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美國藉口恢複製造業遷走臺積電 臺民眾譴責此舉是強盜行徑

當地時間12月6日,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工廠舉行遷機儀式,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儀式並宣稱“美國製造業回來了”。對此,台灣民眾憤怒譴責美國此舉是強盜行徑。

 

據報道,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有數架包機陸續向美國大規模搬運島內臺積電的核心設備,臺積電的數千名工程師也攜帶家屬移居臺積電在美國的晶圓廠所在地亞利桑那州。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一期工程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量産4納米製程。12月6日,臺積電宣佈工廠將啟動二期工程建設,預計于2026年開始生産3納米製程。臺積電的第一、二期工程總投資額約為400億美元,是亞利桑那州史上最大規模的直接外來投資,也是美國鉅額外來直接投資之一。

 

美國藉口恢複製造業遷走臺積電 臺民眾譴責此舉是強盜行徑

 

儘管美國在臺協會和臺積電都否認臺積電在美國開廠是美國有意在晶片製造領域“去臺化”,但是島內民眾普遍擔心台灣將因此被掏空。他們憤怒譴責美國此舉是公然搶劫知識産權,是“世界上最無恥的強盜和惡霸!”島內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憤怒留言“臺積電現在叫‘美積電’了”“‘護臺神山’被美國搶走了”“台灣將失去在全球的晶片製造地位”“台灣人才正在被美國掏空,未來將會‘慢性失血’”“臺積電被美國蠶食鯨吞,民進黨‘執政’爛死了”“這都是‘賣臺集團’幹的好事”……

 

台灣輿論説,大概四、五年前,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表示臺積電不會到美國投資設廠,因為設廠的成本會增加30%到50%。幾年來,臺積電多次向民進黨當局求助保全在台灣的臺積電,但是最終仍遠赴美國設廠,顯然是迫於來自美國政府和民進黨當局的雙重壓力。台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説,美國如巨鱷般想吞下臺積電,民進黨當局無力反抗,反而拿臺積電當作政治籌碼,不斷向美國諂媚,還表示“願意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的配置”。評論説,美國政府搶奪臺積電為的是美國利益,民進黨當局奉獻臺積電企圖得到的是政治利益,(他們)有誰真正考慮過臺積電的未來和台灣人民的利益?

 

美國藉口恢複製造業遷走臺積電 臺民眾譴責此舉是強盜行徑

 

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係教授李隆生表示強烈的擔憂。他説,美國此舉的目的是“掏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去臺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不在乎臺積電在美國生産能否獲利,在乎的只是獲取臺積電的製程技術。李隆生認為,隨著美國逐漸掌握晶片高階製程技術,歐洲、日本、中國大陸逐步形成各自自主的産業生態圈,台灣最拿手的半導體産業或將面臨非常尷尬的局面。

 

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台灣積累的財富,成了美國覬覦的肥肉》。文章説,美國的“以臺制華”戰略逐漸呈現出一種惡劣態勢,那就是一邊猛打“台灣牌”,一邊“猛抽台灣血”。可以想像,台灣一旦成為被美國榨幹汁水的檸檬,它的結局就只能是“棄子”。文章説,對於台灣而言,要想真正擺脫“棋子與棄子”的命運,避免被美國“先毀後棄”,(台灣島內)光有內部理性務實的聲音和力量遠遠不夠,關鍵仍在於兩岸關係。只有兩岸關係轉暖向好並最終實現統一,背靠大陸的台灣才能真正有底氣對美國説“不”。

 

關於臺積電赴美國建廠掀起的波瀾還未平息,又有最新消息説美國批准了新一輪對臺軍售。至此,台灣民眾應該徹底認清民進黨當局賣臺害民的本質了;認清台灣的前途只有一個,那就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只有祖國統一,台灣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台灣民眾才能真正獲得尊嚴。(作者:左鎮)

台灣女孩: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

2022-12-07

大家好,我是袁晴陽,來自台灣新北永和。沒錯,就是那個在大陸很多城市都有的“永和豆漿”“永和大王”的永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

 

台灣女孩: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

 

2021年,作者在內蒙古。(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台灣網發)

 

祖國大陸的大好山河涵蓋一望無際的廣袤草原、巍峨險峻的崇山峻嶺、渺無人煙的浩瀚沙漠,更有生態豐富的自然森林、封凍千年的冰川。富庶沃土養育著數億人民,源遠流長的母親河哺育著我們。祖國大陸的一切是那麼地壯闊美麗與博大精深,包容萬物也包容著我們。

