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

10月15日至26日,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台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藝術節展示了兩岸200位名家的書法篆刻作品、少年漢字藝術創作作品以及由27個書法篆刻團體參加的“漢字藝術嘉年華”活動,讓參觀的民眾可以近距離感受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

 

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由台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是兩岸之間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自2010年開始在兩岸輪流舉辦。在本次活動的開幕式上,台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致辭説,中華文化擁有無盡的寶藏,漢字就是開啟寶藏的鑰匙。選擇漢字作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著力點,目的是使漢字之美能夠在兩岸永遠傳承下去。

 

兩岸同文同種同源,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漢字是連接兩岸同胞血脈的重要元素之一。兩岸同胞就是在各種交流中越走越近,加深了感情,增進了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岸人員往來和各界交流持續擴大,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越走越實。兩岸民間交流的最大平臺海峽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14屆;兩岸城市交流的重要平臺“上海-台北城市論壇”連續舉辦了13屆。2011年,兩岸人員往來710萬人次,其中台灣同胞來大陸526萬人次;2019年,兩岸人員往來約900萬人次,其中台灣同胞來大陸超過600萬人次。每年有大量臺胞來大陸尋根問祖。影視、音樂、美術、創意設計、圖書出版、非遺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也蓬勃開展。大陸優秀的影視劇等文化産品深受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每年有上千人次的台灣演藝人員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影視作品的製作。台灣少數民族還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

 

“第十三屆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暨豐子愷精品圖書文創展”近日在臺隆重舉辦(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加上台灣民進黨當局人為設置的重重政治障礙,兩岸同胞的往來受到很大影響。為了打破疫情和人為的影響,兩岸的線上交流活動逐漸成為兩岸同胞交流互動的主要形式,在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宗教和民間信仰、工會、婦女等很多領域和界別,每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近千場交流活動。在大陸的臺胞還積極參與和助力大陸的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支教義診、賑災助困、抗擊疫情等志願服務。今年進入十月份以來,海峽兩岸的民間交流活動更是越來越多:第六屆海峽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在台北開幕;2022兩岸出版合作交流會暨北京出版集團與台灣中華出版基金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和台灣連線舉行;2022年閩臺青年朱子文化研學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開營;“漢字青春——青·少年漢字藝術創作展”將於11月2日開始舉辦……

 

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

 

長沙市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與台北市西松小學日前舉辦線上藝術交流活動,長檯兩地300多名演職人員參與演出,近2000名師生同步收看。(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血濃于水。中國共産黨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各界越來越多的交流活動,不但深化了兩岸社會文化的融合與發展,也給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帶來了新氣象,令中華文化不斷地傳承和弘揚。今後,繼續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促進融合發展,既是大義,更具大利,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作者:常濱)

 

 

 

  

積極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2022-10-14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習總書記的講話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目標指明瞭方向。

但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抹黑“一國兩制”,故意錯誤嫁接“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的邏輯關係,頑固堅持“倚美謀獨”的錯誤路線;美國反華的政客也圖謀“以臺制華”,不斷挑動民進黨當局對抗大陸,嚴重破壞了臺海局勢穩定。在這種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贏得了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地區的統派力量以及海外全體中華兒女的熱烈擁護,因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首先,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是為了實現和平統一。臺海局勢之所以緊張,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失去了共同政治基礎,兩岸之間的官方溝通渠道就被阻塞。和平解決存在了七十餘年的台灣問題,需要兩岸彼此的積極溝通和商榷。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就是為了廣泛調動兩岸各界有識人士的積極性,增加兩岸民眾尤其是島內民眾的參與感,爭取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氛圍中,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第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是為了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智慧,並已經在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成功的有效實踐。在法律保障層面,《反分裂國家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家主張通過台灣海峽兩岸平等的協商和談判,實現和平統一。協商和談判可以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台灣海峽兩岸可以就下列事項進行協商和談判:(一)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二)發展兩岸關係的規劃;(三)和平統一的步驟和安排;(四)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五)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地位相適應的活動空間;(六)與實現和平統一有關的其他任何問題。可見,通過政治談判和政治協商手段解決兩岸之間的分歧是大陸一貫堅持的主張,相信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共同消除統一進程中的障礙。

