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胞憶清明”系列之一:“我的根在泉州安溪縣”

每年進入4月,就到了清明節。清明節,在台灣省叫“民族掃墓節”。在這個兩岸同胞對先人們慎終追遠的日子,我都會禁不住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描寫的情與景,真的很符合我的心境。

 

“臺胞憶清明”系列之一:“我的根在泉州安溪縣”

 

我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孩子,到大陸學習工作十多年了。因為疫情的緣故,這幾年我都沒有回台灣。但是,每逢清明倍思親,我會沉浸在孩提時過清明節的種種回憶中。對兩岸同胞來説,大家都是中國人,在清明節期間也有許多相同的、不同的民俗。那麼,台灣的清明節有哪些特色呢? 

 

第一,在飲食方面。過清明節,台灣人家裏面一般不會開火煮飯,而是以生食和冷食為主。在中華傳統文化裏,“寒食節”與清明節前後到來,它們很相似,都是祭祀類的節日。在春秋時,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的忌日期間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唐代,寒食節就成了全國性法定節日,後來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在台灣過清明節,大家吃的“寒食”基本上有三種:潤餅、紅龜粿和草仔粿。潤餅是寒食裏面的代表性食物,既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母子,更是為了感念先人;紅龜粿,代表著清明時節子孫返鄉食紅龜粿,有長命百歲的寓意;草仔粿,則寓意著保祐子孫平安發大財。

 

第二,掃墓時有“培墓”、“挂紙”、“脫殼”等等儀式。台灣人裏面絕大部分是閩南人和客家人。閩南人群體掃墓的方式分為“培墓”和“挂紙”兩種。“培墓”是比較隆重的掃墓祭祖儀式,需要事先準備三牲、五牲以及各種祭祀食品,還要備妥紙錢、蠟燭和炮竹,並在墓前點燃“子孫燈”,祈禱先人們保祐後代人丁興旺。“挂紙”是最常見的掃墓方式,又稱“壓紙”,簡言之就是替先祖“修理房子”:將墳墓上的雜草樹木剷除並整理乾淨;將祭祀用的紙錢兩三張折成一疊,用小石塊壓在墓碑和墓頭之上;將準備好的簡單祭品向先祖祭拜,同時焚燒紙錢。在客家人群體中,掃墓祭祀還有最後一道程式,就是將蛋殼撒在墳墓上,意味著“脫殼”,象徵送舊迎新。

 

第三,清明節是春遊踏青的好日子。因為祭祖,家族宗親可以團聚在一起。掃墓之後,宗族親戚們就會一同踏青郊遊。春光明媚,萬物更新,家人宗族郊外踏青,分享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春節大團圓之後的又一次團聚,輕鬆愜意,又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臺胞憶清明”系列之一:“我的根在泉州安溪縣”

 

安溪縣西坪羅氏宗祠(羅鼎鈞 供圖)

 

“臺胞憶清明”系列之一:“我的根在泉州安溪縣”

 

羅鼎鈞(左二)與安溪縣羅氏宗親合影(羅鼎鈞 供圖)

 

一百多年前,我的先祖離開家鄉泉州安溪,渡過台灣海峽來到台北的大稻埕,自此在台北開枝散葉。我永遠記得抵臺的第一代先祖墓碑上寫著的“清溪”二字。“清溪”這個地名,就是今日的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如今的我,正是在先祖們的家鄉——閩南大地上發展事業。前段時間,我終於有機會回到念茲在茲的祖籍地泉州市安溪縣尋根。在泉州市臺港澳辦、安溪縣臺港澳辦,以及安溪縣羅氏宗親的熱情幫助下,我來到了羅氏宗祠前。當我站在祖先們生活著的土地上,面對著羅氏宗祠那座古老的建築,對照族譜追遠尋根時,“回家了”的感覺無比強烈地激蕩著我的心,讓我內心充滿激動和感動,仿佛與羅氏的祖先、歷代族親們站在了一起。在安溪縣,我和羅氏宗親們暢聊時完全沒有陌生感,就像從來沒有分開的親人一樣自然和親切。我深深感受到,我們台灣同胞的根就在祖國大陸,而我自已的根就在泉州安溪縣。(作者:羅鼎鈞)

