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青:廈門圓我海員夢

在浩瀚的太平洋西岸,台灣這座四面環海的島嶼,古往今來都是航運的要衝,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都是響噹噹的名字。在這片海域的懷抱中,孕育出了一所著名學府——基隆海洋大學。這裡的學子懷揣著對海洋的嚮往,畢業後大多選擇了跑船這一職業。跑船,是一種極具國際化屬性的職業,它要求從業者必須持有國際認可的海員證。根據國際海事組織《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台灣地區簽發的船員證書難以獲得國際海運界的廣泛認可,無法在全球航運市場正常執業。臺胞若想去國際郵輪工作,往往要選擇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或者菲律賓等國參加船員證書培訓和考試,費用較高、週期較長,這無疑是給台灣的航海夢想家們設下了一道無形的壁壘。

 

福建省廈門市經過深入調研,發現部分台灣青年在這方面遇到的困難。於是,一項專為台灣海事就業群體打造的海員培訓計劃應運而生。2023年9月,廈門出臺《關於支持鼓勵臺胞來廈參加船員培訓和申請證書的若干措施》,為臺胞到廈門參加船員培訓、考取大陸頒發的船員證書,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截至目前,已有超400名臺胞到廈門參加培訓並考取船員證書。

 

在這個計劃中,經過兩周線上培訓與十天線下實踐,通過結業考試和相關體檢,這些渴望遠航的台灣青年就能取得國際船員證,之後還能得到由廈門海陸海事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的就業推薦服務。這是廈門推出的台灣船員“培訓—考證—就業”全鏈條服務。這個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如一道曙光穿透了陰霾,照亮了台灣年輕人前行的航道。迪士尼遊輪、皇家加勒比遊輪、MSC地中海郵輪、極地郵輪......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名字,也可以成為他們職業生涯的新起點。

 

廈門的這一舉措,不僅為台灣地區的海事就業群體打開了新的天地,更為兩岸的交流與合作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久前,我有幸參加了這樣的海員資格培訓課程,感觸良多。

 

臺青:廈門圓我海員夢(兩岸觀察)_fororder_圖1

 

外聘診所的老師正在指導臺青學員學習急救包紮(攝影:謝文藝)

 

課程中的兩周線上培訓,是一場心靈的遠航。授課單位邀請了那些曾在海上歷練多年的業界導師為學員授課。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歲月的見證者。他們的講述,不是理論的堆砌,而是一种經驗的傳承,更是對海洋的深情告白。在線下的實操課程中,十天的時間仿佛被拉長,各種技能的錘鍊、諸多細節的雕琢保證了課程的嚴謹。英語口語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語言練習,而是一種文化的切換,一種對船上生活的深刻理解。餐廳單詞從岸上的“restaurant”到船上的“mess room”,廚房詞彙從“kitchen”到“galley”,每一個詞彙的轉變,都是一次對海洋文化的融入;急救包紮方法的學習,如三角巾固定板包紮法、CPR心肺復蘇法、扎帶止血法,每一項技能都踐行著對生命的致敬與守護;船舶安全知識的學習,更是對海洋的敬畏與保護;船用廢棄物的分類與處理方法的學習,不僅是對船隻工作人員的負責,更是對海洋生態的呵護;船舶失火、擱淺船艙進水時的應急處理,是每位海員肩上的任重道遠。而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穿上一身銀色防火隔熱衣,背著氣瓶,拉著引導索,模擬進入火場的場景。那一刻,學員們仿佛置身於烈焰之中,火場勘探就是對自我勇氣的考驗與超越。

 

臺青:廈門圓我海員夢(兩岸觀察)_fororder_圖2

 

臺青學員們認真向曾經擔任過資深水手的老師學習各種救生衣的用法(攝影:謝文藝)

 

臺青:廈門圓我海員夢(兩岸觀察)_fororder_圖3

 

曾經擔任過資深水手的老師指導臺青學員穿消防防火服(攝影:謝文藝)

 

在實操課程的尾聲,臺青學員們迎來了考試。考試分為三個半天,首場是棄船跳水逃生考試。站在三米高的跳臺上,俯瞰五米深的泳池,心中不免會打鼓。三米,約莫一層樓的高度,聽來似乎不足為懼,然而當我雙腳踩上跳臺的那一刻,內心的忐忑卻如潮水般湧來,幾度猶豫,幾度徬徨,是否真的要一躍而下?當然,最終全部臺青學員都勇敢地戰勝了恐懼,一躍而下,順利通過。第二場考試則是機考,從四千兩百道題的題庫中精選出兩百道題進行理論考試,還有英文聽力與口語測試。最終場則是實踐考試,涵蓋急救包紮、船舶安全、船舶消防等內容。考試結束後,臺青學員們還前往廈門五緣灣體驗搭乘風帆船的樂趣。風帆船的操縱者一手搖槳板,一手握繩,駕馭著船駛向接近金門的海域。可惜天公不作美,濃霧如同薄紗遮掩住了金門島的風采,但臺青學員們熱愛海洋、探索海洋的信念,在風帆的乘風破浪中愈發堅定。