第三,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為台灣地區描繪了統一後的榮景。民進黨當局為了一黨私利,一直在島內民眾面前妖魔化統一後的願景,島內部分民眾確實也對統一後自身的合法權益是否能夠得到保護、現有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夠得以繼續、現有的社會制度是否不被廢除、島內民眾是否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際事務等等問題心存疑慮。那麼,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就是為了有效消除島內民眾的疑慮,明確統一後的台灣地區的榮景。中共中央臺辦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先生今年9月21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非常具體地講到: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將給台灣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馬曉光説,和平統一後,“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一國兩制”是為解決兩岸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是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贏的方案。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將給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台灣同胞可以在和平安寧的狀態下生活和工作。祖國大陸將更有條件、更好地照顧台灣同胞。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産、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台灣同胞將在台灣真正當家作主,參與祖國建設,盡享發展紅利。兩岸統一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制度化更加完善,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台灣經濟發展空間更大,競爭力更強,産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通暢,創新活力更加生機勃勃。長期困擾台灣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眾多難題,可以在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中得到解決。台灣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兩岸統一後,台灣的文化創造力將得到充分發揚,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交流互鑒、化育後人。台灣地域文化在中華文化根脈的滋養中更加枝繁葉茂、煥發光彩。兩岸統一後,台灣同胞發展空間將更大,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耀。馬曉光特別表示,必須強調的是,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台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因此,歷史會證明,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將有力地推動祖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作者: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

 

 

 

 

展開全文

臺媒注意到:此時人民大會堂響起了掌聲!

2022-10-17

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其中涉及祖國統一和台灣問題的表述引起多家島內媒體高度關注。

 

臺媒注意到:此時人民大會堂響起了掌聲!

 

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中時電子報16日以“習近平: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為題關注二十大報告。報道稱,報告共有三次提到台灣問題,其中第一次是在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聯合報》16日的報道全文引述了這部分內容:“面對‘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台灣事務的嚴重挑釁,我們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展示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台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

 

《聯合報》還關注了二十大報告第二次提到台灣問題時的表述:“我們提出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

 

中時電子報稱,二十大報告第三次提到台灣問題是在“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章節。報告表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台灣媒體關注到,習近平説到這裡,人民大會堂響起了持久的掌聲。

 

上述表述16日成為臺媒關注的焦點。“風傳媒”、“ETtoday新聞雲”等均將“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作為標題報道。《聯合報》稱,二十大報告在展望台灣議題時再度強調“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同時強調“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關於二十大報告的內容,“ETtoday新聞雲”16日在報道中分析稱,兩岸學者認為,台灣問題已經被大陸列為重要任務,未來5年內,大陸對臺策略不會單純把“促統”當口號,將會付諸實際行動,但不會“主動”把臺海推上火線,關鍵在於“台獨”勢力和美國是否越過底線。

展開全文

“寶島小謝”入職記

2022-10-19

我在台灣台南讀了大學本科。本科畢業後,因為看好大陸的就業前景,我來到廣州讀研。我研究生主攻的專業是國際政治。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如果回台灣就業機會不多。經與家人幾次家庭會議商量,我決定留在大陸就業。

 

“寶島小謝”入職記

 

選擇在大陸就業的台灣青年謝建鋐

 

我讀研第三個學年時,大陸的秋季招聘開始了,各大企業紛紛向應屆生提出了自家的招聘需求。應屆生在大陸的求職方式與在台灣不同。在台灣,一般會拿到畢業證書後再去向招聘方投報簡歷(台灣稱履歷),經過面試來決定是否能夠入職。而在大陸,大企業一般會在應屆畢業生畢業學年的第一個學期,就開始舉辦大規模的招聘會,叫秋招。當然,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企業還會舉辦春招。

 

為了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供職,讀研三的上學期,我就隨著求職的眾多應屆生開始了左手撰寫論文、右手競聘秋招的之路。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著實過得充實。今天借著這篇小文,我想與讀者分享一下我的求職經驗。我的體會是,最好能在讀研時就看準一個行業,持續深耕,在這個行業裏的龍頭企業積累實習經驗,對這個行業形成自己的論點與看法,這在秋招競聘及面試的時候很有用。因為秋招面試時,應聘者一般都是初入職場的“小白”(沒有經驗,白紙一張),對行業沒有什麼深刻的理解,而你如果能夠談出對行業的了解與認知,就會比其他應聘者多了加分因素。

 

“寶島小謝”入職記

 

本文作者謝建鋐在上海

 

