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熟悉的旋律唱出兩岸同胞對彼此的想念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前不久,由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的音樂文化交流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用熟悉的旋律唱出兩岸同胞對彼此的想念和關懷,喚醒兩岸幾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

 

熟悉的旋律唱出兩岸同胞對彼此的想念

 

這檔節目分別在長沙和台北錄製,從今年3月開始同步在湖南衛視、芒果TV、台灣中天亞洲臺、中天綜合臺和香港TVB及旗下平臺播出,前四期的視頻播放量累計超過了30億次。台灣青年羅鼎鈞説,這個節目讓我們看到流行音樂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發揮的強大吸引力與感召力,特別是在兩岸年輕人當中引起了不少共鳴。參與錄製節目的歌手跨度從“50後”到“00後”,跨了幾個世代。兩岸歌手一起讓好的音樂傳遞心聲、連結彼此,充滿了正能量。

 

借助連線,節目還設置了“聲生不息請回答”特別環節,針對同一個文化生活議題,在台北、長沙組織街頭訪問。通過被採訪者的講述,節目展現了兩岸有著同樣的文化歷史、同樣的審美喜好、同樣的情感共鳴,加深了兩岸同胞之間的了解。在訪問環節,受訪的兩岸觀眾如數家珍地分享自己心中的保留曲目。有人聊到自己的經歷時感慨説:“高考前的晚自習,躲在廁所裏聽完《隱形的翅膀》,擦乾眼淚洗把臉回到教室繼續學習。”

 

作為台灣青年,羅鼎鈞也經常收聽大陸歌手的歌曲,比如《一無所有》《征服》等等。他説,這些歌曲同樣傳唱在台灣的大街小巷,這些是屬於我們兩岸同胞共同的音樂記憶。

 

馬英九先生前不久來大陸祭祖,在參訪湖南期間,他接受現場連線《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同大家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在節目中,馬英九先生聽到那英和張信哲演唱的歌曲《橄欖樹》,非常感動。

 

熟悉的旋律唱出兩岸同胞對彼此的想念

 

台灣音樂人在大陸的發展以及兩岸之間規模化的音樂交流,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幾十年來,隨著兩岸音樂交流的不斷深入,大陸持續加大對台灣音樂人在大陸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實落細兩岸同胞同等待遇措施,為台灣演藝機構在大陸辦理證照、註冊申請和演出經紀活動等,積極提供政策諮詢和協助。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所説的:我們邀請台灣音樂人參與重大題材的文藝演出活動;我們面向台灣音樂人開展兩岸音樂人才交流、信息共享與定向培訓,對遴選音樂人才和優秀作品予以適度傾斜;我們歡迎台灣音樂人加入大陸各類文化團體,目前已有多位台灣知名音樂人成為中國文聯所屬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隨著疫情防控新措施的出臺,從今年2月16日起,大陸有關部門恢復了對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據了解,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計審批75批次合計431場有台灣演藝人員參加的演出活動。台灣歌手和樂隊預計今年在大陸會舉辦近百場大型演唱會,參與數十個大型音樂節項目。

 

羅鼎鈞説,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演藝人員到大陸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創作出了許多深受兩岸民眾喜愛的優秀音樂作品,促進兩岸同胞情感共鳴與心靈契合,我非常欣慰。希望未來更多台灣演藝人員能到大陸發光、發熱,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兩岸美好精神家園。(作者:如之)

《聲生不息·寶島季》開播 兩岸音樂人共話時代弦歌

2023-03-20

《聲生不息·寶島季》開播 兩岸音樂人共話時代弦歌

 

這是動力火車在《聲生不息·寶島季》台灣分會場演唱《娜魯灣情歌》(2023年2月8日攝)。新華社發

 

新華社長沙3月17日電(記者張玉潔)繼去年音樂文化交流節目《聲生不息·港樂季》熱播後,《聲生不息·寶島季》定檔16日19:30在芒果TV首播,17日19:30湖南衛視播出,並落地中天亞洲臺和TVB播出。

 

