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因創作出獨具韻味的中國風歌詞,方文山成為廣受兩岸歡迎的知名音樂人。日前,他在參加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時説,自己就是傳統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間的一座橋梁,以此讓更多的兩岸青年走近彼此,為血脈裏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基因而驕傲與自豪!方文山還透露,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有許多豐富內容值得挖掘表現,他打算在書法上繼續“做文章”。

 

近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被第78屆聯合國大會正式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有島內媒體認為,這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中華文化在世界興起“華流”的同時,民進黨當局卻頻頻做出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的“反向操作”。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聲稱“台灣主權獨立”,指兩岸“互不隸屬”,其競選宣傳片宣稱“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宣傳片的內容片面強調台灣文化與世界的聯結,卻對台灣文化的中華屬性掐頭去尾、避而不談。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福建莆田湄洲和台灣雲林北港媽祖像海峽對望

 

這部宣傳片雖然句句不提中華文化,但裏面的種種元素其實都源於中華文化。這部廣告把茶葉、書法、繁體字、古建築等文化元素的發祥地,歸結為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地,以此證明台灣是“世界的台灣”。譬如,廣告片中所謂“茶葉是從印度通過英國人貿易到全球”的表述就罔顧事實。實際上,英文的“tea”,就是從閩南話的“茶”音譯而來。台灣茶葉源自福建,制茶技術也是大陸人帶去的;另外,廣告片中指稱台灣的書法是“從亞洲開枝散葉”而來的。但其實,日本、韓國、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書法,莫不源自中國,書法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宣傳片中還把台灣鐵路“算作”日本殖民者的規劃,其實,台灣的第一條鐵路,是清朝台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主導建成的。如此看來,“世界的台灣”恰恰證明了是“中國的台灣”。

 

長期從事兩岸歷史文化研究的台灣學者王文隆舉例強調,媽祖是台灣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而媽祖來自於福建湄洲;台灣各地都有孔廟,孔子則來自於山東曲阜;春節、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豆漿燒餅油條、吃火鍋必須蘸的沙茶醬等飲食文化,敬老尊賢、長幼有序等家庭倫理,莫不帶有中華文化的印記;就連這部“世界的台灣”,全片用的也是標準的中文……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台南孔廟

 

台灣《旺報》刊發社評指出,中華文化的根在台灣鏟不斷、挖不走,真正深入台灣基層,就可以看到中華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更像榕樹般枝繁葉茂。拋棄中華文化這一根本的台灣文化寸步難行,更別提走向世界了。民進黨把“世界的台灣”廣而告之,其實是將“去中國化”包裝成了一種新騙術。

 

民進黨及其賴清德積極施行這種騙術的目的一是妄圖切割台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結、剷除台灣文化的“根”。二是為了欺騙島內民眾,讓他們以為“沒有中華文化”的台灣可以走向世界。賴清德之流的根本意圖還是“去中國化”,謀求“台獨”。而“台獨”對於台灣、對於兩岸關係的危害是毀滅性的。

 

有島內媒體認為,中華文化體現在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去中國化”不具有可操作性。台灣中時新聞網刊文表示,跳過大陸,把台灣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直接置於國際坐標,這是偏離現實,也不可行。還有島內學者表示,離開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台灣文化就是“無名之輩”。民進黨搞“台獨”、“去中國化”不但可能動搖社會之本,還會讓台灣舉步維艱,更會斷送台灣年輕人走向世界的競爭力。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凜冬新梅蘊春意,時序流轉待新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2024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新年寄語指出,即將舉行的台灣地區兩項選舉,是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兩條道路、兩種前景的重要抉擇,廣大台灣同胞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為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做出堅定正確的選擇。(撰稿:左鎮)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2023-12-26

平潭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是福州市轄縣。平潭俗稱“海山”,又名海壇,以其主島海壇島在海上遠望如壇而得名。又因海壇島形似麒麟,故雅稱海壇島為“麒麟島”。海壇島上最高峰君山常年有嵐氣氤氳,故平潭也稱東嵐山,別稱“東嵐”,簡稱“嵐”,故平潭又稱“嵐島”。平潭東面距台灣新竹僅68海裏,是大陸距台灣最近的地方。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平潭68海裏景區

 

