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台灣鬧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小過年”,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其熱鬧程度僅次於春節,也是台灣最熱鬧的傳統文化節慶之一。暌違四年之久,在2024甲辰龍年,我與家人團圓在一起,賞花燈、猜燈謎,鬧元宵,歡度佳節。

 

台灣鬧元宵

 

2024台北燈節”現場 (作者供圖)

 

談到台灣元宵節的傳統文化活動,依照台灣的地理位置,可以分為“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四大元宵習俗活動。

 

天燈也被稱為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發明。起初用來傳遞信息,後來成為節日祈福許願的用品。首辦于1999年的新北市平溪天燈節,如今已躋身台灣地區最重要的元宵節慶活動之一。每年元宵節,新北市平溪會涌入眾多民眾,將自己的願望寫在天燈上,祈願未來美好。

 

南蜂炮説的是位於臺面市鹽水區的蜂炮,俗稱“鹽水蜂炮”。“鹽水蜂炮”由來已久。相傳,清朝光緒年間,鹽水瘟疫橫行,鄉民們到關帝廟求卦後,按指示放鞭炮驅瘟避疫。後來逐步演變為每年元宵期間的蜂炮盛會。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臺,點燃時萬炮齊發,有如蜂群傾巢而出,被炸到的人會被認為“越炸越發”。

 

東寒單,是台東元宵節一個著名的民俗活動,又稱為炮轟寒單爺活動。寒單爺是民間俗稱的“武財神”。據説寒單爺怕冷,所以人們就炸鞭炮為他驅寒。一般認為,“如果鞭炮炸得越旺,那一年的財運也就越旺”。所以,只要是寒單爺神轎經過的地方,都是鞭炮炸射的對象。既是為財神爺驅寒,同時也為自己和家人祈福,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

 

西乞龜乃澎湖地區古老的傳統。為了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平安,澎湖居民會在元宵節舉行乞龜許願活動。各廟宇無不費盡心思、出奇制勝,紛紛在材質及大小等方面各顯神通,設計出各種獨特樣式的“米龜”供人們觸摸。近年來,乞龜活動融合了一些在地文化習俗和趣味遊樂活動,吸引人潮前往觀看和祈福。

 

説完這四大傳統習俗活動之後,台灣元宵節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活動就是“台北燈節”。作為一名台北市民,我經常參加“台北燈節”。今年,我帶著父母和孩子,三代人一同來到台北西門町參加一年一度的“台北燈節”。此次“台北燈節”以“龍耀光城”為主題。參觀的第一站從“上海燈彩”開始,其主題為“VISIT SHANGHAI”。來自上海的花燈整體為圓形鋼結構,旋轉的中央大燈籠展現著上海風貌,兩側是一支支綻放的白玉蘭花燈。200多盞小燈籠上呈現的是燈謎、詩文、書畫作品等,這些小燈籠中還包含特別的20款手繪畫作燈籠,是從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的投稿作品中甄選而出,帶有濃濃的兩岸融合元素。燈景的大門迎賓處還製作有卡通玩偶形象的龍寶“海海”和“貝貝”供市民拍照。

 

台灣鬧元宵

 

2月17日晚,“上海燈彩”亮相台北(作者供圖)

 

上海花燈坐落于台北市忠孝西路中華路口,是進出台北市的交通要道。讓台灣各地民眾一進入台北就可以看到上海花燈,也再次説明瞭上海市和台北市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結,就如同許多台北市民常説的那樣,上海市是最像台北的一座城市。

 

元宵節是龍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這天吃湯圓象徵“團圓、圓滿”之意。這一天,我們全家一起製作和品嘗湯圓,不僅能透過製作湯圓的過程讓全家人一起感受團圓氛圍,最重要的是,闔家可以借此期盼新的一年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吃湯圓團聚之際,我們全家老小還會玩猜燈謎遊戲,這是我孩童時最喜愛的一項過節活動。我們在小燈籠上挂上寫著謎語的紙條,凡是猜對的人都會得到花燈或小獎品。玩著玩著,我的心情像是回歸到童年那時一般喜悅純真。

 

元宵佳節之際,祝福兩岸同胞元宵節快樂,月圓人更圓,幸福相伴,萬事順遂。(作者:羅鼎鈞)

