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尋根大陸是臺胞心裏認祖歸宗的願望

“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有著最近的距離和最親的血脈。80%的台灣同胞祖籍在大陸,尋根是台灣同胞心裏認祖歸宗的願望。祖居地的情懷讓我每次到達泉州的時候,都會有‘淚濕衣襟’的感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接受記者的連線採訪時發出了肺腑之言。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尋根大陸是臺胞心裏認祖歸宗的願望

陳雲英説,“我的祖先從這裡(泉州)出海去討生活,離開了泉州十多代,而今我回來了。每次到泉州,我都會在心靈深處有一種想和祖先交流的呼喊:‘祖先,你們看到了嗎?你的後代裏有個叫陳雲英的,現在她回來了’。每一個家庭都有感人的尋根故事。台灣的根在大陸,台灣同胞未來發展的依靠在大陸。”

 

陳雲英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已經進入世界前列。台灣同胞背靠強大的祖國,擁抱14億多人口形成的巨大市場,未來的發展道路將變得無比寬闊。陳雲英錶示,在內心裏,很多台灣同胞是支持祖國和平統一的,只是目前受到民進黨當局的各種阻撓和相關政策的影響,他們可能沒有辦法發出聲音。但是,我相信他們內心彼此的默契,也看到他們希望祖國統一的曙光能夠日益光艷起來。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尋根大陸是臺胞心裏認祖歸宗的願望

回憶起履職人大代表以來對祖國大陸發展的變化和感受時,陳雲英説,她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自身“理念的提升”。她説,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的各方面都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她説,每一年參加人民代表大會,都是對自己腦力的激蕩和知識的洗禮。

 

陳雲英説,5年以來,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成果顯著,代表委員們的每一條建議、提議都會被記錄並且得到回應。她説,“今年我提出了關於建立消費品大國品牌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應。這激勵我要更加加倍地努力,爭取讓自己提出的建議可以有助於促進國家更好地發展。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尋根大陸是臺胞心裏認祖歸宗的願望

陳雲英錶示相信,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她説,即使我們強大了,也依然會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那樣,我們不會稱霸,我們會依然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全世界人民互利共贏,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記者:馬曉葉)

李克強:實現5.5%左右的增長是在高水準上的穩

2022-03-11

今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李克強指出,今年經濟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和挑戰,各種複雜環境在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同時實現5.5%的目標,即中國百萬億元量級以上GDP5.5%的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實現5.5%左右的增長,這是在高水準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以及配套的金融、就業等多項舉措。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展開全文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世界第一

2022-03-10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世界第一

 

記者從工信部獲悉:2021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規模達31.4萬億元,佔GDP比重達27.4%。自2010年以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2年世界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2012年到2021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7.3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31.4萬億元。

 

——製造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2020年提高6.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

 

——製造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光伏、風電、船舶等産業鏈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集裝箱産量同比增長110.6%,晶片産量同比增長33.3%。新型顯示、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領域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效。

 

——製造業産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28.6%、45%。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中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5.2億戶。製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5.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4.7%,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本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王政)

展開全文

李克強:願意繼續同廣大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

2022-03-11

 

視頻來源:央視網

 

今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會上就兩岸關係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李克強表示,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李克強指出,兩岸同胞説到底是一家人,手足親情任何時候都是割不斷的。我們願意繼續同廣大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對來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團結向前,一定能夠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福祉。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展開全文

人民網評: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2022-03-10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中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中國飯碗裝中國糧食,唯有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才能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經過艱苦努力,中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但也要看到,中國糧食緊平衡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糧食需求仍然呈剛性增長態勢,在耕地有限的基礎上,優化種子是必由之路。種子是糧食之基,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産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黨中央在強調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正是為了從源頭上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保證14億多中國人每天到點開飯,吃得越來越好。

 

種優則糧豐,糧安則民安。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種業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從源頭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中國現代種業“晶片”不斷創新突破,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以上,實現“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儘管如此,中國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例如大豆大量進口,玉米育種水準有待提高,功能性水稻研究剛剛起步,一些蔬菜品種依賴洋種子,有受制於人的危險。時下,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糧食安全這根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繃得更緊,這絕非危言聳聽。

 

誰擁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品種,誰就擁有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從世界範圍看,種業的技術高度集成、資源高度集約、資本高度集中、人才高度聚集特徵日趨明顯,國際種業掀起新一輪重組浪潮。中國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自主創新是關鍵。一方面要摸清中國種質資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保護和利用必須“兩條腿走路”。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品種,應當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

 

強大的制度優勢是科技發展的堅強保障。種業涉及品種選育、種子繁殖、推廣銷售等方方面面,單靠幾個課題組、幾家研究機構遠遠不夠,必鬚髮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科學調配優勢資源,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另一方面,針對科研生産“兩張皮”、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等深層次障礙,必須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無論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還是健全品種審定和知識産權保護制度,保護創新積極性,以創新鏈建設為抓手,打通各環節,中國種業才能實現高品質發展。

 

一粒種子可以成就一個産業,一粒種子可以富裕一方水土,一粒種子更可以改變一個世界。時下,從太空種子生根發芽,到海水稻産業化,中國種業捷報頻傳;從《“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印發,到新種子法正式施行,為種業發展集聚更多有利條件。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凝心聚力寫好種業大文章,一定能為種業裝上“中國芯”,讓“中國糧倉”更加殷實。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