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寧德市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宜業宜居先行區
2022-01-12 10:49:48來源:閩東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日前,記者從市交警部門了解到,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1412輛。統計部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我市新能源汽車、節能型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38.2%、16.7%,分別高於限上零售額增速133.0、11.5個百分點。綠色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

  “我在鋰電新能源特色小鎮上班,園區投用許多充電樁,使用新能源汽車節能還省錢。”就職于新能源企業的陳溟傑在光儲一體化充電站為愛車充電,高興地説。

  如今,綠色低碳生活給陳溟傑帶來的獲得感,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市民身上體現。從産業結構到能源消費,從生態保護到日常生活,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構建綠色低碳宜業宜居先行區的深入實踐,我市持之以恒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分外明晰。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高品質發展,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途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目標,著力優化産業和能源結構,紮實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耗,突出抓好優化增量配置、淘汰落後産能和提高用能效率等工作。

  經濟發展高品質,不僅要看“含金量”,更要看“含綠量”。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市經濟持續保持高位運行、質效提升態勢良好,在“十三五”期間GDP保持年均增長7.2%,而與此相比,2020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49%,較2015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4.33%。

  一增一減背後,是對産業結構的一破一立。我市積極淘汰落後産能,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近年來,我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化解鋼鐵過剩産能、取締“地條鋼”,整合淘汰建築飾面石材加工企業600余家,實施燃煤提升改造工程,推進龍安、文渡、鹽田合成革工業園區實施集中供熱,整治淘汰燃煤鍋爐200多臺。

  在破除淘汰高耗能産業的同時,建立了綠色新能源全球産業地標。截至目前,我市吸引集聚了世界500強企業8家、中國民企500強企業11家、上市企業37家,産值超百億企業達9家、近百億企業2家,逐步形成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産業,生産方式更加智慧低耗、綠色低碳。

  節能降耗,技術是關鍵一環。我市突出鋼鐵、有色、發電等主要耗能行業,以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節能、餘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為重點,大力組織實施節能改造工程。 五年來,共支持135項節能改造,新增節能量25萬餘噸標煤,累計下達財政獎勵資金3000萬餘元。推進市醫院、閩東醫院等公共機構,以及青拓集團、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等重點用能單位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累計實施了超15項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我們積極推進園區和企業開展循環經濟和綠色製造示範試點創建。‘十三五’期間共有福鼎市龍安開發區等3個園區入選省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園區,寧德時代等18家企業入選省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企業。新能源科技獲評省級循環經濟示範企業、省級綠色工廠、國家級綠色工廠,華夏合成革獲評省級綠色工廠,華龍化油器獲評省級綠色供應鏈,寧德時代鋰離子動力電池8款産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綠色設計産品名單。組織推薦福安經濟開發區入選省級園區循環化綠色改造重點支持園區,獲得10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説道。

  從高端産業園到尋常百姓家,一場無縫對接的綠色革命,正在我市悄然興起。以低碳交通為例,隨著電動寧德深入打造,依託我市鋰電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加大全市公務及執法、公共交通、觀光旅遊、專用車和中短途客運、物流運輸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完善充電樁基礎設施佈局,推進人、車、樁、網協調發展,增加老舊小區、交通樞紐等區域充電樁建設數量。同時,支持換電模式試點推廣,優先推廣換電模式在運營車輛的應用,打造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

  低碳發展,“綠”動十足。眼下,周寧抽水蓄能電站已順利投産,這個嵌在雲端之城山水間的大型“充電寶”,將和核電、風電、儲能等協同構建我市清潔能源體系,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我們將進一步落實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嚴格實施節能審查制度,持續推進工業領域節能管理,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持續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創建,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宜業宜居先行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説道。(記者 張文奎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