 

有幸,我涉足過不少大陸的地區,體驗了不同的人文風情與地域文化:有江南的水鄉澤國與吳儂軟語、有西南的天府之景與食辣文化、有沿海的海邊景致與富饒水産、北方歷史人文的豪氣熱情、草原的遊牧民族與“風吹草低見牛羊”。大陸真的有太多旅遊景點和數不盡的人文歷史等著我們去挖掘探訪,興許窮盡一生都走不遍、記錄不來、學習不完。

 

台灣女孩: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

 

作者2017年拍攝的雲南大理洱海。(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台灣網發)

 

其中,我最想去“養老”的地方位於雲南的大理。有別於麗江的燈紅酒綠、昆明的城市喧囂、香格里拉的自然原始,大理的蒼山洱海我幾乎是一眼就愛上了。蓊鬱翠綠的蒼山蘊含著無限生機;湛藍瀲艷的洱海,雖然看似平靜但湖邊漣漪卻顯示著蓬勃的生命力,如樹洞般沉靜,仿佛能包容所有的煩惱。只消在洱海邊稍作停留,漫步沿岸、耳畔聽著枝頭婉轉的鳥鳴,每一寸肌膚感受微風輕拂,有如烏托邦般,將所有的不安與徬徨摒除在外。如此曼妙的境地,許是靈魂註定的歸屬地,若有來生,我願做洱海的魚兒,自由悠遊、無拘無束。

 

台灣女孩: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

 

2022年作者在京北大灘草原。(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台灣網發)

 

另外一個我印象很深的地方則是京北草原,因為有我最喜歡的馬兒們,在馬道中日復一日的騎乘中訓練平衡、在茶攤裏稍事歇息就著熱茶啃西瓜、在一馬平川的綠茵中見證絢爛晚霞、在毫無光害的宇宙浩瀚夜空中尋找最亮的星……策馬馳騁的我,是最快樂的我。我喜歡與馬一起前行,動物的單純與信任是上天贈與的瑰寶,人馬合一一直是我所嚮往的終極目標,或許我可以一直在馬背上不下來,也興許上輩子我就是遊牧民族,在草場中享受碧藍天空與青青綠地交融,與馬共生活。

 

若以省份區分,我尚且剩下新疆與西藏還未納入足跡版圖,莊嚴的布達拉宮及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巔、無邊無際的沙漠與維吾爾特色風情,都是我致力想追尋的美景。人這一生還很長,有了目標更有了前進的動力,祖國的美麗土地還有多少是我們尚未發現與探索的?詩與遠方從來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用心生活、感受萬物的美以及説走就走的旅行。(作者:袁晴陽,在陸台灣青年)

展開全文

譜新篇、盼團圓,“坐著高鐵去台北”總有一天會實現

2022-12-07

譜新篇、盼團圓,“坐著高鐵去台北”總有一天會實現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俞松 攝 中國台灣網發)

 

親愛的台灣同胞們:

 

你們好!

 

近期,四年一屆的世界盃再次上演,各處廣場的大螢幕都在轉播著卡塔爾的熱鬧非凡。這是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季進行的世界盃,天氣轉寒,你們有沒有圍坐火鍋觀看球賽?此次世界盃容納著不少我們熟悉的元素,義烏商品、場館裁判、新能源客車……這是全世界的盛會,也展示著中國製造的非凡魅力,中國交通運輸的先進方式。此時此刻,我很激動也很自豪,我想寫一封信,跟你們交流這些年來祖國大陸的壯麗發展,更想與你們牽手連心、當面交流。

 

非凡十年,祖國大陸提倡“交通強國”理念,鐵路在其中承載著相當重要部分。我有幸目睹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從0發展至37900公里,“八縱八橫”的鐵路網鋪蓋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中,“基建狂魔”一躍而起,實現了從落後到領跑的奇跡變化。便利的高速鐵路、嶄新的出行方式,相信在讓不久的未來,穿過台灣海峽、乘坐高鐵到台北的美好願景會變成現實。

 