 

 

 

 

兩岸人生|台灣三兄妹大陸尋根記

2023-04-03

兩岸人生|台灣三兄妹大陸尋根記_fororder_截圖錄屏_選擇區域_20230403160537

 

1947年,已被復旦大學錄取的福建男子林文芳前往台灣看望出嫁的姐姐,沒想到與大陸一別就是幾十年。儘管相隔兩岸,割不斷血脈親情。1988年,白髮蒼蒼的林文芳第一次回到闊別40餘年的家鄉福建莆田,與親人重逢。此後,他帶回了半張珍貴的族譜,他的三個孫輩聽著爺爺和家鄉的故事長大,相繼考上北京大學。三兄妹在大陸求學,也在大陸尋根,完成爺爺未了的心願。更多精彩,請看中國日報系列視頻《兩岸人生》。

展開全文

福馬“小三通”添運力 便利馬祖鄉親返鄉祭祖

2023-04-03

中新社福州4月1日電 (記者 閆旭)4月1日11時左右,搭載294名臺籍旅客的馬祖“南北之星2號”客輪,首航抵達福州馬尾瑯岐客運碼頭,為福州馬尾—馬祖“小三通”客運航線增加新運力。

 

清明節將至,此舉旨在應對福州馬尾—馬祖“小三通”客源增多的情況,方便馬祖鄉親返鄉祭祖和來大陸探親旅遊。

 

據馬祖南北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開壽介紹,“南北之星2號”客輪載客量可達298人,經濟航速每小時35海裏,快速平穩,從馬祖福澳港開往福州馬尾瑯岐港只需50分鐘,大幅縮短航行時間。目前福州馬尾—馬祖“小三通”客運航線由“順吉10號”執行,如遇乘客數量大幅增加的情況,將啟動援助機制由“南北之星2號”替代。

 

當天,從“南北之星2號”走下船的臺籍旅客,扶老攜幼,大包小包的行李裝滿了高粱酒、馬祖酥等準備送親友的禮物。

 

祖籍在瑯岐鎮海嶼村的馬祖鄉親翁鶴林夫婦帶了3個孫子、孫女搭乘“南北之星2號”回到瑯岐。“三年多沒回來了,真的很歡喜。”翁鶴林告訴記者,這次回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家人已早早收拾好了老家的房子等他們回去住。

 

正在讀高中的李宇哲和媽媽從台灣本島到馬祖、再搭乘福州馬尾—馬祖“小三通”航線到福州,親戚們在碼頭外等待,將接他們回平潭團聚。“我外公外婆在平潭,還有很多家人在那邊。本來買不到台灣本島到福州的直航機票,還好有‘小三通’航線可以坐,很開心!”李宇哲三年多沒到大陸,他想念平潭的海、平潭的美食,更思念平潭的親人。

 

馬祖縣長王忠銘率參訪團一行也搭乘“南北之星2號”首航船班抵達福州,將推動福馬兩地旅遊業者座談合作事宜。

 

2023年1月8日,福州馬尾—馬祖航線復航;2月19日,福州黃岐—馬祖白沙航線復航,為馬祖鄉親往來大陸再次開啟了便捷通道。據悉,截至3月31日,兩條福馬“小三通”航線共對開72航次、運送旅客1783人次。4月1日起,福馬“小三通”調增為每週14個往返航班,即兩條航線每日各一個往返航班。(完)

展開全文

馬祖縣長王忠銘再度率團訪福州 推動旅遊合作

2023-04-03

中新社福州4月1日電 (記者 閆旭)繼2月19日搭乘馬祖白沙至連江黃岐客運航線到福州參訪之後,4月1日,馬祖縣長王忠銘再次率團來訪,將推動福馬兩地旅遊業者合作事宜。

