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台灣青年説:在大陸我們這樣過中秋節

追尋著古人的風趣,我對月彈琴,彈《漁舟唱晚》之婉轉,彈《秦桑曲》之悲切,彈《幻想曲》之民韻……琴聲吸引了左鄰右舍,我們貢獻出自己的月餅,湊齊了杏仁味、水果味、雲腿做成的鹹月餅,蠻有意思。在北京上學的台灣青年林佑君對記者講述著她在北京過中秋節的情景。

 

林佑君説,因為疫情,自己不能在中秋節回到台灣與家人團聚,但是通訊手段發達了,通過視頻對話,她能與家人一同嘮家常、賞月,感受著蘇軾的“千里共嬋娟”——屬於一家人的中秋儀式感一點兒也沒有少。

 

台灣青年説:在大陸我們這樣過中秋節

 

9月10日晚,中秋之夜,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開播,中國台灣藝人劉畊宏、王耀慶和歐陽娜娜陸續現身熒屏,與海內外觀眾一起過中秋。

 

在台灣成長、在福州成家、在上海工作的邱慶齡説,總臺的秋晚亮點突出,令人印象深刻,讓觀眾有一種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他説,有兩個視頻段落讓我印象深刻。一段是在古老的亭臺樓閣中,一家人打開老式放映機。這讓我感受到陪父母共同看一部老式電影的溫情,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台灣逛廟會時爸媽帶我看戲曲或露天電影的情景。另外一段是幾個好朋友遠離城市的喧囂,在群山之中升起漫天孔明燈的氛圍裏,共乘一葉扁舟賞月觀星。這讓我想起在台北讀大學時,假日裏與同學一起去平溪放天燈的情景,放天燈祈求學業順利、家人平安。

 

邱慶齡在大陸工作生活十多年了。他做過綜藝節目,當過商務直播的導演。在事業上,他敢於嘗試變換賽道。尤其可貴的是,他始終保持著那顆努力奮鬥的初心。今年7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台灣青年回信,勉勵兩岸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攜手打拼。邱慶齡説,這封回信的內容讓自己很激動,也激勵著自己更加積極努力地分享在大陸的所見所聞。

 

“在大陸的時間長了,心緒逐漸涌動起來,感覺著自己應該去追尋阿公阿婆講述的祖籍地——廣東梅州。在這種感覺的驅動下,我準備好行囊,安排好行程,踏上了尋根之路......”今年九月,邱慶齡來到廣東梅州尋根謁祖,與家族的宗親相認,查閱族譜,祭拜祖先,打卡倉海詩廊……他説,我剛在梅州車站下車,就聽到了熟悉的客家鄉音,那是在台灣老家從小到大都説的鄉音。一直陪著邱慶齡尋祖旅程的丘榮生是邱慶齡的宗親。邱慶齡説,這位宗親跟阿公的姓名一模一樣,可惜的是阿公過世八年了。回憶起阿公的音容笑貌,邱慶齡心生感慨。他説,我一定要弘揚客家人的精神,讓客家文化在海峽兩岸都好好地傳承下去。

 

台灣青年説:在大陸我們這樣過中秋節

 

邱慶齡來到廣東梅州尋根謁祖,查閱族譜

 

在廈門,中秋博餅已經成為了一項必備的活動。過中秋節,博餅的人不僅僅為了討個好彩頭,更重要的是和家人、朋友歡樂相聚。在廈門工作的台灣青年羅鼎鈞感受著當地的博餅文化,也把台灣的中秋烤肉習俗帶給了廈門的朋友。他説,從上個世紀八十、九十年代開始,台灣民眾就把烤肉當作了中秋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現在我在廈門工作,過中秋的時候,烤肉活動必須要有。我們來自兩岸的小夥伴一起準備食材、一起生火、一起燒烤。大家聚在一起,既解思鄉之愁,又有感情溝通,節日過得很開心。

 

近些年來,大陸各地各部門不斷推出惠臺利民的政策和措施,很多台灣青年及時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大陸生活,不斷拓展追夢築夢的領域,在大陸圓夢的舞臺上實現個人價值。羅鼎鈞説,兩岸加強交流合作越來越成為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大家的心也因為交流而越走越近,情越結越深,切身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的熱切感情。(作者:如之)

