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不公不義的台灣”究竟要墜向何方?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日前在臺媒《旺報》上發表評論説:1月11日原本是個吉祥的日子,卻發生了兩件不吉祥的事情。一件是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墜樓身亡,另一件是台灣空軍編號6650的F-16V戰機“墜”毀,飛行員尋不到下落。都是“墜”字,令人感傷。王昆義説,民進黨不仁,台灣不幸。一個“墜”字,為這個日子做了最深沉的抗議!

 

12日,在國臺辦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朱鳳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龐建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一直同“台獨”分裂勢力作鬥爭,令人欽佩。龐先生去世前,多次發文譴責民進黨當局執政下“不公不義的台灣”。他用這樣一種悲壯的方式表達抗爭,值得廣大台灣同胞醒思。

 

是的,龐先生以死抗爭,是該引起台灣社會和民眾的警醒和反思了。

 

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的種種倒行逆施扭曲了整個台灣社會。當局施政無能、社會經濟不振、百姓民生哀怨,變成了台灣社會的常態。為了賺取選票,當局可以極盡能事帶風向,拼命“捂住”民眾的眼睛和耳朵,用“綠色”掩蓋事實真相;為了對付在野黨,當局可以極盡抹黑、造謠與打壓;為了“台獨”的企圖,當局對有骨肉血緣親情的大陸,一再對立對抗、製造事端;為了挾洋自重,當局可以奴顏卑膝,撒民眾血汗錢搞“金援”、花大價錢採購破爛軍火、窮兵黷武,在臺海製造緊張氛圍……。

 

民進黨當局的無德無能已經在台灣社會招惹眾怒,連出身於民進黨的政治分析人士郭正亮、吳子嘉等人都感嘆“台灣只剩下了選舉”,老百姓的死活仿佛都與民進黨無關。熟悉龐建國先生的學者紛紛表示:“我眼中的建國兄是一個很陽光且又大度開朗的人。”“建國儒雅和善,彬彬有禮,是位真紳士。”“建國老師的理性、親切、溫文爾雅令人印象深刻;他的道德文章及在兩岸關係言論中展現出的嫉惡如仇、悲天憫人之家國情懷每每令人感動。”試問,要經歷了怎樣的屈辱、積蓄了多少憤懣與悲傷無望,才能讓一位學者有勇氣和決心永遠與親人天人兩分別,選擇用縱身一躍的方式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2020年6月6日,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挺韓的高雄市議長許昆源選擇了“墜”樓身亡;如今,民進黨當局的黑暗又令一直與“台獨”分裂勢力做鬥爭的龐建國先生選擇了以死明志!應該説,“死士”們是在以一種極端的抗爭方式來控訴“台灣這個不公不義的社會”!

 

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説,龐建國先生憂慮台灣的未來,以死諫言,和“不公不義”戰到最後一刻,帶著悲憤離世,令人痛惜。自古忠臣為國而死,天道自在人心。惡質無良的政客自有老天收拾。有志之士不必灰心,黑暗之後是光明,一定找得回台灣的公理正義。

 

台灣聯合新聞網發表文章説,蔡英文坐享權力高位、傲視一切的同時,不只造就了“不要抬頭”的盲目風向,也塑造了一批“抬了頭又如何”的沉默反對者。

 

“不公不義的台灣”究竟要墜向何方?還要再出現幾個龐建國?面對逝去的生命,台灣民眾不應再沉默下去了,應該奮起反抗民進黨當局的黑暗統治,用行動爭取本就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本網評論員:左鎮)

 

 

年終回顧:“抗中”退潮、理性回潮的台灣

2021-12-31

2021年的臺海局勢極不穩定。在中美戰略博弈中,美國“以臺制華”頻打“台灣牌”,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大肆叫囂“抗中保臺”,這些都是導致臺海風高浪急的根本原因。但是,與2019年和2020年相比,島內民意發生了顯著變化,民進黨當局“抗中保臺”效力大幅度下降,社會氛圍趨於理性,兩岸關係走向和經濟民生議題的關注度上升。