 

當天,王忠銘一行搭乘“南北之星2號”客輪首個航班從馬祖抵達福州馬尾瑯岐客運碼頭。該輪為福州馬尾—馬祖“小三通”客運航線增加了新運力,方便馬祖鄉親返鄉祭祖和來大陸探親旅遊。

 

“相信未來兩岸之間通行會越來越方便。”王忠銘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馬祖和福州距離很近,可以構成“一日生活圈”,希望通過便利的交通使兩地旅遊熱絡起來。

 

“南北之星2號”客輪載客量可達298人,快速平穩。王忠銘認為,福州馬尾—馬祖“小三通”客運航線的客輪越來越大,説明兩地互動越來越好。這次搭乘該客輪來福州的旅客多是返鄉祭祖,這是兩岸血濃于水的最好表現。

 

王忠銘期待大陸到馬祖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從過去每年5萬人次,逐漸達到每年10萬至15萬人次。此次他率團來福州,隨行的有多家船運公司、旅行社、旅遊協會的代表,將與福州旅遊業者座談交流。

 

王忠銘還有意借此行推動福州與馬祖之間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希望雙方可以對接作先期規劃,為未來做好準備。(完)

展開全文

星空有約丨今年清明巧逢農曆閏二月

2023-04-03

4月5日將迎來兼具“節氣”和“節日”兩種身份的清明。一些公眾發現,今年的清明有些不一般,是閏月清明,即清明落在了農曆閏二月。這是咋回事?聽聽天文科普專家怎麼説。

 

星空有約丨今年清明巧逢農曆閏二月

 

很多人認為,一個月過完,再“免費”續上一個月,這叫閏月,其實這並不準確。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解釋説,中國農曆為調節回歸年與朔望月週期不相等而增加的月份稱為“閏月”。農曆閏月的設置採取的是“19年7閏”的方法,即19年裏添加7個閏月,有閏月的農曆年份也叫閏年。

 

中國古人依據太陽的運行規律,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包括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在西曆上的日期相對固定,而農曆是以月亮的一個盈虧週期來定月,所以,節氣和中氣在農曆中並不固定。農曆曆法規定,每個農曆月都有一個中氣,如果某個月中不包含中氣,就算上一個月的閏月,為置閏,正如民諺所説“人沒中氣就會虛,月沒中氣就得閏”。

 

星空有約丨今年清明巧逢農曆閏二月

 

農曆癸卯兔年的閏二月就是今年二月的閏月。這個閏二月從西曆3月22日開始到4月19日結束,中間只有一個節氣清明。

 

閏二月比較少見,就21世紀這100年而言,僅有四次,分別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99年,而這四個年份的清明也都落在了閏二月。

 

“清明在西曆年中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絕大多數年份為4月5日,個別年份為4月4日或4月6日,而閏二月的時間一般在西曆3月下旬至4月中旬,所以有閏二月的年份,清明必定落在閏二月裏。2004年和2023年的清明落在閏二月十五,2042年和2099年的清明落在閏二月十四。”楊婧説。(周潤健)

 

星空有約丨今年清明巧逢農曆閏二月

展開全文

大理巍山:“香水檸檬”帶來甜日子

2023-04-03

大理巍山:“香水檸檬”帶來甜日子

 

“巍山特色手打檸檬茶歡迎品嘗,來巍山一定要來一杯啊!”在今年3月舉辦的“中華美食薈·好味雲南”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上,手打檸檬成為人手一杯的人氣單品。想知道巍山檸檬的故事,必須走進巍山鄉村振興之路,探尋致富秘訣。

 

先天條件+東西協作 巍山檸檬全産業鏈發展

 