 

臺青:廈門圓我海員夢(兩岸觀察)_fororder_圖4

 

臺青學員們在跳水考試跳臺邊合影(攝影:謝文藝)

 

臺青:廈門圓我海員夢(兩岸觀察)_fororder_圖5

 

臺青學員們在廈門五緣灣體驗搭乘風帆船(攝影:謝文藝)

 

這段有意義的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使我對海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班的全體學員都獲得了國際認可的海員證書。在兩岸深化融合的新機遇下,那些對海洋懷有深情的台灣青年適逢其會,得以借助大陸為台灣同胞打開的窗口,不再受限于外部因素制約,將所學付諸實踐,登上國際化的舞臺,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走上自我實現的璀璨征程,何其幸哉!(作者:謝文藝)

臺青大陸逐夢路:見證兩岸融合,共築統一願景

2025-03-11

我是一名來自台灣,在武漢創業多年的追夢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我關注了媒體報道和關於全國兩會的話題,特別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無疑為我們這些在大陸奮鬥的台灣同胞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報告中所提及的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更為我們的創業之路拓寬了前景。回顧過往,從初到大陸時的懵懂,到如今在事業上的逐步紮根,每一段經歷都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也讓我對兩岸關係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本文作者參加第十五屆海峽論壇(供圖:薛穎穜)

 

2017年末,我懷揣著700元人民幣,獨自一人來到大陸。最初,我選擇在臺商集中的廣東省東莞市發展。我一邊在文化傳播領域摸索前行,一邊為後續的創作積蓄能量。直到有一次受邀參加“湖北・武漢台灣周”,我便與武漢結下了不解之緣。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它的堅強和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我被身邊的人一次次地感動,創作了《為武漢歌讚》《英雄武漢》等歌曲,我讚美白衣天使,讚美志願者,也讚嘆著武漢英雄的人民。還記得有一次我去買熱幹面,有市民聽出我口音的不同,在得知我是一直留在武漢的台灣人後,他親切地拍拍我的肩膀,説了句:“都是兄弟!”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然成為武漢的一份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本文作者參加兩岸交流活動(供圖:薛穎穜)

 

隨著復工復産的有序推進,我心心唸唸的網絡大電影《夢裏杜鵑花》得以重新開拍。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發生在武漢的愛情故事,風格類似電視劇《父母愛情》,又融入了時空穿越。我在改寫劇本時加入了台灣元素,有著台灣偶像劇的浪漫氣息。在拍攝團隊中,除了我之外,其餘50多人皆來自武漢。在電影后期製作的過程中,我通過線上溝通的方式與身在台灣的插畫師、音效師保持著密切聯繫。他們給予了我很多幫助。可以説,《夢裏杜鵑花》是兩岸攜手同心創作的一部作品,是“漢臺一家親”的真實體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_副本

 

本文作者參加兩岸交流活動(供圖:薛穎穜)

 

文化公司逐漸步入正軌,我在大陸的創業夢想也在逐光而行。2021年,我發出倡議,在武漢紅樓前舉辦“台灣同胞閃聚武漢,白雲黃鶴歡迎你”快閃活動,現場60多名在漢臺胞與武漢市民攜手,共同唱響《朋友》,還有20多名在北京、廈門、瀋陽等地創業的臺胞通過“雲端”連線的方式參與。那一刻,歌聲傳遞著兩岸同胞濃濃的情誼,讓我更加堅定了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合作的信心。同年,由我創作的紀錄片《76天中國台灣導演在武漢》被武漢檔案館收藏。

 

2022年,我有幸參與拍攝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的“臺青雲遊覽”系列短視頻,讓台灣青年用文旅視角了解辛亥革命,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兩岸融合,共擔民族復興的使命。很多台灣青年對我説,這個系列短視頻讓他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

 

2025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週年紀念日。辛亥革命博物院為此舉辦《偉大先驅——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00週年圖片展》。我有幸參與了布展工作,這對我而言是無上的光榮。我悉心安置每一張泛黃的照片,反復推敲每一段文字介紹。我仿若穿越了時空,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親密相擁。兩岸同胞共同紀念中山先生的偉大功績,不正是證明了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我們與大陸同胞的血脈是永遠割不斷的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_副本