 

年終回顧:“抗中”退潮、理性回潮的台灣

 

台北松山區一家傳統市場內,民眾在購買蔬菜。(新華社記者 徐瑞青 攝)

 

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抗中保臺”牌逐漸脫敏。2021年,島內疫情大規模反彈,民進黨當局堅持“政治防疫”優先,致使疫情無法得到有效管控,嚴重衝擊了庶民經濟,民怨沸騰,對民進黨當局的支持力度大大減弱。為挽救頹勢,民進黨當局再度祭出“抗中保臺”牌,把純屬於島內民生議題的“四項公投”強行扭曲為“中國企圖吞台灣”,意圖再度掀起“抗中反中”浪潮。不過,民進黨當局並未如願。“四項公投”案最終沒有過關,可是民進黨當局贏得也實在不那麼好看。相對於蔡英文在2020年宣稱的狂卷817萬票連任,這次“公投”每案僅得到400多萬票左右,已然流失了一半,被島內評為“不敗而敗”,“討厭民進黨”的氛圍正在上升。

 

“抗中保臺”牌失效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台灣民眾越來越厭惡藍綠兩大政黨之間的惡鬥。當“四項公投”淪為藍綠兩黨的角力場後,很多民眾寧願選擇不投票,並用這種消極方式表達對政黨之間惡鬥的不滿,“四項公投”投票率僅為41%。

 

台灣民眾對“亮眼”的經濟增長數據無感,期待更多改善民生需求的措施。2021年,台灣經濟曬出了耀眼的數據單,全年GDP增長有可能超過6%,是十年來罕見的高增長。但是,“亮眼”的經濟數據掩蓋不了島內經濟産業結構的嚴重失衡甚至是畸形,電子通訊等少數高科技産業因電子類消費産品暢銷而獲益,就業人口巨大的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卻飽受疫情衝擊難過年關。況且,台灣的經濟增長和貿易順差的大部分來自於大陸,並不是島內自身經濟發展的結果。“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顯示,近七成民眾對整體經濟增長無感;《遠見》雜誌的民調顯示,90%以上的民眾認為“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這是對民進黨當局吹噓的經濟績效的極大諷刺。

 

年終回顧:“抗中”退潮、理性回潮的台灣

 

台北街景。(新華社記者 徐瑞青 攝)

 

對民進黨當局兩岸路線不滿的聲音大幅上揚,期待兩岸和平成為島內民意最大公約數。民進黨當局為轉移民眾的不滿情緒,越來越明目張膽地“倚美謀獨”,且挑釁動作越來越大,甚至拋出“兩國論”,助推臺海緊張局勢升級。臺海局勢變化直接牽動台灣民眾的神經,他們對當局處理兩岸問題不滿的聲音大幅上揚,就連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都顯示,“不滿意”與“滿意”比例已經基本相當。《遠見》雜誌的民調則反映島內多數民眾期待兩岸和平互動,68.6%的民眾贊成“兩岸應增加互動”,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4.4個百分點。更值得注意的是,民調反映多數台灣民眾並不願意在兩岸兵戎相見時上戰場,也不贊成當局通過大肆採買美國軍火來保衛台灣的安全。他們認為,美國對臺軍售將加劇兩岸緊張對立,況且美國不會真正為保衛台灣而戰。

 

由此可見,台灣社會正呈現一種“抗中”退潮、理性回潮的現象。不過,我們必須清楚看到台灣社會更為複雜的一面,那就是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傾“獨”趨勢並未完全扭轉。台灣政治大學所做的追蹤民調顯示,2021年,島內主張“偏向獨立”和“儘快獨立”的比例基本未變,這反映出台灣理性回潮的民意更多的是基於現實利益得失的調整,推動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民心民意基礎仍待進一步夯實,兩岸融合發展之路任重道遠。(作者:沐穹)

展開全文

台灣經濟的“地心引力”

