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來臨 晚年生活如何更有品質?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2-14 11:25:35 | 來源: 央視網 |
1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發佈了《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調查顯示,中國的長壽人口明顯在增長。那麼,這裡所説的長壽,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呢?
80歲及以上老人在調查對象中
佔比超七成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的是高齡老人群體,涵蓋了26個省份,共採集17533份65歲以上的老人數據,其中百歲老人有3665位,90歲以上的老人有6000多位,80歲及以上老人佔調查對象的71.2%。
八成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員提供
調查顯示,居家養老仍是大多數老人的首選。在參與調查的老年人群體中,住養老機構的佔2.9% ,與兒子同住佔41.8% ,獨居和僅與配偶居住的這兩種情況加起來一共佔比為45%。也就是説,參與調查的八成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員提供。社會服務和養老機構提供的照料服務約佔5.32%,保姆提供的照料約為5.44%。80歲之前,提供照料的主體是配偶,80歲之後,子孫照料比重快速升高。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賀丹: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顯示,到2050年中國80歲以上老人數量將會翻兩番,可能會達到一點四七個億,也就是説我們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長壽時代。
百歲老人具備三個顯著特徵
哪些因素促進老人長壽呢?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賀丹:這次調查我們發現百歲老人的三個顯著特徵,一是心態平和,從來不為小事煩惱,第二個是膳食合理,保持了食品的多樣性和均衡性,第三個是積極參與益智類活動,看書看報甚至還能上網沖浪。
調查還顯示,數字化對老年人生活的影響將激增。65—69歲老人使用智慧手機的佔比超過五成,百歲及以上老人仍有1.3%使用智慧手機,82.2%的老年人使用智慧手機視頻聊天。如今,一些養老院也在探索幫助老年人適應數字時代,拍視頻、玩電競、做直播……這些曾經是年輕人的專利,正在讓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新潮。
長壽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要更有品質。從飲食起居到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呢?
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
讓養老就在身邊
“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國家將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照護服務體系,讓老年人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社區,就近享受用餐、短期照料等服務。在河南安陽,當地規劃區內31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除了提供定期體檢服務,還安排下棋、健身、書法等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安陽滑縣城關街道白馬社區居民 吳好賢:經常到這個地方來,來打打乒乓球,鍛鍊鍛鍊身體,下下象棋,身心挺好。
適老化改造
"小改造"撬動老人"大幸福"
讓身邊的居住環境更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為此,今年很多地方將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列入了民生實事清單。其中,山西省實施既有住宅自願加裝電梯提速工程,湖北、內蒙古、河南等地將重點為特殊困難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
湖北省咸寧市的王能華老人患有帕金森病多年,政府免費為他進行了居家適老化改造,還添置了護理床、坐便凳、洗澡椅等設施。
湖北省咸寧市鹹安區岔路口社區新寧小區居民 王順紅:原來就用盆,給他擦洗。現在方便多了,洗浴凳又穩,不怕摔跤,帶來很大的方便。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1億65歲及以上老人獲得健康管理服務,15個省份持續開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預防干預試點,出臺十項便利老年人就醫舉措,推動改善老年人就醫體驗。在上海等地,還通過家庭醫生為簽約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檔”健康檔案,提供家門口的健康服務。
長期護理險: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人口老齡化不只是“老年人的事”。目前中國有約4000萬的失能老人。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難題?中國從2016年開始試點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至今已覆蓋49個城市、1.45億人,緩解了很多家庭面臨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失能老人陳富景的妻子 孟秋華:護理員一來就幫他揉,我就輕鬆多了,白天來的好幾個小時我能休息,辦完長護險後才知道長護險這麼好,又解決家庭經濟困難,還有人幫著照顧,我説老頭子有救了。
此外,專家指出,在居家養老仍是中國主流養老方式的當下,家庭成員也應該更重視老年人的情感,弘揚優秀的家風文化,這也是應對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低生育率時代 如何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11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上,除了老齡話題,生育話題也成為焦點。近年來,中國不斷調整完善生育政策,調查顯示,當前,中國正經歷著人口和家庭的雙重變遷,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平均家庭戶規模降至2.62人,較2010年減少了0.48人。家庭觀念變化帶來的延遲婚育、不婚不育,成為中國生育水準下行的最主要因素。全國適齡人口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0世紀80年代的22歲持續上升至2020年的26.3歲,初育年齡推遲到27.2歲。育齡婦女生育意願持續走低,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而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為1.54個和1.48個。
各地出臺措施降低生育養育成本
近年來,各地相繼出臺政策措施,降低二孩、三孩家庭的生育、養育成本。山東濟南規定,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分娩醫療費醫保實行定額支付,標準為3000元。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員住院分娩醫療費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為100%。四川攀枝花等地為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500元或600元不等的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 國家醫保局近日表示,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如促排卵藥品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今後將逐步把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解決養育難
此外,各地還通過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解決嬰幼兒無人照料的問題。浙江省嘉善縣將社區托育納入縣域規劃管理體系,打造“5分鐘可及托育服務圈”。羅星街道居民詹娜平時工作比較忙,兩周前她把兩歲零四個月的孩子送到了家門口的社區托育園。
幼兒家長 詹娜:收費上我覺得還是比較便宜的,目前是1200元一個月,能接受,對我來説感覺還是比較便宜的。
到2025年,中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將由1.8個提高到4.5個。
家庭建設是新時代人口發展的重要內容
如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專家還建議,應該多措並舉做好新時代家庭建設。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常務副會長 王培安:將家庭視為公共政策的基本單位,在城鎮化、戶籍改革、就業、醫療、養老、社會保障、住房、稅收等領域的政策創制中,充分體現保護婚姻家庭、鼓勵家庭成員團聚的導向。
相關新聞
- 2022-02-22“十四五”規劃發展普惠型養老:價格可承受 品質有保障
- 2022-08-26京臺兩地雲端牽手 共商健康養老新形式
- 2022-11-012100位老人嘗鮮“物業+養老”!江蘇探索居家養老新思路,讓服務更可及
- 2022-12-05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明年啟動 養老“第三支柱”再增動力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