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人先開新路 深圳全面開啟先行示範區建設進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10-14 09:39:23 | 來源: 新華社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日前發佈,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從“殺出一條血路”到“走出一條新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奇跡之城深圳再次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
3月19日拍攝的深圳市區。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這是探索塑造中國未來的新開啟——
以一城改革創新實踐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深圳不僅迎來了續寫自身發展奇跡的重大歷史機遇,也將以其全方位、全過程的示範作用,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路徑,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累經驗。
這是更高起點上的再出發——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托、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意圖,把建設先行示範區作為深圳一切工作的總牽引、總要求,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往前推進,一步一步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從“敢闖”到“善創”,努力打造全球創新版圖的領先極——深圳堅持創新“核心密碼”,打造高品質發展高地
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製造,到亦步亦趨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到“無中生有”的源頭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産業形態不斷向上躍升,深圳的城市經濟總量從建市初期的1.9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4萬億元。
“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説,近年來,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不斷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
2018年12月3日,工作人員走在位於深圳的騰訊濱海大廈內。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成為世界舞臺上閃亮的“深圳名片”;大疆、光峰等“隱形冠軍”快速奔跑;難以計數的科技初創企業在這裡“破土而出”,演繹著小而美、小而強的精彩故事……開放、包容、奮進的城市精神和富有成效的市場機制,催生出深圳獨具優勢的雁陣式企業創新梯隊。
“創新始終是深圳奇跡背後的‘核心密碼’。”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向科技創新“無人區”進發,回答好一個個時代之問,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中之重”。
如何補齊基礎研究短板,將科技創新更迅速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實現創新“領跑”?
如何攻堅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
如何以源頭創新為突破,引領全球新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先行的深圳,比其他城市更早一步進入産業發展‘無人區’。當前,新一輪世界産業革命正在孕育,誰能率先實現創新轉化,誰就會在百年大變局中更多地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深圳必須攻入科技創新‘無人區’,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説。
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一個個具體支持舉措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也為深圳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
2018年6月13日,在深圳柔宇科技的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産線上,工作人員對成品進行外觀檢查。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位於深圳南山的鵬城實驗室,大家幹勁十足、信心滿滿。
這個首批啟動建設的廣東省實驗室採用“四不像”體制:事業單位設置,市場化運行模式,工作人員沒有級別、編制。成立只有一年多,鵬城實驗室發展迅速,到今年8月底已有各類在崗人員1598人,其中院士21位。實驗室已經開始探索全國乃至全球配置科技資源的新運行機制。
“我們瞄準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需要,推進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的大科學裝置,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介紹説,鵬城實驗室與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開展合作,初步建成的“雲腦”大科學裝置,面向全國提供分佈式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未來有望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引領相關領域的産業潮流。
這樣的新信息領域大科學裝置,鵬城實驗室已初步建成3個。
腦模擬與腦解析設施、合成生物研究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在光明科學城建設現場,産業用地規劃不斷優化,這裡未來將成為世界大科學裝置、國際科研人才集聚的重要區域。
“從養牛場到傢具廠再到大科學裝置,光明區正發生巨大變化,通過整合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給基礎科研佈局騰出空間,讓深圳的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更好服務於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説。
強勁的大學集群“規模效應”,也在深圳不斷形成。
如今,深圳南山西麗湖畔的國際科教城,已吸引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高校集聚,超過4萬名高等院校師生正在構成灣區企業發展的強勁“智核”。
大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大學集群……深圳正不斷補齊科技創新短板,迅速構建佈局新産業的全領域、大縱深、多層次“科研矩陣”。“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背靠40年來創新曆程形成的全球獨一無二的新經濟産業鏈,産業轉化環境優異。”吳思康説,“深圳要加速探索重大創新載體的體制機制創新,讓這些‘大塊頭’充分發揮‘大智慧’。”
“下一步,深圳要以科技源頭突破引領産業突破,以産業突破厚植實體經濟發展後勁,用‘科技大爆發’引領‘産業大爆發’,打造高品質發展高地,在先行示範區建設中奠定強國之基。”郭萬達説。
從“殺出一條血路”到“走出一條新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謀劃改革開放——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先行者深圳又先行
一家銀行從零起步,實現有效客戶超過1億人需要多久?依託制度與技術創新,總部位於深圳前海的微眾銀行只用了不到5年。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過去40多年來,深圳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
第一個打破“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率先進行國企股份制改革,率先進行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深圳這座城市的名字早已和“改革開放”緊緊相連。
當前,新一輪産業革命處於爆發前夜,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科技創新、産業創新與制度創新逐漸進入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依的 “無人區”,繼續推進的複雜程度和艱巨程度不亞於40多年前。
作為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深圳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世界市場、整合全球資源,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為全國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擴大高水準開放“走出一條新路”,打造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是時代賦予深圳新的歷史使命。
重任在肩,時不我待。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一系列重磅改革舉措鋪展開來——
8月29日,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從深圳前海推開到全市。
9月19日,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秒批”系統,企業設立審批時限壓縮至幾十秒。
9月23日,《深圳經濟特區股份合作公司條例》修正出臺,推出産權制度改革等多項舉措,為深圳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改革發展提供法律支撐。
9月24日,深圳召開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動員會,吹響了努力打造國資國企改革高地的號角……
王偉中表示,深圳要在先行中彰顯擔當,在示範中體現作為。深圳緊緊扭住“五大戰略定位”“三個階段發展目標”“五個率先重點任務”,一系列抓重點、補短板,力爭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當好標杆的改革舉措正在路上——
如何實施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進一步增強改革效能?
