繪製,手卷包首以黃色錦地花綾布製成。瀋陽故宮供圖

 

《康熙南巡圖》稿本第二卷,于9月27日在瀋陽故宮敬典閣“院藏珍寶展”展廳展出,這是僅存於世的三卷半稿本中的一卷,也是瀋陽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當年康熙皇帝的龐大船隊,挂白帆,順江而下,直至瓜洲城(今揚州南)的場景呈現在大家眼前。

 

《康熙南巡圖》所繪內容為康熙二十八年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場景。正本繪製前,先繪有稿本十二卷,呈康熙帝禦覽欽定後,再繪製正本十二卷。稿本為紙本淡設色,內容與正圖大致相倣,小有差異,尺寸比正圖略小些。目前可確定的《康熙南巡圖》稿本僅存三卷半,其中較完整的三卷,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和瀋陽故宮,而另外半卷殘本由私人藏家收藏。

 

《康熙南巡圖》僅存稿本在瀋陽故宮展出

 

瀋陽故宮展出的珍品《康熙南巡圖》稿本第二卷,所繪內容為康熙帝南巡途經江寧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圖。瀋陽故宮供圖

 

本次展出的此卷畫卷以紙本、小青綠為主繪製,手卷包首以黃色錦地花綾布製成,上以楷書撰題簽:“聖祖仁皇帝南巡迴鑾圖,第二卷”,其下另題小字“宋駿業進呈,王翚制”。所繪內容為康熙帝南巡途經江寧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圖。

 

現場觀眾紛紛為看該畫卷駐足,畫卷由南京南部雨花臺起畫,經報恩寺,近抵江寧城郊,途徑多地景觀,從中可以看到大量反映當時風土人情、地方風貌以及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

 

據瀋陽故宮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卷巨制《康熙南巡圖》經由王翚等眾多畫家歷時六年完成。當年,為了要把“南巡盛典”記錄下來,康熙皇帝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求並選拔繪畫能手來繪製《南巡圖》。御書處辦事刑部員外郎宋駿業向皇帝推薦了他的老師王翚,得到了首肯。正本繪製時,素材的選取、構圖的規劃是由王翚完成,局部的細緻刻畫是由其他畫家完成。

 

《康熙南巡圖》僅存稿本在瀋陽故宮展出

 

瀋陽故宮展出的珍品《康熙南巡圖》稿本第二卷,所繪內容為康熙帝南巡途經江寧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圖。瀋陽故宮供圖

 

據介紹,在清代,《康熙南巡圖》此類畫卷為最高統治者樹碑立傳的作品。以康熙南巡為題材,畫面都是以皇帝為中心逐步展開的。作者在描繪時,必須將皇帝南巡所經過的地方和事情如實地表現出來。王翚採用長卷形式來描繪皇帝南巡盛舉,每卷畫獨立成幅,雖然畫的是許多天中的事,但由於採用這種形式,因而保持了路線和情節的連續性,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據悉,本次展期將持續3個月。(中新網瀋陽9月27日電  韓宏)

展開全文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

2018-09-25

“我們還要繼續擴大開放。”近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表示,“我們希望,六百歲的紫禁城更加壯美”。

 

 

近年來,故宮開放面積擴大,舉辦了眾多展覽……不光文創産品受到歡迎,故宮的貓都成了“網紅”。它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

 

資料圖:雪後的紫禁城。金碩 攝

 

修繕宮殿:修復養心殿前進行33項基礎研究

 

説到文物保護,故宮對古建築的修繕,早已從一般土木工程修繕,變成一項項研究性保護項目。單霽翔説,紫禁城1200棟建築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棟都疊加著歷代信息,所以修繕時,是開放的、多學科的。

 

比如,修復養心殿前,先進行33項基礎性課題研究。單霽翔表示,把這座宮殿當時室內室外的文物進行徹底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建築狀況、可移動文物來歷、每個建築構件的産地、施工方法等。

 

而且,在正式施工前還要進行工匠培訓,最終考試取得資質的人,才能“持證上崗”,進入故宮文物修復保護的工地。

 

此外,對每個建築構件還要詳細記錄修繕過程,出版修繕報告,這些構件都要用原工藝、原材料來進行修復。

 

單霽翔説,墻上摘下來的牌匾楹聯都要測繪,修復後要一毫不差地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

 

資料圖:北京故宮養心殿修繕項目現場。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建立文物醫院 匯集200名文物醫生

 

對文物藏品的保護,故宮也十分嚴謹。單霽翔曾説,故宮的藏品結構很獨特,是“倒金字塔”形,珍貴文物佔到93.2%。那麼,該如何保護好它們?