 

本文作者參加《偉大先驅——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 100 週年圖片展》布展工作(供圖:薛穎穜)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兩岸雖然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但兩岸同胞的命運卻始終是緊密相連的。我衷心希望兩岸同胞能銘記歷史,攜手共進,堅定不移地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我也將繼續在這片我所熱愛的土地上,用行動書寫人生的精彩華章。(作者:薛穎穜)

展開全文

2024年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體育研學夏令營順利舉辦

2024-08-12

2024年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體育研學夏令營順利舉辦

 

拳擊課(廈門海滄區臺辦供圖)

 

中國台灣網8月12日訊 近日,2024年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體育研學夏令營在廈門滄江研學營地正式開幕。

 

在為期5天的研學時間裏,營員們通過“同吃、同住、同研學”的形式,以兩岸青少年體育項目(足球、拳擊)為載體,不僅參觀了金沙書院等海滄地標建築,還進行研學與體育交流,在拳擊臺上揮灑汗水。

 

“我們希望通過研學帶他們到開臺文化公園和中醫藥博物館等具有中華文化和閩南文化的景點,讓兩岸青少年尋根和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並建立深厚友誼。8月1日-8月5日,廈門還成功舉辦了兩岸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旨在搭建體育、教育、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期待未來有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海滄區體育總會秘書長蔡國棟説。(中國台灣網、廈門海滄區臺辦聯合報道)

展開全文

臺積電變“美積電”的政治算計與真實劇本

2025-03-20

臺積電一直被視為台灣的“護臺神山”,但這座“神山”正在被美國“搬走”,將被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連日來,美國誘迫臺積電加碼對美投産並轉移高端製程引發輿論譁然,這背後暴露出美國“以臺制華”和賴清德當局“倚外謀獨”的危險算計。

 

一、美國蠶食鯨吞臺積電只是美國“以臺制華”的起手式

 

美國對臺積電和台灣半導體産業覬覦已久,正有策略有步驟地實施“掠奪”計劃。美國蠶食鯨吞臺積電有三板斧:一是“割肉喂鷹”。從拜登以補貼為餌“巧取”,到特朗普威脅加關稅“豪奪”,美國用盡手段,誘迫臺積電斥鉅資高成本赴美國投産,不但允諾的微薄補貼落空,而且要其自掏腰包送美國高端製程産能。二是“噬骨吸髓”。美國不只要臺積電的“血肉之軀”,還要吸食其“精髓”。臺積電除外流高端技術,更是被要求交出“機密資料”,並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不斷失去企業賴以生存的“靈魂”。三是“為美接盤”。最近有報道傳出臺積電還被迫“救援”英特爾,接盤美國萎靡的本土半導體産業,“護臺神山”就這樣被一步步掏空。

 

臺積電變“美積電”的政治算計與真實劇本_fororder_捕獲1.JPG

 

美國這三板斧可謂不講武德、殺人誅心,表明其將臺積電作為美國重振高端半導體製造的“耗材”,讓台灣半導體産業淪為美國産業鏈附庸的險惡用心。對於美國而言,控制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也是其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一環。

 

二、美國“窮臺”“困臺”“毀臺”的三部曲

 

臺積電只是美國的“開胃菜”。特朗普上臺後立即給台灣開出“三大天價”:一是臺積電變“美積電”;二是防務預算應提升至接近GDP的10%;三是進一步加大對美國採購、減少貿易順差。這背後,是美國國庫空虛和“美國偉大”目標之間的矛盾。特朗普屢屢向盟友和夥伴“要資本、要技術、要産業”。“美國在臺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近期談論美對臺政策時,通篇不離“利”字,而他口中所謂“美國在台灣做的是在讓台灣變得更加強大、安全與繁榮”,其實就是嘴上説著“挺臺”,實際幹著“毀臺”的勾當。數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獲益於穩固的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強行“脫鉤斷鏈”,這是利臺還是利美?大家一目了然,美方步步緊逼掏空臺積電、榨幹台灣。顯然,“窮臺、困臺、毀臺”才是美國為台灣寫好的真正劇本。

 

臺積電變“美積電”的政治算計與真實劇本_fororder_捕獲2.JPG

 

三、美國“移山”“引戰”“棄臺”的三局棋

 