記憶中的元宵節

2024-02-22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身處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們總有著不同的記憶。在我的記憶中,尤屬元宵佳節最為印象深刻。台灣澎湖,這座佇立在海峽兩岸之間的島嶼,承載著我出生、逐漸成長的眾多回憶。而在澎湖度過的每一個元宵節,對我來説,都擁有著特別而難忘的意義。

 

兒時的元宵節,經常是爸爸開車帶著全家人從馬公市區回到西嶼鄉,這是他的老家,也是爺爺和奶奶一輩子的住所。西嶼,一個以捕魚、務農為主的村落,街坊鄰居的生活方式十分規律,人們遵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法則。然而,在元宵節這天,居民們會拋開常態,熱鬧的氣氛直至夜晚仍在空氣中喧騰。

 

元宵節的特殊可以從當天早晨説起。初春的元宵節尚能讓人隱約感受到些許涼意,但廚房裏傳來的蒸汽既溫暖、又中和了早春余留的一絲寒氣,那是媽媽正在烹煮湯圓的身影。煮好的湯圓最開始和新鮮水果一同被擺放在家中的佛桌上,等待祭祀。祭祀完成後便是全家人享用湯圓的時刻,甜甜的湯圓成為舌尖和記憶裏最美的味道。這是被我和弟弟、妹妹取名為“湯圓節”的日子,也是從小到大未曾改變的習俗。 

 

記憶中的元宵節

 

今年春節期間作者在澎湖天后宮看到的巨大米龜 (作者供圖)

 

待一頓特別的早飯結束後,人們便展開一如既往的工作、學習。在元宵節的白天,在多數人身上,確實還察覺不出絲毫過節的濃厚氛圍。這一天雖在正月,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假期,更多的人已步入正常生活軌道,為新計劃而開啟辛勤奮鬥的一年。然而,總有一群人為大家能夠過好元宵節在默默努力著。他們為街道點綴上大紅燈籠,在廟宇裏忙碌地張羅關於元宵節的各式活動。尤其在我的家鄉澎湖,元宵節始終保留著一項亙古不變並具有獨特性質的文化活動,名為“乞龜”。

 

説到“乞龜”,對於土生土長的澎湖人來説,是元宵節裏再熟悉不過的傳統風俗。此時,每座廟宇的核心空間都被體積龐大的米龜所佔據。米龜是由袋裝大米堆砌而成,顏色鮮艷,主要由喜氣的紅色和金色組成。它的身上還被黏貼上諸多祈福語,彷彿化為米龜的一層外衣。澎湖的男女老少都格外喜歡米龜,因為他們深信米龜能為其帶來一生的平安、順遂。所謂“乞龜”,就是元宵期間,民眾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乞龜”習俗的摸龜有傳統的順序和口訣:“摸到頭,起大樓;摸到嘴,大富貴;摸到尾,有頭又有尾……”祈福活動結束後,這些米將會被分發給民眾帶回家分食,隱喻“呷(吃)平安”。

 

成年後,我背井離鄉,因學習又或其它大小事務,總是沒機會再回到澎湖度過元宵節。儘管如此,我總覺得,只要身處於中華文化的環境中,參與著各地豐富多元的元宵節活動,便宛如在家鄉度過元宵節一樣。元宵節總是以不同形式陪伴在我的身邊。此刻身處異地,我卻並未因地域的隔絕限制了自已對元宵佳節的感念與體驗。

 

記憶中的元宵節

 

作者以前拍攝的元宵節燈會熱鬧場景(作者供圖)

 

也許,在現代繁忙生活中,人們不再因元宵佳節而付出隆重的準備,但封藏于每個人心中對於中華傳統節日的那份深層渴望卻有增無減。這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與共性,它將在我們生命的無數個日夜裏陪伴左右,帶給我們屬於中華文化獨有的溫暖、希望和力量。(作者:陳怡蓁)

展開全文

猜燈謎 賞民俗 話團圓 兩岸同春鬧元宵

2024-02-23

猜燈謎 賞民俗 話團圓 兩岸同春鬧元宵

 

圖為二0二四“高雄·北京特色周”活動現場。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寓意團圓和美,承載著兩岸中華兒女關於親情與思念的情感記憶。連日來,大陸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海峽兩岸同胞一起賞花燈、猜燈謎、鬧民俗、迎佳節,感受月圓人團圓的美好氛圍。

