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我們在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上發光發熱”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3-10-16 18:20:38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作為一名台灣青年,我到過祖國的西部邊疆學習、考察和研究,赴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學校支教,參與扶貧攻堅工作。我從事過新聞傳播方面的教學工作,還創辦了‘兩岸同舟’新媒體平臺,致力於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匯聚台灣愛國青年統一力量。”台灣青年張立齊在第六屆臺胞社團論壇青年分論壇上説。
第六屆臺胞社團論壇青年分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第六屆臺胞社團論壇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主題是“服務鄉親,溝通兩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促民族復興偉業”,來自海內外的大約300位臺胞與會,他們圍繞“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綻放青春異彩,共創美好未來”“非遺所思、暢享未來”等議題,在經濟、青年、文化三個分論壇上深入交流。
畢業于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的張立齊説:“在鄉村振興、科研教學、電商直播、互聯網新媒體等領域,都有台灣青年的身影,我們在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上發光發熱。”現在,張立齊每年都要帶著來自台灣的親朋好友參與兩岸交流活動,在大陸各地走走、看看。談到在祖國統一進程中台灣青年的時代使命與擔當時,張立齊引用了北京大學台灣同學會先輩洪炎秋先生哀悼孫中山先生的輓聯:“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張立齊説:“我們除了要有清醒的歷史認知外,更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淩友詩在第六屆臺胞社團論壇現場接受記者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淩友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從歐美、台灣地區來了這麼多臺胞參加第六屆臺胞社團論壇,有許多台灣的與會嘉賓我是第一次見面,這讓我看到大家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和平發展的殷切期望。”淩友詩認為,融合是統一最重要的基礎。如果台灣同胞對大陸了解了,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或者把自己的事業、家庭與大陸發生了某種聯繫,他們支持統一的意願就會更加強烈。
“我願意承擔起這一使命,努力成為一座橋梁,鼓勵更多的台灣年輕人去探索真實的祖國大陸,去體驗多元文化,去了解豐富的歷史。” 第一次參加臺胞社團論壇的黃文翰説。黃文翰是在澳大利亞長大的台灣人,他希望盡可能多地為兩岸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表示,相信通過建立更多的友誼和合作,可以加深兩岸之間的聯繫,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第一次參加臺胞社團論壇的黃文翰在採訪時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為兩岸交流作出貢獻。
在江蘇無錫創業的台灣青年李學文把台灣的精緻農業帶到了祖國大陸。他説農業相關産業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農産品的需要,同時也能緩解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焦慮感。他希望自己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貢獻屬於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讓農業浪漫起來,推動農業成為兩岸新農人追夢、逐夢的廣闊新天地。
致力於閩南文化研究的李姿瑩希望在文化領域為兩岸融合貢獻更多力量。她認為文化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基因,是集體記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中指出,發揮祖籍地的優勢,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這讓李姿瑩深受鼓舞。
臺商吳天璽致力於推動豫臺經濟文化交流,她告訴記者:“作為祖國大陸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受益者,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人文交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後還將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在第六屆臺胞社團論壇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講話説,要助力兩岸融合發展,讓更多台灣同胞共享大陸現代化建設的廣闊機遇和發展成果,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歷史的認同。只要廣大台灣同胞堅守民族大義,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始終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定能共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作者:馬曉葉、王瑞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