每逢中秋念團圓:這些台灣元素亮相各大中秋晚會

2022-09-13

每逢中秋,最念團圓。

 

中秋佳節,海峽兩岸藝人紛紛亮相各大中秋晚會話團圓。9月10日晚,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開播,中國台灣藝人劉畊宏、王耀慶和歐陽娜娜登臺演出。

 

每逢中秋念團圓:這些台灣元素亮相各大中秋晚會

 

其中,劉畊宏帶來一首《記得要勇敢》,現場領操,燃動全場;王耀慶和單依純分別身處蘇州斜塘老街和晚會現場,對唱《推開世界的門》,廣受好評;歐陽娜娜則與孔祥東、高參以及蘇州交響樂團攜手在張家港灣和蘇州灣奏響《長江之歌》,讓人聽得心潮澎湃。

 

“小城的日子不太忙,故事卻很長……”在央視中秋晚會上 ,來自中國香港的劉愷威和來自中國澳門的麥嘉欣帶來一首《小城是故鄉》,唱出了濃濃的鄉愁。這首歌的詞曲分別由來自中國大陸的楊啟舫與來自中國台灣的音樂人小蟲合作完成。

 

另據央視新聞介紹,中華大地有著很豐富的中秋民俗。寶島台灣,有一項名為“拜兔兒爺”的傳統,而“兔兒爺”300多年前最早起源於北京。如今,它不僅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還是“北京中秋形象大使”,被很多外國友人稱作東方幸運神偶。晚會中,蔡國慶、張含韻共同帶來歌曲《吉慶團圓》,生動演繹“請兔兒爺”這一中秋祭月的傳統文化,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與代代傳承。

 

80歲中國台灣音樂人陳彼得在“山東衛視花好月圓戲遊中秋”晚會的舞臺上,把李白的《靜夜思》唱成了歌,他把李白的《靜夜思》與貝多芬的《月光》結合,簡單又好聽的旋律讓人感覺餘音繞梁,唸唸不忘。

 

在山東衛視中秋晚會上,陳彼得還深情獻唱了《我和我的祖國》,唱出了對祖國的深沉愛意,把濃濃的愛國情都注入到歌聲中,也牽動了全場觀眾的心緒,集體大合唱令人感動。

 

2019年春節,在央視的快閃系列活動中,鬚髮皆白的陳彼得,懷抱吉他,演唱《我和我的祖國》,瞬間感動很多中國人。隨後,陳彼得還入選了感動中國2019候選人物名單,他在成都寬窄巷子自彈自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的片段感動了無數網友。

 

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欄目專訪時,陳彼得稱,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上萬人在我耳邊唱,我很感動,甚至唱不出來。當時我看著天,把拳頭放在胸口,很自然地説“我的祖國”。

 

2022河南衛視“中秋奇妙遊”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今年的中秋故事以“嫦娥奔月”展開,主創團隊轉換視角,從月宮俯瞰人間,開啟一場充滿想像力的浪漫奇妙遊。

 

在河南衛視“中秋奇妙遊”晚會上,來自中國台灣的青年歌手陳立農演唱了一首新歌《只此明月》。這是專門為此次節目打造的一首原創歌曲,表達天涯共此時的思鄉之情。

 

河南衛視方面介紹,《此時明月》呼應著余光中那首著名的《鄉愁》,MV也請了台灣的年輕攝影團隊協拍,用類似“自媒體博主”的鏡頭語言,實景記錄兩岸“雙向奔赴”的路牌、街邊小攤的“家鄉味道”,講大陸和台灣割不斷的血脈聯繫。

 

有網友在觀看了陳立農的演唱之後在社交媒體留言:“這應該是我在整個中秋晚會裏最容易被觸動的一個節目了。聽著這首歌,眼淚簌簌。不管相隔多遠,家對於我們,永遠都是最溫暖的依靠和港灣,我們永遠心心唸唸的都是回家。對於很多台灣同胞,他們也是一樣,日夜盼望著和家人相聚,和祖國心連心。”

展開全文

浙臺青年同唱一首歌:台灣老歌如何唱出新意?