 

2月22日下午,北京、高雄兩地連線舉辦以“龍騰兩岸 歡慶元宵”為主題的2024“高雄·北京特色周”活動。在北京台灣會館,現場挂起喜慶的大燈籠、火紅的中國結,歡聲笑語不斷,熱鬧非凡。

 

由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金帆合唱團表演的歌曲《龍的傳人》,拉開“兩地聯唱 祥龍吟春”的序幕。隨後,來自台灣高雄的小學生歡唱《拍手歡迎歌》,熱烈期盼北京同胞到台灣做客。兩地小朋友還一起演唱《外婆的澎湖灣》,歌聲點燃現場氛圍。燈市口小學老師王娜告訴記者,能和來自台灣高雄的小朋友共同演出,同學們都特別興奮。“元宵佳節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節日,孩子們在這種熱鬧團圓的氛圍中,切身感受到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3名在京小臺胞帶來的曲藝説唱《曲韻弦歌京臺情》,以獨特的嗓音和藝術構想,展現了京臺師生間的深切情誼,贏得現場陣陣叫好。高雄中華藝校帶來的民族服裝秀《龍飛鳳舞藝曲慶元宵》、北京東城區文化館的抖空竹表演《俏花旦》等精彩節目,也獲得兩岸觀眾一致喝彩。

 

“在台灣,元宵節通常被人們視為‘年的收尾’,是春節最後的高潮。在我記憶中,吃元宵、做花燈、逛廟會,這些都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在大陸過元宵節,也有許多相同的習俗,一樣隆重熱鬧。”北京協和醫院台灣醫生丁文蘊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和家人第二次參加“高雄·北京特色周”活動,這種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氛圍,感覺特別溫暖。

 

在福建福州,第二十二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于2月20日在馬尾區瑯岐紅光湖公園亮燈,吸引不少兩岸同胞前往參觀。公園內佈置了“龍馬精神”“最憶船政”“兩馬親上親”“馬尾印象”四大主題60多組花燈,同慶新春。

 

“兩馬同春鬧元宵”為福州馬尾、馬祖兩地共同舉辦,兩地民眾每年元宵節期間互贈花燈,共同體驗閩劇、“鬧花燈”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本屆活動以傳統節慶文化、歷史文化、船政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線,融入兩岸特色美食、文創設計、研學活動等內容,邀請兩馬童聲合唱團、台灣樂隊參加綜藝晚會,並將持續至2月25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表示,我們正全力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不斷增強臺胞臺企獲得感,希望福馬兩地進一步加強産業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福馬同城通”實體服務卡同日發佈,馬祖居民可持卡在福州全市範圍內享受住房、醫療、教育、交通等各方面優惠。

 

同樣在福建,為期兩天的“媽祖賜福·歡慶元宵”莆臺同胞護駕媽祖金身省親布福活動近日在莆田湄洲島舉辦。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發祥地,每年正月接媽祖鬧元宵是島上的傳統習俗。燈光秀、煙花秀、篝火晚會……活動期間,湄洲媽祖祖廟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媽祖金身在信眾的簇擁下離開天后宮,開展巡安布福之旅。兩岸同胞夾道恭迎,手持清香許願祈福。

 

十音八樂、電音三太子、兩岸民俗陣頭表演、媽祖面非遺製作展示……兩岸民眾在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中共同謁媽祖,歡慶元宵節。活動期間還舉行了擺棕轎、換媽祖花、猜燈謎、平安塔燈光秀、媽祖供品非遺展示等系列活動。

 

“什麼動物最愛亂買東西?”“一字有五口,與門交朋友,順貼人人愛,倒貼家家有。”……福建廈門衛視將於元宵節當晚推出“海峽兩岸元宵詩樂會”,以“觀燈踏歌 情融兩岸 吟詩聽曲 夢圓中華”為主旨,分為“元·萬象更新”“緣·人間煙火”“圓·夢圓中華”三大篇章,邀請兩岸同胞一起賞燈、猜謎、吟詩、聽曲,感受妙趣民俗,共度團圓佳節。

 