美國勢必要一切以美國利益優先,這也為終將“棄臺”埋下了伏筆。“搬走”臺積電不只是出於資本帝國的貪婪,更折射出美對臺海最新的戰略判斷。美國“棄臺論”的聲音不斷升高,不僅因為美國如果繼續支持台灣與大陸對抗不符合美國坐收漁翁之利的一貫做法,更因為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美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提名人埃爾布裏奇·科爾比近日表示,台灣並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也在近期刊登題為《台灣執念症:美國的戰略不應押注于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的評論文章。美國為謀求自身利益在世界各地攪局、製造分裂衝突、濫用武力的事實世人皆知,現在美國又想把這套辦法複製到台灣。這就是美方不斷炒作“摧毀臺積電”“資本産業逃離臺海”等輿論背後的隱藏邏輯。全球晶片製造領域巨頭臺積電正淪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最終為美國某些政客所言“實現半導體自主後棄臺”做足了鋪墊。台灣終將從“棋子”淪為“棄子”。

 

四、賴清德“割肉納貢”  攤開謀“獨”的瘋狂底牌

 

特朗普對台灣的訛詐、勒索、霸淩終會“害臺”“毀臺”,而賴清德在量台灣之物力,結美國之歡心的路上越走越遠。賴清德對此執迷不悟的表像背後,裹藏的是其“倚外謀獨”的複雜算計。

 

僅就美方獅子大張口的漫天要價,就會對台灣經濟社會秩序造成不小的影響。如果臺積電變成“美積電”,台灣依靠半導體産業所享受到的産業優勢和高附加值將不復存在,台灣經濟最大的油門瞬間失速,傳統製造業、服務業恐難支撐動能,台灣經濟面臨“熄火拋錨”的困局。同時,台灣GDP的10%約2.5萬億新台幣,相當於台灣年度總預算的九成,如全部對美軍購,賴清德當局恐怕連工資都發不出來,遑論經濟民生。此外,臺美六七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有其結構性歷史性因素,強行抹平的“零和思維”既不符合規律,也會傷害整體貿易關係。顯然,賴清德的賣臺謀“獨”思維不得人心,必將遭受可恥的失敗!

 

臺積電變“美積電”的政治算計與真實劇本_fororder_捕獲.JPG

 

賴清德對美方真正圖謀和對臺危害心知肚明,仍與之相互唱和、有求必應,編織著美國會因此“護臺”的幻想,這表明賴清德亦另有所圖。賴清德上臺後,再度暴露了其冥頑不化的“台獨”立場。為此,賴清德全面盤算著可變賣的家底,包括臺積電等優質産業、民間財富積累、青年兵源等等,全部上貢給美國的餐桌和棋局,以此實現其“台獨”妄想。因此臺積電從台灣的核心“優質資産”,轉變為賴清德對美國表忠心的籌碼,從“護獨盾牌”變為“媚美貢品”。如能如願,“窮臺、困臺、毀臺”也是賴清德認為“可以承受之重”,“移山、引戰、棄臺”亦是他必須配合的戲碼。這正是賴清德狂言“做棋手”的真實考量,他心裏思量的沒有民眾,只有私利。(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匡宇)

展開全文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2024-12-04

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廈門2023年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1010.2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增長21.7%,高出全國增幅11.7個百分點。而這其中,“一站式”“多基地”等多項服務貿易體系都首創于廈門自貿片區。在廈門自貿片區,這裡究竟是如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和發展試點的,來看記者的調研。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廈門是中國最早發展航空維修業務的區域之一,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廈門關區進境維修飛機152架次,保稅維修貨值超過1215億元,佔全國接近61%,在規模佔據半壁江山的背後,是海關等部門創新推出多項政策的托舉,目前這裡已經建成了國際知名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境外航空維修業務位居全國第一。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佔地僅1.64平方公里的廈門自貿片區“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就聚集著9家全球知名航空維修企業,也是廈門跨國公司最密集的工業區。這裡就像一個大型的飛機“4S”店,工人們正忙著對20架來自英國、日本、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型客機進行維修。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小到機身上的一顆螺絲釘,大到飛機的“心臟”發動機這樣的高難度維修,飛機所需要的物料和相應的維修工種,在園區內基本上都能實現內循環。廈門已形成以飛機結構大修為龍頭,以客改貨、公務機整裝,包括航空技術培訓等“一站式”航空維修産業格局。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針對航空維修産業鏈長,涉及材料供應、工裝設備等多個領域,具有投入巨大、回報週期長的特殊性,廈門海關主動適應産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和監管服務,推出一體化監管等創新舉措。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一站式監管等自貿試驗區高效便捷的監管模式,累計為飛機維修節約停産停工成本近5億元,為廈門航空維修産業的騰飛注入了新的強心劑。今年1—10月,廈門航空維修産業總營收達129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營收總額,同比增長33.6%;維修進境飛機168架次,持續領跑全國。

 

發力“小而精” 勇闖保稅維修“新賽道”

