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制茶師左如玉:茶心融合兩岸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1-23 10:33:48 | 來源: 新華網 |
台灣制茶師左如玉的茶園和同行甚為不同,不見一畦畦矮茶樹整齊地遍佈在山坡上,只見沒膝的雜草覆蓋著車輪碾壓出來的山路,蜘蛛在枝葉間到處結網,行路人一不小心就撞滿頭。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這片50公頃密林在台灣中央山脈深處,海拔1600到2000米,散落著數千株台灣原生種野生茶樹,從不及膝蓋到一人多高,最老的茶樹推測有600多歲。每到清明後的採茶季節,當地少數民族居民需要翻山越嶺,才能採到這些茶樹的嫩芽。
“一個人一天最多采10到15斤,而且只有本地人能做到,外面雇來的採茶工都找不到茶樹在哪。季節一過,茶葉老了,只好放棄了。”左如玉説,這個茶園年産量最多600公斤,遠遠趕不上同等面積、標準化作業的商業茶園。
左如玉接手這片林地源於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三地門鄉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原有的産業被破壞,當地少數民族社區便萌發了開發野生茶樹的想法,因此聯絡上當時正進行台灣茶葉研究的左如玉。
在左如玉眼裏,這片茶園吸引她的最大特點是“有趣”和“乾淨”。
“每一株野生茶樹茶葉的顏色和香氣都不一樣,不同年齡的茶樹也不一樣,這意味著需要不同的制茶方法才能把他們自身的特點表現出來,這非常有趣。”她説。
出身苗栗的制茶世家,左如玉並不滿足於照本宣科地沿襲祖輩製作東方美人茶和傳統烏龍茶的技藝,她把制茶看成藝術創作。“我把茶看成藝術品,不拘泥于特定的製作工藝,做出來的每一種茶都是獨特的,這叫適茶適種,適茶適做。”
台灣中央山脈的密林遠離污染,野生茶樹無法人工施肥和使用農藥,左如玉在這裡找到了理想的有機茶葉。“我一直在台灣倡導茶葉的有機種植,但是高品質的有機茶園很難找,即使是經過認證的有機種植的茶園,也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左如玉對制茶的獨特探索,不僅把她帶到人跡罕至的深山,也帶到台灣海峽的西岸。“大陸地大物博,太多的品種,太有趣了,我想去挑戰一下。而且,那裏還有很多茶園沒有大規模使用農藥和化肥,我希望能找到好的茶種和合作夥伴。”
12年來,左如玉探訪了大陸的許多茶園,首先在廣東潮州烏崠和當地村民合作改良鳳凰單樅的傳統製作工藝,還引入新的紅茶製作工藝,至今已有5年。2020年,她將在福建漳平與當地的茶農合作,改進漳平水仙烏龍茶的製作工藝,並著手為當地的制茶工藝申請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未來,我還想去貴州,那裏也有大片的野生老茶樹,可以引入更好更精細的制茶工藝。”
今年55歲的左如玉擁有三十多年的制茶經驗和技術,但她在台灣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傳承人。她也希望能在大陸找到志趣相投的合作者,讓自己的制茶理念和技藝為更多人了解。
“茶的世界浩瀚無邊,不分大陸、台灣。不論你是哪人,喝到好茶都開心。”左如玉説,“我希望用茶的文化來推動海峽兩岸真正的融合,讓兩岸的人民少一些誤解和對立,為中華民族盡一點力,做自己小小的貢獻。”新華社台北1月22日電(記者傅雙琪、金立旺)
相關新聞
- 2020-01-19臺盟委員陳樂:深化滬臺文化交流與合作 共築中國精神
- 2020-01-19台灣陶藝家陳金旺:把老祖宗的技藝在兩岸弘揚
- 2020-01-15“墨戲春,鼠添燈”:台灣書法家揮毫迎春吸引民眾祈福
- 2020-01-14福建政協委員朱向:用中華傳統文化感染港澳臺青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