2022-01-14

台灣經濟的“地心引力”

 

作者 靄琳 台灣特約評論人

 

台灣2021年全年出口金額創新高達4464.5億美元,比2020年成長了近三成;出超達652.8億美元,也是歷史之最。多種數據“創高”,被形容成“史上最猛的出口數字”。然而出口金額如此高,其中隱含了匯率、通膨、地緣政治及兩岸關係交惡的風險,今年能否持續創高或大幅成長?沒人敢打包票;而且,別忘了,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經濟數字,亦然。

 

首先,從匯率風險來看,近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來到27.5元,媒體稱之“新楊金龍防線”,之所以在臺“央行”總裁的名字前加了一個“新”字,那是因為新台幣在熱錢潮水一波波涌入下,所謂的匯率“防線”已步步退縮,2021年新台幣匯率對美元全年升值5.6%,在亞洲主要出口經濟體中,升幅高於韓元對美元升值的3.2%,更別説日圓對美元還貶值2.7%;因為匯率驚人的升值幅度,隱含了恐怖的匯率風險,早已吃掉出口升幅。

 

據統計,按美元計價,台灣2021年全年出口增速達29.4%;但若改為新台幣計價,全年出口12兆5037億元,年增率降為22.6%。言下之意,新台幣升值幅度已吃掉近四分之一的出口擴張,但台幣不敢不咬緊牙關升下去,因為美國隨時會把你列為匯率操縱者。需要與韓國、日本,高度競爭的工具機産業,早已被打趴到哀不出聲;而市場需求還算暢旺的電子業,姑且先摸摸鼻子不要哀嚎太大聲。

 

其次,從主要出口産品別看,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平均(約三成)的包括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塑橡膠製品、化學品、礦産品;這些類別的出口金額之所以能拉高,主因是去年鐵礦砂等原物料,以及石油價格都在上漲。也就是説,這些貨品的出口動能不是源自需求暢旺,更多的原因是上游原物料成本都在上漲,台灣進口原料加工再出口的報價當然會成長,是通膨性質的出口擴張,而非是市場大好。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媒體近來出現一則報導,由於全球海運運價漲翻天,加上 “缺櫃”問題難解,位處上游的“中鋼”公司開始動用各種關係,替下游出口的螺絲螺帽、工具機業者“找貨櫃”,報導並稱,下游業者因此大讚“中鋼”公司“好佛心”。但從經濟面更深一層解讀則是,下游的需求已趨平淡,上游的鋼材賣不出去,只好趕緊“讓利”替下游客戶破解出口障礙,補貼出口運費成本。所以去年一度在臺股市場有一席之地的“鋼鐵人”(鋼鐵概念股),今年獲利表現恐怕 “銹蝕”。

 

第三,地緣政治風險依舊干擾出口,而台灣地區擅長的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積體電路)、光學器材等主要貨品的出口增速皆低於整體平均,這意味著熱絡了二年的高科技貨品、晶圓代工等已開始降溫。另外,面板、手機鏡頭模組等貨品的報價,不是已反轉向下,就是因中美貿易戰引發華為手機被制裁,相對應的出口也開始走跌。

 

此外,如今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廠已因地緣政治風險分赴美國、日本投資,未來甚至將再赴歐洲投資,雖然臺積電仍在台灣擴廠,但分散投資的結果也代表著,未來從台灣出口的積體電路貨品將終止高速成長。

 

第四,再從出口依存度來看,中國大陸及香港特區仍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出口市場,2021年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達1889.1億美元,佔整體出口比重42.3%,至於台灣地區第二至第五大的出口市場,依序分別是東協、美國、歐洲與日本,佔台灣出口市場比重分別是15.7%、14.7%、8.6%及6.5%。一如既往的體現了兩岸經濟的相互依存度,民進黨再怎麼打壓兩岸關係,當下台灣經濟有近半倚賴中國大陸仍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對大陸及香港特區出口的比重確實在下降,兩岸貿易依存度已從2020年的43.4%降到42.3%;所謂“和氣生財”,若兩岸氣氛若持續針鋒相對下去,為免政治風險,部份臺商也會被迫撤出大陸市場,當中國大陸建立好自己的電子業供應鏈,出口受阻的就不只是菠蘿、釋迦、蓮霧這些影響不大的農産品,而是經濟命脈的資通訊産品,難保台灣不會喪失這個最大的出口市場。