這一節目邀請張信哲、那英、楊宗緯、張韶涵等擔任常駐歌手,一批兩岸青年歌手以“飛行”形式參與,為觀眾演繹不同年代的台灣歌曲。節目設長沙主會場和台灣分會場,“串講人”柳翰雅、“金曲分享人”王偉忠作為台灣分會場嘉賓,與大陸主會場主持人何炅一同開啟寶島“音樂之旅”。

 

首期台灣分會場設在日月潭的山水之間,兩岸借助新媒體傳播技術,進行歌曲共唱和實時連線。節目還設置文化街採環節,展現兩岸青年對音樂表達、生活娛樂、文藝創作的看法。

 

首期節目中,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回到他成長的“眷村”,由一碗陽春面引出歲月往事,講述兩岸同胞的親緣情緣文緣,“時間會把人分開,距離會把人分開,但很多東西是分不開的。”

 

台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是首期台灣分會場的嘉賓之一。他希望通過節目讓兩岸歌手相互激蕩。“這橋面會越來越寬,浪聲會越來越大,我們就是海洋,生生不息。”

 

《聲生不息·寶島季》開播 兩岸音樂人共話時代弦歌

 

這是胡德夫在《聲生不息·寶島季》台灣分會場彈唱《橄欖樹》(2023年2月8日攝)。新華社發

 

截至3月17日,《聲生不息·寶島季》在芒果TV累計播放量超1億。“兩岸用音樂交流,以聲會友,動人心弦。”網友“阿憶Snow”説,節目讓觀眾直觀感受音樂魅力,動人的傳唱使兩岸感情更加緊密相連。

展開全文

國臺辦:眾多台灣音樂人來到大陸發展促進兩岸同胞情感共鳴與心靈契合

2023-04-12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左妍冰):4月12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説,眾多台灣音樂人來到大陸發展,與大陸演藝機構建立了常態化合作,創作出許多深受兩岸民眾喜愛的優秀音樂作品,促進了兩岸同胞情感共鳴與心靈契合。

 

有記者提問:馬英九先生參訪湖南期間,現場連線湖南衛視《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並同大家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引發兩岸網民熱議。可否請發言人介紹該檔節目的情況?近年有不少島內音樂人來大陸發展,目前他們發展情況如何?

 

朱鳳蓮回答,湖南衛視、芒果TV邀請兩岸30余位歌手、40余位音樂和文化專家參與錄製《聲生不息·寶島季》,搭建起兩岸音樂文化交流的平臺。該節目在長沙和台北錄製,今年3月開始同步在湖南衛視、芒果TV、台灣中天亞洲臺、中天綜合臺和香港TVB及旗下平臺播出,目前四期視頻播放量累計超過30億次。這檔節目以誠意打動觀眾,喚醒兩岸幾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推動兩岸民心相通、心靈契合,引導兩岸觀眾特別是年輕人不忘根脈、尋找共鳴,展現了兩岸民眾積極向上、和衷共濟的昂揚風貌,在海內外播出後産生了強烈反響。

 

朱鳳蓮説,台灣音樂人在大陸的發展以及兩岸規模化音樂交流,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一貫予以積極支持,歡迎台灣音樂人來大陸分享發展機遇、實現音樂夢想,共同推進兩岸音樂市場繁榮發展。眾多台灣音樂人來到大陸發展,與大陸演藝機構建立了常態化合作,創作出許多深受兩岸民眾喜愛的優秀音樂作品,促進了兩岸同胞情感共鳴與心靈契合。

 

朱鳳蓮表示,隨著兩岸音樂交流不斷深入,我們持續加大對台灣音樂人在大陸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實落細同等待遇措施,為台灣演藝機構在大陸辦理證照註冊申請和演出經紀活動等提供政策諮詢與協助。在具體措施上,我們邀請台灣音樂人參與重大題材的文藝演出活動;我們面向台灣音樂人開展兩岸音樂人才交流、信息共享與定向培訓,對遴選音樂人才和優秀作品予以適度傾斜;我們歡迎台灣音樂人加入大陸各類文化團體,目前已有多位台灣知名音樂人成為中國文聯所屬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朱鳳蓮説,今年2月16日起,有關部門恢復對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據了解,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計審批75批次合計431場有台灣演藝人員參加的演出活動。台灣歌手和樂隊預計今年在大陸舉辦近百場大型演唱會,參與數十個大型音樂節項目。