2022-09-13

“追逐風,追逐太陽,在人生的大道上,追逐我的理想……”9月10日,臺商紀明東在“2022年浙臺青年同唱一首歌”的綵排舞臺上,唱著自己最愛的歌曲《心的方向》。加入搖滾元素伴奏後,整首歌顯得更加狂野。

 

“這首激蕩著青春回憶的台灣歌曲代表著我想説的話,也比較符合我的性格。”在舞台下,紀明東接受採訪時表示,選擇演唱一首台灣老歌,主要是因為歌詞中濃縮了自己的創業情懷,“就像是一份隔空傳遞的情感,讓人與之産生共鳴。”

 

20世紀90年代,紀明東的父親將家族産業擴充到了浙江寧波。21世紀初,追隨父親的腳步,紀明東在寧波創辦製造業企業,將其作為自己事業發展的新基地。

 

從“小而散”到“精而強”,從“單打獨鬥”到趕上政策“好時光”,在寧波這塊傳統製造業的土地上,紀明東的公司快速成長,在收穫大陸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變遷。

 

邱若茵綵排現場。 林波 攝

 

如今,他希望讓更多的臺胞共享這份機遇,“大陸的惠臺政策越來越吸引年輕人,特別歡迎與鼓勵年輕人來大陸闖蕩和鍛鍊。”

 

“正如歌詞裏唱的,路,不斷地向前伸展,我的方向,就在前方。”紀明東以自身家庭為例,他的兒子也將來大陸創業創新,“計劃下個月過來,期待我們一起追逐理想。”

 

在工作之餘,紀明東也會聽大陸創作的一些歌曲。在他看來,無論是台灣歌曲還是大陸歌曲,一首好歌傳唱不絕的背後是讓人共情,“講述著我們相似的情感體悟,流露著真情實感。”

 

《恰似你的溫柔》《愛》《水手》……如果要追溯的話,相信部分人對流行音樂的印象來源於台灣歌曲。這些經典歌曲,如今已成為“70後”“80後”“90後”的回憶。

 

老歌如何唱出新意?

 

審視當下,伴隨著形式多樣的編曲,各種樂器混搭出動人的節奏,再配以歌詞背後的情感共鳴,一首首經典老歌煥發出了新活力。

 

“這是一首閩南語歌曲。”在本次活動中,臺青邱若茵帶來了一曲《酒幹倘賣無》。她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首歌主要展現的是親情,告訴大家要愛惜自己的父母。

 

“寧波給了我一種回家的感覺。”2021年初,邱若茵來到寧波工作,主要從事電商行業,“朋友説當地的電商行業氛圍很棒,就決定來這裡創業,認識了很多朋友,開始了新的征程。”

 

在寧波的一年多時間裏,邱若茵直言,雖然創業不易,但當地為臺青創業創新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在享受歸家般服務的同時,讓我也有信心將事業做好。”

 

老歌雖老,但情懷依舊,踏著時代步伐,當記憶融進歌曲時,老歌也能唱出新意。(中新網寧波9月10日電 記者 林波)

展開全文

孫德聰:兩岸融合發展會為臺胞帶來實實在在好處

2022-09-13

孫德聰:兩岸融合發展會為臺胞帶來實實在在好處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南寶樹脂集團大陸地區董事長孫德聰在“大陸臺企這十年”座談會發言。(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9月5日,“大陸臺企這十年”座談會于北京召開,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南寶樹脂集團大陸地區董事長孫德聰在會上發言。

 

他表示,昆山作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最頻繁地區之一,有5078個台資項目,註冊總額近700億美元,近10萬台胞在昆山工作、生活或就學。十年來,在經濟方面,昆山累計新增1670個台資項目、新增投資總額177億美元,在昆臺商合計平均每天完成15億元人民幣銷售,有215家臺企獲評高新科技企業等。在政策方面,“31條”、“26條”、“11條”等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加速臺企發展,提高臺胞生活以及就業創業便利。昆山讓臺商有家的感覺,讓大量臺胞可以安定在昆山工作生活,進一步把家搬來,把企業總部搬來。

 

孫德聰表示,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化,將給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給台灣經濟發展創造巨大機遇。中國台灣網9月9日北京訊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