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走進這座紀念館,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2025-07-07 21:13: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胡君顏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走進這座紀念館,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在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上,百團大戰紀念館靜靜矗立。這裡曾是抗日戰爭時期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如今成為銘記歷史、激勵後人的精神豐碑。

  7日下午,正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跡,重溫中國共産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禦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跟隨總書記的腳步,我們走進百團大戰紀念館,感悟跨越時空的偉大抗戰精神。

  回望歷史:中國抗戰面臨嚴峻困難的關鍵一役

  1940年8月20日夜,一顆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長空。

  為了打破日軍“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的正太鐵路發動大規模的破襲戰。戰役發起第三天,參戰部隊已從原計劃出動的22個團增加到105個團,約20萬人,史稱百團大戰。

  正太鐵路橫貫太行山脈,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以正太鐵路為重點,掀翻鐵軌,炸掉橋梁,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陷入癱瘓。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走進這座紀念館,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百團大戰紀念館內展示的軍民掀翻鐵軌的場景。(總臺央視記者范凱、裴大偉拍攝)

  第一階段破襲戰結束後,百團大戰又相繼經過了攻堅戰和反“掃蕩”兩個階段,日軍損失巨大,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1941年1月,日軍全面撤退,歷時5個多月的百團大戰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中國抗戰面臨嚴峻困難的關鍵時刻,八路軍獨立發動了這場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進攻性戰役,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抗戰必勝的信心,向全世界表明瞭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爭取抗戰勝利的希望所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我們又一次回望烽火歲月,正是為了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傳承精神: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百團大戰時,八路軍武器裝備極其簡陋。戰役打響的第二天,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第25團8連在大洛坡與前來偷襲的日軍展開一個多小時的白刃格鬥,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小鍬砍。一名戰士被刺中腹部仍死死抱住敵人,用牙齒咬斷其咽喉後,與敵人同歸於盡。

  最終,8連以犧牲30多人的代價取得勝利,共擊斃日軍小隊長以下40多人,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贏日軍的神話!這支連隊被八路軍總部授予“白刃格鬥英雄連”榮譽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白刃格鬥英雄連”等英雄群體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了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抗日戰爭期間,無數戰士像“白刃格鬥英雄連”一樣不畏犧牲,英勇抗敵。他們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白刃格鬥英雄連”的番號延續至今,戰士們在戰備訓練、國防施工、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各項任務中繼續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走進這座紀念館,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獅腦山頂峰,百團大戰紀念碑如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插雲霄。(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場上,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2017年朱日和沙場大閱兵和2019年國慶閱兵中,其戰旗再度受閱。

  偉大精神激發偉大力量。偉大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展望未來:珍愛和平、維護和平

  巍巍太行山,見證了一段跨越國界的“父女”情。

  在百團大戰攻擊井陘煤礦的戰鬥中,八路軍戰士從戰火中救出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女孩,大一點的叫美穗子,四五歲左右,小一點的只有幾個月大。聶榮臻將軍對她們極為關懷,悉心照料,後來出於安全考慮,又派人將她們送回日軍據點,並親筆寫下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走進這座紀念館,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百團大戰紀念館內的浮雕壁畫。(總臺央視記者范凱、裴大偉拍攝)

  美穗子被送回日本後,由親友撫養長大。40年後,美穗子帶著家人專程來北京看望“中國爸爸”聶榮臻,感謝他的救命之恩。此後,美穗子多次來到中國,她説:“我堅決反對戰爭,希望過去的悲劇不要重演!日中兩國人民要世代友好下去!”

  這段始於戰火的情誼,被寫入教科書、刻進紀念館,化作一代代中日青年理解戰爭、珍視和平的永恒教材。

  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啟示,就是必須毫不動搖走和平發展道路。”

  80年前,我們經歷血與火的洗禮,堅決捍衛和平與正義。今天,國際局勢變亂交織,我們依然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支持者、維護者、推動者,帶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