根據文獻記載,明代時,平潭(當時稱作海壇)為鄭成功之子鄭經率部退守台灣島沿線的第一站,也是清康熙年間施瑯于澎湖擊敗鄭氏政權、收復台灣統一版圖的軍備補給站。而後的清朝中葉,嵐臺兩地建立起班兵輪換戍防機制,兩地留下了許多交往密切的遺址。我老家台南安平就有一處換防官兵所建的會館,名喚海山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它無言地記錄著海峽兩岸割捨不斷的歷史文化淵源。

 

平潭縣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行“政區合一”(行政區和實驗區)的管理體制。我在台灣本科畢業之後來到大陸廣州攻讀碩士。碩士畢業後,通過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才引進政策,我來到了實驗區屬事業單位擔任教師,目前擔綱研究兩岸海防史的階段性任務。我給自己設立的中長期目標是建設系統的對臺特色課,包含臺胞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專題、兩岸鄉村振興研究等。期望我的加入,能助力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對臺科研開啟一扇新窗。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平潭金井片區金融産業大廈

 

 

縱觀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進程:建設階段、深化階段和示範階段。最開始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然後不斷進行實驗區定位的深化與探索,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摸索出各方能接受的新路徑,最終起到示範性作用。現如今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已有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進程已從建設階段邁入深化階段。

 

初登島時,我曾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建設實驗區的歷史任務會擇定平潭呢?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解釋:首先,地理上佔據區位優勢。平潭是大陸與台灣直線距離最近的島嶼,近年兩岸間也有大陸高速客滾輪“海峽號”互通直航;再者,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而平潭這座海島恰恰也承載著多元文化匯聚的功能;從經濟方面看,平潭作為福建率先改革開放的地區和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加快開放開發的潛在優勢日益明顯,具備了較為有利的基礎條件;最後,素有“海蝕地貌甲天下,海濱沙灘冠九州”之稱的平潭到處都是靚麗的風景,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麗的海島。島上旅遊、民宿等産業蓬勃發展,以美麗畫卷對臺胞執手相迎。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冬日平潭老城區城關街景

 

 

隨著在平潭生活、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對此地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平潭招募了大量臺籍社工與社區營造師,參與社區建設及治理,引進台灣社區治理模式,通過實踐來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基層社區治理的可行模式。我也結識了許多進入到平潭的機關、事業單位擔任輔助崗位的台灣人才,以及許多台灣老師。生活保障方面,平潭綜合實驗區針對兩岸英才發佈“麒麟英才卡”,為臺青提供大量的人才公寓,以及限定臺胞專購的住宅樓盤,臺胞兒女也享有區內擇校的權利,切實解決了台灣人才的後顧之憂。按照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的藍圖,後續還將建設平潭機場和平潭動車南站,完善嵐島的海陸空全維交通。在平潭,我看到了它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浪涌之上的平潭進行時

 

平潭台灣夜市售賣的地道臺味花生卷冰淇淋

 

 

平潭綜合實驗區自2009年設立以來,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探索新路,沒有成功先例可尋,唯有執著堅定向前的信念。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平潭的現在進行時,那便是潤物無聲下層出不窮的驚奇。實驗與實踐相結合是為了更好的創造,在一次次突破中,平潭總會別出新裁又能切合實際地制定出一些涉臺政策與方針,並取得不錯的落地效果。

 

我何其幸運,矗立在歷史浪涌的雪白浪花之上,發揚著敢為人先的先行先試精神,我堅信平潭綜合實驗區將會走出一條與過往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路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輩成長于21世紀之初,有義務、有使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作者並供圖:謝建鋐)

展開全文

2023中華文化論壇深度探討兩岸文化融合 凝聚和平統一精神合力

2023-11-13

中國台灣網北京11月12日訊(記者 李柏濤 常凱特 李鑫)11月12日,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化復興”,來自兩岸及港澳地區的15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當前形勢下,如何用好中華文化這一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推動兩岸和平統一。

 

2023中華文化論壇深度探討兩岸文化融合 凝聚和平統一精神合力

 

11月12日,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化復興”為主題的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台灣網 李柏濤 攝)

 

本屆論壇是三年以來首次以線下實體會場形式舉行,論壇會務組共收到近90篇論文,各會場發言次數刷新原有紀錄。除主論壇外,分論壇對“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華文化與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和“兩岸藝術交流”三個分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龍明彪,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原文化部部長蔡武,新黨前主席郁慕明,台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馮明珠,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科技部原副部長張景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呂世明,全國臺聯黨組書記紀斌,國務院臺辦交流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李京文,北京大學副校長董志勇等出席。

