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新竹的風,新竹的米粉……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3-01-12 21:08:13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奧密克戎,沒有多少人能躲過這種病毒的攻擊。我被它擊中了,高燒,將近40度,渾身酸痛,外加扔在身旁堆成小山似的衛生紙……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想家,尤其最想念家鄉的美食。躺在床上,軀體經歷著痛苦的煎熬,心靈卻自由地飛回了故鄉——台灣新竹,那裏有我最熟悉的風景、美食,有我心中最牽掛的人……
本文作者(左一)和父母在新竹的海邊
新竹,最大的特點就是風大,這在整個台灣島上都是有名的。那強勁的落山風造就了著名的美食——新竹米粉,因為懸挂在戶外的米粉被強勁的山風吹得Q彈可口。島內的人,或者來台灣旅遊的人,走的時候都會帶上一份新竹米粉。
既然特産是米粉,那麼,炒米粉自然就是新竹最有名的菜色了。我對炒米粉記憶最深刻的是我小時候隨外婆在廟上吃的那種。每個月例行的廟會結束後,廟方都會炒上一大鍋米粉供工作人員和信眾們食用,權當是工作餐了。由於是廟方製作的,享用米粉的人們就會從心裏覺得有一種護祐的意思。於是,大家拿著碗、排著長隊,趕到廟門口領取熱騰騰的炒米粉,那情景就像準備開演唱會一樣,很是熱鬧。
外婆不識字,也不會講普通話,但是她對神明非常虔敬。她一手拿著碗,一手牽著我,在隊伍裏和鄰居們聊著家常:楊麗花歌仔戲演到哪了,市場裏哪一家的菜賣貴了,如此種種……當時的我,身軀小小的,抬起小眼睛往上看,滿眼都是大人們黑壓壓的身影。我害怕被人群衝散了,所以緊緊地拉著外婆的手。至今回憶起來,我都忘不掉外婆那雙很有特點的手:滿是又粗又厚的繭,無名指上缺了一塊指甲蓋。
作者阿嘉在新竹的書店
終於領到炒米粉了,我跟著外婆坐在廟口的紅色折疊塑膠椅上享用。外婆很溫柔,看我吃東西老是被燙到,就教我吹三下再入口。吃著炒米粉,外婆跟我聊著天。她問我:“今天學校教了什麼呀?”我嫌她總是問我這個問題,於是明知道她聽不懂普通話,卻偏偏用普通話回答她。聽著我説普通話,外婆便不再向我提問了……吃完炒米粉,她帶著我把椅子疊好後歸位,再走進廟裏添點香火錢,雙手合十、和神明打過招呼,然後牽著我的手回家。
阿嘉在新竹的山裏
如今,我已經長大成人,很多往事都被新竹的大風吹得無影無蹤了,然而我卻依然清晰地記得廟口炒米粉的香氣,記得外婆長滿老繭的雙手,記得她手上的無名指缺了的那塊指甲蓋的形狀。
離開台灣新竹,我這兩年一直在大陸從事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傳承工作。我曾經花了大半年時間走過九個省份,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的九個省份。我近距離感受著這片千年土地的脈搏,傾聽那裏的人們講述這片土地的故事。我參加黃河文化大會,與全國各地的選手們一起觸摸黃河古老文化的深厚內涵。就在前兩天,廈門市湖裏區成立了五緣文化交流促進會,我非常榮幸地出任特邀理事,有機會與兩岸各界賢達緊密攜手“弘揚中華文化,講好兩岸故事”。
本文作者在大陸參加第三屆海峽青商論壇活動
在大陸行走的地方越多,我越發現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兩岸人民情感相通。最近一段時間,許多大陸朋友都感染了新冠病毒,經歷了同樣的痛苦。我被病毒擊倒後,大陸朋友送來滿滿的關心。沒有人埋怨我“你生病很耽誤我的事耶”,而是安慰和鼓勵我:“阿嘉呀,好好休息,有什麼事呀等好利索了再説哈”。很多朋友還向我介紹他們儘快康復的好辦法,讓我心裏暖暖的。
寫到此刻,冬日的陽光打在背上,好暖好暖。我要繼續去感受生命華麗的樂章了,希望你也有這麼一方小小的陽光暖身暖心。我想引用心經所言,祝福大家都能“度一切苦厄”。(作者:阿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