 

與深耕30多年的航空維修業不同,廈門自貿片區還敏銳地發現醫療器械維修這一巨大市場的潛力,不久前,廈門自貿片區就率先開展了“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這條維修新賽道成效如何?繼續來看記者的調研。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今年10月29日,兩台來自墨西哥的B型超聲波檢測儀及其配件經海關監管順利運抵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開始進行保稅維修,這就標誌著中國首個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項目在中國正式落地,實現了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從“修自産”到“修全球”的跨越。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記者在這家率先開展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的企業調研中了解到,醫療器械的整個生命週期,除了産品研發和上市銷售外,售後維修同樣重要。以前,出口的醫療器械主要在國外進行維修,需要提前將零配件運到國外維修點,場地、人工等運營成本高,削弱了産品的國際競爭力。現在,企業可以將産品運回國內維修,依託國內成熟的零配件供應鏈體系及維修能力,售後成本顯著降低。

 

醫療器械的全球保稅維修,拓展了企業境外維修市場,形成“小而精”的高端維修産業源頭,這也讓企業看到了新的商機和賽道。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是廈門自貿片區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精耕細作的大膽嘗試。廈門海關、商務等部門建立了跨部門聯合共管機制,海關還建立了和企業的ERP聯網監管模式,實現對維修貨物全程數字化監管,大幅簡化企業進出口等申報手續。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推動港航貿一體化 賦能共建“一帶一路”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廈門自貿片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強化外貿企業服務保障,打通港航貿一體化大通道,在構築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上起著積極作用。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在廈門自貿片區港務大廈32樓的一塊大電子屏上,“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的運行數據實時滾動,展現千萬個集裝箱如何經由“絲路海運”命名的航線,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全球流轉。

 

“絲路海運”是中國首個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航運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迄今132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累計開行17042艘次,通達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5座港口。而在廈門,中歐班列加密開行,海鐵聯運、多式聯運,讓陸海無縫銜接。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為了進一步優化促進外貿新動能,今年5月,廈門自貿片區發佈了《廈門市2024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從六大方面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

 

在廈門,通關“更快捷”。實施廈門口岸鮮活農産品7×24小時預約通關“綠色通道”保障;推廣進出口貨物查驗“卸船分流”與“入卡分流”便利模式;實施“跨境一鎖”通關模式,實現廈門至香港進出口貨物在粵港公路口岸“不換車、不換鎖”自動快速驗放;提升高崎機場國際中轉便捷性,將國際中轉旅客通行時間最快縮短至10分鐘。

 

在廈門自貿片區,享受“一站式”産業鏈服務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翁曉嵐表示,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廈門航空維修的産業營收增長了37%,文化服務進出口增長了14%,融資租賃中飛機引進數量增長了100%。下一步,將深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落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負面清單,推動片區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融合發展。

展開全文

福建恢復台灣地區船員申請換發大陸船員證書補差培訓

2023-07-10

由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和台灣中華海員總工會共同推動促成的台灣地區船員申請換發大陸船員證書補差培訓項目中斷三年後正式恢復,首期培訓于7月8日在廈門開班,18名台灣地區船員以及中國海員建設工會、中國職工交流中心、台灣中華海員總工會、福建海事局、集美大學、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代表出席開班式。

 

船員崗位適任補差培訓是台灣地區船員取得由大陸海事部門頒發並滿足國際公約要求的大陸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的便捷途徑。根據大陸有關法律規定以及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佈的補差培訓大綱要求,持有效台灣地區船員適任證書的台灣同胞,來大陸完成相應補差培訓並通過當地海事部門組織的適任考試,即可直接申請換發大陸船員適任證書。

 

廈門海事局為本次參訓的18名台灣地區船員開通了綠色通道,高效辦理信息採集登記等相關工作,後期還將實施培訓全過程指導監管,促進培訓高品質開展。經過為期十天的培訓並考試合格後,這些台灣地區船員即可取得由福建海事局頒發的大陸船員適任證書,由此能夠在大陸和各類國際航線船舶上任職工作。

 

據福建海事局船員管理處副處長林祥仲介紹,憑藉特有的區位優勢和優質培訓資源,集美大學是目前大陸唯一的台灣地區船員換發大陸船員證書培訓點。經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授權,福建海事局2013年以來陸續開展履約過渡期補差培訓、適任證書知識更新培訓、適任證書補差培訓十余期,為430余名台灣同胞在大陸參加船員培訓、考試和申領大陸船員證書提供了便利,暢通了台灣地區船員在大陸就業工作的渠道,也為台灣地區船員走向世界提供支持。 (龍敏)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