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東藍”獲認可 粵空氣品質連續三年全面達標

2018-01-12 08:59:15 來源:南方網 編輯:陳夢楠 責編: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謝慶裕)寒潮甫過,雨霽天晴,“曬藍天”再度成為廣東人朋友圈的熱門主題。11日,省環境保護廳公佈的2017年廣東空氣品質狀況更令人欣喜——納入國標監測的六項污染物全面達標,意味著廣東空氣品質如期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圓滿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終期考核目標。

  “廣東自2013年率先按新國標監測並公佈空氣品質以來,PM2.5曾是最難攻克的硬骨頭。”省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2017年,PM2.5在全省空氣首要污染物中的佔比逐年下降。珠三角作為全省人口、産業最密集、排放強度最大的地區,2017年該區域PM2.5年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在全國三大城市群中率先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

  空氣品質持續好轉,讓藍天白雲成為越來越多廣東城市的亮麗名片。2017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9.4%,其中珠三角為84.5%。惠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空氣品質長期位列全國74個重點城市前十。廣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及地區生産總值超萬億、常住人口超千萬的省會城市中率先實現PM2.5達標的城市。

  “在去年降雨偏少、高溫偏多等不利氣象條件以及經濟回暖、工業生産加大的形勢下,空氣品質能持續達標很不容易!”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永波認為,這充分説明廣東空氣品質好轉已非短期現象。從2007年左右開始,廣東污染物和灰霾均總體“走下坡路”。這與我省加大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大力調整産業與能源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時點高度吻合。

  相關數據顯示,廣東連續兩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冶煉、水泥、造紙等行業落後産能淘汰任務。廣東是國內首個實行大氣區域聯防聯控的省份,五年來已完成大氣治理項目2萬多個,去年更出臺18條強化措施深化“治氣”。

  經濟在增長,污染在下降,發展品質在提升。2010年以來,廣東GDP從4萬多億跨越到8萬億量級的同時,單位GDP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了約50%,單位GDP能耗居全國第二低位。

  張永波表示,廣東的大氣指標已進入低位減排階段,後期尤需注重“治氣”的精細化和堅持綠色發展與轉型升級,繼續打贏藍天保衛戰。

  “廣東藍”獲認可 粵空氣品質連續三年全面達標

  2017年廣東城市空氣品質狀況公佈 全省空氣優良天數佔比近九成

  廣東省空氣品質連續3年全面穩定達標!省環境保護廳11日公佈的2017年廣東城市空氣品質狀況顯示,2017年全省空氣6項污染物年均濃度連續3年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珠三角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全國三大防控區率先實現3年穩定達標;廣州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在北上廣3個超大城市中率先摸桿達標。

“廣東藍”獲認可 粵空氣品質連續三年全面達標

“廣東藍”獲認可 粵空氣品質連續三年全面達標

  6項污染物濃度5項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按照環境空氣綜合品質指數排名,2017年全省各地級以上市排名依次為汕尾、湛江、河源、茂名(與河源並列第三)、汕頭、梅州、潮州、惠州、深圳、陽江、珠海、揭陽、雲浮、韶關、中山、東莞、清遠、肇慶、江門、廣州、佛山。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指數變化率排名,2017年潮州、揭陽、汕頭空氣品質改善較大;空氣品質變差的前三位則是江門、中山、陽江。

  2017年全省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AQI)平均為89.4%,其中,珠三角平均為84.5%,非珠三角平均為93.0%。各城市以優、良等級為主,無嚴重污染情況出現。全省空氣品質狀況優於全國平均水準。6項污染物中,除臭氧評價濃度略高於全國338個評價城市平均水準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5項污染物濃度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作為全國三大城市群之一,珠三角空氣品質整體狀況在全國重點區域中居於前列。珠三角地區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84.5%,比京津冀(56.0%)和長三角(74.7%)地區分別高28.5個和9.8個百分點。與2014年相比,2017年全省和珠三角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分別上升3.9個和2.9個百分點。

  5市空氣品質連續4年達標

  從空氣品質新國標要求監測的6項污染物情況看,2017年全省空氣品質6項污染物濃度整體達標。其中,深圳、珠海、汕頭、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湛江、茂名、潮州、揭陽等11市,6項指標全面達標。深圳、惠州、汕尾、湛江、珠海5市連續4年穩定全面達標。全省有4市(深圳、惠州、汕尾、湛江)近3年PM2.5穩定在30微克/立方米以內,有10市近兩年連續穩定全面達標。

  2017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各市平均濃度範圍在27—41微克/立方米之間。除佛山、韶關、東莞、江門、肇慶、清遠、雲浮7市未達標外,其餘14市平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在氣象條件不利情況下,2017年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績,來之不易。”省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在此前兩年空氣品質較好指標的基礎上,去年提出了工業源治理、移動源治理、面源治理、污染天氣應對和政府部門責任5大方面18條大氣治理強化措施,首次對空氣品質未達標的城市明確了達標期限。全省繼續實施區域聯防聯控,大力減少污染排放,倒逼産業轉型升級,並以大氣污染防治精細管理為契機,提高城市管理水準,推動城市改造升級,最終推動空氣品質如期實現連續3年全面穩定達標。

  ■相關

  臭氧連續3年反超PM2.5成首要污染物

  監測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7年的時間跨度來看,PM2.5在全省和珠三角空氣首要污染物中的佔比逐年下降,臭氧佔比則逐年上升。2017年全省空氣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其次為PM2.5。這已是臭氧連續三年反超PM2.5成首要污染物。

  大氣環保專家指出,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但近地面的臭氧卻是影響空氣品質的污染物,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肺功能也有影響。臭氧連續3年超過PM2.5成為廣東的首要污染物,其中珠三角除臭氧外,去年其餘5項污染物濃度均達標。主要原因是去年廣東高溫晴熱天氣偏多,雨水偏少,在光照強的條件下氮氧化物與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更容易發生光化學反應,出現臭氧超標的情況。專家指出,控制臭氧要加強VOCs治理,其涉及傢具、印刷、塗料、石化等眾多行業,廣東應進一步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持續推進臭氧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通過精細化治理力爭將臭氧引入下降通道。

  省環保廳表示,接下來,各地要抓早、抓細、抓實,建機制、補短板、挖潛力,認真做好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繼續打贏藍天保衛戰。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要做到“三協同”“三結合”,即區域協同防控、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VOCs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結合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管理水準、提高市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大氣污染治理水準和效果。重點要結合排污許可證改革工作,大幅削減全省污染物排放總量,實施源頭治污。建立常態化的良好工作機制,做到精確分析、精細管理、精準施策,實施精準治污。列出清單,明確責任,週密組織,認真做好大氣污染防控工作。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謝慶裕 通訊員 粵環宣

相關新聞