 

綜上所述的匯率、通膨、地緣政治及兩岸關係交惡等風險,2022年台灣地區出口將面臨不小的挑戰,尤其2021年能有“史上最猛”的4464.5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在多重特殊條件下“被膨脹且放大”的數字,多多少少是有泡沫成份在的。如今全球為了對抗通膨,由美國聯準會發起的新一輪升息、縮表政策正陸續推出。一旦這些“大泡沫”漸漸變成“小泡沫”,“小泡沫”又再進一步消散,出口就會擠出多餘的空氣而回歸平淡,屆時出口數據就會像地心引力般的回到低點。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展開全文

外媒:當頭一棒!在美海軍武官協會拒絕台灣入會

2022-01-14

據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13日消息,在中方提出強烈反對後,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海軍武官協會已經改變了允許台灣地區加入的決定,其會費也被退回。

 

報道稱,海軍武官協會在去年夏天同意了台灣地區的入會申請,並邀請3名台灣軍官參加去年9月8日的一場活動。對此,中方提出強烈反對,要求海軍武官協會取消相關邀請,並把“台灣”從成員名單中去掉。

 

據報道,海軍武官協會主席、西班牙海軍武官戈麥斯一開始拒絕中方要求,但後來該協會還是決定取消邀請,並告知台灣方面它無法成為會員。(編譯/梁有昶)

展開全文

兩岸同胞心手相牽,同唱一首歌

2022-01-14

兩岸同胞心手相牽,同唱一首歌

 

《我們同唱一首歌》作詞方文山 圖片來源看臺海截圖

 

文清(特約評論人)

 

詩人余光中于1972年1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鄉愁》,詩中寫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首詩曾經隔著海峽的牽掛,觸動了多少中國人的心弦,引發多少兩岸同胞思鄉之情、團圓之夢。時光飛逝,50年後的2022年1月,由方文山作詞,台灣歌手蕭敬騰、歐陽娜娜、陳立農等參與演唱的《我們同唱一首歌》上線推出,此歌迅速引發海峽兩岸廣泛關注。歌中唱道,“我們同唱一首歌,落葉歸根是唐山。尋根路,你我對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祖譜有你我的名字,一起去打拼,留好名聲讓人打聽……”表達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的濃濃親情以及兩岸同胞攜手為美好未來共同努力奮鬥的心聲。

 

自古以來,中國人最講究“根”和“源”。一個人,無論在哪,無論走多遠,都會永遠記得自己從哪來,自己的“根”在何處,“家”在何方。中國人所謂“認祖歸宗”“落葉歸根”“飲水思源”,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簡單一句話,人不能“忘本”,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最起碼的道理。兩岸同胞本就是同根同種,同文同源的一家人,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值此,我們真心要為《我們同唱一首歌》的作者點讚,為此歌的演唱者們點讚,這樣一首旋律優美,詞意細膩,情感豐富,積極向上,易於傳唱的好歌曲,表達出兩岸中國人同根同源、親情一家、心手相連、共同打拼的主題,引發兩岸同胞強烈共鳴,獲得好評如潮,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首表達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心手相牽的歌曲,卻遭到民進黨污衊與抹紅。民進黨當局1月12日指稱《我們同唱一首歌》是統戰歌曲、無法獲認同,而且參與創演的台灣音樂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網絡攻擊。民進黨當局這一做法,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長期以來,民進黨一向秉持“台獨”理念,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大搞“文化台獨”,不僅篡改台灣歷史課綱,歪曲歷史事實,分割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歷史文化紐帶,而且在涉及兩岸文化交流領域,百般阻撓甚至威脅恫嚇台灣民眾不要與大陸同胞往來與交流。民進黨甚至大開歷史倒車,處心積慮炮製出所謂“反滲透法”“國安五法”等禁止兩岸同胞交流與合作,對於兩岸同胞渴望兩岸和平穩定,不斷走親、走近、走實的良好意願視如洪水猛獸。此次民進黨當局對《我們同唱一首歌》依然採取污衊、抹紅的手段,更加凸顯出其推動“文化台獨”、割斷兩岸同胞親情、友情的險惡用心。

