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必遭反噬

民進黨當局當政以來,持續在島內推動所謂的“去中國化”,且日益變本加厲、不擇手段。近日,民進黨當局要求島內大專制軍校通識教育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改為“世界歷史”,並縮減相關課程含孫子兵法的學分。這一系列荒唐動作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大搞“去中國化”,此前推出所謂“教改”政策和“台獨”課綱,這次又刪改島內軍校課程,讓軍校學生看不到抗戰的歷史,學不到古代中國人的智慧。他們妄圖通過各種方式割斷兩岸歷史和文化聯結,以此蒙蔽台灣民眾,欺騙台灣青年為“台獨”上戰場,充當“台獨”炮灰。

 

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必遭反噬

 

對於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臺軍退役將軍栗正傑批評道:“這是希望大家以後為‘台獨’而戰、洗滌軍心嗎?”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馬文君通過個人的社交媒體賬戶對此表達了強烈質疑。她認為,臺軍不讀中國現代史,就像是隱瞞孩子的血緣,逼著孩子否認自己的出身,撕毀孩子的出生證明。島內資深媒體人樊啟明也提出質疑,以後9月3日“軍人節”、7月7日“陸軍節”、8月14日“空軍節”,這些紀念對日抗戰的軍人節日還要不要過?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會”秘書長段心儀批評指出,教育不能當槍使。

 

民進黨當局這次對軍校生的課程調整,是其所主導課綱調整的延續。歷史一直是民進黨當局推動課綱調整的重點科目,其在2019年實施的新版高中歷史課綱中,強行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內容,妄圖以被扭曲的教育切斷寶島台灣與祖國大陸的歷史聯結,欺騙、毒害台灣青少年一代,剝奪青年一代全面學習了解歷史的權利。

 

民進黨當局大肆推動“去中國化”,無非是妄圖為其謀求“台獨”分裂鋪路。然而,謀求“台獨”只是民進黨當局的黃粱夢,絕無實現的可能性,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命題。“台獨”分裂意味著戰爭和動蕩不安,意味著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台灣同胞利益福祉的高度不確定,兩岸14多億中國人絕不會答應。目標和方向錯誤,民進黨當局操弄的“去中國化”實質上是自欺欺人。

 

追根溯源,臺軍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創立之初,有著東征、北伐的光輝經歷。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是正面戰場抗戰的主力,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戰力量,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抵禦外辱、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歷史。若今天的臺軍不學中國現代史,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又怎麼會有精神傳承和堅定信念,難免會淪為被少數政客操控的工具。當然,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所希望的,通過割裂歷史、切斷聯繫,讓臺軍切實充當民進黨當局謀求“台獨”的棋子和炮灰。

 

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必遭反噬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台灣同胞是中華民族的成員,台灣文化的母體是中華文化,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進黨當局罔顧歷史事實和客觀現實,持續操弄“去中國化”,這樣的數典忘祖行為無異於自斷根基、自掘墳墓,必將遭到反噬。今天你可以忘記歷史、背叛先人,未來你的子孫後代不會背叛你嗎?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禍及台灣社會和台灣長遠發展。試想,若台灣社會缺少了尊重歷史、傳承歷史的良好氛圍,被各種欺騙和不擇手段的歪曲事實及政治打壓所籠罩,整個社會怎能不加劇撕裂?青年一代怎能健康成長?2300多萬台灣同胞長遠的利益福祉又如何保障?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作者:周小柯)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2024-01-03

因創作出獨具韻味的中國風歌詞,方文山成為廣受兩岸歡迎的知名音樂人。日前,他在參加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時説,自己就是傳統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間的一座橋梁,以此讓更多的兩岸青年走近彼此,為血脈裏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基因而驕傲與自豪!方文山還透露,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有許多豐富內容值得挖掘表現,他打算在書法上繼續“做文章”。

 