 

單霽翔介紹,像古書畫裝裱修復、青銅器修復,木器、漆器等物品修復一直都在進行。但他也認為,過去修復上述文物的過程有不夠科學的地方,即缺少科學診斷、科學分析。

 

所以,故宮建立了文物醫院,匯集200名文物醫生。這所特殊的“醫院”配備各种先進的設備,比如分子分析設備、三維列印設備等,甚至還有一台文物專用CT機。 

 

如何給文物“看病”?單霽翔以一件青銅器舉例,“它是商代的,出土時碎了。我們修復保養時,就要知道金屬成分是什麼,合金比例是多少,今天又得了什麼‘病’……清晰的診斷報告、治療方案出來後,才送到青銅器修復人員手裏。這份‘病例’也會一直跟著它到永遠。”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

 

資料圖:故宮文物醫院內工作人員悉心工作。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單霽翔説,希望把這樣的理念和修復態度告訴公眾,所以這所醫院對公眾開放。

 

繼續擴大開放:籌建外國文物館

 

在修繕宮殿、修復文物的同時,故宮採取措施,用“削峰填谷”來平衡淡旺季的客流量,每天故宮只接待八萬名觀眾,同時,把淡季的展覽辦得很出色,令這個時段來的觀眾有所收穫。在此基礎上,故宮開始全網售票。

 

此外,越來越多空間變為展區、展館。比如午門雁翅樓,修繕後變為一個巨大展廳,先後迎來多個熱門展覽,“齊白石藝術特展”便是在此舉辦。 

 

分散在各個展館的展覽,吸引了以前只顧埋頭向前走的遊客們,“人山人海”的場面不見了。隨著城墻的開放,人們還能遠眺美景。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

 

    資料圖:“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在北京故宮午門和西雁翅樓展廳開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我們還要繼續擴大開放。”單霽翔又舉出了延禧宮的例子。他説,這個院子是“東西合璧”的,“我們想,就在這裡籌建外國文物館”。

 

據透露,紫禁城裏的庫房“南大庫”,修繕好後也要作為“傢具館”開放,以“倉儲式”方式展示故宮收藏的傢具,供觀眾參觀。今明兩年,瓷器庫房、古建築構建庫房、書版庫房都將“倉儲式”開放。

 

希望六百歲的紫禁城更加壯美

 

不過,即便開放再多區域、舉辦再多展覽,來紫禁城參觀的觀眾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想讓更多人看到故宮的珍藏,就要依靠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

 

“我們開始舉辦更多網上展覽,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觀。也能查閱到故宮任何一件文物藏品的信息。”單霽翔介紹,他們加大了微博互動。還開始做系列APP。

 

在第三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亮相的AR版《千里江山圖》,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以立體動畫的方式、從多個視角切入,讓名畫“動”了起來。

 

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 延禧宮籌建外國文物館

 

    資料圖:"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在故宮端門數字館全新亮相。圖為運用VR技術參觀養心殿。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據悉,故宮聯合觀唐文化等機構開展“國寶傳承計劃”:從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書畫著錄、故宮珍藏的清代《石渠寶笈》中,精選100件書畫珍品,通過AR等科技手段,進行數字化保護、出版、巡展,推廣珍寶。

 

建在端門的數字博物館,也讓很多不經常展示的長卷,以“數字”形式和人們“親密接觸”,觀眾可以在這裡看到長卷的細節。這裡還有“數字織繡”,功能強大的數字影院……

 

單霽翔希望,不斷擴大開放的故宮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綠洲。再過兩年,紫禁城要過六百歲生日,“我們希望,六百歲的紫禁城更加壯美”。(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上官雲)

 

展開全文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被當地攤貨拿去媚日 名嘴大罵

2018-10-08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被當地攤貨拿去媚日 名嘴大罵

 

“翠玉白菜”為台北故宮的人氣“國寶”。(圖片取自臺媒)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到台中展覽,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在Facebook貼文批評,台北故宮院長陳其南看低翠玉白菜身價,又打算將“國寶”送到日本縣級美術館展出。我們的“國寶”,落入民進黨的手,被當成地攤貨拿去媚日,去討好地方政客,到處去。還不準我們出聲,讓我們閉嘴。可恥,可恨。

 

黃智賢以“搶救國寶”為題貼文指出,9月5日的“夜問打權”(台灣政論節目),談了台北故宮自己提出來的2019年的計劃。我們痛心疾首地發現,台北故宮不但要“去中國化”,而且對“國寶”的態度讓人憂心。他們説要拿“國寶”跟外地交換展覽,而且要“長期合作”。但我恐怕他們不會做到對等與安全,並且懷疑他們的用心。

 

