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2025-11-13 14:41: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蘇銳

  8月底,珠海經濟特區剛過完45歲生日,珠江與南海在此相擁,孕育出這座年輕的浪漫之城,承載著無數人的征途和詩意。

  本屆全運會的網球比賽就在這裡舉行,戳視頻,感受珠海“全城觸網”的熱情。

  現代化的設施,整潔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新增的空調系統、電動頂棚,恒溫21度,讓運動員舒服,觀眾也舒服。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文化體育處副處長 帥曉:像這個場地,之前也是舉辦過一些國際的大型賽事,比如WTA還有ATP,當時非常有名的國際巨星穆雷等球員都有在這個場地,也獲得非常好的成績。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這座國際頂尖水準的網球中心,吸引網球愛好者從四面八方奔赴珠海,這次它又見證中國網球健兒們的精彩對決。決賽的票,可早就搶光了。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文化體育處副處長 帥曉:像今年這一次全運會,鄭欽文、張之臻還有廣東的王欣瑜,都會亮相這一片網球場地。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在珠海的街頭網球場上,也能看到同樣精彩的比賽。在中珠中廣網球社區公園,有20個專業網球場,向網球愛好者們免費開放。

  60歲大爺,身手十分矯健。用力扣殺的黑衣大爺,以一己之力,將場上的平均年齡拉高到67歲。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網球愛好者 張施武:80歲了。我基本上一週打五六天,每天打兩個小時,網球是長壽運動。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珠海不大,但十幾年來陸陸續續也建了超過100片的免費網球場。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網球愛好者 陳東:方便,真的方便,市政府搞得不錯。打球本身也是有很多快樂,再加上又有人可以聊聊天,這個愛好我覺得可以一直堅持下去。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珠海網球賽事累計吸引超過20萬人次進場觀賽;各種網球培訓、網球聯賽、網球研學層出不窮。從看網球,到懂網球,珠海人徹底愛上這項運動。

  騎遇珠海:體驗浪漫速度與創新激情

  除了網球情緣,珠海的浪漫也在山海間生長的騎行路上,綠道串聯起山海與人文,每一條車道不只是路徑,更是與風景的浪漫邂逅。本屆全運會公路自行車賽也有珠海的參與,跟隨記者在這裡尋找浪漫、尋找速度、尋找創造力與激情。

  清晨的海風帶著涼意,自行車車子碾過路面,沙沙聲劃破了靜謐。在這支隊伍的最前方,是珠海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的會長譚忠銘。他經常會組織晨騎,和騎友一起,穿行在沙灘和椰林之間。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珠海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 譚忠銘:迎著海風騎行,既是運動的自由,更是身心的放鬆。身邊的車友越來越多,自行車運動協會已經有上萬人。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香港騎友 馮美寶:在這裡的冬天騎車就是很舒服的。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這裡的街頭,沒有呼嘯而過的摩托,沒有密密麻麻的電動車。20年來,禁電禁摩的珠海,大力投入自行車道的建設。2011年起,就明確要求同步設置自行車專用道。截至目前,已建成綠道1290公里,海、湖、山,處處覆蓋。珠海騎友會很自豪地説,我們的情侶路,可以沿著海岸騎30多公里,禦風前行,特別痛快。騎進椰林,騎上海島,在珠海,騎行不是體力的考驗,而是身心的享受。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本屆全運會自行車(公路)賽期間,珠海的路面變身賽道,記錄下全國最頂尖的飛馳速度。觀展的市民,盡情釋放自己的激情。

  記者和一位專業騎手梁偉彬進行了一場比賽,記者騎的是一輛普通的平把山地車,專業騎手騎的是一輛碳纖維公路車。比賽剛開始不到10秒鐘,對方就在記者的視線裏消失了!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梁偉彬告訴記者,他的時速是45公里每小時,而全運會的公路自行車賽,很多路段會超過50公里每小時。有沒有感受到,騎行的速度與激情?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在另一條隱形的賽道上,珠海的高端製造産業,與騎行軌跡並肩延伸。在珠海金灣區的一家企業,自主研發的自行車電子變速器,在2022年率先打破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鏈條的每次閃轉誤差僅為0.1毫米,讓頂級自行車的核心部件實現“中國造”,價格還不到國外同類産品的一半。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珠海藍圖運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曾衡之:我們這邊可以吸取澳門、香港以及深圳的高端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完全利用到包括深圳這邊的電子數碼的資源。借著大灣區發展的東風,我們也會持續地投入人力物力,進行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發,帶來更好更高精尖的騎行産品,給大家帶來更好的騎行體驗。

  跨城來運動 以體育推進跨城融合

  公路自行車賽男子個人賽是本屆十五運會唯一跨越粵港澳三地的賽事,作為全國唯一與香港、澳門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憑藉“一橋連三地”的獨特優勢,也在通過各項體育運動,推動粵港澳三地的跨城融合。

  從珠海出發,來到澳門,經港珠澳大橋到達香港的大嶼山,再經港珠澳大橋回到珠海,這場全長230多公里的破風競速,運動員們要6次經過口岸,連一次剎車也不用捏,可以全程無感通關。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 袁熊:這個晶片裏邊有每個運動員和通關人員的個人信息,有北斗的晶片定位,所有的通關口岸架設RFID的射頻技術,通過手環來接收每個人通關的信息。我們三地的海關和邊檢部門就能掌握整個通關的信息。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依託大灣區區位優勢,珠海已不僅是市民日常健身的主場,還成為越來越多港澳居民跨城運動休閒的目的地。“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落地以來,港澳騎友週末專程來珠海,只為騎行寬敞悠長的山海綠道。在橫琴一家馬術訓練機構,兩位澳門小朋友正在認真練習。12歲的蘇奕宇在學習盛裝舞步。小姑娘肩背挺得筆直,一人一馬配合默契。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澳門居民 蘇奕宇母親 陳欣:從市中心過來的話,大概45分鐘的車程。現在有自助通關,也不會説用太多的時間耽誤在路程。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七歲的林睿希今天已經上了兩節課,小夥子愛馬術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一個月要來二十五六次。為了減少往返澳門的勞頓,他的爸爸媽媽最近在橫琴買了房子。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澳門居民 林睿希母親 古穎彤:兒子特別喜歡馬術運動,所以我們就會經常過來。現在房子在裝修,下一年就會搬過來。

  近年來,珠海大力發展滑冰、冰球、馬術、擊劍等新興現代項目,寬敞的訓練場地,專業的教練,吸引了不少港澳地區的小朋友來這兒訓練,為“一小時粵港澳生活圈”增加了更多色彩。

行走灣區看全運丨跨城來運動 珠海以體育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菲爾馬術總經理 梁飛燕:從2023年開始,港澳學員明顯在增多。從剛開始的一兩個到現在的150個。粵港澳一體化以後,小朋友來這邊學馬術或者其他項目的時候,很多家長説,還可以買個菜再回去。整個生活圈就是覺得好像融在一起的。

  監製丨白瑪央金

  製片人丨潘虹旭 熊冰 高磊 張煜

  記者丨卞曉妍 曲柏宇

  攝像丨苗毅萌 溫文軍

  編輯丨洪麗 唐潤彬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