非凡十年,是夢想收官的偉大時刻。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交通發展是祖國強大的一個縮影,鐵路是交通的一大支柱。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運量,同時進一步帶動了貨物運輸,極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條件。如今我國坐擁世界最大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諧號”“復興號”的命名、流通更是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對生態環境、未來發展的無限遐想。

 

非凡十年,是收穫自信的特殊節點。我們進一步精準貫徹著國家發展理念,中國高速鐵路發展已經成為了國家對外展示的一張壯麗名片。就拿這屆世界盃上出現的“國寶”——大熊貓“京京”“四海”舉例,中國的大熊貓滿載愛的祝福,受到卡塔爾人民的熱心接待。而中國製造産品、中國交通運輸方式也成為了承載愛意的別樣紀念,受到世界各國球迷的矚目與稱讚。

 

我們都知道,祖國大陸早在數年前就已經提出了“京臺鐵路”的規劃,當時受到台灣同胞的不少關注。作為京臺高鐵的重要節點,福平鐵路已于去年正式通車,平潭島成為了新的“網紅打卡”地點,歡迎台灣同胞前來打卡。

 

最後,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希望我們中華兒女早日團圓。(中國台灣網網友:谷堂林)(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

“九二共識”30週年論壇在香港舉行

2022-12-06

“九二共識”30週年論壇5日在香港舉行。來自內地、香港與台灣的百餘位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共同探討“九二共識”的思想內涵、歷史意義與實踐啟示。

 

1992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受權就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事宜進行協商。經過當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其核心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九二共識”是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的共識,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共識。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九二共識”,贊成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蕩,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不管臺海局勢如何變遷,“九二共識”始終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羅永綱致辭時表示,香港是“九二共識”達成過程的重要見證地。由於香港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結構獨特,港臺經貿互補、文化同根同源,香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同胞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有責任有義務繼續積極作為、貢獻智慧、發揮作用,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持續推動港臺各領域交流合作,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共同推進祖國統一的正義事業。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九二共識”非常明確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也就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在開放交流以來,因為有了“九二共識”這個互信的基礎,雙方才能夠暫時擱置分歧,敞開交往與對話的大門,共同構建互利共榮的美好願景。我們期待兩岸未來能夠持續深化“九二共識”,為和平統一創造更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時表示,“一國兩制”最初是中央針對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來的,但最先在香港付諸實施。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香港同胞將一如既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作出新貢獻。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理事長陳趙滿菊致辭時表示,我們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團結起來,認清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歷史必然趨勢。

 

在專題演講環節,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羅祥喜、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國際華商協進會會長羅臺秦、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圍繞“九二共識”的歷史經緯、核心要義、現實作用以及做好反“獨”促統工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分享。

 

此次論壇由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與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主辦。

 

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劉明洋、梁文佳

展開全文

雙城攜手以“棋”會友 上海台北2022“雙城杯”圍棋交流啟賽

2022-12-06

雙城攜手以“棋”會友 上海台北2022“雙城杯”圍棋交流啟賽

 

活動合影(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近日,2022“雙城杯”圍棋交流賽以線上對弈的形式在上海、台北兩市舉行。雙方棋手嘉賓在去年的棋盤上繼續擺下雙城互動棋局,再續棋賽和情誼。

 

據介紹,今年是“雙城杯”圍棋交流賽舉辦的第三個年頭,賽事規模再度升級,由青少年指導棋、青少年聯棋賽、職業巔峰賽、青少年圍棋賽、職業交流賽五大板塊組成。

 

新增的青少年指導棋環節呈現多亮點,滬北兩市圍棋協會共同推薦的6名職業選手常昊、林君諺、胡煜清、楊子萱、俞斌、王元均與兩地選出的各6名青少年選手下指導棋,每名職業選手對陣上海、台北各1名青少年選手,棋壇以老帶新,棋藝代代相傳。

 

職業巔峰賽中,台北職業棋手周俊勳九段和上海職業棋手胡耀宇八段上演巔峰對決,比賽精彩紛呈。主辦方特邀圍棋名宿華以剛為兩岸棋迷全程直播講棋,最終胡耀宇獲得勝利。

 

職業交流賽環節,兩地職業選手與圍棋愛好者以聯棋形式切磋棋藝,上海隊派出了常昊、華以剛、俞斌等精兵強將,台北隊則由王元均、賴均輔等棋手出戰,最終台北獲勝。

 