近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被第78屆聯合國大會正式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有島內媒體認為,這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中華文化在世界興起“華流”的同時,民進黨當局卻頻頻做出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的“反向操作”。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聲稱“台灣主權獨立”,指兩岸“互不隸屬”,其競選宣傳片宣稱“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宣傳片的內容片面強調台灣文化與世界的聯結,卻對台灣文化的中華屬性掐頭去尾、避而不談。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福建莆田湄洲和台灣雲林北港媽祖像海峽對望

 

這部宣傳片雖然句句不提中華文化,但裏面的種種元素其實都源於中華文化。這部廣告把茶葉、書法、繁體字、古建築等文化元素的發祥地,歸結為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地,以此證明台灣是“世界的台灣”。譬如,廣告片中所謂“茶葉是從印度通過英國人貿易到全球”的表述就罔顧事實。實際上,英文的“tea”,就是從閩南話的“茶”音譯而來。台灣茶葉源自福建,制茶技術也是大陸人帶去的;另外,廣告片中指稱台灣的書法是“從亞洲開枝散葉”而來的。但其實,日本、韓國、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書法,莫不源自中國,書法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宣傳片中還把台灣鐵路“算作”日本殖民者的規劃,其實,台灣的第一條鐵路,是清朝台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主導建成的。如此看來,“世界的台灣”恰恰證明了是“中國的台灣”。

 

長期從事兩岸歷史文化研究的台灣學者王文隆舉例強調,媽祖是台灣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而媽祖來自於福建湄洲;台灣各地都有孔廟,孔子則來自於山東曲阜;春節、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豆漿燒餅油條、吃火鍋必須蘸的沙茶醬等飲食文化,敬老尊賢、長幼有序等家庭倫理,莫不帶有中華文化的印記;就連這部“世界的台灣”,全片用的也是標準的中文……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台南孔廟

 

台灣《旺報》刊發社評指出,中華文化的根在台灣鏟不斷、挖不走,真正深入台灣基層,就可以看到中華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更像榕樹般枝繁葉茂。拋棄中華文化這一根本的台灣文化寸步難行,更別提走向世界了。民進黨把“世界的台灣”廣而告之,其實是將“去中國化”包裝成了一種新騙術。

 

民進黨及其賴清德積極施行這種騙術的目的一是妄圖切割台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結、剷除台灣文化的“根”。二是為了欺騙島內民眾,讓他們以為“沒有中華文化”的台灣可以走向世界。賴清德之流的根本意圖還是“去中國化”,謀求“台獨”。而“台獨”對於台灣、對於兩岸關係的危害是毀滅性的。

 

有島內媒體認為,中華文化體現在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去中國化”不具有可操作性。台灣中時新聞網刊文表示,跳過大陸,把台灣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直接置於國際坐標,這是偏離現實,也不可行。還有島內學者表示,離開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台灣文化就是“無名之輩”。民進黨搞“台獨”、“去中國化”不但可能動搖社會之本,還會讓台灣舉步維艱,更會斷送台灣年輕人走向世界的競爭力。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騙術包藏“台獨”禍心

 

“凜冬新梅蘊春意,時序流轉待新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2024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新年寄語指出,即將舉行的台灣地區兩項選舉,是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兩條道路、兩種前景的重要抉擇,廣大台灣同胞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為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做出堅定正確的選擇。(撰稿:左鎮) 

展開全文

國臺辦:任何“去中國化”的伎倆,都磨滅不了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印記

2024-05-15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左妍冰):5月15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陳斌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任何“去中國化”的伎倆,都磨滅不了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印記,淡化不了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有記者提問:台灣歷史博物館歷經六年整修後重新開幕,卻發現原本的蘇州園林景觀竟被日本枯山水景觀替代,被島內輿論批“毀壞記憶”,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表示,島內各界人士和輿論對此已紛紛提出質疑,表示反對。我要強調的是,任何“去中國化”的伎倆,都磨滅不了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印記,淡化不了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希望廣大台灣同胞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

 

這位記者還提問: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無時無刻不大搞“去中國化”。近年來,有關台北故宮文物受損的新聞頻頻傳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説,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中華珍貴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與傳承,承載著兩岸割捨不斷的文化血脈和歷史紐帶,凝聚著中華兒女共同的人文情懷。確保有關文物安全,是台灣有關方面的基本責任。

展開全文

台灣有識之士呼告:廢“去中”課綱,救救孩子!

