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江丙坤的政治遺産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18-12-17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2018年12月10日,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溘然長逝,享年86歲。江歷經黨政要職,閱歷豐富,在海基會董事長期間力促兩岸交流,完成兩岸通航、開放陸客觀光、達成兩岸“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內共18項協議,功在兩岸,大陸方面也高度肯定江丙坤董事長為推動兩會制度化協商、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所作出的積極貢獻。江駕鶴西去,留下了三大寶貴政治遺産,有的仍在深刻影響兩岸關係,有的則是後人應傚法重施的標杆。
台灣經濟建設和對外貿易的肱骨重臣
在其政治生涯的前半段,江丙坤是台灣少數資歷完整的技術官僚,曾經是國民黨的“頭號財經戰將”,被認為是繼李國鼎一代後,有功於台灣經濟建設的肱骨之臣。江氏先祖由大陸遷至台灣彰化,其個人出身於南投貧民家庭,是真正意義上“本土化”的“台灣之子”。江青年時半工半讀,考入國民黨行政體系,在任事務官期間事必躬親,身先士卒,執行力強,但到了知天命之年,才在陳履安、連戰等國民黨大佬拔擢下快速升遷。成為島內金融、財政及經濟建設等事務的主管,參與公營事業民營化、世貿組織入會案等多件重大財經決策,並2次代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高峰會,同時也在涉外關係、對外貿易、勞工、農業、青年、退輔和科學等領域上建樹頗多。
由於反對李登輝“戒急用忍”,江丙坤遭李等高層認為“格局不夠”,沒有被委與更重要的政治責任。1998年臺行政機構改組時,江成為首位不兼任“政務委員”的經濟建設主管官員。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江的政治前景似乎更是走到盡頭。
兩岸關係的“破冰者”與建設者
國民黨的下野客觀上也給了江丙坤閉關內省,在客觀立場重新審視兩岸關係的機會。20世紀之後,大陸開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迅速崛起,在國民黨大佬們“中國情結”的影響下,江的兩岸觀更加成熟務實,更強調兩岸命運的不可分割。正是在這一時期,老驥伏櫪、大器晚成的江作為兩岸事務實務操作的突破者,書寫了個人政治生命最重要的篇章。起初,江負責為國民黨規畫成立智庫並出任副董事長兼首任執行長,厚植政策論述的理論基礎。而後,又先後擔任民意代表和民意機構副負責人,2003年獲聘為國民黨副主席。
2005年3月,江丙坤以國民黨副主席身份率領國民黨大陸參訪團訪問大陸。這是1949年後首個訪陸的國民黨團體,藍營極其踴躍,以至於需要抽籤決定隨團名額。在北京期間,江一行與時任國辦主任的陳雲林和有關部門代表,就加強兩岸經貿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舉行了會談,在兩岸同胞關心的12項議題方面廣泛交換了看法,取得了初步成果。此次旅程為一個月之後,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破冰之旅”談妥了大量細節,奠定了重要基礎,可謂是“開啟國共黨際對話的先聲”。此外,2005年7月,江丙坤率團赴北京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信息産業技術標準論壇”,與大陸方面達成共識:兩岸將合作推動第三代手機(3G)的規格標準,並推廣到世界市場,再奏一功。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重大的兩岸“規格標準”合作工程完全由民間能量促成,完全沒有陸委會、海基會或“外貿協會”等官方機構扮演角色的餘地,扁當局只能作壁上觀。
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以改善兩岸關係、發展兩岸經貿為優先主軸,託付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希望借重江的經貿長才及豐沛人脈,主持和開拓實質性的大陸事務性工作。在海協會邀請下,入職僅19日的江就與剛剛接任海協會會長的陳雲林在北京舉行會談,重啟了中斷9年的兩岸兩會協商談判。隨後的4年,兩岸兩會談判取得了豐碩成果,推動兩岸關係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時期。8次“陳江會”,形成了包括週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協商、海運直航、郵政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ECFA兩岸經濟協議等18項兩岸協議。