記得在秋招那段日子,我經常與不同學校的應聘者組成小分隊,在線上線下組織開展模擬面試以及面試後的復盤討論。這種群策群力、團結合作的方式,在台灣校園很少見。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非常有效。秋招結束後,我手裏握著7個offer(錄取通知)!我非常開心,向家人稟報喜訊。因為事先開過幾次家庭會議,再加上大家看好大陸就業市場,所以家人一致鼓勵我説:“去更大的城市闖闖吧,試試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我懷揣著家人的美好祝福,離開就學三年的廣州,隻身前往上海入職報到。

 

我入職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房地産公司。入職那天的情景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年7月11日,正值酷夏,我拉著兩大箱行李,滿身大汗地來公司報到。説實話,我剛從學校畢業,初入職場,身份的轉換本來就讓我有些手足無措,再加上我是臺胞,能否很好地融入公司文化讓我有一絲隱憂,還有就是擔心在廣州辦的臺胞證件來上海後會不會行得通。其實,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同事熱情接待了我,細心地指導我,幫我將在廣州辦理的台灣居民居住證更換成了上海派發的證件,以方便在上海購買社保。同事的熱情相助,讓我收穫了步入職場後的第一份溫暖。

 

“寶島小謝”入職記

 

謝建鋐就職的上海公司很快就幫他辦理好了上海的台灣居民居住證

 

在公司裏上班,同事們稱我“台灣弟弟”,或者叫我“寶島小謝”,讓我心裏感覺暖暖的。我生長在南方,到上海對我來説就是“北上”了。“北上”的我,生活上遇到很多不習慣:濃油赤醬的本幫菜,我吃不慣;天南地北的口音,我很難一下子反應過來;初秋濕冷的天氣,常常引得我噴嚏連連。另外,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換,我的心態一時難以適應;業務不熟練,更讓我産生絲絲焦慮。夜深人靜之時,我時常會自我懷疑,懷疑自己的入職選擇到底對不對。但是,我是幸運的,公司裏遇到的每一位領導和同事都是我的貴人!在他們的帶領與幫助下,初入公司的不安與生疏慢慢消弭,我很好地融入了公司的工作氛圍。有一次工作到夜裏了,我只能就近住宿。上海沒有集體供暖,同事擔心我夜裏著涼,下班後特地從家裏拿來一床棉被給我。當時我真的倍感暖心。我想對遠在台灣島內的父母和奶奶説:“請放心吧。我初入上海職場,雖然辛苦,但是這裡有著滿滿的人情味!”

 

現在,我正式入職已經三個月有餘。工作中的我,有過高光、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敗。我以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心境上遭受一些困擾是再所難免的,未來的我也一定會遇到其它方面的困難。但是克服這些困擾和困難的過程與辦法,將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積累的人生經驗。它們教會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處理困擾,如何邁向勝利與成功。周圍的人們給我溫暖、給我幫助,在很大程度上也助力我更好地進步和成長。這一切,就是我選擇留在大陸就業,決心到上海闖蕩的真正意義。(作者:謝建鋐  本文圖片均由謝建鋐本人提供)

 

 

展開全文

“我們的故宮”系列中小學教材在港推出

2022-10-11

故宮博物院與團結香港基金轄下中國文化研究院10日聯合宣佈,推出“我們的故宮”學與教資源項目,引領香港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活動上,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通過視頻致辭表示,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研究院首次攜手合作,推出“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機會珍貴且難得。在雙方通力合作下,將以故宮為核心的教育資源轉化為適合香港教育背景的多元教材,讓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式走進香港校園,加入孩子們的課堂學習中。這是一次開創性的嘗試,也是一次積極的文化傳播。

 

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表示,相信“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能夠協助學校把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的熱潮,把故宮文化推廣到學校,讓學生從認識、理解,到欣賞、熱愛,繼而主動承擔起推廣中華文化的使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副主席李焯芬表示,希望通過不同類型的教材和跨學科文化活動,在每一個年輕人心中建成“我們的故宮”,讓他們成為故宮文化的傳承者、守護人,將燦爛的中華文明薪火相傳。

 

據介紹,“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多元豐富,包括專題展板、大挂圖、影片、動畫、工作紙、學習平臺等,打通中文、中史、常識、音樂、生活與社會等多個科目,配合香港本地學校的課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通過專題活動和課堂活動,把故宮文化滲透進學與教的每一個板塊,讓國寶“活起來”“走出去”。新華社香港10月10日電(記者黃茜恬)