今年的青少年圍棋賽一如既往地突出“友誼”主題。上海、台北兩地于8月至10月成功舉辦選拔賽、晉級賽,經過近2000盤激烈的對局,雙方各20名青少年選手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8日進行的晉級賽上,雙方在選出決賽參賽選手的同時,還借助網絡的力量,首次在晉級賽階段進行對弈交流。當天的決賽中,小棋手們靜思凝神,睿智對弈,將智慧徜徉指尖,將棋藝盡顯無疑。上海與台北以2:2的最終比分打平,青少年聯棋賽則是以3:4結束戰局。

 

本次賽事由上海市體育局與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共同主辦,上海市體育發展服務中心、上海市圍棋協會、台北市體育總會圍棋協會、台北市圍棋文化協會聯合承辦。(中國台灣網、上海市臺辦聯合報道)中國台灣網12月6日訊

展開全文

台灣女生林楚蕓:帶著大提琴與北京相遇

2022-12-06

“北京非常多元化,”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青年演奏家、台灣女生林楚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2019年,她帶著大提琴來到北京,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了解音樂之外的事,“就像開了很多不一樣顏色的煙花”。

 

林楚蕓出生在台北,4歲開始學鋼琴,後專攻大提琴。她的大提琴啟蒙老師曾任莫斯科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重視基本功訓練且非常嚴格。“有一次我上課沒拉好,15分鐘後他就把我轟出去了。”林楚蕓回憶。

 

她深深記得小學初中時的作息生活:下午5點放學,回家吃飯休息到6點。6點到8點練鋼琴,8點到10點練大提琴。之後上床睡覺,然後半夜兩點起來寫作業,早上再去上學。

 

勤奮刻苦的學習令林楚蕓得償所願,她順利考入台南藝術大學;三年後,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此後,她還前往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深造,取得了“弦樂教學法”和“大提琴演奏”碩士學位。

 

林楚蕓的演奏才華受到曾任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院長、在全美大提琴界頗有影響力的勞倫斯·萊瑟教授的認可。“從每一位老師身上,我都學到很多東西,也因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她説。

 

2019年,一則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在全球招聘演奏員的信息,觸動了她長久以來對北京的嚮往。“我特別喜歡歷史,一直想到北京,在故宮、長城近距離感知歷史。”

 

最終,她以出色的專業實力拿下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的位置。

 

像所有無法抵擋美食誘惑的女生一樣,林楚蕓才到北京,就直奔王府井小吃街。“我融入很快的,酸菜白肉鍋、羊肉涮鍋等都很喜歡。”她笑著説。

 

生活之外,林楚蕓很欣慰北京的演出與教學工作,給予自己較多時間和機會。

 

“演奏者的最大職責就是把作曲家想通過樂譜表達的語言和情感,用雙手演奏出來。”談起專業,林楚蕓認真地説,這就需要深入了解作曲家的歷史背景並分析其樂譜。“我一直喜歡做學問,即便不是為了寫論文,也會坐下來拿譜子分析。”

 

把自己學習研究的經驗傳給學生,是林楚蕓一直想做的事,這也是她在美國進修“弦樂教學法”的原因。

 

除了專業教授,生活方面她也常和學生交流。“看著學生們在尋找和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四處碰撞,就像我曾經經歷過同樣的挫折與迷茫。因此常給他們一些建議意見,告訴他們‘不用慌’。”林楚蕓説,有時候學生會問很“奇葩”的問題,“我也要上網查各種資料,尋找答案”。

 

如果沒有疫情影響,12月底,林楚蕓將參與“古建音樂季”,在圓明園演奏大提琴。此外,她和同樣來自台灣的在京小提琴家李佳穎、二胡專業研究生司宇辰等一直致力於兩岸的音樂文化交流。他們參與主辦的“兩岸文化交流音樂比賽”將於12月24日在台灣地區舉行初賽,預計明年2月,比賽優勝者就可以到北京參觀體驗。

 

“疫情確實讓人和人的距離遠了很多。但我還是相信,藝術可以把人們的心靈更緊密地連接。”林楚蕓説,也希望台灣的青少年能來北京真正認識和了解這裡的生活,擁有自己的感受,不會被一些輿論誤導,“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談到未來,林楚蕓堅定地表示,“我的性格就是認定一個地方,就是這個地方了。我覺得北京很好,沒有理由不去努力和適應,這就是生活。”(完)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