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族譜、網上尋根走熱:引領兩岸大團圓

數字族譜、網上尋根走熱:引領兩岸大團圓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隨著數字家譜的普及,網上“尋根”信息越來越多。如今,數字家譜備受關注,不單單是因為便捷的輸入和排版輸出,更重要的是,數字家譜實現了手機電腦的互通互聯,讓家譜這種傳統文化載體,也借助科技的力量,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通過數字家譜尋根問祖,尋找“精神籍貫”,指向“回家”團圓之路。家住苗栗縣的羅先生根據始祖名字,很快就在網上尋獲了同族家譜,“看到家譜上祖輩的由來那一刻感覺很奇妙,想到未來我和子子孫孫的名字也會出現在這上面,仿佛找到了一種情結,一種歸屬,一種血脈的延續。”

 

我仿佛找到一種歸屬

 

“今年我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數字家譜上發了一條羅氏宗親尋根消息,只是隱約聽我父親説起始祖名為羅政昇,於是就懸賞50元(人民幣)徵集線索,沒想到還真找到了一卷同族家譜,我把家譜拿給老父親看,他看著家譜眼含著熱淚不中斷點頭,那一刻真的是百感交集。”羅先生現居台灣省苗栗縣,從有印象起就生活在這裡,但是自己從何處來?祖輩是哪人?羅先生表示,多年來,尋根訪祖不僅是父親的願望,也成為了他的牽掛,“看到家譜上祖輩的由來那一刻感覺很奇妙,想到未來我和子子孫孫的名字也會出現在這上面,仿佛找到了一種情結,一種歸屬,一種血脈的延續。”

 

羅先生説,現在通過數字家譜尋根的途徑非常方便,很多APP、網站、小程式都能發佈尋根信息以及創建數字家譜,“我的尋根消息一發出,便有許多‘羅姓’好友紛紛留言,提供線索。”

 

弄清從何而來的意願日益強烈

 

某數字家譜修譜師介紹,僅其工作的平臺就已經蒐集了三十萬卷家譜錄入尋根系統,系統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匹配,實現智慧尋根。“這樣海外華人就不用千里迢迢的回來尋根,運用大數據功能可以幫助他們認譜歸宗。”

 

現在,只要開打任意一家數字家譜網站,“海外尋根”信息隨處可見:“我爺爺今年86,祖籍山東日照,有一位哥哥早年間隨軍去了台灣,小名為‘貓娃’,希望有生之年還能見一面。”……

 

“希望尋得我父親鄧氏家譜,我是新加坡公民,父母親40年代從江西省來到南洋。”鄧女士告訴記者,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偶爾會説起往事,隨著年紀不斷增大,弄清“從何而來”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便萌生了“尋根”念頭,“消息發出後有很多人聯繫我,有時候電話那邊的方言我也聽不懂,但就是莫名的感覺到親切,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尋得同宗同源。”

 

有些人中文也不懂,仍在尋根

 

數字家譜的出現無疑為海外“尋根人”與“助尋人”提供了極大便利。

 

夏荷是廣東省一位退休教師,已經幫助四位海外華人尋根問祖,“以前需要各個祠堂跑,現在有些數字家譜網正在整理字輩數據庫,根據姓氏和祖籍可以從數據庫中各省的輩分對照,很快就能找到宗族。”

 

“第一次幫忙是偶然,我還清晰的記得那人是一名馬來西亞第四代華人,名叫林春生,經過多處走訪得知他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紫泥鎮南書村大港西社林氏後代,找到後我們倆都很高興,通過他我又結識了許多尋根的華人,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個群體,有些人甚至中國話都不會説,交流要靠翻譯軟體,但他們依然在找尋自己的‘根’,我也很受觸動,所以幫助他們都是無償的。”夏荷説。

 

數字族譜、網上尋根走熱:引領兩岸大團圓

 

數字家譜添加成員介面。\網頁截圖

 

大家族修譜 收費十數萬

 

隨著“尋根熱”,現如今用於修家譜的軟體也越來越多,華夏宗譜網、懷恩家譜網、家譜網、中國家譜網、百姓家譜等一系列均受到了網民的熱捧。而隨著修譜越來越有“市場”,一些專業的修譜公司也應運而生,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尋根”意識的增強發展壯大起來。

 

“我們提供的是修家譜‘一條龍’服務,通常都是某宗親家族把相關資料蒐集準備好,交給專業的修譜師來整理,最終公司負責將家譜編印成冊。即使家族沒有能力或時間完成資料收集工作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從資料收集、修訂、排版、印刷、出書成冊,到最終舉辦發譜慶典大會,全部為客戶安排好。”安徽合肥一家修譜公司的負責人陳發周告訴記者。

 

百家有譜研究員陳先生告訴記者,“其實修譜好處有很多,一來可以培養家風,家風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是持家的智慧。其二可以凝聚人心,修譜過程也是彼此了解、家族公共議事甚至是商務合作的契機,促成家族成員在血脈紐帶下的事業合作。一些宗族凝聚力比較強的地區經濟也比較發達,比如潮汕、浙江,他們通過家族合作的方式把事業做大、做強,甚至走出國門。”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修譜公司目前在全國各地已“遍地開花”,其修譜費用主要參照家族人頭多少與家族延續的代際來定,且大多都是按人頭計費,如五代之內每人100元(人民幣,下同)。一般小家族的家譜要花一到兩萬元,大家族則十幾萬至幾十萬不等。

 

雖然一些民眾對此看法不一,但專家認為,“尋根”帶動出的這些文化、經濟活動對於推動中國民間文化遺産的保護將起到積極作用。“家譜是中國人家族宗親觀念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的民間文化遺産,修譜經濟的興起既滿足了文化傳承的功能,也開發了文化産業的新形式。只要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客戶意志,還是很值得提倡的。”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開玉説。(記者 盧冶、林凱)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