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客家人“背帶龍”成清遠非遺

2017-10-23 09:36:44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趙瀅溪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造型奇特的“背帶龍”。

造型奇特的“背帶龍”。

  廣州日報清遠訊 (全媒體記者曹菁攝影報道)昨日,清城區源潭鎮青龍村委會龍獅田村小廣場裏鑼鼓喧天,一群壯漢舞起客家舞“雞公獅”及造型奇特的“背帶龍”,博得來自珠三角遊客的陣陣掌聲,共同慶祝這兩項客家文化遺産通過清遠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評定。

  龍獅田村是客家人村,而旺龍活動則是客家人的傳統文化。旺龍活動程式是,從該村的龍脈起源處,客家人將“背帶龍”趕回村的祠堂。“背帶龍”實質是一條20米長的人造龍(粵語“咩帶龍”),是婦女用來背孩子的襁褓帶包裹裝飾的,“背帶龍”最大的特色莫過於龍腰了。龍腰由16個竹圈子和一塊長16米的紅布扎成。各竹圈子直徑約20釐米,相距一米。各用一根約2米長的竹竿撐著,用於舞龍。

  在龍腰身上,還鋪上各家各戶的嬰兒背帶,共200多條。嬰兒背帶上寫著每家的人名。背帶的四條帶子綁有“利市”。另外,還有一個直徑20釐米的龍珠。這根用竹竿撐起的龍珠,由一人在前方揮舞,引著“背帶龍”前行,寓意人丁興旺。

  據潘家老祠堂理事會理事潘慶龍介紹,328年前,潘家先祖從韶關市新豐縣來到龍獅田村定居。據不完全統計,清城區轄區目前有幾十條自然村屬潘家客家人,總人口2500多人。潘家客家人至今仍傳授“龍獅田客家舞雞公獅”舞獅、武術、樂器伴奏技藝,培養鄉土民俗傳承人。

  該村幹部潘卓均表示,近年來,村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龍獅田村通過對特有的《旺龍》及《龍獅田客家舞雞公獅》兩項客家文化遺産的發掘與整理,成功通過清遠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評定,也喚起了村民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熱愛和自豪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