 

紀斌致辭時表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是實現高品質統一的內在保障。全國臺聯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將繼續加強與北京大學合作,辦好中華文化論壇,促進同胞以心相交,加深兩岸相互理解,增進兩岸互信認同,凝聚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精神合力。

 

郁慕明在致辭中説,弘揚中華文化,探討中華文化的傳統與創新,探討中華文化的現代化轉化非常重要,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他以“家”、“中國文字”為例説明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和優勢,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西方只有三代或幾代,中國人、中華文化世世代代,就是因為中國人重視家國。“家”的結構,讓我們的社會幾千年綿延不斷,而中國文字更證明了中國人的智慧。

 

北京大學副校長董志勇發言時表示,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意義,中華文化復興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希望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化復興”的主題,共同深入探究中華文化寶庫,熱烈討論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化復興的關係,為兩岸文化藝術方面的融合獻計獻策,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開幕式後,王蒙、馮明珠、王在希分別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與時俱進,文化傳承:分享我的博物館經驗”和“踐行‘總體方略’,推動融合發展”為主題作了主旨演講。

 

中華文化論壇組委會負責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在受訪時表示,作為兩岸文化和藝術領域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一次重要研討活動,在推動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特別是文化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很有深度的探討。

 

2023中華文化論壇深度探討兩岸文化融合 凝聚和平統一精神合力

 

中華文化論壇組委會負責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主持論壇開幕式。(中國台灣網 李鑫 攝)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從2015年舉辦首屆論壇至今,9年以來,論壇在兩岸、港澳地區及華人社會産生積極影響,三次入選“兩岸關係十大新聞”。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論壇匯集兩岸同胞的聰明才智,攜手共為弘揚中華文化建言獻策,堅定文化自信,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久力量。

展開全文

兩岸合辦“妙音莫高”展 向台灣青少年推介敦煌文化

2023-10-13

中新社台北10月12日電 (記者 劉舒淩)2016年起在台灣巡迴舉辦的“敦煌文化藝術展”,12日起以新媒體形式、“妙音莫高”主題在線展出豐富的樂舞圖像及文獻,並以VR虛擬現實技術提供莫高窟220窟、285窟以及321窟的360度觀看視野,為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細膩呈現敦煌藝術之美。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和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敦煌展,今年邁入第8屆。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介紹,這次展覽既有古代敦煌地區樂舞使用的各類記載,也有當地樂舞流行、傳播和教育的證據。可從中了解中國古代樂舞文化的豐富性和絲綢之路樂舞交流歷史。

 

兩岸合辦“妙音莫高”展 向台灣青少年推介敦煌文化

 

10月12日,兩岸合辦的《妙音莫高──敦煌樂舞專題展》在線上開展。圖為展覽主視覺。敦煌研究院供圖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表示,去年,以建築為主題的敦煌展在台灣觀眾之中大受歡迎。今年展覽重點圍繞樂舞,借由圖像數據和文字記載透視當年的音樂舞蹈,可讓觀眾看到不同面向的敦煌。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副部長于昕説,“敦煌文化藝術展”自2016年在台灣各校巡迴展出,得到青年朋友關注和喜愛。2021年展覽首次以在線形式呈現,打破時空限制,更便於全景展示敦煌壁畫的唯美精妙。今年,“妙音莫高”繼續將高科技展示應用到傳統文物展陳中,同時在線下舉辦豐富的活動,希望有助台灣青少年朋友認識、傳承敦煌文化。

 

兩岸合辦“妙音莫高”展 向台灣青少年推介敦煌文化

 

10月12日,兩岸合辦的《妙音莫高──敦煌樂舞專題展》在線上開展。圖為展覽中呈現的敦煌榆林窟中的飛天樂伎。敦煌研究院供圖

 

石靜文介紹,今年,主辦方規劃了“舞動敦煌”動畫短片競賽,開展當日即可報名,盼激發更多台灣年輕人的創作能量、詮釋敦煌古典之美。

 

據了解,此次專題展規劃有“樂舞合壁”“諸天伎樂”“無量樂器”“繽紛俗樂”“卷出雅音”五個單元。展期將持續到2024年1月15日。(完)