發展檸檬種植,巍山縣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流經縣內的黑惠江造就了沿江片區乾濕分明的獨特地理氣候,多達7000℃的有效積溫和2320小時的日照時數,加之沿江片區土體潔凈,使這裡成為檸檬種植的“天選之地”。

 

2019年,借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巍山縣按照“整合滬滇資源、培植特色産業、促進群眾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路,通過爭取上海幫扶資金5784萬元撬動涉農整合資金1.3億元,緊緊圍繞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優質香水檸檬産區”的目標,在巍山21個行政村發展種植檸檬3萬多畝,補齊山區産業發展短板,有效促進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大理巍山:“香水檸檬”帶來甜日子

 

“中華美食薈·好味雲南”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上的爆款手打檸檬(2月27日攝)。新華網發(候開曠 攝)

 

同時,巍山縣在“四端”發力,即種子、種植、加工、市場四個端口,逐步形成全産業鏈。其中,“種子端”採取“所地交流”“院縣合作”“所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投入滬滇協作資金1200萬元,建成佔地120畝年産200萬株脫毒檸檬育苗基地,配套文洛式薄膜溫棚、檢測中心、脫毒苗生産中心等;“種植端”在全縣檸檬種植從無到有,目前已在黑惠江沿線鄉鎮發展種植檸檬3.1萬畝,其中香水檸檬種植面積達2.6萬畝。

 

“加工端”方面,巍山政府招商引資大理巍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巍山實施檸檬精深加工項目,並順利落地于大倉鎮甸中工業園區,目前已增加到6條生産線設備,可以加工檸檬果膠、果茸、黃酮、檸檬烯、檸檬精油、檸檬苦素等100多個品類;“市場端”則搭接大市場,申報爭取2022年上海對口幫扶資金1410萬元,建設檸檬分選、冷鏈、交易一體的檸檬交易中心等項目,解決産業“最後一公里”問題。

 

大理巍山:“香水檸檬”帶來甜日子

 

香水檸檬種植(2月27日攝)。新華網發(巍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政府發力+百姓支持 檸檬帶動群眾增收千萬元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百姓的加入與支持。巍山縣檸檬産業協會會長柴進增是本地人,2019年通過招商引資和人才回營計劃回到家鄉,從此開啟了多年的檸檬産業工作。他介紹,2019年,當地開始以種植尤力克檸檬品種為主,2020年通過政府與企業市場調研,開始種植香水檸檬。“這個品種依託巍山的優勢條件,可在産量、檸檬酸含量等方面大幅提高,在鮮果上市期具有錯峰上市的時間優勢和競爭能力。”目前,香水檸檬已銷往省外,供不應求,全縣今年預計共産香水檸檬8000噸,産值約1.6億元。

 

據了解,巍山縣採取“資金變資産,資産變收益”的模式,資産歸村集體所有,滬滇協作檸檬産業發展項目資金以“黨支部+企業+經營主體(種植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把租金或分紅收益的30%作為村集體收入,分紅收益的70%採取多種方式差異化分配,並在各項目村設置公益性崗位,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大理巍山:“香水檸檬”帶來甜日子

 

綠水青山大理巍山(2月27日攝)。新華網發(巍山縣委宣傳部 供圖)

 

目前,全縣檸檬産業共覆蓋受益658個村民小組33142戶123056人,全縣土地流轉共涉及24333人,有效帶動群眾增收1487萬元。2022年,全縣檸檬基地帶動用工約60萬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約8萬人次,直接帶動群眾增收6000余萬元;村集體每年可通過收取固定收益和分紅增加收入,目前涉及檸檬産業的行政村中已有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

 

“今後的日子我們不僅要富起來,還要美起來,從前黑惠江邊的荒坡荒地已漸漸染綠,下一步我們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觀光、採摘、垂釣為起點發展旅遊,讓‘去有風的地方’熱度來到巍山鄉村的綠水青山。”柴進增説。(康靜 李娜 賀瑩)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