展開全文

台灣音樂人黃慶元:在鄉愁中尋“根”

2023-01-30

“人離開家就像樹葉離開‘根’,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中國人對‘根’的眷戀。”癸卯新春,台灣音樂人黃慶元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如是説。

 

祖籍福建、生於台南眷村,黃慶元從小聽黑膠唱片長大,求學時期開始組樂團唱搖滾,並嘗試寫歌。20世紀80年代,黃慶元進入唱片公司工作,成為台灣流行音樂鼎盛時期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歌手劉德華的《今天》、王傑的《愛得太多》等都是他的作品。張學友的《吻別》《祝福》,草蜢樂隊的《寶貝對不起》等風靡一時的熱門專輯也都出自他手。

 

在鄉愁中尋“根”

 

從台南到高雄、台北,再從香港到上海、北京,回憶人生履歷,黃慶元調侃自己一直在“漂泊”,幾十年來與家人聚少離多。他説,也因此,鄉愁成為自己音樂創作中一個重要的情感來源。

 

眾多作品中,表達海峽兩岸血脈相連的歌曲《把根留住》讓黃慶元印象深刻。他在歌詞中寫道:“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卻在命運中交錯。多少歲月,凝聚成這一刻,期待著舊夢重圓……”他説,歌詞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春運。

 

黃慶元回憶,20世紀90年代初,出於工作需要,他經常往返于海峽兩岸及香港。每逢年關,看到各地火車站人滿為患。在沒有高鐵、不能網絡購票的年代,人們肩扛大袋手提小包,徹夜排隊只為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

 

“那些場景讓我非常動容,這種親情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黃慶元説,台灣的春運同樣繁忙,雖然南北不過數百公里,但春節期間依然會出現大堵車。而當時自己無論多忙,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與父母團聚。

 

如今,雖然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加多元,攜帶的行李也更為輕便,但對故鄉的情感絲毫沒有改變。“回家,是所有中國人對‘根’的眷戀,這個‘根’,便是血脈。”黃慶元説,正是出於這種感受,自己在一夜之間就完成了這首曲目的歌詞創作。

 

意外“北上”紮根

 

談及到北京發展的經歷,黃慶元笑稱“是個意外”:最初只是來幫朋友寫歌,本想待很短一段時間,不料卻接到了很多合作,不僅有單曲,還有影視劇主題曲、片尾曲、配樂等,時間逐漸被佔滿,於是留了下來,而這一待就是近20年。

 

創作之餘,黃慶元在不少音樂類選秀節目中擔任評委,還參與了不少兩岸之間的音樂交流活動。在他看來,創作需要靈感,音樂需要碰撞,跨民族、跨地域、跨背景的交流有助於音樂發展。“年輕人勇敢邁出一步,站上更大舞臺是好事。中華文化是一條大河,各條支流活絡起來才能流得更遠,否則很容易乾涸。”他説。

 

父母離世之後,黃慶元與妻子更多選擇留在大陸過春節。“親人在哪,哪就是家。”他説,這些年結識的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曾向他們發出邀請。這對台灣夫婦也因此有機會在大陸各地過不一樣的春節。

 

“除夕之夜,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聚在一起聊音樂談創作,吃美食看春晚,拉家長裏短,也別有一番趣味。”黃慶元笑道,去年收到了成都朋友的邀請,今年除夕則不同以往,他和妻子從客人變成主人,六七位朋友在自己家中共聚。

 

年近七旬,黃慶元沒有退休打算。他透露,春節過後不久,就將到祖籍地福建參加一場兩岸交流活動,助推音樂事業發展。

 

繼續搞創作、幫助年輕人、推動音樂發展等,黃慶元稱自己還有很多東西可做。“人生還要更加努力地去交代,到哪一天沒體力了,沒法錄音了,才會考慮停下來。”他説。(完)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