2024-01-10

新華社記者劉暢、陳鍵興

 

8日下午,一張遒勁有力的行書漢字“禮義廉恥”巨型橫幅,出現在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大門口。一輛輛挂著“廢課綱”“救救孩子”條幅的私家車,繞行附近街區並齊聲鳴笛。

 

這是台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在台北發起的“書寫揚聲”抗議活動,要求當局立即修正現行課綱,期許喚醒台灣社會對於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記憶與認同,給年輕人以“看得見未來和光”的課綱。

 

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多年來飽受詬病,2019年啟用的課綱大幅刪減必讀古文篇目,《岳陽樓記》《勸學》《廉恥》等中華文化經典名篇被刪除,還對中國史進行簡化與肢解。

 

對於現行課綱中的“去中國化”意識形態,年逾八旬的台灣歷史學者武之璋深感憤慨,認為其完全背離中華文化的價值觀,“這是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嚴重罪過!”

 

不少台灣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自發來到現場,對現行教綱及其導致的價值觀偏離表示嚴重不滿。

 

台灣有識之士呼告:廢“去中”課綱,救救孩子!

 

2023年12月23日,台北中山女中退休語文老師段心儀在“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記者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老師學生沉入越來越黑暗的教育深淵,走向沒有光的所在!中文去經典,歷史去脈絡,公民去道德,英數理淺碟化,所有學科能力都弱化,這就是教改的目的嗎?”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中山女中退休語文老師段心儀對當局教育宗旨發出拷問。

 

她悲憤地説:“教改虛幻了國族意識,解構了是非觀念,模糊了禮義廉恥,讓學生以為不講廉恥也可以是一種選擇,卻不知道‘無恥’與‘罪惡’是零距離。”

 

段心儀錶示,要求當局廢除“去中國化”課綱,重新訂定一部能讓學子真正發揮自身才性、造就人文專業素養的課綱,包括恢復高中語文文言文比例,恢復高中歷史課時序教育和中國史應有地位,增加數理化等必修課程時數等。

 

台灣有識之士呼告:廢“去中”課綱,救救孩子!

 

  2023年12月4日,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師區桂芝在“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記者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我們今天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希望為孩子們找到認識自己文化和歷史的一條溫情的路徑,讓他們日後在人生旅途上不至於失足、不至於偏頗,或者即使曾經迷失,也會找到一條回歸文化鄉土的路。”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師區桂芝的呼籲發自肺腑。

 

區桂芝還強調,這股民眾自發要求教育改革的力量,最近竟被別有用心的海外媒體公然扭曲為“大陸介選”,她對此感到憤怒:“利用一群高中老師對文化教育的憂心來大做政治文章,太無恥了!”

 

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遊毓蘭到場支持當日抗議活動,對民進黨當局一系列不顧廉恥的亂象十分擔憂。她説:“現行課綱必須立即廢止,讓我們可以恢復做一個光榮的、有中華文化傳統的中國人!”

 

在活動現場,一位台灣母親走上前緊緊拉住區老師的手,激動地表示,孩子上大學了,但中文表達非常成問題。“謝謝你們的呼籲,幫幫這一代孩子們吧!”

 

“廢除‘去中’課綱!救救孩子!”參與抗議人士的呼喊聲回蕩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振聾發聵。

 

針對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島內有識之士于2018年集結力量發起“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即“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通過成立協會和設立網站等積極奔走呼告,期望撥亂反正,守護下一代。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