黃智賢説,她很擔心,他們會不會拿台灣的2000件“國寶”,交換他們的100件來展覽?或者展期延長到50年呢?這難道不可能?這樣的憂心、害怕,只是她的擔憂,但還是太沒有想像力了,因為民進黨的“敢”,超乎想像。

 

黃説,難道是因為這些憂慮説中心事了?所以他們對夜問打權下手,去跟NCC(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管理台灣傳播的機構)告狀。檢舉完竟然就自打臉,開記者會宣佈要把翠玉白菜拿去台中花博展覽,還是在臨時場館。台北故宮竟然是自付費用,展期長達半年。陳其南竟在10月3日答覆時説: “翠玉白菜能參與花博是求之不得的機會,觀眾已經在那裏。”黃智賢表示,翠玉白菜難道不是遊客千里迢迢要趕去看的?竟然顛倒是非,説沒人看?這樣看低翠玉白菜的故宮院長,實在讓人看不起。

 

黃智賢表示,台北故宮還把翠玉白菜的價值,只填寫為3.69億元(新台幣),説是為了省保險費。那為什麼不把翠玉白菜安全地放在故宮就好?為什麼堅持要出宮?

 

黃智賢透露,台北故宮10月3日還被“立委”揭發,竟然要把“國寶”拿去日本的縣立博物館展覽,還去福島,包括靜岡市美術館,福島縣立美術館和東京文化村。陳其南竟然回答: “全球一級美術館有限,如果堅持只到一級美術館,根本走不出去。”她痛批,真是可恥!竟然是台北故宮主動要去日本,到處找,主動去縣立美術館!縣立啊!而且不要求對方反饋借展品,而是拿借展費。台北故宮是自甘墮落到要拿錢展?蒙娜麗莎會去一個縣立美術館嗎?這樣自貶身價的事,陳其南做得出來!?

 

貼文指出,“立委”還透漏,説民進黨“立委”當場要求,“翠玉白菜可以去台中。那也可以來爌肉節美食展展出肉形石啊!”陳其南竟當場説,可以可以。黃智賢痛批,我們的“國寶”,落入民進黨的手,被當成地攤貨,拿去媚日,拿去討好地方政客,到處去。還不準我們出聲,要讓我們閉嘴。可恥,可恨。(中國台灣網10月5日訊   李寧)

展開全文

陸客減半 台北故宮參觀人數創近年新低

2018-09-21

台北故宮一向是陸客遊台灣必去景點,但數據顯示,近兩年參觀台北故宮的陸客越來越少。據香港中評社20日報道,在馬英九執政的2015年,參觀台北故宮的人數為529萬人次,2016年衰減到466萬人次,去年更減至443萬人次。其中主要是因為大陸觀光客減少,2015年參觀台北故宮的陸客有310萬人次,2016年減至230萬人次,2017年只剩下142萬人次,3年來前後相差168萬人次。如果依照目前的統計數字估算,2018年全年的參觀人數恐怕只有378萬人次左右,是2015年以來的新低。

 

19日,台北故宮院長陳其南宣佈,“鎮院之寶”翠玉白菜將在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上展出。他還以翠玉白菜連結台灣中南部廣大的農業經濟,拉近台北故宮文物與台灣本土的關係。此舉很可能是為了挽救2018年走低的參觀人數。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諷刺説,民進黨執政後致力於“去中國化”,沒想到選情告急還要靠來自大陸故宮的國寶,翠玉白菜更隨便“被當青菜出借”。

 

民進黨上臺以來,島內不少景區都和台北故宮一樣面臨陸客銳減的窘境。南台灣旅遊勝地墾丁從年初起陸續有餐廳、旅店歇業,甚至低價的背包客棧也未能倖免。業者無奈地表示,住房率銳減七成,推出“雪崩式”超低價還是等不到遊客,只能歇業止血。(張雲峰)

展開全文

繼台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 下一個是台灣歷史博物館?

2018-08-17

自新任台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台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台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台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台灣美術館。對此,徐天福質疑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化都是從大陸出土,難道是要“台灣化”?這些大陸來的文化是否不再展示,深鎖在庫房裏。史博館若走上“台灣化”這條路,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香港中評社17日報道稱,蔡英文當局上任後文教部門屢屢推動“去中國化”的措施,對於史博館閉館整修一事,館長廖新田在接受採訪時稱,史博館過去的定位“是作為‘中華民國’對內對外的文化、藝術、歷史櫥窗,未來希望透過盤點文物與重新詮釋,更與台灣這塊土地接地氣,讓史博館重新脫胎換骨,以嶄新面貌迎接大眾”。

 

但對於廖新田的表態,徐天福感嘆,故宮文物從哪來,歷史博物館的文物從哪來,當年北京故宮有一半文物搬遷到台灣來,成為台北故宮典藏之寶。歷史博物館也是如此,很多文物都是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例如青銅器、唐三彩,這些都是華夏文明,如何“在地化”,如何“台灣化”?

