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泉州市政府1號文件發佈 12條舉措力挺企業科技創新
2021-01-14 09:51:51來源:泉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目 標

  市政府1號文件力挺企業科技創新,以2025年為節點制定具體目標——

  研發投入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

  高企數量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300家

  創新平臺 建成各類新型研發機構80家以上,引進高水準科技創新平臺達50家以上

  成果轉化 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30億元

  創新人才 引進100個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團隊

  泉州網1月14日訊(記者 王樹帆 通訊員 王燕雙)1月12日,市政府發佈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加大企業創新投入、高企培育、平臺建設、雙創活動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培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技金融、科技合作、企業家培育、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組織保障等12條舉措支持企業科技創新。

  相比其他聚焦科技的政策,該文件有哪些特點?將給企業帶來哪些新的利好?泉州晚報邀請到泉州市科技局參與起草文件的相關負責人作解讀。

  特點1 突出政策及時性

  近期,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挂帥”,我市及時將落實“揭榜挂帥”機製作為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

  ●面向全市企業公開徵集技術需求,開出“技術榜單”凝煉生成重大科技項目。支持本地企業聯合在泉科研院所和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力爭至2025年組織實施“揭榜挂帥”項目100項。

  特點2 突出政策可操作性

  針對當前部分惠企政策兌現難問題,進一步簡化企業加計扣除政策申報流程——

  ●對企業研發項目實施期已取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權威部門出具的産品技術檢測報告、查新報告,能夠證明研發項目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原則上不要求企業進行研發項目鑒定。

  ●對已享受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企業,僅對發現存在違反稅收法律法規或存在研發費用支出異常的情況進行核查,核查面控制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最低標準內。

  特點3 突出政策創新性

  結合上級要求、政策調整及創新發展等實際情況,文件新增了一些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舉措——

  ●擬出臺泉州科技創新券實施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科研活動購買科技服務的費用,按其實際發生額30%予以後補助。

  ●對新認定的省高、國高企業在省級補助的基礎上,市級財政按不低於原有補助標準給予配套獎勵,鼓勵縣(市、區)給予配套獎補;對重新認定或直接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每家20萬元獎勵,市、縣兩級按1:1比例分攤。

  ●對市級及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每培育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獎勵運營單位5萬元,不重復獎勵。

  企業家聲音

  市人大代表、匹克集團總經理許志華——

  激活企業創新 政策來得及時

  在即將召開的市兩會上,泉州市人大代表、匹克集團總經理許志華將提交《關於加大力度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的建議》。許志華在文中提到,市政府1號文件結合泉州實際,聚焦企業科技創新,政策來得非常及時。

  他認為,泉州的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家居等傳統優勢産業正處在轉型升級、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期,政府應當激發企業內在動能,加大力度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他建議,發揮財政資金杠桿及資本驅動作用,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或實驗室,支持轄區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攻克關鍵技術。支持龍頭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其構建涵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的鏈條式産業孵化體系,帶動中小企業做好創新工作。針對我市産業所需,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才、産業頂尖人才、高技術人才等多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王樹帆)

  相關連結

  泉州市政府1號文件聚焦創新

  2021年1月12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發佈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關於科技創新重大決策和部署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加快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結合泉州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本實施意見自發佈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一、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

  出臺泉州科技創新券實施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科研活動購買本市高校、科技創新平臺等機構科技服務的費用,按其實際發生的30%予以後補助,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助50萬元;對我市規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按其研發經費投入增長增量部分,在落實省定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的基礎上,市級財政再按市級承擔部分的50%給予增加獎勵;對新進入國家研發投入統計口徑的規上企業,在落實省定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的基礎上,市級財政再按市級承擔部分的50%給予增加獎勵;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和科技文獻等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共享。力爭至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

  二、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增量擴面”專項行動,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引進第三方機構開展高企申報精準培訓、輔導,市、縣兩級每年舉辦高企申報輔導培訓30場次以上。建立市、縣兩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每年擇優遴選850家以上科技型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對新認定的省高、國高企業在省級補助的基礎上,市級財政按不低於原有補助標準給予配套獎勵,鼓勵縣(市、區)(含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下同)給予配套獎補。對重新認定或直接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每家20萬元獎勵,市、縣兩級按1:1比例分攤。對市級及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每培育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獎勵運營單位5萬元,不重復獎勵。力爭至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300家。