其中,ECFA簽署實施是馬英九8年任內最重要的兩岸政績,大幅降低金融海嘯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讓農、漁民獲得兩岸契作訂單,農産、蔬果、水産銷往大陸獲利。交流方面,江任內促成兩岸兩會組團交流互訪47團、接待大陸及國際訪賓逾1000團;協助人身安全與經貿糾紛案件總計超過1萬件、文書查驗證超過84萬件、法律及陸配諮詢服務超過100萬件。此外,他還建言讓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落地,讓台灣人民“開眼看世界”,並提出成立臺商慈善基金。陳、江這一代兩岸事務官員的努力合作,結構性地破除了阻斷兩岸半個世紀的天塹藩籬,讓兩岸民間交流成為無法被逆轉的大潮。
資料圖:2008年11月4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這是兩會領導人首次在台灣舉行會談。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不過,正所謂盈則必虧,江丙坤政績亮眼,但是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由於經過扁八年執政,在島內一些政黨、政客的頑固阻撓下,“台獨”勢力仍頗為囂張,不但在陳雲林訪台,陸客赴臺時使出小動作進行干擾,更釋放出大量流言,直接攻擊國共平臺的國民黨方面領導人吳伯雄和兩會管道的台灣方面領導人江丙坤,試圖逼吳除江,打掉國民黨兩岸事務的兩大支柱。江某種程度上也是由於憂讒畏譏,前後兩次向馬英九提出辭職,並最終在2012年8月第八次“陳江會”後,以年屆八十之齡功成身退。在馬英九的兩岸關係規劃中,他的首屆任期要完成與大陸在經濟、金融、司法、規格標準等社會層面的接軌,而第二任期希望能在軍事互信、先期政治談判和啟動高層互動。精嫻多方政務的江作為作為重要的白手套,出色地完成了前一個層面的“事務性質”工作,也為第二階段“政治性質”工作奠定了基礎。而陳江一代留下的成果和共識也並未被斯人隱退所打斷,體現出這不僅僅是個人意願和努力的結果,也是兩岸關係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必然。
資料圖:2011年10月20日上午9時許,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在天津迎賓館正式開始。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商談並確認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等事項。圖為陳雲林和江丙坤握手啟動會談。中新社發蘇丹 攝
老驥伏櫪的臺商代言人
退出政壇後,江丙坤仍心繫兩岸,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傾力投入到兩岸經貿交流中。早在1999年,江就與中信、統一企業等成立“三三企業交流會”,整合重量級大型企業,創造合作機會。退休後,江繼續發展“三三會”,並培養、啟用了許勝雄、林伯豐等後輩幹才,也被尊稱為“大哥”。林即認為,江在大陸、日本商情方面的協助很多,也義不容辭幫臺商協調問題;而“最能勝任”的江沒有當上馬的行政部門負責人,是一大憾事。同時,江還擔任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的副理事長,多次與理事長蕭萬長率台灣企業家赴大陸流交流。江一生76次拜訪大陸248城市。直到今年12月4日江還率團出席在福建廈門舉行的“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會見政協主席汪洋,籲請關注臺商面臨的生存壓力。江助手也坦陳,江無預兆忽然昏厥送醫,遺憾不治,積勞成疾恐也是一大因素。
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副理事長江丙坤為峰會會員頒發證書。(中國台灣網 劉川 攝)
有人説,江丙坤歷經了台灣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轉折,他的思想也曾受到時代環境的左右。江上學時有日本名字;在兩岸關係緊繃時,也批評日本對大陸過於友好,導致日方不給他頒發簽證;還曾認同所謂“階段性兩個中國論”。然而,他最終卻選擇成了一個執著為兩岸做事的人,為兩岸關係、兩岸的破冰和交流奔波後半生,成了一個“真睡醒的人”。作為兩岸和平的建設者,脫離政壇後的江丙坤對台島的狹隘性傾向、對那些“睡不醒的人”憂心忡忡。當前,島內不少政客對待兩岸關係,或回避實質性問題、採取投機策略,或有意將兩岸問題限縮在貿易關係上,缺乏江式客觀理性、前瞻格局和“破冰”勇氣。江寶貴的政治遺産如何被繼承下去,是對台灣政壇的一大考驗。
(本文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 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