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10週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再出發

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近日在南京舉行。兩岸企業家峰會發端于江蘇省南京市的紫金山峰會。2013年7月,兩岸分別在北京和台北成立了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10年來,兩岸企業家峰會已經發展成為兩岸企業界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和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征程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必將廣泛團結兩岸企業界、工商界,為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增進同胞福祉、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的貢獻。

 

10週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再出發

 

成立10年來,兩岸企業家峰會立足兩岸,團結兩岸企業及工商界人士,為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陸堅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與兩岸企業界人士一道,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近年來,大陸密集出臺 “31條”“26條”“11條”“農林22條”等惠臺利民措施,兩岸企業家峰會則推動完善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協助推動臺胞臺企同等待遇落地落實。同時,兩岸企業家峰會合作模式不斷創新拓展,積極支持臺胞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五年規劃”重大項目和綠色低碳專項行動等,創新舉辦兩岸專業論壇,組建若干産業聯盟,有力推動了兩岸經貿交流和融合發展。從具體數字來看,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間,兩岸貿易總額接近翻倍,由1689億美元增長到3196億美元,大陸實際使用台資累計增至720億美元。兩岸企業家峰會還推動台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到大陸投資設廠、增資擴産,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臺企産品獲得大陸市場準入等。

 

過去10年,兩岸關係有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的時候,也有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時刻,但兩岸産業合作和貿易往來持續擴大的長期趨勢並未改變。我們看到,馬英九在島內執政期間,由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且兩岸之間有直接的溝通協商管道,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為落實兩岸談判結果的平臺,使兩岸協議能夠儘快在實踐層面落地見效。2016年以來,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溝通管道完全中斷,而且其謀“獨”言行嚴重傷害兩岸關係,危及臺海和平穩定。在此背景下,兩岸企業家峰會不懼民進黨當局的威脅恐嚇,堅持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堅持兩岸經濟優勢互補而非“脫鉤斷鏈”,堅持經貿交流可以遏制“台獨”、維護和平,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致賀信,闡明瞭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和道理,宣示了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助力臺胞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原則立場,充分體現了對兩岸企業界、工商界和廣大臺胞臺企的關心關懷。

 

10週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再出發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祖國大陸已經由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轉型,這也為臺商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和廣闊空間。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島內的青年企業家對兩岸經貿關係的認知已經實現迭代,由過去的傳統産業逐步升級為新興産業,由過去的加工出口産業逐步升級為利用龐大紅海市場,這也必將推動新時代的兩岸經貿關係轉型升級。兩岸企業家峰會也必將在未來的兩岸經貿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作者:張華)

台灣業界和輿論積極評價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

2023-11-17

新華社台北11月16日電(記者石龍洪、劉斐)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近日在南京舉行,島內工商界和輿論高度關注,認為峰會年會的舉辦彰顯大陸方面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誠意和決心,有助於兩岸企業家深度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贏商機,兩岸加速融合發展才能共創美好時代。

 

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理事長譚世坪受訪表示,此次峰會年會主題為“新格局中融合發展和高品質發展”,正切中了許多台灣企業的需要。兩岸經濟融合至關重要,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紅利,臺商臺企一定不能錯過好機遇。

 

“峰會是兩岸企業界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岸強強聯手,就能實現更好發展,進一步增進同胞福祉。”台灣創新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奇岳説。

 

時事評論員林明正認為,峰會年會上大陸方面的政策宣示,為臺商臺企在大陸穩定發展注入信心。兩岸企業家應勇擔時代責任,共同參與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實現民族復興。

 

峰會年會受到島內媒體廣泛關注,主流報紙在重要版面顯著報道。《聯合報》圍繞峰會年會重點內容刊發整版報道。該報新聞觀察文章認為,從峰會年會透露的信號看,大陸方面將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島內媒體在報道中突出引述多位台灣重要工商界人士的觀點。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指出,面對當前挑戰,全球應加強協同合作。兩岸一家親,更應深化合作,“兩岸兄弟合作,其利可斷金”。

 

“臺商絕對不會放棄大陸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台灣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指出,兩岸企業家聚集峰會年會,提出在不同領域、各個行業的發展機會。佈局大陸是台灣産業“必須要走的方向”,兩岸加速融合發展才能共創美好時代。

 

兩岸企業家峰會臺方副理事長陳瑞隆表示,大陸仍是世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兩岸産業融合是兩岸和平的“關鍵密碼”。

 

《中國時報》《旺報》《工商時報》刊發多篇峰會年會報道,指出“兩岸經濟合作之橋越築越牢”,大陸將致力深化各領域融合發展,島內盼維護經濟互利雙贏。

 

《工商時報》報道指出,隨著大陸經濟復蘇,兩岸民間交流逐漸升溫,本次交流成果備受各界關注。在兩岸産業仍存在許多優勢互補空間的基礎上,峰會年會達成越多的具體成果,意味兩岸産業將有更多合作,更重要的是,代表兩岸有足夠的智慧尋找共同繁榮的方式。

展開全文

臺企瞄準大陸新能源機遇 冀兩岸合作共拓海外市場

2023-11-16

中新社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楊程晨)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15日在南京落下帷幕。總結環節,這一兩岸企業家的高端交流合作平臺向“兩岸新能源汽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授牌。

 