 

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成功舉辦了第13屆海峽論壇、2021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等近800場民間交流活動,不僅有力地促進了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同時也彰顯出兩岸同胞不滿民進黨當局“台獨”政策,期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共同心聲和強大意志。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積極參與兩岸各領域交流,分享親身經歷和成功經驗,講述來大陸追夢圓夢的精彩故事,呼籲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共謀發展。

 

《我們同唱一首歌》是新的一年兩岸音樂人送給兩岸同胞的新年禮物,也寄予兩岸新氣象、新作為、新前景。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裏,兩岸交流交往活動必定比2021年更加豐富,更接地氣,更有成效。大陸將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斷落實、落細、落地各項惠臺政策,不斷創新思路、開拓路徑、創造條件,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凝心聚力,共同開創美好未來。

 

在此,要奉勸民進黨當局,應當明辨形勢,順應兩岸同胞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儘早停止干擾、阻撓、破壞兩岸民間交流的倒行逆施,及早在“台獨”道路上懸崖勒馬,重新回到“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正軌上來。惟此,兩岸關係才能夠在新的一年裏衝破陰霾、打破堅冰,迎來“春暖花開”的美好未來。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展開全文

“萊豬”“核食”不如蔡當局“政治病毒”毒!

2022-01-14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台灣為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正加速討論開放福島食品進口,預計最快在今年1月至3月解禁日本福島核食品。11日,第45屆臺日“經濟貿易會議”舉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再次催促台灣,“歡迎台灣提出申請加入CPTPP,望能儘早跟上美國腳步,依據‘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處理福島食品。”

 

2011年福島核災後,臺當局至今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與千葉5縣食品進口。然而,去年底台灣“四大公投案”均不通過後,給了日本要求台灣開放福島核食的充分理由,要求台灣儘快處理福島核食開放問題。

 

去年的“四大公投案”多是民生和環保議題,結果卻被民進黨當局操作成了“親美抗中”的意識形態和路線大對決,搞成藍綠政治大惡鬥,歪曲成開放美國“萊豬”就是台灣順應“國際經貿”“國際規則”,以此來恐嚇綁架島內反“萊豬”的民意,向美國效忠。

 

蔡英文曾叫囂開放美國“萊豬”,以換取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國“萊豬”是開放了,台灣不但未能加入TPP,結果連美國也退出了該組織,讓對TPP念茲在茲的蔡當局情何以堪!

 

蔡英文不顧台灣民眾反對恣意開放美國“萊豬”,她還要求台灣民眾能對其開放美國“萊豬”的用意給予“理解和體諒”。而世界上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萊克多巴胺。換言之,蔡當局為了討好美國,寧可開放美國“萊豬”毒害台灣百姓身體健康,毒害就毒害吧,而且還要讓百姓“理解”其開放的“用意”。這是多麼卑劣無賴的執政當局呀!如同在百姓心口上捅了一刀,還不忘撒把鹽。蔡當局把百姓當成了愚弄和霸淩的對象。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事還真的在台灣發生了,就是去年底反對開放“萊豬”公投案,公投結果“不同意票”大於“同意票”,還真未通過,這種嚴重違背良知的怪事居然在台灣發生了。如此看來,台灣部分百姓被民進黨當局洗腦愚弄毒害之深,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這是不折不扣地“政治毒害”,它嚴重撕裂了台灣社會,扭曲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可見台灣社會被民進黨當局毒害到了已無是非曲直,只有政黨顏色對立、族群對立和矛盾仇恨了。