展開全文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2022-09-13

日前,香港中評社發表了一篇快評,標題是《中秋佳節兩岸同胞托月追思盼團圓》。快評説,中秋之際,兩岸很多地方通過視頻連線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中秋聯誼活動,同胞之間互送祝福,處處呈現兩岸一家親的氛圍。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看出,兩岸同胞最大的期待或心願一是臺海和平穩定、兩岸恢復對話;二是疫情儘快結束,兩岸經貿、文化等交流能夠恢復正常。

 

中秋節當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中秋晚會陪伴著全球華人度過了一個溫暖人心、唯美浪漫的中秋團圓節。台灣健身教練劉畊宏的一首《記得要勇敢》,鼓勵人們勇敢面對一切難關。台灣演藝人士王耀慶、歐陽娜娜等的演出也很受歡迎。台灣許多網友邊看總臺的晚會,邊在社交媒體表達對團圓的期盼:“中秋節快樂,兩岸中國人”“天涯共此時,兩岸一家親”“月圓人團圓,願兩岸中國人也早日團圓”“一輪明月映海峽,臺海兩岸是一家。中秋佳節慶團圓,同胞共賀樂哈哈”……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除了總臺秋晚,地方衛視秋晚也有不少台灣藝人亮相。80歲的中國台灣音樂人陳彼得在山東衛視中秋晚會的舞臺上深情獻唱了《我和我的祖國》,把濃濃的愛國情注入到歌聲中,也牽動了全場觀眾的心緒,集體大合唱令人感動。在河南衛視“中秋奇妙遊”晚會上,中國台灣青年歌手陳立農演唱的原創新歌《此時明月》,表達了天涯共此時的思鄉之情。歌詞呼應著余光中先生那首著名的《鄉愁》,MV是由台灣的年輕攝影團隊協助拍攝的,採用了類似“自媒體博主”的鏡頭語言,實景記錄兩岸“雙向奔赴”的路牌、街邊小攤的“家鄉味道”,講述著大陸和台灣割不斷的血脈聯繫。有網友留言説:“聽著這首歌,眼淚簌簌。不管相隔多遠,家對於我們,永遠都是最溫暖的依靠和港灣,我們永遠心心唸唸的都是回家。對於很多台灣同胞,他們也日夜盼望著和家人相聚,和祖國心連著心。”中國台灣歌手楊宗偉亮相廣東衛視秋晚,與大陸、香港、澳門的歌手共同放聲歌唱中華一家親。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前不久被台灣民進黨當局網絡霸淩的歌手楊丞琳在中秋節當日推出新歌《明月光》,歌詞溫暖感人,旋律優美流暢,描繪了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光造訪人間,歸家的遊子思意正濃,一輪明月齊照兩岸,慰藉著離人鄉愁:“想念化成月光的絨,像一片羽入雲霧中;你是一抹秋意濃,繞在心頭卷走哀愁;你是晚霞一縷紅,映在海上輕撫鄉愁。明月光照故鄉,兩岸的風吹故鄉……”聽著楊丞琳溫暖感人的歌聲,網友們説:真是暖心又動人。

 

中秋佳節期間,兩岸舉辦了很多場線上線下的聯誼活動。中秋節過去了,兩岸的文化交流活動依然熱絡不止。在北京老舍茶館,前不久啟動了“社團聯動·交流促融”為主題的“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在未來的幾個月時間裏,將有來自北京的22個社團和台灣的21個社團陸續參加交流節的活動,賞石“雲展播”、兩岸舞者“歌舞秀”、兩岸旅遊“雲宿匯”、兩岸茶人“茶之緣”、兩岸文人“對話會”、全球華人品質峰會、兩岸航空“交流會”、兩岸醫師“分享會”等等,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在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前不久隆重啟動了“守望精神家園——第八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美麗中華行旅遊推廣活動”,活動一直延續到10月23日。主辦單位之一的台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春霖説,非物質文化遺産來自民間,來自百姓的生活,與歲次、節令、節慶、信仰、祈福等密切相關。保護非遺、傳承非遺,就是守住中華文化的根本。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_fororder_2022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開幕 

 

中秋節前,以“花開並蒂 燈映兩岸”為主題的2022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開幕,燈會將延續至10月7日。(圖片來源:新華社)

 

淺淺的海峽將大陸與台灣分隔開來,但是,偉大的中華文化一直維繫著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今年的中秋節結束了,兩岸同胞期盼團圓和交流交往的心願卻越來越迫切了。期待祖國完全統一、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偉大榮光的那一天早日到來!(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