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市場商機無限 臺當局“ECFA無用論”可休矣

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近日宣稱,近年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收清單商品佔台灣出口比重逐漸下降,在國際去風險化趨勢下,臺商拓展世界市場、分散風險效果明顯。

 

此論斷意在證明,民進黨當局長期推崇“把雞蛋放進不同籃子”以分散風險的經濟政策已有成效。其底層邏輯則是,台灣經濟或有一天不需要大陸市場。但在島內,信者寥寥。

 

民間對於ECFA有效運作惠及中小企業、農漁民並提升台灣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自有認知。

 

面對大陸,經多年耕耘的臺商臺企更深刻地體認這一巨大市場的穩定性優勢和發展前景。“雞蛋放在哪個籃子”,並不是口號和政治動員所能誘導,而是市場規律決定的。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疊加國際局勢的複雜險峻,在此環境中規避風險,大陸市場無疑仍是臺商臺企的優先選擇。

 

一段時間以來,島內産業界就ECFA未來可能中止導致的經濟震蕩表達高度擔憂,民進黨當局非但不安撫業界情緒,反倒持續拱火兩岸産業的脫鉤斷鏈。

 

ECFA一旦中止,島內農漁産業將首當其衝。近期,台灣南部屏東縣的一漁會負責人就表示,沒有ECFA早收清單,台灣漁業就完了。不僅如此,台灣財經界人士指出,台灣的石化、機械、紡織、汽車零組件等産業都是ECFA早收清單的較大受益者,如果停掉ECFA,對台灣産業的衝擊力極大。

 

民進黨方面心裏自然清楚早收清單帶來的實質利益,重新執政7年多來都不願主動中止ECFA。國務院臺辦發言人近期面對此議題也反問,如果民進黨當局真的認為ECFA沒有多大作用,他們為何一再表示希望大陸不要廢止ECFA?

 

對臺當局而言,此時再度炒作“ECFA無用論”,原因無非是選舉將至,民進黨需要搬出“反中”“去中”舊牌,以遮掩過去七年多執政成績的慘淡。

 

台灣今年面臨嚴重的出口衰退,在一些經濟界人士看來,這與當局長期忽略大陸市場、慫恿兩岸脫鉤的主張不無相關。而對於未來ECFA或中止的隱憂,進一步降低了人們的信心。兩岸貿易紅利消失影響的不只是台灣出口,還將波及台灣經濟長期的增長動能。

 

與臺當局主張兩岸脫鉤斷鏈不同,島內工商界自有明智的判斷。今年以來,台灣民間工商團體與大陸的交流急劇升溫,許多有影響力的台灣企業組織已陸續與大陸對口單位展開互動。大陸近期宣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既讓台灣工商界看見大陸進一步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決心,也讓其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更多商機。(完)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