同樣將於元宵節當晚舉辦的“龍騰灣區·一樹繁花——2024粵港澳臺青年元宵晚會”也引發關注熱潮。粵港澳臺四地青年共同演唱《龍的傳人》,表達拳拳愛國情;穿著非遺服飾唱響兒時民謠,傳遞濃濃年味兒;將台灣民俗文化電音三太子與潮流街舞文化相結合,為觀眾帶來歡樂……晚會把粵港澳臺青年的灣區追夢故事、非遺文化傳承、潮流生活方式搬上舞臺,展現新銳進取、朝氣蓬勃的灣區青年群像。

 

台灣青年林俊億將台灣少數民族的“太魯閣織錦”和民謠“太巴塱”帶上2024粵港澳臺青年元宵晚會舞臺。他説:“太巴塱這首歌很具有傳統意義,它是台灣少數民族在祭祀慶典時會唱的歌,有召喚外地遊子回家的含義。這首歌對我而言,是希望能溫情呼喚在外漂泊的人回到祖國的懷抱。”

展開全文

“我們年年把最好的區域留給大陸花燈”——台灣南投燈會見證兩岸情誼

2024-02-22

“我們年年把最好的區域留給大陸花燈”——台灣南投燈會見證兩岸情誼

 

圖為民眾在欣賞“千年商港 幸福溫州”主題花燈。

 

“我們年年把最好的區域留給大陸花燈”——台灣南投燈會見證兩岸情誼

 

圖為南投燈會“福氣龍來”主燈。

 

步入台灣“南投燈會”展覽現場,高10余米、氣勢磅薄的“福氣龍來”主燈首先映入眼簾,在主燈周圍的花燈群,正來自大陸。“我們年年把最好的區域留給大陸花燈,這些花燈製作十分精美,民眾也很喜歡。”南投縣政府觀光處處長陳志賢對記者説。

 

2014年以來,南投縣每每舉辦元宵燈會時都設置有大陸燈區。與南投縣往來密切的浙江多個城市,更是燈會的常客。今年浙江共有12座大型花燈參展,包括杭州的“秀麗三江”、寧波的“龍耀寧波”、溫州的“千年商港 幸福溫州”等主題花燈,充分展現浙江各地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特色。

 

原本以為燈會是快速拍照打卡的場合,令記者有些意外的是,花燈展板上一段段關於大陸城市的介紹,常讓民眾駐足許久。有人出聲讀出文字説明,有人在花燈前開心留影,有人向同伴講起更多與大陸相關的故事……陳志賢説,大陸花燈連年亮相,許多台灣民眾對這些城市早已不陌生。

 

在溫州花燈旁,南投人劉先生對記者説,這組花燈上,宋代福船從浙江半屏山旁駛向遠方,讓他想起一首民謠:“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台灣。”兩岸半屏山遙相呼應,就像數年前,由溫州捐建的“泰順廊橋”在南投縣集集鎮“安家”,成為台灣目前唯一的木拱廊橋,也為南投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標。永嘉崑曲、瑞安活字印刷、細紋刻字……花燈展現的溫州非遺文化,令現場觀眾嘖嘖讚嘆。在元宵節之後,這座溫州特色花燈,同樣將在集集鎮“落戶”,讓更多民眾長久欣賞。

 

南投縣政府計劃處處長邱紹偉向記者介紹,南投燈會舉辦多年來,活動日漸豐富,影響力逐漸增強,已成為深受台灣各地民眾喜愛的節慶盛事。燈會舉辦期間,每天有五六十萬人次入場,預計共有超過500萬人次參觀,參觀者主要來自全臺各縣市。從前參觀燈會的以中老年人居多,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體驗。

 

今年南投燈會“水陸空”俱全,除了包含五大主題、11個特色燈區,更融合無人機表演、煙火秀及新春特別演出等。在白天,民眾可搭乘小火車穿越景觀花海、體驗立式划槳、在品牌商展內購買南投物産。隨著夜間燈光亮起,民眾又可賞遊各燈區,欣賞各種表演。燈會期間,民眾可在美食市集大飽口福,數十家攤位上,售賣大陸美食。

 

“期待大家通過南投燈會這個平臺,看到南投自然生態、人文底蘊與産業觀光的多元面向。”南投縣長許淑華説,恰逢南投花季與溫泉季,台灣各地民眾來燈會“走春”之餘,歡迎前往南投各鄉鎮,來一趟賞花泡湯之旅,在假日放鬆身心。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