  三、鼓勵企業建設科技創新平臺

  針對食品與生物技術、高性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海洋高新等領域,對接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佈局創新綜合體、産業研究院。鼓勵企業參與共建國家、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對組建的科技創新平臺,加大力度聚集創新人才。對新認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補助;對獲評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的,按非財政資金購入科研儀器、設備和軟體購置經費的12.5%,最高給予500萬元後補助;對獲評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的,根據績效評價情況,優秀給予50萬元獎勵,良好給予30萬元獎勵。同一企業申報多種平臺稱號和不同級次的科技創新平臺認定,不重復補助。力爭至2025年,建成各類新型研發機構80家以上,引進高水準科技創新平臺達50家以上。

  四、推動企業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加快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對認定為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的孵化用房,按新建100元/平方米、改擴建50元/平方米的標準給予補助,新建最高補助100萬元,改擴建最高補助50萬元;對認定為省級、市級星創天地的,經績效評估符合條件的,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25萬元的項目後補助。

  五、加快企業轉移轉化科技成果

  推進國家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建設,對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經評審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對企業開展技術交易經認定登記的給予每項最高50萬元的獎勵,每家企業每年最高獎勵100萬元;企業購買國內(含港、澳、臺)一類知識産權和境外發明專利在泉實施並取得經濟效益的,50萬元以上的科技成果購買項目,按其實際支付技術交易額給予6%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100萬元,每家企業每年最高獎勵300萬元;對企業獲得國家科技獎任一獎項和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福建省科技獎任一獎項,按照1:1比例給予配套獎勵;推進泉州科技大市場建設發展,力爭至2025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30億元。

  六、推動企業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實施“人才+團隊+項目”的精準引才模式,面向國內外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凡認定市級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的,每個團隊給予100~300萬元工作經費支持,有突出貢獻和重大影響力的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按“一事一議”予以支持;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對擁有持續創新成果的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每年擇優支持一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每個項目最高補助科研經費50萬元;放寬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申報的團隊帶頭人年齡限制。力爭至2025年,引進100個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團隊。

  七、創新企業科技創新項目攻關方式

  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重大科技專項等各類科技計劃,支持聯合在泉重大科研平臺承接在泉、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施重大項目攻關“揭榜挂帥”“軍令狀”機制,聚焦智慧裝備、電子信息、先進製造與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等重點産業領域,面向全市企業公開徵集技術需求,開出“技術榜單”凝練生成重大科技項目。支持本地企業聯合在泉科研院所和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引導企業從純粹購買技術向聯合研發轉變,優化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力爭至2025年組織實施“揭榜挂帥”項目100項。

  八、支持企業開展科技交流合作

  推進“一帶一路”“港澳臺”和“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支持企業對外開展産學研活動,每年實施對外科技合作項目5項,每項給予30~50萬元經費支持;支持企業參與國內、國際各類科技博覽會、科技成果推介會等,對於參展省外展會的單位給予一次性補助1萬元,單家企業每年補助最高不超過2萬元。

  九、完善科技金融促進企業發展

  發揮“科技貸”的融資支持作用,擴大“助保貸”貸款規模,重點扶持泉州地區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推動科技型企業加快改制掛牌上市進程。設立總規模2億元的知識産權運營基金,重點投向知識産權二次開發、成果轉化、高價值專利培育及産業化等項目,助力産業轉型升級。鼓勵有影響、有實力的民營金融機構,通過投貸聯動、設立服務平臺開展科技金融服務等方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持。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講會、科技金融對接活動,推動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深化對企業服務。

  十、加強創新型企業家培育

  落實企業家素質提升培訓專項計劃,加大對企業家創新思維和能力提升的培訓力度。弘揚工匠精神,積極倡導企業家堅守實體經濟,力爭全市每年舉辦4期以上企業家培訓活動,培訓企業家及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400人次以上,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全球化視野、銳意改革創新、善於做大做強的企業家隊伍。

  十一、優化創新創業創造環境

  構建知識産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充分發揮中國(泉州)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作用,為智慧製造和半導體等産業領域創新型企業提供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等知識産權快速協同保護,建立知識産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有條件的縣(市、區)設立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定期發佈科技政策彙編、服務指南、申報流程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包,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企業開展科技服務,為民營經濟發展賦智聚能;簡化企業加計扣除政策申報流程,企業研發項目實施期已取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威部門出具的産品技術檢測報告、查新報告,能夠證明研發項目新穎性和創造性,原則上可不要求企業進行研發項目鑒定;對已享受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企業,僅對發現存在違反稅收法律法規、或存在研發費用支出異常的情況進行核查,核查面控制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最低標準內。

  十二、強化組織保障

  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把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服務意識的根本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要定期跟蹤監測企業創新發展狀況,評估政策落實成效,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要認真總結推廣企業創新經驗,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引領和帶動更多企業實現創新發展。

  來源:泉州市府辦、泉州市科技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