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賴清德上臺一年,島內經濟民生堪憂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5-05-22 17:19:23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賴清德上臺一年,台灣《聯合報》、TVBS等島內多項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其施政不滿意度超過50%,明顯超過滿意度,創下台灣地區領導人施政一年不滿意度的新高紀錄。台灣民眾不滿意的背後,是賴清德當局上臺以來的種種倒行逆施,以及日趨令人憂慮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過去一年,台灣地區的經濟持續下滑,物價不斷升高,失業率大幅上漲,能源問題嚴峻,兩岸關係遭到破壞。
賴清德當局專注于政治惡鬥,罔顧民生需求,大搞“綠色獨裁”和恐怖政治,不擇手段打壓在野力量,在全島掀起“大罷免”,導致社會進一步撕裂、民怨沸騰,嚴重侵蝕破壞了台灣社會良性發展的根基。雲林縣長張麗善20日表示,回顧這一年,賴清德已經失去民心,很多鄉親對他不再信任,甚至民怨四起。執政者當家鬧事,推動“大罷免”,造成內憂外患,內部不只是對立,還有很多對抗。民眾只希望安居樂業、安心生活,“賴清德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允諾嗎?”台灣孔文南院執行長李正圻表示,“大罷免”就是民進黨的陰謀,是民進黨圖謀“一黨獨大”而搞的一次不得人心的政治運動,台灣民眾已看透了民進黨的險惡用心。
台灣經濟增長不如預期。臺當局行政管理機構“主計總處”今年2月對2025年台灣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為3.14%,較去年11月時的預測值下調0.15個百分點。近日,“主計總處”負責人在回應質詢時承認,2025年恐怕難以達到3%的經濟增長率。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4月底公佈的預測表明,在最樂觀情況下,台灣今年經濟增長率為2.85%;而在最悲觀情況下,可能低至0.16%。大陸長期是台灣産品的第一大外銷市場,在民進黨當局搞所謂兩岸經濟“脫鉤斷鏈”政策干擾下,台灣産品出口大陸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的支撐力弱化,其他市場又難以有效填補出口下滑所帶來的缺口,出口對台灣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更加不確定。
台灣能源問題嚴峻。5月17日是台灣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組最後的服役日。這是台灣地區僅存的運行核電機組,其停機退役標誌著台灣長達47年的核能歷史畫上休止符,自5月18日起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島內輿論普遍擔憂,“非核家園”將重創台灣,電力不足、電價高漲等危機恐接踵而至。國民黨“立委”葛如鈞稱,近年台灣民生用電平均每年調漲19%,嚴重衝擊民眾生活,同時人工智能發展所需用電越來越多,賴清德當局卻大砍穩定的電,臺達電等都不斷提示台灣需要能源,而台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郭智輝竟誇口説2032年電夠用,根本胡扯。
賴清德違背島內主流民意,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阻撓兩岸交流交往,對兩岸關係造成破壞,島內民眾對其非常失望。南投縣長許淑華日前表示,賴清德執政才一年卻已讓民眾對現況不滿,對未來失去信心,“哀莫大於心死”。民眾黨18日下午在台中南屯水安宮舉辦“賴清德執政週年全民退貨行動”。數百民眾頂著烈日直批賴清德當局“司法不公,撕裂族群”,高喊“賴清德下臺”、“賴清德退貨”。一個月前,約25萬台灣民眾于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集結,手舉“反綠戰獨裁”的標語,頭綁“我是台灣人我反綠”的布條,與賴清德當局徹底決裂。
如今,島內“倒賴”聲音不斷高漲,表明倒行逆施的賴清德早已民心盡失。接下來,賴清德當局若不改弦更張,台灣經濟以及民生將更為堪憂,民眾將不得不長期把“吃苦當作吃補”。(作者:周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