展開全文

外交部: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2023-12-22

12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就台灣問題提問,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今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舊金山會晤期間,深入闡述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當時的有關的新聞稿已經及時發佈了,大家也可以查閱。習近平主席指出,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重視美方在巴厘島會晤中作出的有關積極表態,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汪文斌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立場一以貫之、堅如磐石、不可撼動,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總臺央視記者 吳汶倩 孔祿淵)

展開全文

文化的自信,在方城裏流傳

2023-12-22

有時候,一條有韻致的街巷、一方有味道的區域,往往就是一座城的靈魂代表。

 

在瀋陽,方城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區域。擁有“一宮(瀋陽故宮)一居(張學良舊居)一街(瀋陽中街)”的瀋陽方城,是城市核心的文旅地標,引領示範著全市文商旅融合發展。

 

文化的自信,在方城裏流傳

 

11月13日,國家文旅部網站公示了首批50家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名單。沈河區成功入選,是遼寧省唯一一家入選單位。冬日暖陽,人來人往,漫步中街、方城的遊人發現,再獲殊榮的這一街一城,又有新變化。

 

文化的自信,在方城裏流傳

 

站在東西走向的中街街頭,雕刻著“全國示範步行街”藝術字的地下通道入口,半圓弧的外立罩面上火紅的花團熱烈地簇擁在一起,一句“我愛瀋陽、我在中街等你”的標語,成為“打卡熱”的新一景。

 

文化的自信,在方城裏流傳

 

中街、方城的夜色也是一絕。夜幕降臨時,五彩的霓虹籠罩著整條街巷。從這裡出發,步行街的青磚路兩側,現代的門窗裏各色的鋪面、商品令人目不暇接。生活的煙火、街角的文化、不眠的娛樂、時尚的活力,在方城、老街裏流動、匯聚。

 

文化的自信,在方城裏流傳

 

人們喜歡拐進從街裏延伸而出的衚同,那裏不僅有文化的延續,還有獨特的美食。人們換上民族特色服飾,穿越般地徜徉在歷史文化街區深處。而對於那些奔著美食而來的客人來説,各種食物的香味交織在一起、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時,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純粹的出發理由。夜幕下,手握各色美食的食客,也成了衚同裏的別致一景。

 

老街裏流傳、延續的,是文化的魅力,更是文化的自信。(吳勇)

展開全文

台灣學生踴躍創作敦煌樂舞動畫短片 大二生獲金獎

2023-12-26

中新社台北12月23日電 (記者 路梅)兩岸合辦的“妙音莫高——敦煌樂舞專題展”23日在台北舉行動畫短片競賽頒獎典禮,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係大二學生團隊創作的《升蓮》獲得金獎。

 

據了解,台灣高校學生踴躍參與本次競賽,共有近百件作品參賽。兩岸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隊以主體與創意、文化底蘊、風格與視覺表現作為評選標準,選出金、銀、銅獎及10名“優秀獎”,還通過網絡票選得出“人氣獎”。

 

評審團一致認為《升蓮》故事有創意、角色有新意,兼具現代與傳統之美,人物動作表演與情緒到位,視覺畫面與後期製作清新且符合故事調性,評為金獎。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表示,參賽作品將敦煌古老壁畫的魅力納入創作,不僅在技術層面有極佳表現,更在敘事和技巧上突破傳統框架。期待這次競賽能讓青年學生對敦煌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副部長趙波、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副研究館員朱曉峰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與頒獎活動。

 

趙波表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作為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星,敦煌壁畫一直深受兩岸同胞喜愛。期待與兩岸各界朋友一道,持續為增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民心相通貢獻積極力量。

 

朱曉峰説,通過競賽看到了台灣學子對敦煌文化的熱愛,並從優秀作品中受到啟發,看到講述敦煌文化的各種可能性。希望這次展覽和比賽能成為引子,讓敦煌樂舞在台灣開枝散葉、開花結果。也歡迎台灣年輕人到莫高窟近距離感受敦煌文化。

 

台灣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翁漢騰表示,這次活動讓敦煌的千年藝術以新的推廣方式接觸年輕世代,台灣年輕人觀看線上展覽後,再以各自的創意觀點重新詮釋,讓人覺得敦煌藝術很親切,也更具想像力。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和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敦煌展,今年邁入第8屆。此次“妙音莫高——敦煌樂舞專題線上展”將持續至2024年1月15日。(完)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