 

他批道,文物不能矮化、窄化,更不能“去中國化”,反而要將華夏文化在台灣發揚光大。

 

上月,台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剛上任就宣稱,其重要任務就是讓台北故宮典藏文物和台灣文化産生連結,讓台北故宮成為“台灣人的故宮”。陳其南的言論一經曝光,立即受到島內主流媒體和學界、政界人士的強烈質疑與批評。國民黨民意代表柯志恩痛批,誠如大英博物館不會強調要“英格蘭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不會宣稱要“美國化”,民進黨當局説穿了,骨子裏就是要“去中國化”。倘若民進黨這麼討厭中國,連中國文物都有罪,不如清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還給大陸,再放進民進黨所謂“與台灣有連結”的物品。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龐建國也諷道,“台獨”人士想要切斷兩岸的文化臍帶,又捨不得故宮寶物的價值,就會出現像陳其南這種不入流的表態,徒然貽笑大方而已。(環球網綜合報道)

展開全文

台北故宮“台灣化”邱毅:不想當中國人就把文物還回去

2018-07-20

台北故宮“台灣化”邱毅:不想當中國人就把文物還回去

 

台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台灣“東森新聞雲”)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台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對台北故宮未來願景喊出“台北故宮台灣化”的口號。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表示,台北故宮裏珍貴的文物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資産,如果蔡英文要去“中國化”,就表示她已不願做中國人,她應該將台北故宮的文物還給中國人,還給大陸,而不是去弄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台灣化”。

 

陳其南説,故宮一直不被認為是“台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原因是故宮的內在連結不在台灣,因此台北故宮不管怎麼經營,都會成為北京故宮的“飛地”。他宣稱讓故宮“土著化”、“台灣化”,內在連結回到台灣就是他想要做的重要任務。

 

對此,邱毅表示,蔡英文又有新的“台獨”動作了,新任命的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揚言要將“台北故宮台灣化”,其實也不必裝了,“台灣化”就是“台獨”化,就是“去中國化”。

 

邱毅説,台北故宮裏珍貴的文物都是從大陸來的,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資産,如果蔡英文要搞“台獨”,要去“中國化”,就表示她已不願做中國人,她應該將台北故宮的文物還給中國人,還給大陸,而不是去弄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台灣化”。(中國台灣網7月19日訊   王怡然)

展開全文

台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故宮台灣化”言論遭批駁

2018-07-19

台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剛上任即拋出“故宮台灣化”言論,引發台灣社會輿論質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宣言,一旦成真,將迎來“故宮不故宮”的難堪局面。

 

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見面會,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台灣化”,讓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典藏文物和台灣文化産生連結,故宮成為“台灣人的故宮”。他稱,遊客來看台北故宮博物院,不是來了解台灣,而是來了解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一直不被認為是“台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台北故宮博物院不管怎麼經營,都會成為北京故宮的“飛地”。

 

陳其南的言論遭到台灣主流媒體和學界、政界人士的強烈質疑與批評。據台灣《聯合報》18日報道,當年跟著故宮文物一起來臺的攝影家莊靈表示,故宮文物來臺已有70年,“早已在台灣生根”。現在新院長卻要“劃清界線”,這顯示他心胸狹隘。幾十年前該院就已劃出區域收藏台灣現當代藝術作品,“怎能説跟台灣沒有連結?”

 

台灣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張譽騰質疑,來自中華古文明的故宮文物如何“台灣化”?他認為,“台灣化”本身就是空洞口號,博物館經營應務實而非務虛,建議陳其南好好研究故宮文物,遠比提出“故宮台灣化”重要。

 

台灣《中國時報》17日、18日連續發表《黃金當垃圾,故宮不故宮》《台北故宮不必自宮》等評論表示,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根基,遊客來台北故宮博物院了解中國文化,不也可以增進對台灣文化的了解嗎?這裡典藏底蘊深厚,遊客百觀不膩,但這樣的人間至寶在民進黨當局手中,卻被刻意漠視,把黃金當垃圾。

 

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柯志恩直言,誠如大英博物館不會強調要“英格蘭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不會宣稱要“美國化”,民進黨當局説穿了,骨子裏就是要“去中國化”。倘若民進黨這麼討厭中國,連中國文物都有罪,不如清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還給大陸,再放進民進黨所謂“與台灣有連結”的物品。

 

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則質疑,近年台灣教育、文化思維全盤“去中國化”,刪古文古詩詞、去中國史。“當你全盤否認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根基時,如何建立‘內在連結’?”(新華社台北7月18日電  記者查文曄 陳君)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