怎樣從吸引全國人才,到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在建設“一帶一路”背景下,如何發展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經濟?
立足全球坐標係,怎樣才能將粵港澳三地的制度差異轉化為互補優勢?
……
2017年9月7日在深圳前海拍攝的前海石。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0月的深圳灣畔,海風陣陣,碧空如洗。
佇立在“前海石”前向遠處眺望:一側車輛往來不息的廣深沿江高速在水面上鋪展開來,另一側高樓聳立、綠樹成蔭,一座現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讓人很難相信,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灘塗地。
“制度創新是前海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過去高強度、快節奏開發的強大動力。”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介紹説,前海管理機構自身就是體制機制創新的産物,通過打造“政府職能+前海法定機構+蛇口企業機構”的治理新格局,運作效能大幅提升,平均約3天就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成果。
“前海的制度創新,瞄準了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深刻轉變,瞄準我國從國際經貿規則的執行者向制定者的轉變,瞄準我國從全球化的參與者向領導者的轉變。”王錦俠表示,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將繼續瞄準上述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制度創新、匯聚開放勢能,在改革開放的新探索中當好尖兵。
從改革開放先鋒,到民生幸福標杆——深圳爭當“全能冠軍”,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一組組令人溫暖的數據,印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人生活天翻地覆的改變:
在全國率先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將綠色發展融入城市建設肌理,“深圳藍”成為城市名片;深圳人均購書量已連續28年全國第一,每1.5萬人就擁有一個基層圖書館服務點;從十幾名志願者、一條電話服務熱線起步,如今深圳註冊志願者已達175萬……
2018年12月4日,在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自助圖書館清理書籍。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發展經濟,説到底是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為“先行示範區”,未來深圳將繼續演繹好開放“窗口”的角色——不僅僅是由內向外看的窗口,還要成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作出新的示範,用生動、精彩的實踐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和生命力。
對深圳自身而言,這意味著一次發展躍升的機遇:經濟、科技等方面高度發達是基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協調發展、全面發展是目標。
——聚焦頂層設計,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部署,深圳瞄準“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目標,逐項確立標杆標準、梳理短板不足、研究路徑方法、推進改革創新。
“老百姓最關心、社會最關注,我們差距最大、難度最大的都在這些方面。”王偉中説。
針對反映較普遍的教育、醫療等民生“痛點”,一系列指標已經明晰:
到2020年,深圳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80%;規劃建設“高中城”,到2022年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1萬個、公辦普高學位6萬個;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促進“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讓市民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不斷增強市民群眾有溫度、可感受、可擁抱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補足發展短板,加快推進社會和生活現代化。
在全球坐標系裏,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科技發展水準,更要看文化繁榮度。作為年輕的城市,深圳這方面的明顯短板如何補齊?
“雖然沒有秦磚漢瓦、古韻遺風,但深圳開放多元、相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有著獨特的魅力。”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執行總裁陳輝軍認為,從科技優勢出發,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用更先進的方式將深圳的城市文化傳播出去。
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館、創新創意設計學院等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逐步推進,大芬油畫村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區”的提升改造正在進行……以重大文化設施為載體,深圳文化建設正在突破制約瓶頸,煥發全新活力。
這是1月31日無人機航拍的深圳大芬村大芬美術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優化生態環境,使深圳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國慶假期黃金周第一天,深圳東部景區迎來人流高峰,“大梅沙遊客爆滿如煮餃子”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作為快速生長的超級城市,深圳也面臨著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病”嚴重的約束。尤其是面對每年五六十萬的人口凈流入,如何破解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難題,成為發展必然要面對的課題。
對此,在提前一年實現“千園之城”建設目標基礎上,深圳啟動《公園城市規劃綱要》研究,計劃持續增加公園數量、提升公園品質,營造世界級的城市景觀,打造一批世界名園。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則提出了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標——通過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完善治理體系、推廣綠色發展方式、推廣綠色生活方式等四方面路徑,力爭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生態標杆城市。
推窗見綠,開門見園,碧水、藍天、白雲常現……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城市典範,深圳值得期待。
2018年2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深圳香蜜公園。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黨的十八大後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再來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0月在深圳考察時強調。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按照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砥礪前行,實幹實幹再實幹,落實落實再落實,鵬城深圳定能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再立新功。
相關新聞
- 2019-09-26中國製造 全球機遇——世界製造業大會上的國際共鳴
- 2019-09-24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居世界首位
- 2019-09-24大潮奔涌起東方——從壯闊70年看中國力量
- 2019-09-24中國奇跡我見證——國際友人眼中的新中國70年巨變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