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我願意與大陸同胞共同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2-10-21 17:02:46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我是2018年來到北京工作的台灣同胞,後來在北京落地生根、結婚生子,育有一個2歲的閨女,目前從事的是教育行業。來大陸後,我切身感受到這些年大陸發生的變化和經濟民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大陸對台灣同胞釋放出的滿滿善意和誠意。大陸的快速發展不僅僅在經濟層面,也包括思想觀念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民眾的國際視野和民族自信心的快速提升。我願意與大陸同胞共同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國的經濟在這十年間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儘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日趨嚴峻複雜,但中國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過去十年,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114萬億元,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8.5%,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從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中國還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中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居世界前列。
十年來,大陸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989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通過這些數字,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共産黨解決民生問題的決心絕非是一時興起,也不是靠政令宣傳,而是帶領人民長期耕耘、不斷進取。我看到的是中國共産黨人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和初心。
今年暑假,我有機會去內蒙古自治區參訪,印象深刻的除了沿途的自然美景,就是親眼看到了中國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的惱包村的風光別具特色,整個村子融合了江南水鄉和東方建築的特點,一派唯美的江南園林風光。現在,惱包村已經被納入中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也成為呼和浩特市知名的“網紅村”。村子除了大力打造鄉村旅遊産業之外,還集合了地方美食、特色民宿等,成為呼和浩特及周邊地區人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從村裏提供的歷史圖片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惱包村的模樣還是土坯房建築。短短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如此大的改觀,真的讓人震憾。從村民們臉上浮現出的喜悅神情,我能感受到他們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我想,惱包村的成功案例就是中國鄉村振興事業長足進步的縮影,它讓廣大的村民有了值得期待的前景,對生活有了更美好的嚮往。
今年暑假,我到內蒙古自治區參訪(作者供圖)
我是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胞,幾年來,切身感受到大陸惠臺政策、惠臺紅利給我們帶來的暖心服務。2018年以來,大陸先後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助力臺胞臺企發展的“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以及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政策,助力臺胞臺企分享更多大陸發展機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這讓許多像我這樣渴望在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在工作、生活中享受到了許多便利。例如2021年,我家通過北京小客車家庭搖號積分搖到了非常難得的新能源小客車車牌。取得車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在工作上的出行需求,同時在疫情期間也能更安心地接送家人。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帶給我的卻是滿滿的幸福感。另外,在大陸生活,我的臺胞身份讓我經常得到大家的特別照顧,尤其是得到大陸同胞的照顧,他們是真心把臺胞當成朋友、當成家人,對我非常真誠和熱情,讓我感覺特別暖心。
大陸為台灣青年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實現夢想的平臺,很多台灣同胞都真切地感受到大陸是希望的沃土,為臺胞臺青的成長成才提供了無限可能。真希望今後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抱持開放的心態來大陸發展,我們一起攜手打拼未來。(作者:張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