 

當年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堅決反對國民黨開放美國“萊牛”,痛批馬英九討好巴結美國,不惜發動“焦土戰”,堅持瘦肉精美牛“零檢出”標準。

 

然而,現在民進黨執政了,位置換了就換腦袋,“理念”也跟著換了。民進黨當局更加積極向美國示好,投靠美國,把美國當“靠山”,向美國輸忠心,主動開放美國“萊豬”。前後對比便可以看出,民進黨是地道的“兩面派”。其所謂“理念”都是為其政黨私利服務的,是用來忽悠台灣民眾一起反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而已。

 

民進黨當局開放美國“萊豬公投”都過了,那麼開放日本福島核食肯定會過的,這幾乎沒有什麼懸念。

 

現在民進黨當局又在故技重演,製造聲勢,鼓吹台灣為了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正加速討論開放福島食品,更是要趕在中國大陸之前,讓台灣加入CPTPP。

 

台灣開放日本福島核食品,就能加入CPTPP?這完全是兩回事兩個概念。“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首席副代表星野光明講了一句實話,他直言“我覺得過於樂觀”,並表示日方沒有將開放福島食品與CPTPP掛鉤。這無疑給民進黨當局潑了一盆冷水。

 

民進黨當局打著加入CPTPP的旗號,準備開放日本福島核食,其結果如同開放“萊豬”一樣,加入CPTPP,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是不可能實現的。

 

針對台灣當局申請加入CPTPP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與台灣地區進行官方往來,堅決反對台灣地區加入任何官方性質的協議和組織。

 

趙立堅的話講的很明白,堅決反對台灣地區加入任何官方性質的協議和組織。CPTPP成員國能冒著得罪中國大陸的風險同意台灣加入該組織?顯然是件不可能的事。

 

現在問題來了,民進黨當局清楚知道做再大努力和犧牲都無緣加入這些國際組織,那麼為何還要積極申請加入,還要開放日本核食?

 

這要從兩方面來看,從日本方面講,美國“萊豬”公投都過了,台灣什麼補選和罷免案也都搞完了,開放日本核食也該提上蔡當局日程了,沒有理由再禁止了。日本在向蔡當局施壓。從民進黨當局方面講,開放日本核食,能夠加入CPTPP當然好,但從當前現實層面上,加入CPTPP對台灣來説如同登天,民進黨當局也心知肚明。而民進黨當局炒作此事的最主要的目的,並非真正考慮台灣經濟的發展,開放福島核食,是在向日本輸誠,換取日本所謂的支持和“保護”,從而繼續在國際上搞“台獨”,製造“一中一台”,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找更多的“幫兇”來壯膽。

 

為什麼要這樣講?我們用數據説話,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規模居各市場之冠,佔總出口比重42.3%。這些數字説明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臺當局只要與中國大陸搞好關係,台灣經濟發展就沒有問題。這就充分説明蔡當局為了發展台灣經濟著急加入CPTPP,是假,其搞“台獨”投靠日本,尋求“保護”才是真。

 

美國“軍火”來了,“萊豬”來了,日本“核食”也要來了,這與被民進黨污衊成“統戰”的大陸惠臺政策相比,誰真正對台灣百姓好?太明白不過了。是誰為謀“獨”,甘作美日棋子,不惜出賣台灣的利益,出賣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長此以往,甘當洋人棋子的民進黨當局還要出賣多少台灣利益?民進黨當局才是徹頭徹尾最大的“賣臺者”“害臺者”。

 

台灣有網友自嘲:“2022,就是‘萊豬’配‘核食’,百毒侵臺,台灣祈求自保吧!”

 

“萊豬”“核食”不可怕,可怕的是民進黨當局對台灣百姓的“政治毒害”,要比毒食品還要毒!(評論員 言未央)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