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兩岸|從家族到民族 清明祭祖 思源不斷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4-04 22:08:35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4日上午,馬英九先生率台灣青年在陜西省黃陵縣參加了“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
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陵寢,黃帝陵被世人稱為“中華第一陵”。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是中華兒女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的傳統盛典。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都有大批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華人到訪祭拜。近年來,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蔣孝嚴、榮譽主席連戰及夫人連方瑀、前主席吳伯雄和新黨前主席郁慕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台灣知名人士,都曾率團到此謁陵祭祖。
對於馬英九來説,祭拜黃帝陵並不陌生,他在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8年間,曾6度在台北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要知道,在他之前,這項典禮都是由台灣地區內政部門負責人主持的,而馬英九打破慣例,提升了“遙祭”的規格與影響,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可見一斑。
自1951年起,台灣當局每年清明都要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認為“該項典禮之舉辦,具有記取併發揚中華民族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之深遠意義”。而且,“遙祭”典禮與大陸的祭祖典禮差別不大,也包括了擊鼓鳴鐘、恭讀祭文、鞠躬拜謁等環節。
“遙祭”雖遙,卻是割捨不斷的情感紐帶,意味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正因如此,典禮也成為“台獨”的眼中釘、肉中刺。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後,自2017年起變相取消了每年一度的“遙祭”儀式,“去中國化”、數典忘祖的面目昭然若揭。在此背景下,馬英九先生帶著一眾台灣青年到黃帝陵拜謁,顯得格外珍貴。
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去年也是在清明時節,73歲的馬英九第一次來到湖南湘潭老家祭祖,他用家鄉話説出“湘潭伢子回來了”,令人淚目。
從“家族”到“民族”,無論台灣局勢如何演變,台灣同胞跨過海峽祭拜黃帝陵從未間斷,他們每個人都在以實際行動認同兩岸同宗同源,是對中國人身份的體認,也是對“台獨”勢力割裂兩岸血脈親情的回擊。馬英九去年首次“登陸”時,島內有超七成民眾持樂見態度,今年也同樣獲得了台灣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認為此舉有助於為當前緊張的臺海形勢降溫。這反映出的,正是島內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的主流民意。只要這樣的民意在,兩岸關係的希望就在。
黃帝陵西側有一片“思源林”,取自“飲水思源”之意,寓意台灣與大陸同祖、同根、同源。今年,馬英九帶著台灣學子在這裡種下橋山柏,為黃帝陵再添新綠,也為兩岸未來再添活水。飲水思源,才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才能不忘本,才能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廣。
(文|趙靜)
相關新聞
- 2024-04-04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參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 2024-04-03馬英九率台灣青年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 2024-04-01馬英九率臺青抵達廣東交流參訪 宋濤在深圳會見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