“新能源”,無疑是此次峰會眾多議程中的一個高頻詞彙。發言者主題演講、分論壇議程設置、企業家接受採訪,紛紛就兩岸新能源産業的合作表達期待,並提出務實建議。

 

14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首次在常州開展配套活動,企業家、學者共同探討深化兩岸新能源産業合作新路徑。以新能源為發展標簽的江蘇常州,於今年初出臺專門措施加速建設“新能源之都”,這座長三角地區新能源産業的標杆城市,也是江蘇對臺交流成效顯著之地。

 

活動現場,五個項目完成簽約,涵蓋高純度電池級碳酸鋰提取、快充充電樁及儲能設備研發銷售、新能源乘用車照明系統合作等。有媒體評價,這是兩岸新能源産業合作落地的實際體現。

 

峰會開幕式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致辭表示,峰會將以該示範基地作為推廣平臺,研究具體合作方案和優惠措施,推動兩岸新能源汽車業者對接洽談合作項目,未來還將進一步推動兩岸智慧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産業鏈合作。

 

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新格局中融合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于新發展格局中謀發展,不少與會人士建言,需要臺企將發展前景置身於大陸內循環體系之中。融入大陸新能源産業,轉化臺企新能源企業的創新技術,在與會人士看來或是未來許多臺企的優先選項。

 

今年以來,往來兩岸絡繹于途的工商界人士,正蓄積經濟融合發展的潛力。一系列參訪、座談行程中,可以看見尋找發展增量的台灣商界人士的意願。爭取擴大參與新能源汽車産業,將是兩岸進一步連結産業鏈供應鏈、共同開拓全球市場的關鍵一環。台灣工商界期望與大陸工商界共同實現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一起成長。

 

上半年,大陸汽車整車出口23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79.5萬輛、同比增長112.7%。大陸官方15日發佈的最新統計顯示,10月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額同比增長88.5%,銷售量增長在30%以上。

 

"我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新能源汽車這塊大蛋糕。"第二次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的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協理蕭志遠介紹,作為一家國際電子代工企業,英華達正計劃進軍新能源領域。此次參加年會,蕭志遠希望能認識更多的相關企業,尋找到大陸合作夥伴。

 

台資企業廣東正揚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全球100多家車企供應商資質。“兩岸在新能源産業沒有理由不優勢互補。”公司董事長顧一新在一場專題論壇上説,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迅速崛起,顛覆了全球汽車行業的未來,這對兩岸來説都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他觀察,大陸企業之於歐美,在新能源零部件生産方面的技術領先三到五年,但能夠感受到全球企業都在迎頭追上。

 

在顧一新看來,兩岸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各有所長,大陸在生産技術及市場通路方面領先,台灣則是專于創新且有獨到之處。“眾人拾柴火焰高。”他表示,如果兩岸能在技術、通路、創新上展開進一步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相信在這場變革中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及影響力。(完)

展開全文

評論:“真金”與“真情”寓于兩岸共同心聲 臺當局應順勢而為

2023-11-20

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的舉辦,讓兩岸企業界重量級人士在線下匯聚一堂。這是兩岸最高層級的民間經貿領袖交流平臺,會上發出的聲音反映出兩岸工商界的主流意見。

 

“加強經濟合作、深化融合發展、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等為與會者廣泛呼籲。這也是今年以來,伴隨走出新冠大流行、大陸經濟穩步復蘇,希望到大陸投資興業的台灣企業界的共同心聲。

 

這種共識的形成,首先緣于“深耕大陸、企業合作”能為兩岸經濟帶來“真金白銀”。

 

過去十年,兩岸經貿合作交流不斷深入,廣大臺商臺企抓住時代紅利融入大陸內需市場。兩岸貿易總額在十年內接近翻番,由2012年的1689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3196億美元,大陸實際使用台資累計增至720億美元。

 

當前,兩岸經濟合作面臨繁榮與衰退兩種前景的選擇。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高孔廉近日表示,兩岸和平發展與台灣經濟繁榮有著必然聯繫,兩岸關係好與壞,決定著台灣能否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共同心聲”的釋出,更凸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親情關係。

 

大陸的發展潛力和韌性沒有變,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沒有變,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初心沒有變。如何在大陸發展的新格局中謀發展?許多台灣工商界人士,尤其是長期在大陸經營事業的臺商表示,需嚴肅思考如何參與大陸自身建設,調整企業模式以更適應內需市場。

 

這意味著,兩岸産業鏈、供應鏈不僅不可能“脫鉤斷鏈”,經貿聯繫還將愈加密切。

 

近期,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兩岸經濟關係發展能走到今天,是因市場和非市場的兩種機制一起發揮作用。他並強調,台灣企業切勿忽視非市場機制因素。

 

所謂非市場機制的因素,是指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天親關係,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的本質屬性。大陸願為台灣同胞提供各種機會,台灣企業能在大陸實現發展,這更多體現于非市場機制上,這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大陸所享受不到的。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符合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共同心願。

 

今年以來,台灣産業界各團體多次赴大陸,除拜會有關部門解決關心議題外,也頻密走訪各地,開拓新的合作。爭取加入工業互聯網聯盟、擴大參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等,進而攜手大陸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這是當下臺企“登陸”發展所展現出的新趨勢。

 

融合發展、高品質發展為企業所需,對於“真金”與“真情”的期待和呼聲,臺當局理應順勢而為,真正理解兩岸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聲,而非製造兩岸對立,為兩岸企業的相向而行設置障礙。(完)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